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与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富活力、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全面回顾和评价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现状和问题是促进民营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报告以大量的事实、数据、案例以及深入独到的理论分析描述了民营企业1949年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全景和目前现状,为中国的转轨时期提供了第一手的丰富史料和文献记录,也提供了民营企业全方位的发展历程和轨迹。这些报告既为研究人员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翔实资料和分析依据,也为政府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理论参考,更为民营企业自身提供了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这是全国工商联发起并组织编写的第一本《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因此,这个报告不仅对于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详尽的描述,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做了一次较全面的回顾。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的一页时,的确有很多的新感受。尽管这些历史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不知道,但是,当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它的时候,就会发现,“以史为鉴”是多么重要。
从私营企业的国有化,到国有中小企业的民营化,其间我们国家经历过反复与波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痛苦的教训,体会了贫穷和落后,丧失过发展的机遇,也遭遇过太多的困惑。这种困惑,甚至到了今天还仍然在缠绕着人们。
正如书中所说,“在所有制转轨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企业的产权价值是非常难以测定的,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这是因为在两种不同所有制系统之间缺少一种共同的参照系标准”。“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是共生共存的,没有市场的自由,企业的产权就失去意义,企业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价值,这也是当初之所以民族资本家很快就交出了自己的企业、因而很迅速或容易地就实现了国有化改造的原因”。同样,对于今天来说,“市场自由竞争导致了国有中小企业产权的大量贬值,因而导致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的普遍发生。这时,企业产权归谁所有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选择,取决于谁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取决于谁能更合理地配置各种市场要素资源”。
因此,只有在目前的转轨时期,这种困惑才普遍必然的存在。这是因为国有化的计划经济与民营化的市场经济观念的碰撞,因为两种不同体制及其运行规则在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由于中国发展的渐进性和传统意识观念的滞后性,这种矛盾尤其突出。因而邓小平才提出,不去争论,发展是硬道理。还有一句名言说,如果我们总是纠缠于过去和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将来。所以,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向前看,把确立一种统一的市场经济和相应的平等竞争规则的经济基础,作为能否成功实现转轨的关键。
现在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大家各行其道,那么必然撞车,难以达到和谐。就像公共交通应当有一个统一规则一样,社会经济也一样。在目前的转轨时期,尤其需要强调这一点,否则,大家在旧轨道上走惯了,过去的惯性总是本能地冒出来,结果必然会妨碍我们在新轨道上的运行,妨碍新规则的行使。
民营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才能健康发展和成长,才能成长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支柱和脊梁。因此,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首先就要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性,政府力求成为市场的公平裁判,而绝不能把什么资源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会大大助长“权钱交易”式的寻租腐败,就不能确保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平等和稳定。
本书对于历史回顾的总结提到:“市场化和相应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彻底摆脱过去上千年来停滞不前的发展的关键。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是仅仅把民营企业和市场化作为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要明确地以奠定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为目标,以此作为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根本大计。”这些或许是我们应当从历史回顾中得到的最为重要的经验教训。令人振奋的是,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两个毫不动摇”的提出,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指出了方向。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大量的经验数据出发,详尽地描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特征,并把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和分析,因而得出了一些有实证依据支持的重要结论。
首先,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国有企业产出份额呈不断下降趋势,而民营企业的份额则在逐步上升。按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口径来看,民营企业与国有及控股企业这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接近,同时,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也很快达到了与三资企业相同的产出水平。这表明,民营企业不仅迅速增加了总产出,也大大提高了企业规模,因而形成了以三种所有制企业并行为基础的、三足鼎立的企业发展格局。
其次,从就业贡献来看,在全部城镇的就业中,民营企业的贡献已经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从1997年开始,以后民营企业的就业就一直持续增长,遥遥领先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至2002年,民营企业的就业比重占全部城镇就业的2/3。由此可见,要想保持社会稳定和满足就业增长的目标,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政策目标。
再次,从企业之问的效益比较来看,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合资企业具有最强的对于效率的正相关作用;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其他三资企业,它们对于效率也都具有比较强的正相关作用;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效率的正相关作用处于大体差不多的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效应;至于国有企业以及以国有控股为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对于效率的积极作用则相对较低。
本书还提供了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案例,试图从这些鲜活的生动案例中,让人们看到民营企业艰难发展的轨迹和来之不易的成就,怎样依靠富有活力的体制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看到民营企业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或争议中向前发展,是如何突破重重阻碍才获得一些发展的空间,是怎样受益于市场放开的,但又怎样落入盲目市场扩张的陷阱之中,就像我们现在来看80年代初期温州八大王的捉放事件是多么可笑,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再来看今天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也会有相似的感觉。因此,这些都是历史的纪录,都是我们这个转轨时代最好的见证。
最后,我感谢这本书的全体作者,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这本书能够及时问世;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数据和生动的企业案例,因而能够提供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资料;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尽可能透彻的分析,因而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意义的政策依据;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困惑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积极的建议,因而能促使民营企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在未来获得发展。借此机会,我也感谢所有那些参与本书的编辑、组织和协调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这本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