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中的日本宗教/宗教与世界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日)梅原猛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日本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对以后日本的文化、思想、宗教以及习俗的影响。通过本书可以了解“梅原日本学”、“梅原古代学”精髓的一斑,对我们了解日本的文化、思想、宗教等也有很大的启发。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日本的宗教,世界中的日本宗教和日本人的灵魂。既有理论研究,又有通俗解说,是我们理解日本文化的必要读本。

目录

第一部分 日本的宗教

     ——为了理解日本的文化

一、日本的信仰

 作为习俗的日本的宗教

 明治以来的日本的神道

 律令时代的国家神道——禊与祓

 众多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推论

 日本列岛——从旧石器到绳文

 绳文文化——成熟的狩猎采集文化

 两种类型的日本人

 日本人心灵深处的森林信仰

 “送熊”反映的阿伊努人的世界观

 “尼拉依卡奈伊’信仰中反映的冲绳人的世界观

 死者的再生

 “依查伊禾”的神女们

 真胁的遗迹——柱子和轮回信仰的原点

 两个思想——平等与再生

二、日本的佛教

 圣德太子创始的日本的佛教

 最澄与空海的佛教

 明显变为日本式的镰仓佛教

 释迦的教义与大乘佛教的理念

 中国佛教的主流与佛教传来日本

 圣德太子的一乘思想——统一与平等

 烦恼的世界所导致的如来藏思想

 继承太子佛教传统的最澄

 最澄的“悉有佛性”的思想

 最澄的戒律内在化

 最澄与空海

 法然的“专修念佛”

 吃肉娶妻与“愚秃亲鸾”

 法然的极乐净土和亲鸾的“还相回向”

 道元的禅与日莲的法华信仰

 日本的佛教——祖先崇拜与死者供养

 日本人的信仰——生命的永远循环

第二部分 世界中的日本宗教

     ——日本人的“彼世”观

 日本的宗教及其仪式

 日本人的原“彼世”观——阿伊努和冲绳

 弥生时代以后的“彼世”观

 佛教和神道的发展阶段

 日本佛教的核心

 法然与亲鸾的净土论

 死的仪式与再生的仪式的结构

 “彼世”观的比较研究

 “彼世”观的现代意义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灵魂

 现代人放弃了对死和彼世的思考

 主张死的自觉的帕斯卡尔与兼好

 对科学主义的疑问

 佛教传人以前日本人的宗教是什么

 从绳文时代延续下来的彼世观是什么

 死是灵魂离开肉体

 彼世既无极乐也无地狱

 彼世与现世是颠倒的

 先祖在彼世等待着

 灵魂怎样去彼世

 灵魂呈鸟形

 白色的候鸟是神的使者

 火神把死者带往彼世

 有灵能的人说服难以去彼世的人

 能是安慰怨灵的戏剧

 柱子是彼世与现世的通道

 迎接先祖的灵魂

 祭典是对亡灵的安慰

 先祖的灵魂保佑子孙

 善人早回现世

 环状列石意味着交合

 古代日本人循环的世界观

 埋葬儿童灵魂的仪式

 埋葬胎儿的心愿

 土偶是对孕妇和胎儿的安魂

 日本人为什么有神道和佛教的双重信仰

 日本人的彼世观选择了净土教

 亲鸾把土著宗教和净土教结合起来

 日本人的彼世观的现代意义

 一切生命都是再生

译者附记

试读章节

石川县的能登半岛上有个叫真胁的地方。几年前那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遗迹。这个绳文时代的遗迹,也可以称之为“环状列木”(Wodcircle)。那是一个由十根直径80厘米至1米的柱子围成环状的遗迹。看来不像居住、生活的遗迹,显然像是宗教的遗迹。从那儿还出土了许多绳文陶器和橡子,以及和能面一模一样的面具,很像图腾柱的棒子。另外还出土了很多海豚的骨头,海豚骨的周围有许多鱼骨,此外还有鹿骨等动物的骨头,甚至还出现了人的骨头。有意义的是,考古使我们了解到,这个环状列木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环状列木的柱坑是交错的。这显然是宗教遗迹。但这是个什么宗教呢?那儿出现了海豚骨头,我想那儿很可能是像“送熊”那样,是“送海豚”的地方。真胁直到德川时代一向是捕海豚的基地。捕海豚实际上可以追溯到绳文时代。

在阿伊努,熊为什么能成神呢?那是因为熊能给我们大量美味的肉。在这儿,海豚很可能也具有同样的意义。这个真胁地方把鲩称作“神官”,而阿伊努也称鲩为“卡姆伊”。为什么把鲩称作“卡姆伊”、“神官”呢?因为鲩把海豚、鲸鱼赶到岸边。从地理上来说,大概真胁是能很容易捕到被鲩赶来的海豚或鲸鱼的地方。海豚在这里是来“献身”的“玛拉普特”。“玛拉普特”把许多肉和骨头“献身”给人,以后当然要送它归天。

“环状列木”的柱子意味着什么呢?所谓柱子本来是联系天与地的。《日本书纪》中就谈过以前神和人都通过柱子往来于天地之间,以后因为天与地相隔远了,才难以往来了。《古事记》中出现的所谓“天之浮桥”,就是这种联系天与地的桥。神灵是通过柱子来去的。京都有个地方叫“天之桥立”。传说古代它高耸到天上。《丹后风土记》记载了一篇神话,说人和神曾通过这个“桥立”来来往往,有一天神在打瞌睡的时候,桥“吧嗒”一声塌了,变成现在这样塌在地上。

柱子和桥都是这种神灵往来的通路。桥是水平地或近于水平地立在那儿,柱子是垂直地立着。柱子与桥的发音相同,只是语尾多一个“ra”。“ra”在阿伊努语中是“下”的意思。所以真胁的这些柱子肯定是神从这儿下来,或者是海豚的灵魂从这儿升天的通路。

真胁遗迹的柱子是将栗木劈成两半,成为半圆柱,用十根排列成环状。那儿还有一个好像入口的地方。我想,那是门,可能是“鸟居”的起源。在发现真胁这个遗迹之前,在金泽市的近森遗迹中也发现了“环状列木”。“近森”(Chika—mori)这个地方吸引了我。我想“Chika”就是阿伊努语中的“chikaapu”,即“鸟”。所谓“近森”就是“鸟的森林”,也就是神的森林。

P33-35

序言

“宗教与世界丛书”的“总序”,写于1988年。这次老搭档汪灞要我写篇新序,添些新意。初觉不必,但经他提起旧事,蓦然回首,竟有隔世之感,遂觉有话要说。

七年来,丛书出了20种,从选题到译文,自己都不甚满意。然而各方面均有好评,我想,这不过是因为在宗教领域,学术性的、高品位的、严肃认真的书还是太少,而我们这套书,至少在主观上还是力求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这些年来,诸多的困难,小环境的、大环境的、经济上、非经济上的,都捱过来了,如今得到一些从好评产生的支持,我们在心存感谢的同时,更当努力走下去了。我有一条原则,叫做“目标不能认错,里程在所不计”。当然,但愿目标能更准一些,做事能更多一些。

这些年,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人在谈论“宗教热”,确实有大量现象在引起人们更多地注意宗教问题。我想,这里至少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在科技日益发达、生活日益便利的现代社会,种种“宗教热”现象提醒我们,人类最深刻最多样最难满足的永恒需求,还是在精神方面,人是不能在物质生活中得到最终的安宁或真正的幸福的。超越自然、超越自我而走向终极的态势或趋向,是文明的动力,是文化的灵魂,也是真正的人的精神。作为终极之人间反映的宗教,正是因此而不衰的。第二,在价值和观念日益多元、诱惑和压力日益增加的现代社会,种种“伪宗教”(或“准宗教”)问题提醒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认识局限和意志自由,是多么容易认错目标、选错方向、误人害己、酿成灾祸。事实上,使人失足的伪宗教的特征,即自我膨胀和偶像崇拜(崇拜卡里斯马型的个人、团体利益、意识形态、权力地位、金钱肉欲、个人安乐、一己解脱等等并为之献身),其根源正在于把包括自我在内的世间事物,即蒂里希(Paul Tmich)所说的次终极的东西,误当成了终极来崇拜。

面对社会的世俗化和人情的冷淡,宗教热的兴起是自然的;面对宗教的多元化和人世的纷争,冷静地对待宗教热是必需的。这种冷静并不意味着冷淡,因为它要求的是理性和爱心。我相信,理性和爱心不但不违背真宗教的精神,而且有助于造成宽容和开放的心态,从而有助于社会生活的安宁和精神生活的提高。

本丛书追求学术性、客观性和包容性,当然是想要促成理性的冷静;至于编者希求宗教之提高和向真之心,则只能借孔夫子一言以自白:“知我者其天乎!”

何光沪

1995年于北京

后记

梅原猛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大学者。早年研究西方哲学,后来钻研东方的、特别是日本的思想、文化和宗教,创立具有创见的“梅原日本学”、“梅原古代学”。可以说学贯东西,精深渊博。除学术著作外,他还写剧本、小说和散文随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收入40卷《梅原猛著作集》。他还通过电视、广播和经常举办文化讲座,在日本各地发表学术讲演,并与世界知名的学者交谈、交流,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学者,在国际上也是闻名遐迩的人物。他对中国情有独钟,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友好。他曾大力资助并亲自参加长江文明的研究和考古发掘,提出中国文明二元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反对日本中止对华日元贷款,从学术上批驳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谬论。他写的剧本《几尔加美休》曾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公演两个月。有的戏剧家评价该剧是现代的但丁的《神曲》。中国还翻译出版了他的《人类文明启示录——几尔加美休》(1990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1993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日本人的灵魂——世界中的日本宗教》(1993年,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劝学篇——梅原猛学术自传》(1993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回归哲学——探求资本主义新精神》(与稻盛和夫对谈,1996年学林出版社)、《诸神流窜——论日本(古事记>》(1999年经济日报出版社)以及《地狱的思想》(200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等。

本书是1993年出版的《日本人的灵魂——世界中的日本宗教》一书的重新印刷出版,但新增添了《日本的宗教——为了理解日本的文化》一文,并对全书译文作了修订润色,重新编写了译者所作的全部注释。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日本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对以后日本的文化、思想、宗教以及习俗的影响。通过本书可以了解“梅原日本学”、“梅原古代学”精髓的一斑,对我们了解日本的文化、思想、宗教等也有很大的启发。所以向我国广大读者再次推荐本书。译文如有欠妥或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卞立强

2006年5月15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说来,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有必要理解这个国家的宗教。比如说,要理解欧洲的文化,就要理解欧洲的宗教——基督教;要理解阿拉伯的文化,就要理解阿拉伯的宗教——伊斯兰教。同样,要理解日本的文化,当然首先必须理解日本的宗教。

——梅原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