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藏历屐痕--阿里离天堂还有多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於翔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行走在青藏高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和心路历程。西藏的风光给作家带来最大的感受并不仅仅是欣赏,而是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而这些感悟可以说是作者於翔四年援藏经历的最大收获,也可以说是这本《藏历屐痕》的最有价值所在。他的这本书由系列短篇构成,最早陆续发表于“援藏网”上,受到了网友们的真诚喜爱。在对自然评价、自我审视和亲情友情的表达中,於翔真实地袒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坚强与脆弱,自尊与自卑,善良与冷漠,原则与苟且,精致与散淡,自由与规矩,坚定与漫无目标……”

内容推荐

或许於翔一开始便是将写作当成心灵轨迹的记载,因此他的散文真实而感人。他的这本书由系列短篇构成,最早陆续发表于“援藏网”上,受到了网友们的真诚喜爱。他在西藏四年间,不但以各种方式走遍了山山水水,还尽其所能购买和收集了关于西藏的多种书籍,涉及到宗教、历史、自然地理以及民风民俗等等。因此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与他的思考互为印证。而与之同时存在的是行文的细腻和优美。无论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事件的叙述,都显得从容而不失激情,修饰而不为矫情。比如虽然有对山川的多次描绘,却少有重复,其中除了饱含了个人彼时彼地的情感以及胸有成竹的把握,还有不容忽视的才华和敏感。在对自然评价、自我审视和亲情友情的表达中,於翔真实地袒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坚强与脆弱,自尊与自卑,善良与冷漠,原则与苟且,精致与散淡,自由与规矩,坚定与漫无目标……”因为困惑而追寻,而追寻又带来新的困惑,这种种矛盾其实充斥在许多人的生命过程中,於翔真实表露,所以引起共鸣和耐人寻味。

目录

序/(叶梅)

缘来人此

人藏初记

喜马拉雅花开时节

西环线

打隆边贸会

阿里离天堂还有多远

边境东亚行

中尼公路

走山走水走灵芝

鲁朗搭帐迎宾

南迦巴瓦的诱惑

米林格嘎温泉

南伊沟风情

雅鲁藏布中段:从米林到泽当

加查印象

拉姆纳错朝圣  

桑日沃卡温泉

去拉萨的路上

在当雄草原上

冰雪纳木错

风雪飘摇楚布沟

哲蚌寺看展佛

惊见彩虹

那曲生死记

高原反应

止贡,止贡

援藏诗札

经幡之舞

流浪的天空

雪域之乐

天泽,为你骊歌一曲

桑耶:心香一缕祭亲人

青朴探幽

桑烟袅袅

拜谒烈士陵园

资助贫困学生

人藏两周年记

泽当春天

飘浮在云中的心在何处歇息

天凉好个秋

那些孤寂的眼神

吐蕃音辨

灵塔开光

敏珠林寺散记

达娃桑珠

过站成都

夏河行记

猴子洞记

曲松记

别记泽当

援藏网缘

《援藏网缘》续篇

援藏食堂轶事

散落在风中的足音

我们在路上

在党校讲那西藏的故事

致谢

试读章节

在西藏,行走在天地之间、山水之间是一种风景,是一种人生感悟。我们在行走中享受生活。正值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庆的长假期间,藏友相约,便一起驾车去林芝走走。

雨雾朦胧,空气清新湿润。泽贡公路溯雅江蜿蜒西行。出泽当城,太阳出来了,阳光像我们的心情一样灿烂。雨后初晴,阳光下的云彩和云彩下深黛的山峦,山脚下波光粼粼的雅鲁藏布和河谷中郁郁葱葱的林带,共同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风景。我们就在美丽的风景陪伴下,走在雅江河谷的画廊里。

肥沃丰腴的雅江河谷,一派生机盎然。田埂上一排排青葱的杨树,在风中摇曳。青稞成熟了,田野金黄,一片丰收景象。青稞田里有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

高原的景色是独特的,也是美丽的。一路走来,心随景移。阳光灿烂,山川明丽。那些俗世的物事已经被荡涤一空,心是如此的平和敞亮。

近两小时,我们到达曲水大桥。曲水大桥位于曲水县城西雅鲁藏布江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极具战略地位。著名的318国道从桥北穿过,东段直通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西经日喀则南下樟木口岸通达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即中尼公路和新藏公路。北经堆龙德庆县连接青藏公路。桥南联系广大的藏南地区。东端是贡泽公路经林芝八一镇与318连接,西边经江孜南下经亚东出境,连接锡金的甘托克。可以说,西藏境内所有重要的公路干线都要通过曲水大桥。因此,这座大桥戒备森严,桥上没有路灯。在夜晚,经过的车辆不允许打开大灯。

在大桥附近的山上,人们用白色或红色的涂料在岩石上画出很多梯子形状图案。那是一种藏族风俗,人们认为那是登上天堂的梯子。经过曲水大桥时,见一叶扁舟在雅江急流中孤独划行。人之于天地是多么的渺小。

过曲水大桥,公路沿着拉萨河逆流而上。拉萨河入雅江处,河床宽广,河水平缓向西南流去。公路边山脊上的经幡在风中翻飞。河岸煨‘桑炉上青烟缭绕。在西藏,煨桑是一种常见的宗教活动。会出现在寺庙、神山、圣湖、山口、重要交通要道以及人们认为需要煨烧的地方。一般用高寒地带的香柏、艾草、药草,撒上糌粑、牛奶甚至糖果点心等材料。普遍认为,煨桑是一种呼应交感。人们借冉冉升起桑烟,传递着对神的崇拜和自身的期望。我看着远处有云彩的天空,希望那里的神灵们也能感到我心中的平安祈望。

七月是西藏的雨季。在雨水滋润下,拉萨河两岸的山峦像是披上了绿色的锦缎,雄奇的山川透着秀丽的韵味。云带悬浮在山腰间。在云的掩拂下,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神秘朦胧,也许那里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蓝天白云下的半空,有缕缕的云丝在游动。那种飘渺空灵的感觉,仿佛也从你心头轻轻拂过。

汽车驶上拉萨大桥。我们终于摆脱了城市的羁绊。拉萨大桥正南对着一座险峰的山脊线。人行在桥上,有泰山压顶兼高山仰止的感觉。长长的经幡线从山脚一直拉到山顶。桥南河滩上的玛尼堆周围,也是五彩风马的世界,给大桥笼上一层宗教色彩。风马旗在风中翻飞,猎猎作响,像是为路人作平安的祝福。

不知不觉中,我们经过达孜县。著名的甘丹寺就在附近。那里已经列入我们回程的计划之中。县城附近的达孜大桥边,河水清澈湍急,泛着青绿之色。漩流连连,浪花片片。

公路在拉萨河南的山脚下蜿蜒上行。正午的阳光强烈,路上车辆稀少。

P101-102

序言

     让我们去西藏行走

       ——为《藏历屐痕》

                叶梅

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去过西藏。虽然在心里有过多少次的谋划,而似乎又觉得那是一件可行但并不是非行不可的事情。直到读完了於翔的《藏历屐痕》,我才感到真正的遗憾。

从过去的阅读和欣赏中知道西藏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地方,却没细想过它的神秘究竟在何处,它的美丽有多真。随着於翔的足迹,从喜马拉雅雪山到雅鲁藏布江,从山南地区的西环线到中尼边境……从一条条艰难的高原之路到一个个湖泊草场、寺庙村镇。仿佛使人身临其境地来到了辽阔而广袤的高原上。跟随作者一起丈量人间与天堂的里程,触摸到真正的神奇和美妙。无论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还是褐色的山峰绿色的草原,以及盛开的油菜花,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庄严寺庙以及由它们的存在而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更使人对于何谓神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相信,这一切不仅让我,还会让更多的读者真实细致地体味到西藏的气息。

实际上,在於翔优美动情的笔下,人间天上常常融为一体。湖泊山川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而在一片寂寥之中,站立的人不知不觉地皈依于自然。他用眼睛搜索着高原的过去和今天,用脚步丈量着雪域的河流和山川,用心体味着佛风和教雨。“我站到了山顶,面向东方。一轮红日从天际冉冉升腾,万道霞光射向辽阔的山川,苍茫大地映尽朝晖。阳光打在我的脸上,阳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我溶化在这金色的光芒之中。”西藏的风光给作家带来最大的感受并不仅仅是欣赏,而是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而这些感悟可以说是於翔四年援藏经历的最大收获,也可以说是这本《藏历屐痕》的最有价值所在。法国的伏尔泰说:“大自然蕴藏了比人类的教育所能产生的更大的影响力。”而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切艺术与教育,只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而已。”虽然如此,在大自然面前各人的感受和领悟各不相同,而於翔显然从西藏的山川人文中触到了生命的真谛。

他常常处于生命的沉醉状态,太多的感悟经常会无法拒绝地涌上心头,那是一种回归和洗礼的感觉。比如走在阿里的路上,他意识到那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一条今生今世都走不尽的朝圣路!那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生活却是非常艰难。因此他叹息去天堂的最后路程为什么那么艰难呢?在穿过拉木堆山口的那一瞬间,他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极致。那里没有人烟,没有世俗的繁华和喧闹,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很难,但在那荒瘠的高原上却有着一双双目光纯净的眼睛,有着牢不可破的信仰。在那里,物质和精神高度的对立统一,慰藉着无数干涸的心灵。而当他目睹修筑狮昆公路的年轻战士,在世界屋脊上承受着从未体验过的苦难与艰辛,有的甚至牺牲在荒原上时,他流下了热泪,引起心灵深处的强烈共鸣,认为那些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而他从一个过客到血液中流淌着西藏情结的人,经历了非常的快乐和辛苦,看到了最让人震撼的美丽和贫穷,甚至几次游荡于生死之间。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让他领悟到:在这一片高天厚土中,人生的个体意义对于广袤的高原来说只不过是一粟;终其一生的时间对于年轻的高原也只是一瞬。人是那样渺小,那些世俗的功利与繁华,又算得了什么呢?惟有的心情,便是感谢上苍,感谢生活。

或许於翔一开始便是将写作当成心灵轨迹的记载,因此他的散文真实而感人。他的这本书由系列短篇构成,最早陆续发表于“援藏网”上,受到了网友们的真诚喜爱。从於翔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视阅读的人。事实上他在西藏四年间,不但以各种方式走遍了山山水水,还尽其所能购买和收集了关于西藏的多种书籍,涉及到宗教、历史、自然地理以及民风民俗等等。因此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与他的思考互为印证。而与之同时存在的是行文的细腻和优美。无论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事件的叙述,都显得从容而不失激情,修饰而不为矫情。比如虽然有对山川的多次描绘,却少有重复,其中除了饱含了个人彼时彼地的情感以及胸有成竹的把握,还有不容忽视的才华和敏感。老托尔斯泰说:“一个作者是否可贵及需要,惟一的衡量,是他有没有向我们表露他的灵魂的内在激动。”在对自然评价、自我审视和亲情友情的表达中,於翔真实地袒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坚强与脆弱,自尊与自卑,善良与冷漠,原则与苟且,精致与散淡,自由与规矩,坚定与漫无目标……”因为困惑而追寻,而追寻又带来新的困惑,这种种矛盾其实充斥在许多人的生命过程中,於翔真实表露,所以引起共鸣和耐人寻味。

我与於翔素不相识,一位朋友将他的书稿拿到我的跟前,因为杂务缠身,一直没能仔细地阅读。而当2006年来临时,这本书给我的假日带来了审美的惊奇和愉悦。在表达以上一些读后感的同时,我以为《藏历屐痕》在结构章法上还可更加讲究,而思考的面上还可更为广阔和独到。总之,真诚地期待作者在今后的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后记

2001年至2004年,我在西藏山南地区工作。在藏期间,日积月累,小有屯积。经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不揣简陋,贸然付梓。此书的篇目最初以“晚起虫子”之名贴在《援藏网》 (www.yuangzhang.com)之《虫子札记》专栏中。此次付印时略作修改。有些篇目将当时部分网友跟贴谨录于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援藏任务,平安回归。

感谢我的援藏战友、同事、朋友。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相濡以沫,在雪域高原上留下相同的脚印;在人生经历中刻下相同的痕迹。

谨以此书纪念我的外公。他以慈善的心怀给了我无私支持,而我却无以报答。子欲养而亲不在。在他弥留之际,我却羁留于西藏,不能为他捧灵送终。这永远的愧疚,变成终身的遗憾和感念。愿他在天之灵安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9: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