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她提出了妇女走上社会获得其做人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与冰心齐名。
本书是《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之一的《庐隐评传》,书中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她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庐隐评传/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肖凤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庐隐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她提出了妇女走上社会获得其做人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与冰心齐名。 本书是《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之一的《庐隐评传》,书中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她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之一的《庐隐评传》,书中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家庐隐的一生,包括其苦闷的童年、独自闯天下、重生的欢乐等人生经历。书中还附录了庐隐、李唯建《云鸥情书集》;李唯建《忆庐隐》;谢冰莹《黄庐隐》;茅盾《庐隐论》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苦闷的童年 第二章 独自闯天下 第三章 激情与彷徨 第四章 深沉的悲哀 第五章 重生的欢乐 附录 庐隐、李唯建《云鸥情书集》 李唯建《忆庐隐》 李唯建致《庐隐传》作者的两封信 苏雪林《关于庐隐的回忆》 谢冰莹《黄庐隐》 刘大杰《黄庐隐》 冯沅君《忆庐隐》 茅盾《庐隐论》 沙汀《(庐隐传)初版题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小庐隐一向最怕她的父亲,这时看见了父亲的怒容,听到了父亲的怒吼,小身体立刻吓得瑟瑟地发抖,赶紧忍住了哭声。溜到门背后去,躲起来了。 然而,她心里还是十分想念亲爱的奶妈和朋友。一个生来极重感情的孩子,她的每一根纤细的神经,对感情的得失与冷暖都感觉得极为敏锐。生母不曾给她甜蜜的母爱,她就把孩童的依恋全部交给了乳母,三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懂得什么叫做官。她只是觉得离开了亲爱的奶妈,就使自己的感情失去了凭借。于是,当他们全家坐在船上向着长沙进发时,她望着翻腾跳跃的海水,小小的心儿里又涌起了恐惧、寂寥等等只有非常敏感的孩子才能体验得到的情绪。她开始低声地哭泣,继而又放声大哭起来。 她的哭声使赶路的全家老小感到烦躁,她的哥哥立刻从船舱里跑到她的身边,小声地哄她说:“妹妹,不要哭了。再哭,爸妈会生气的。” 她却无力止住自己的哭声。 哥哥只好摇撼着她的肩膀和身体,大声地对她说:“你再哭,海龙王就会把你捉走了。” 她仍无力止住自己的哭声。 这时,黄夫人也从舱房里赶了出来,焦急地对她喊叫:“你再哭,父亲就要把你丢到海里去了!” 然而,小庐隐感到内心里充塞着无限的悲哀,她无论哭得多么响,这包裹着她的无边无际的悲哀都宣泄不尽,她只好继续不停地哭叫着。 此时,走马上任的黄知县正在船舱里与几位同僚商议公事,女儿那不断的哭声渐渐地激起了他的怒火。他快步走到小庐隐的身边,一把把她提起来,伸手就把她向海水里抛出去。就在这个紧急的关头,一个听差奔了过来,与老爷撞了个满怀,把小庐隐从黄知县的手里夺了过来,这个小生命才没有沉人茫茫的大海。 黄举人全家在长沙度过了三年安定富足的日子。1905年,小庐隐六岁的时候,年关刚过的正月,黄知县忽然患了心脏病,不到十天,就去世了。这一年,黄夫人只有三十六岁。这位中年守寡的寡妇。带着五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小庐隐下面又有了一个妹妹),一筹莫展。多亏一位忠厚的老家人,与黄知县的同僚们一起,料理完丧事,又把黄知县多年搜刮得来的一万多两银子拿出来,把许多东西变卖,凑成了两万块钱的现款,汇到了北京黄夫人的娘家。小庐隐的舅舅听到了黄知县的死讯,立刻打电报到长沙,接黄夫人母子到北京去。 七满之后,黄举人的长子与老家人护送黄知县的灵柩从长沙返回福建闽侯祖籍安葬。黄夫人则带领着其余的子女,水陆兼程,北上去京。不巧,火车走到许州,遇到黄河发大水。铁轨也被浸坏,黄夫人和孩子们被阻挡在许州,无法前进。黄夫人因为哀伤过度,再加上忧心如焚。生起病来,幸好许州车站的站长也是福建人,把他们全家接到他的家里去住,黄夫人在许州休养了三个月,病情才见好转。这时,黄河水势已退,小庐隐的舅父派他的儿子到许州来接,黄夫人和孩子们才到了北京。 当时的北京,仍然是一座封建帝王的京城。在紫禁城那高大巍峨的红色宫墙外面。坐落着一层又一层的、规模不等的四合院。远远望去,确实是庄严肃穆、气概非凡。然而,20世纪初叶的世界,已经是爆发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世界,而清朝统治者却不顾历史潮流的前进,仍然昏庸地关起门来称老大。他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从来不去想想国家的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死活。所以,在离开金碧辉煌的宫廷不远的地方,天子脚下的京城街道,竟是一条又一条凹凸不平的狭窄小胡同,每逢下雨落雪的时候,到处都是脏污的泥泞。小庐隐初到北京的时候,坐在骡子拉的车子里,因为道路的颠簸,从车站到舅舅家,她的脑袋频繁地撞在车顶上,竟然碰出来许多大疙瘩,疼得她放声大哭,成年之后,她还对此事留有深刻的印象。 小庐隐的舅父当时正出任农工商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在北京城里有一所很大的宅子,宅子里还有一个大花园。黄夫人在娘家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归宿,按说小庐隐的生活也该从此安定了。然而这个天性向往自由的孩子,受不了传统旧思想的束缚,等待着她的,仍然是歧视和冷漠。在她七岁的那一年,她的只会念女四书一类东西的姨母,当上了她的启蒙老师,每天早晨,姨母把这种乏味的玩意儿教给她一课,然后就把房门反锁上,让小庐隐独自去读。她像一个小囚徒似的,呆坐在那里,这样的功课对她毫无吸引力,她只得无聊地望望头上的天花板和包围着她的空空的四壁,心里感到了说不出来的荒凉。常常就在这样百无聊赖的时候,她会突然听见院子里哥哥们唱歌的声音,或玩捉迷藏游戏的嬉闹声和欢笑声,这类孩子们特有的充满了朝气的声响,立刻强烈地吸引了屋内这个小囚徒的注意力。于是,她就赶紧爬到桌子上去,用唾沫把糊窗纸舔湿,用小手指戳一个洞。把一只眼睛贴在洞口上,专心致志地往外看,哥哥们笑,她也笑,哥哥们着急,她也着急。一个枯燥的上午,就这样被她巧妙地消磨过去了。然而到了11点多钟时,门外会忽然响起姨母那沉重的脚步声,这时候,她的小心儿就会提到喉咙口,当姨母拉着长脸对她说:“过来背书!”的时候。她简直就像被宣布死刑的小囚徒一样可怜了。于是乎,骂,打手心,还要告诉到母亲那里去。接下来的。则是来自母亲的更厉害的怒骂及鞭打,常常是用鸡毛掸子狠狠地抽。每天,每天,都要演出这一幕。小庐隐也曾暗下决心。从此改了吧,用功读书,但是一看见那女四书一类的东西和那牢狱般的书房。小心儿里就充满了厌倦、腻烦的感觉,所以,即使是再凶狠的毒打,也纠正不了她的拗傲的脾气。 就因为如此,黄夫人对小庐隐再也没有好脸色。全家上下都觉得这个孺子不可教,亲戚朋友之中很少有人理会她。小庐隐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之中,只好上半天做小囚徒。下半天一个人溜到花园里去,找枝头的鸟儿和土里的虫儿做朋友。P4-7 后记 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孙晓青女士。由于她的策划和鼓励,使得本书有了再次与读者见面的机会。 笔者所著的《庐隐传》,于1982年2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庐隐传记,也是我继《萧红传》之后,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们的第二本文学传记。我当时所以要挑选庐隐作为传主,是因为她在五四时期及以后写了大量的作品,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与冰心齐名,但是因为早逝,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她几乎被人遗忘了。而我认为,凡是为中国新文学作出过积极贡献的作家,都不应该被忽略。因此,我决定为她写一本传记。恰巧,198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庐隐和我本人都是北京师大的毕业生,北师大出版社在1980年就请我的一位同窗向我约稿,此书就交由他们出版了。 记得当年,《庐隐传》的第一、二两章,先在《散文》月刊1981年元月号和二月号连载,之后,单行本于1982年2月出版。单行本刚一面世,就获得了热烈欢迎,初版本的一万三千册,立即售罄。学术界、文学界和新闻界,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好评如潮,国内外的许多报刊纷纷发表介绍和评论的文章,中国新闻社还发表了该书出版的消息,几家报纸都对我进行了专访。 后来,在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又把《庐隐传》作为“名人情结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以《庐隐,李唯建》的书名出版,这本书实际上是《庐隐传》的第二版,只不过因为这套丛书强调的是“情结”,而对《庐隐传》中分析评论传主作品的部分,做了很少量的删节。 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庐隐评传》,可以说是《庐隐传》的第三版。文字与第一版相同,恢复了第二版中曾被删去的内容。不同的地方是:增加了若干照片,以便给读者诸君提供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说到照片,要感谢庐隐和李唯建先生的女儿李恕先女士,她找出了珍藏多年的家庭存照,千里迢迢,从广州寄至我家。还要感谢金承志教授和濮紫兰女士伉俪,他们为我拍摄了上海工部局女中与上海公墓外景的照片。在此一并诚表谢意。 肖凤 2007年6月于北京静淑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