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网络环境下信任管理模式创新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张喜征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运用技术手段把人员、资产、创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 简单地说本书就是想“缘木求鱼”揭示虚拟企业信任机制。作者研究了虚拟企业信任的作用机制、信任治理机制、信任评价与选择机制、信任形成机制和信任保障机制等。通过对信任与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深入研究,本书基本上建立了一个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模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虚拟企业的发展及其面临的管理挑战

 1.1.2 传统管理控制手段的失效与信任管理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虚拟企业信任问题理论研究综述

 1.3.1 对企业间信任问题的论述

 1.3.2 对虚拟企业信任问题的研究

1.4 研究工作逻辑架构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1 研究工作逻辑架构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3 本书写作安排

第二章 信任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拓展

2.1 信任及其构成要素

2.2 信任的基本功能分析

 2.2.1 信任的社会功能

 2.2.2 信任的经济功能

 2.2.3 信任的管理功能

2.3 信任结构模型和信任扩展

 2.3.1 信任半径

 2.3.2 信任源

 2.3.3 信任源的切换和错位

 2.3.4 网络环境下信任的扩展

2.4 小结

第三章 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研究

3.1 虚拟企业信任环境分析

 3.1.1 虚拟企业人员构成特点及其工作环境

 3.1.2 虚拟企业伙伴间信任关系的特点

3.2 虚拟企业的信任关系结构分析

 3.2.1 虚拟企业人际层与组织层信任关系的比较分析

 3.2.2 虚拟企业信息网络层信任

3.3 虚拟企业信任源的寻求

3.4 虚拟企业中伙伴信任关系的建立

 3.4.1 虚拟企业中建立伙伴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虚拟企业伙伴间信任的四种形式

 3.4.3 虚拟企业中伙伴信任关系的建立过程

3.5 小结

第四章 虚拟企业合作绩效及信任作用机制分析

4.1 引言

4.2 信任不对称下虚拟企业的绩效

 4.2.1 基本假设与问题描述

 4.2.2 信任不充分下的虚拟企业盟主与成员企业间的合作

 4.2.3 改进信任结构后虚拟企业成员间的合作绩效

4.3 具有激励相容性的合同设计

4.4 虚拟企业合作绩效与信任关系互动的理论解释

 4.4.1 信任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4.4.2 信任发挥效益性功能的作用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虚拟企业信任治理机制研究

5.1 虚拟企业的治理问题

 5.1.1 治理的含义

 5.1.2 治理工具及其发挥作用的空间

 5.1.3 信任与虚拟企业治理

5.2 信任视角下的虚拟企业治理理论

 5.2.1 理查得森的“组织间协调”治理理论

 5.2.2 威廉姆森的“多边治理”理论

 5.2.3 间续式合约型虚拟企业双边治理理论

 5.2.4 动态多元化合约形式的虚拟企业治理理论

 5.2.5 动态网络协调者治理理论

5.3 虚拟企业信任治理机制的建构

 5.3.1 信任作为虚拟企业治理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5.3.2 具有高度信任的虚拟企业的建构

5.4 基于信任治理中心的虚拟企业资源池管理模型

 5.4.1 虚拟企业信任治理中心模型的建立

5.5 小结

第六章 虚拟企业信任评审及伙伴选择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需求和能力匹配的合作伙伴初步搜索

 6.2.1 确定搜索主题

 6.2.2 基于信任相容性准则搜索算法

6.3 传统的基于指标分析的伙伴信任评价与选择

 6.3.1 信任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6.3.2 部分指标含义分析

 6.3.3 信任度测算

6.4 基于信誉市场的信任度测评及伙伴选择

 6.4.1 声誉与声誉市场

 6.4.2 基本模型描述

 6.4.3 信任度评价

 6.4.4 应用实例:寻找可信的虚拟企业物流服务商伙伴

6.5 小结

第七章 虚拟企业信任形成机制及过程建模研究

7.1 虚拟企业信任的产生

7.2 信任形成过程的心理模型

7.3 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信任关系建构

 7.3.1 Petri网基本概念描述

 7.3.2 虚拟企业信任形成过程的Petri网表示

 7.3.3 Petri网描述模型向xML描述的转换

 7.3.4 基于信任的合同过程:两过程的结合

7.4 虚拟企业信任建构对可信的信息网络环境的依赖

 7.4.1 信息网络层信任管理的提出

 7.4.2 基于CA的虚拟企业PKI技术体系

7.5 小结

第八章 虚拟企业信任保障机制研究

8.1 信任风险与信任保障机制

8.1.1 虚拟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8.1.2 信任的风险性

8.2 控制与信任保障机制

8.2.1 信任与控制的关系

8.2.2 虚拟企业运作中的信任和控制

8.3 基于博弈分析的信任保障机制研究

8.3.1 重复交易环境下信任关系的声誉保障机制

8.3.2 一次性交易下的信任保障机制

8.4 虚拟企业环境下动态合同的自我履行机制

 8.4.1 自我履行的价格贴现机制

 8.4.2 自我履行的抵押机制

8.5 小结

第九章以利丰为信任中心的虚拟商业网络联盟

9.1利丰集团简介

9.2以利丰为盟主的虚拟企业及其信任结构

9.2.1 利丰的信任源分析

9.2.2 以利丰为盟主的虚拟企业组织形式

9.2.3 以利丰为信任中心的虚拟网络信任结构

9.3利丰虚拟联盟可信伙伴的选择

9.4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虚拟企业信任源的寻求

显然,根据前面对虚拟企业信任特点的分析,我们知道虚拟企业信任与现实环境下的信任有很大的不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传统监督制约机制失却有效性,那么就必须寻求新的信任源,一种具有可公磨l生的交往媒介,能对承诺拥有权威性的监督制约机制,以确保承诺的可信性与可合理预期性。那么什么可以担此重任呢?由于时空分离的缘故,对于网络社会普遍交往中的承诺信任,必须将其转化为对于抽象系统的信任,只有建立起一个像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感觉到值得信任的抽象系统,才有可能在网络社会确立起普遍的相互承诺及其合理预期的信任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时空分离为特点的网络信任,是与网络环境中制度体系相联系的“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以对抽象体系本身的信任为前提,即以对象征标志系统与专家系统的信赖为前提。抽象性系统,无论是符号系统还是专家系统,置于社会结构体系中,都承担着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功能,并通过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护社会整体的秩序与功能。因而,抽象性系统所表达的实质上是社会结构本身通过其功能对这个社会中所有成员所作出的承诺。非制度性个人承诺以个人人格为担保,以对他者的经验感觉了解为依据,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而制度性承诺则以非人格的制度构架及其客观运作机制为保证,具有客观确定性。制度性承诺在时空分离状况下,可以维系脱域不在场交往中的规范有序性、安全可预期性。网络社会固然不应当否定非制度性个人承诺及其效用,但最重要的则是确立有效的制度性承诺,以及在有效制度性承诺基础之上的制度性信任。

在虚拟企业合作交易中,信任方除了依然可以根据传统的信任资源确定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这里适当的资源可能包括雇主、银行、医生、政府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可信任的第三方,通常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认证权力机构了。一个与用户群体有着长期密切关系的认证机构,能更好地获得信任,在注册和控制那个群体的行为中减小相关的风险。和现实中的声誉系统一样,认证系统的多样性、交叉性是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发展与延拓的。虽然在目前的很多系统中信任是可以传递的,如信任方信任认证机构,而认证机构信任用户,因此,信任方信任用户。但是,如果这种信任链过度地延伸,信任就遭到了稀释。每一次交易会对一方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风险随交易次数成比例加剧。如果一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按相同的频率进行交易,则集聚的风险与群体的大小等比成长,风险随群体的大小在增长。为了管理这种风险,通常,一个单一的信任方在他生活的不同方面的不同交易需要不止一个可依赖的信任源。这样就可以把信任方的一部分风险转移到用户或认证机构身上。

在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建立也需要多样的信任源,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信任网络。这时可采用的信任源有:

·现有的公共法规,如法令条例、规则、诉讼制度,以及其他政府发布的规定。虽然现在还没有公约框架结构下风险分担的规定,但有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相关的商业欺诈等规定。 

数字签名法案,早在2000年7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数字签名法案。在我国相关法律也在草拟之中。

·合同,是在任何情况下澄清所分担的责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不使用标准的条款,合同是很难起草、协商和完成的。

·证书和安全策略,证书是交换信任关系的载体。不同的网络应用在发放证书时需要提供的资料是不同的,这些资料的内容与应用要达到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证书策略与商业目的相关,而安全策略与安全防护相关,这两部分通过风险管理过程密切联系起来。通常,安全策略比证书策略要细致得多。在为特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防护策略时,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要保证防护措施必须是可以有效应用的。证书策略和安全策略的程序化实现是通过对实际的流程、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建模等过程来描述和最终实现的。值得提请注意的是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策略,如一个发放身份证的机构有他发放的策略。可以考虑建立在具有明确组织行为和职责基础之上的网络信息应用,按照现实世界存在的模式来建立数字的信任关系和隶属关系。P66-68

序言

在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忽视来自本国和外国的竞争者,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市场和竞争中急剧而不确定的变化是企业如今必须着手应付的市场现实。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革新的步伐在加速,而革新的方向却变得无法可依,产品多样化已经达到了纷繁缭乱的程度,同时采用模仿战略的竞争者迅速出现并正在影响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企业在以多变和不确定性及全球化趋向为特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一种动态组织机制——虚拟企业出现了,它使企业能够集中面对以时间为基础的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运用技术手段把人员、资产、创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这里“虚拟”的英文表达即“Virtual”的意思,即“实际上的、事实上的、实质上的”,因此,虚拟企业中的“虚拟”的含义是“似不见而实在”,而绝对不是“虚假”或“虚无”。通俗地讲,虚拟企业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它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的组织结构,因此可以在拥有充分信息的条件下,从众多的组织中通过竞争招标或自由选择等方式精选出合作伙伴,迅速形成各专业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实现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以强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和机动性完成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的市场功能,如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虚拟企业中的成员可以遍布在世界各地,彼此也许并不存在产权上的联系,不同于一般的跨国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动态的,完全突破了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的管理方法。网络的发展推动了虚拟企业的发展。其实。网络本身也是虚拟企业的一种形式,它是系列预先认证合格的合作伙伴,同时,作为辅助工具,网络又推动了各个领域中合作的开展和众多虚拟企业的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单枪匹马地面对全球竞争。因此,由常规组织过渡到虚拟企业阶段是必然的,虚拟企业日益成为公司竞争战略“武器库”中的核心工具。这种组织形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可以使企业准确有效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借用大型合作伙伴的一个特殊好处在于容易被银行和客户所接纳。当他们与其他大公司有业务联系时,他们就在业务融资、展示实力、实现承诺的能力上获得了重要的信誉。

《商业周刊》指出:虚拟企业中的成员必须以相互信任的方式行动。合作是虚拟企业存在的基础。然而,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信任。由于虚拟企业突破了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的管理方法,各成员又保持着自己原有的风格,势必在成员的协调合作中出现问题。但各个成员为了获取一个共同的市场机会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合作中必须彼此信任,当信任成为分享成功的必要条件时,就会在各成员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关系。否则,这些成员无法取得成功,顾客们也不会同他们开展业务。有些企业通过拥有突出的能力处于虚拟企业的中心,并对其他成员产生有力的影响,使虚拟企业的协调变得相对容易。如耐克公司凭借设计和营销方面的卓越能力,将负责生产的亚洲的合作伙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

问题是在当今信任资源相对稀缺的社会环境中,向暂时性合作伙伴寻求信任与合作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简单地说本书就是想“缘木求鱼”揭示虚拟企业信任机制。作者研究了虚拟企业信任的作用机制、信任治理机制、信任评价与选择机制、信任形成机制和信任保障机制等。通过对信任与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深入研究,本书基本上建立了一个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模型,作者的主要工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信任理论方面,本书在总结前人对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应用信任半径和信任源等概念建构了信任结构层次全景图,较清晰地表达与描述了信任的层次性、复杂性,还应用此工具简单分析了信任源的错位给人们社会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危害性。本书还进一步分析了信任的时空特性及网络对时空的转换作用,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任的特点。本书从三个层次即人际信任、组织层次信任和网络信息层次信任分析了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结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虚拟企业信任管理的分析框架。

2.在回顾虚拟企业治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信任作为虚拟企业治理工具的可行性,初步建立了虚拟企业信任治理的理论模型。

3.本书研究了信任不对称对虚拟企业合作成员绩效的影响,得到了信任对称程度的提高对个体成员和系统整体的绩效都有改进的结论。在探讨了传统的基于指标分析信任测评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信誉市场的信任测评方法。建立了具有操作性较强的信任测评分析模型。

4.在分析虚拟企业信任结构与信任关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企业信任形成与构建需要规范化、文本化与信息化的观点。本书不仅建立了以Petri网和XML为工具的虚拟企业信任建构的工作流过程模型,还构想了虚拟企业可信任的网络信息层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为克服信任关系的脆弱性与风险性等缺陷,论文最后还研究了保证信任发生作用的外层信任保障工具或体系,主要包括抵押、保证金、重复交易等信任保障机制。

崇尚“性善说”的作者是个乐观主义者。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讲信任是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的,大量事实表明基于当今互联网络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学习机制,目标较一致的虚拟企业成员更易于跳出“囚徒困境”走向信任合作。

总之,不管成功与否,作者是该领域研究方向的一个开拓者,本研究具有基础性和开创性。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民主化像一张巨大的照妖镜将曾经藏于阴暗角落的信任危机无情地暴露无遗,网络信任危机、证券信任危机、公司信任危机、家庭信任危机、足球信任危机……面对无处不在的信任危机,谈不上出于兴趣,更多地似乎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促使我确定了这样的一个论文选题。而针对虚拟企业这样一种组织间的多边合作形式中信任需求与信任机制的这一领域课题的探索与深入研究则对我是一次考验与磨炼,这其中辛苦甘甜一言难尽。尽管难度很大,但基于信任之于社会、日常生活、企业管理、商业交易等各方面的重要性,论文的完成距今已近一年多的此时,我仍觉得这样的选题意义非凡。但当我又重新梳理“虚拟企业之信任机制”时,对文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自己的创新之处进行了反思,常有遗憾的感觉。由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分析深人不够,一些观点或结论流于肤浅甚至有些幼稚。虽如此,但当回想起几年来在这种重压之下,我废寝忘食地钻研,搜集整理了各类相关文献,阅读了连我自己也吃惊的那么多的书籍和资料,甚至有些至今尚未完全“消化”。与此同时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和完成了多项相关课题,我有些释然了。正应了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说这一次的选择是我研究生涯的转折,而这一次的付出将会使我受益终身。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尊敬的导师高阳教授,正是他宽严适度、鞭策有方的督导,使我在刻苦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准确地把握了研究的关键点。他不仅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我们怎样做学问,更注重言传身教待人处世的哲理,他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已成为我生活工作的座右铭。

虚拟企业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界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基于此,每一个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求教了诸多的博士生导师和在企业理论研究上学有专长的学者,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南大学的陈晓红教授、李一智教授、李自如教授,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对我的帮助与指导使我获益匪浅,每当我遇到困惑的问题茫然不知其解时,与他们的切磋总会使我豁然开朗,也使我的研究得以继续。

我还要感谢的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领导、同事,特别是谢赤教授、陈收教授、单汨源教授、马超群教授、袁凌教授的热心帮助和指教,还有就是我的同学曾小青博士等对我的研究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光阴易逝,友情长存。他们的支持永远是我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动力。同时难以忘怀的还有我的家人和亲人,他们自始至终不仅无条件地支持我,而且一直在为我默默地做出牺牲,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之时,他们的亲情和温情都是我重新振作的力量。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师长、学友、学生和亲人。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湖南大学社科处领导李连友教授的热心帮助以及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有关同志,正是他们开拓的视野和重视学术价值的理念使这一本可能并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的著作得以出版,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本书减少许多讹误。

学无止境,由这一论题所引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所面临的将是更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