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纪传体为主,大量使用黄罗斌将军生前的个人史料及相关档案文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情节跌宕起伏,许多地方写得荡气回肠,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叙事风格上,大量使用了带有浓重西北风味的称谓、俗语和语言习惯,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在此类传记中非常新颖和罕见。此外,书中收录的部分历史照片也非常珍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沃高原(黄罗斌传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徐剑铭//冷梦//李丽玮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纪传体为主,大量使用黄罗斌将军生前的个人史料及相关档案文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情节跌宕起伏,许多地方写得荡气回肠,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叙事风格上,大量使用了带有浓重西北风味的称谓、俗语和语言习惯,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在此类传记中非常新颖和罕见。此外,书中收录的部分历史照片也非常珍贵。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描写原甘肃省政协主席、中顾委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黄罗斌同志传奇人生的纪实性文学作品。黄罗斌同志十几岁投身革命,参加过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开创和建立陕北红色根据地的战斗。抗战时期,曾经担任过陕甘宁边区神府分区保安司令、第一河防司令部司令员、警备第三旅旅长等职,担负着保卫边区北大门的重任。解放战争中,他曾率部接应中原突围的王震部中原野战军,并解放宁夏的战斗。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建国后,已经担任了省级领导职务的黄罗斌、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群众到人迹罕至的荒山中艰难创业,建立了一座新型的工业化城市——白银。1963年,在“四清”运动中,他遭人诬陷,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开除党籍,受迫害达16年。1979年,党中央平反了他的冤案后,他先后在新疆,甘肃任省级领导职务。为当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黄罗斌的医生,历尽磨难。在“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下,红二团南下渭华,全军覆没,黄罗斌死里逃生才回到根据地;1935年陕北“肃反”,他和刘志丹,习仲勋等被关进黑牢,险遭活埋;解放战争西府之战,他又被撤职;六十年代无端受屈,被打成闻名全国的“修正主义分子”,备受迫害。但是,黄罗斌凭着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每次摔倒,爬起来后更以加倍的热情投身革命工作,立下更大的功劳,树立出了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 本书以大量的资料、史料,详实地描写了黄罗斌同志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目录 一代名将 千古忠魂/习仲勋 上部 戎马青春 引子 杨虎城官邸前的枪声 第一章 少年壮志 一、父亲的梦想与儿子的志向 二、高阳镇上,他听到了光明的呼唤 三、初试锋芒,古镇上响起《国际歌》 四、一场失败的寻找和一场打赢了的官司 五、夜宿三原,骡马店内会群英 第二章 血火熔炼 一、初识游击战,小战士升任指导员;组建红军团,大英雄泪别黄龙山 二、火烧香山寺,是耶?非耶?年轻指导员再次陷入困惑; 枪毙康秃子,功耶?过耶?小支书自动要求解除职务 三、三原送情报,“老白”非老伯; 西安送骡子,“逃兵”遇卫兵 第三章 秦岭悲歌 一、杜衡瞎指挥,二团南下人绝境; 血战张家坪,三百壮士陷重围 二、行乞终南山,一片真情向谁述; 艰辛归来路,历经劫波红旗在 第四章 风雨桥山 一、辘辘坝、让牛村,义勇军一路溃败; 陈家坡、莲花寺,陕甘边两度整军 二、薛家寨失守,根据地移居南梁; 西华池交兵,刘志丹以弱胜强 三、慷慨赴刑场,王师长吟断头诗; 善恶终有报,马团总惹杀身祸 四、长蛇湾,黄罗斌脱险; 黄龙山,郭宝山起义 五、连战连捷,陕北红了半边天; 亦喜亦悲,崂山战罢起乌云 第五章 飞来横祸 一、风高月黑夜 横祸飞来时 二、铁镣囚壮士 冷鞭抽英雄 三、将军怀大义 从容赴黑牢 四、快马传飞檄 刀下且留人 第六章 驰聘陕北 一、周恩来教诲小司令 黄罗斌威镇靖榆横 二、蒋介石落魄临潼山 毛泽东走进延安城 三、高家堡闯寨斗顽敌 盘塘镇守河挫倭寇 四、毛主席纵论来与往 黄司令自省是与非 五、中原军血战出中原 镇原城退敌迎王震 第七章 西府蒙尘 一、一部电影剧本撩开他三十六年隐痛 二、驰援屯子镇 三、转投“三不同”的命令 四、良平镇阻击战 五、三方调查组的结论 第八章 风卷残云 一、马啸塞上,不是“冤家”不碰头; 旗卷西风,东滩智斗马家军 二、剑指贺兰,覆巢哪得见完卵; 大军过处,扫荡蟊贼清匪患 下部 高原作证 引子 中国爆炸原子弹了吗? 第九章 白银寻梦 一、东北之行的触景生情和归来后的沧桑回首 二、梦想与死亡同在的不毛之地 三、抬棺远征的将军和盘肠血战的勇士 四、震惊世界的白银一爆 第十章 高天寒流 一、风云突变 二、无妄之灾 三、官场凶险,情在民间 第十一章 黄河声咽 一、“坏人”也是要挺直胸膛走路的! 二、问黄河,何日帮我洗沉冤? 第十二章 天涯苦旅 一、此去风尘四千里 殷殷嘱咐两娇儿 二、六盘山上初遇险 子午岭下再逃生 三、乡亲争说黄司令 父子夜走十八盘 四、落难之人又遭劫 上访未果徒奈何 第十三章 我有傲骨 一、“一生不做亏心事,坦然去见马克思!” 二、“再说一万遍,历史也不可篡改!” 三、“别拿枪吓唬人,有种的朝这儿打!” 四、日记倾吐心声 第十四章 冷暖人间 一、冷眼过闹市,热肠待远客 二、离家又舍子,天涯沦落人 第十五章 红旗山下 一、一双手套引发一场批判会 二、人跟人其实是不一样的 三、老夫聊发少年狂 四、批判会上,站出来一条汉子 五、“我得跟你论论理” 六、世情浑浊 净土难觅 第十六章 春回大地 一、小巷拴“战马”,风雨故人来 二、严冬既已过去,春天还会远么? 三、胡耀邦说:黄罗斌的案子我们接了…… 四、雾散天开,白银事件真相大白天下 五、走出冤狱的黄罗斌说:“请党中央放心!” 第十七章 魂系高原 一、王恩茂:“为黄罗斌破一回规矩!” 二、王震、李先念评说黄罗斌 三、不会忘记人民和人民不会忘记 四、生命的最后,不是挽歌 后记 试读章节 照金根据地的建立和迅猛形成的燎原之势,引起了敌人的万分惊恐,国民党西北行辕急忙调集警卫团、特务团、骑兵团、八十六师五——团以及旬邑、淳化、耀县、三原、同官、宜君六县民团,兵分四路对照金根据地进行“围剿”。数千人马来势汹汹,必欲置新生的革命政权于死地而后快。 敌人的“围剿”必须粉碎,但敌我力量悬殊,正面交手必然要吃大亏。边区特委和红二团党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习仲勋、李妙斋率边区各路游击队坚守根据地,以游击战术与敌周旋;红二团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跳出敌人包围圈,插入敌后寻机打击敌人,调动敌人,从而撕破敌人的“网”,使其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 进入随营学校就是进入了正规部队,罗斌自然是跟着红:::团到外线作战了。 红二团从照金的梢林间出来,一路西进,在旬邑消灭了部分民团,又掉头北上,在甘肃边境的宁县盘克塬与敌驻西峰的两个营和几个民团遭遇。这两个营皆是装备精良的敌正规军。刘志丹当即决定:避其锋芒,撤出阵地。王世泰命令骑兵连阻击敌人,掩护撤离。敌人用重机枪封锁了道路。骑兵连奋力还击……红二团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去,但骑兵连新任连长李光明却不幸倒在血泊之中…… 暮色四合,硝烟散去,红二团的全体战士伫立在荒凉的盘克塬下,向李光明同志的遗体默默志哀…… 李光明是陕北延川县人,为找红军来到彬县,受县委指派组建了彬县游击队,率游击队在西兰公路上拦截敌人军车,截获不少敌人的军用物资。后游击队被民团打散,李光明独闯西安,被人认出,他竟凭着一支驳壳枪与抓捕他的军警满城周旋,闹得全城戒严,大街小巷风传“红军进城了”的消息。这位孤胆英雄轰动了西安,满城军警竟没能将他抓住,他趁夜色掩护爬上城墙,跳墙而走……刘志丹曾感慨地说:“这个李光明胆子真大,一个人敢闯西安城,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红二团外线作战,避敌精锐,击敌软肋,纵横穿插,声东击西,终于大挫了外围敌军的锐气。而习政委领导的游击队和根据地群众,一方面坚壁清野,一方面以游击战骚扰敌人,使进入根据地的敌人吃尽了苦头……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就这样被我们彻底粉碎了。 然而,在党内,以杜衡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却仍然处在主导地位。 5月25日,红二团结束外线作战返回照金,在照金北梁上再次召开了边区特委和红二团党委的联席会议。 罗斌作为随营学校的一名小班长,自然还没有资格出席这样的会议,但会议的决议很快就在部队悄悄地传开了:部队要南下渭(南)华(县)了…… 这个决议是怎么形成的?罗斌直到两个多月后,经历了南下失败后的九死一生逃回照金才搞清楚的:南下是杜衡的主张,当然他也有支持者、追随者。而刘志丹、习仲勋、李妙斋、金理科等人在会上表示坚决反对南下。 主张南下派的理由是:照金一带乃穷乡僻壤,四周敌军势力大,我们地盘小,群众基础差,部队打游击很难壮大实力扩大地盘,而渭华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且有渭华暴动的影响,群众基础好,便于扩大红军势力。占据渭华一是可切割陇海铁路,直接威胁西安;二是可以配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军作战(事实证明:所谓“配合”纯属杜衡的凭空捏造,渭华一带根本没有主力红军)…… 反南下一方认为:关中(包括渭华)乃敌人重兵把守之腹地,依我们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与敌硬碰硬地较量。应以黄龙山中段为依托开展活动,逐步发展和巩固根据地…… 杜衡见他的夸夸其谈没能征服反对派,便声色俱厉地给刘志丹等人再次扣上了“一贯右倾”、“梢林主义”、“逃跑主义”等一系列吓人的大帽子。 一个几乎断送全军的错误主张就在杜衡的淫威下形成了决议。 5月的一天(一说是5月29日),红二团三百多号人马从北梁出发,踏上了漫漫“不归路”。 P52-P54 序言 一代名将 千古忠魂 我是黄罗斌同志的老领导,也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老战友。1933年初,我们在三原县第一次见面时,年仅十六七岁的他已经是渭北游击队的指导员了。他的机智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二团南下渭华时,他带领随营学校的学员浴血战斗,掩护刘志丹、汪锋等同志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自己则一路乞讨回到苏区。以后,他成为陕甘边惟一的主力部队——红三团的政委,为创建照金、南梁及陕北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先后担任过靖榆横游击司令、神府保安司令、第一河防司令等职,奋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骚扰和日寇的入侵,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过接应中原突围的中原野战军王震部及榆林、鳞游、西府、陇东等重大战役,又率领两个师解放宁夏;宁夏解放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宁夏军区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主持全面工作,又率领部队铲灭匪患;不久,又任宁夏军区政委。可谓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因此,我说黄罗斌同志是我军中的一代名将。 然而,黄罗斌同志的一生却历经磨难。南下渭华,是叛徒杜衡在错误路线指导下所做出的一次错误决策,使红二团遭受了灭顶之灾,黄罗斌同志也吃尽了苦头;1935年的陕北“肃反”,是王明“左”倾错误对陕甘红军的残酷迫害,我和黄罗斌同志都被关进了黑牢,还差一点被活埋,是毛主席和中央红军解救了我们;解放战争西府战役中,作为警三旅旅长的黄罗斌又被错误地撤了职;更不幸的是,在1963年的“四清”运动中,黄罗斌同志竟然遭人诬陷,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开除党籍,从此,黄罗斌同志走过了16年的苦难之旅! 但是,一切苦难都没有磨灭黄罗斌同志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信念。南下失败后,他历尽艰辛找到党;陕北“肃反”后,他走出牢狱便重返战场;西府战役被撤职后,又率军在塞上取得三战三捷的佳绩;1979年,党中央为他16年的冤案平反后,他立即投身到新疆的治理与建设中去;后来调到甘肃省委工作,又为甘肃人民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切充分说明了,黄罗斌同志不愧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黄罗斌同志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忠魂将辉映千古,永远为人民所缅怀! 在黄罗斌同志遭到不公正待遇时,我作为他的老战友、老上级,也曾多次为他说过公道话,我觉得我有责任保护党的优秀干部。但是,在极“左”路线统治党内时,我自己也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对黄罗斌同志更是爱莫能助了。为此,我常常感到无限的感伤。 为黄罗斌同志写传,我很支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出现了不平衡的趋势,更需要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借以鼓舞人民群众,振奋革命精神,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把改革开放的千秋大业进行到底!我相信《血沃高原——黄罗斌传记》的出版,一定会起到这种作用的! 习仲勋 二○○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深圳 后记 2000年10月,我们接到这部书稿的写作任务时,黄罗斌同志已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为这样一位少小离家、投笔从戎、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浴血奋战一生,其间又烽火狼烟交融,大喜大悲交错,大是大非扑朔迷离的老首长写作,惟恐以我们的写作功力,驾驭和把握不好,不能将黄罗斌将军跌宕起伏的一生全面、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一生的英勇悲壮和在命运面前只为事业、淡泊名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作为后来人,我们觉得有责任将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讲给世人,并且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所以我们才鼓起勇气,连续作战,用了近半年时间写出了这部30万宇作品的初稿。 在此首先要感谢的还是本书的主人公黄罗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却给我们留下了10多万字的回忆录书稿和文章,从中我们找到了将军的人生轨迹,沿着这条主线,我们又采访了一些当事人、知情者,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将书写成现在这个样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审读后,对该书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总体上看,书稿以纪传体为主,大量使用黄罗斌将军生前的个人史料以及相关档案文献,比较如实地反映了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情节跌宕起伏,许多地方写得荡气回肠,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叙事风格上,大量采用了带有浓重西北风味的称谓、俗语和语言习惯,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在此类传记中非常新颖和罕见。”军事科学院审读专家对此书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对此高度评价,我们很受鼓舞,非常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黄老的夫人一直给予热情的关注;子女、亲属黄谊、弥进芳等都给了很大的支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有关部委办、甘肃省委、省政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单位给了极大的帮助;在本书的采访和出版过程中,陈光毅、阎海旺、孙英、石宗源、杜大仕、秦时玮、于开国等领导给予了极大关怀;廖茹女士对此书的出版工作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赵秉森同志负责该书的组织策划和编辑工作,作了不懈的努力。在此一并致谢。 尽管如此,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如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祈望得到各方赐教。 作者 2005年8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