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在夜幕下移动,山崩如瀑布般一泻而下,巨大的地裂吞没了房屋、驼队,村庄在一片起伏的土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近百年的历史过去了,幸存的老人依旧记得那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海原大地震的地震遗址、民间传说、历史资料,是研究地震灾害的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性图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山走动的地方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牛中奇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山峰在夜幕下移动,山崩如瀑布般一泻而下,巨大的地裂吞没了房屋、驼队,村庄在一片起伏的土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近百年的历史过去了,幸存的老人依旧记得那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海原大地震的地震遗址、民间传说、历史资料,是研究地震灾害的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性图书。 内容推荐 本书从追溯历史的角度,通过大量图片,记录了地震和灾难的情况、科学研究情况、当时的灾难救助、幸存的两个表兄弟、地震后的家庭和婚姻、地震后的孤儿等内容使读者了解1920年海原大地震造成的灾难,并从地震遗迹和幸存老人的回忆中感受那场地震的可怕身影。 目录 第一集 傍晚,山走了 第二集 探寻极震区 第三集 后来的灾难 第四集 被藏起来的村庄 第五集 幸存的两兄弟 第六集 地震后的家庭和婚姻 第七集 地震留下来的孤儿 附录 为条陈调查甘肃地震意见呈请 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的地震(节选) 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 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 调查甘肃地震之报告(节选) 一九二○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 在山走动的地方——最近发生在中国甘肃省、致使十万人丧生的地震的报道 发生于一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的中国大地震 关于1920年12月16日甘肃地震的简记(节选) 甘肃震灾救济会概览 甘肃震灾救济会概览序言 甘肃震灾救济会公启 旅京甘肃震灾救济会哀告书 旅京甘肃震灾救济会募捐启 甘肃震灾救济会简章 甘肃震灾救济会办事规则 甘肃震灾救济会职员录 史料 海原大地震历史资料 地震灾情调查表Ⅰ 地震灾情调查表Ⅱ 试读章节 海原大地震历史资料 民国九年岁庚申冬月初七目,固原地大震。奇事罔闻,灾浩情惨,罗劫殊甚从未曾经。全县瓦解,伤亡过重。 其始震也,由西北而来,从东南而去。故无论城乡,西北重而东南轻。状如车惊马奔,轰声震耳,房倒墙塌,土雾弥天,屋物如人乱抛,桌动地旋,人晕难立。真是震荡倾足下,土瓦临头上,急呼狂奔,茫无所适,张皇失措,莫名其妙,乃不辨为何事也!瞬息之间丑态毕露,怪状齐观。 此时有少妇情急出避,抱枕为儿,仓促之际,误犹不如。一妇正眠,裸体遂奔出,对人言指画自如,欢笑罔顾,反斥人欢,而忘其下体均裸也。甚至有未着履,仅着一裤,猝难觅衣,白脚所出者。有鞋提足跣者,男跳池女匍喊。骇怪惊讶,莫知所为。 亲友相互奔视,通宵不休。泣嚷竟夜,达旦渐熄。余(石作粱)时为公安局长,负营救保卫责,立传巡官队长,集合弁兵分头出发,维持当夜秩序,救护未死人民。时有已压死者,有压而待救者,其状不复一而足。唯正严冬天寒风猛,而小震时犹未停,数月不止。人则无分男女,悉立街巷,互谈骇状,无敢进房。余即通令男女不得混乱杂处,宜各别成聚。人如寒冷不堪,可将已损之木料,无分属谁之所有,准其所取,燃火御寒,以待天明。此震后当晚之情况也。 此时电报邮阻,呼吁难发,欲赈咸灾,听之不能,猝辨束手,睹灾难安。幸近之平凉陆统,悯灾急赈,由平运来锅饼两车,行至郊野,未及交割,饥民蜂拥半道拦乞,虽有押护兵弁,叱之不退,宁甘引颈受刃,不肯舍车放行,其饥迫之情,轻命重食,惨状可想矣。爱即饬传城关,凡有未被压没粮米挂面,赶作熟食,摆摊出售,暂济燃眉,以待筹赈。 十二日议办赈务,幸经北区巨室祈瑞亭乐捐黄米二十石,城中富商张福堂捐麦、豆各十石,遂在武庙设局急赈。官绅共理其事,每日炊米煮豆,以救灾民。就食者实繁有众,有因体面关系,其所不愿来局领食者,余饬官督警,用水桶盛粥豆,沿巷鸣锣而给之。咸得其宜,人多感便。第三道城门震塌,砖土壅塞,其初仅一隙而入,而非状身蛇行不克所达。尤且胸背相摩,有碍行人,极感不便。且南门又为冲道,余责警监视,凡早晚就食之人,无论老幼出入之际,人备便携一块,众力易举,不两日则塞去路开,而交通畅行。 唯时正当隆冬,城中居民结茅为居,环措纷云,日散夜聚,暂避风寒……震后又暴大雪,苦不堪言。时阅腊半,又渐收拾房院。 此就城内而言。如乡间更尤惨焉,甚至有两山合而为一者。或有山崩流走者,或有向为大沟变为高岸者,或者为陵而成为深谷者,或有无水而积溪者,或有水震涸者。凡住窑而全家覆没者,或压而继震得出者,曩之居众声稠者,顿无犬呔人语之声,大家巨院,已成废址荒迹。死之甚多,较城更苦。共计男女老幼死者三万三千八百四十五丁口。余职司其责,此为饬查经报之数,而远乡鄙处,恐未普查,其不免无遗漏焉。 然日渐久,则人心思变,复忘浩劫,而幸灾乐祸,乃出事者多矣。彼此争物者,互相窃用者,乘间抢妇者,藉灾刁亲者,打伤人重者,无所不有,兴讼不已。而乡间更有,聚众谋掠富室之储藏者有之,报复宿怨者有之,偷窃牛羊者有之,无奇不有,述不胜道。甚至结伙抢质库者。杨郎镇为开端之首。然城中亦有欲抢质衣为御寒之举,事未暴发被余侦悉。即商同县长张公择杨郎镇主谋之首,枪决一犯,袅首示众,惩一儆百,人心慑定。 至城中余传集各质商,劝捐出当破衣百件,施济极贫,人感事寝。余又不时遣弁侦察,始终尚无他虞。而乡间派员带警四出弹压,循环巡视,乃风鹤。余亦常时躬带马队,亲往查慰,秩序渐谧。幸而大局承平,地方虽有大劫,而治安尚称就范,如邻村海、静、隆、庄曾被桀痞者破坏殊多。虽地界密迩接壤,利害相逼,然其影响幸不及固境,亦一喻事。 唯其压毙之人,直至正月始竣掩埋。其无人主及贫不获葬者,经余饬田巡官阴臣,督警卷埋于西坪梁者,百有余尸。其地埋尸争旷,兢隙甚少空,凡城中及附郭之郊,压毙男女计九百三十四丁口,此余亲查之数,其中乃无漏焉。灾后顿呈荒凉,满目疮痍,山川舁向,四野惨淡,所有震损建筑物,百年难复原状。欲望旧观,诚有不再之感。呜呼甚矣哉!天灾之可畏也。胡劫之浩一至于此极,顷刻之间,伤人数万,死在梦中,损物无数化为乌有。 故西哲之震灾最苦其不然乎哉。兹略为记,以告后之君子,修缮回天,知天灾之可恐,堂居之安,而思之危,幸毋以未迂忽焉。然震灾之事,尝考纲鉴,载地震者繁矣。唯北魏延昌二年大同折州,先山鸣后地震,逾年不已复压死伤甚众。固原地震未有预征,亦未有人早知,但未震之先,有居山之人,有时夜半看见山中闪火,并闻沟内空响。又有向居平原之人,家有井绳十丈,震前忽强半而能汲水,人以为水旺,其实地震之预兆也。此劫邑之沧桑大变,恐其渐久无闻,偶所询人,或者鲜能道略,况又为余躬经,故记梗略,待后之辑志乘者有所考采,为载。 据邑人杜士林言,九年十一月初七日傍晚,弓月尚明,西北陡起黑雾,崩山倒海之势随之俱来,使人体不附地,目眩不能仰视。但闻风吼沙鸣,鸡鸣犬吠,继而岸谷涨裂声,水石崩渤声,树木摧折声,墙屋倾塌声,老幼哀号声,万声嘈杂,荡魂悸魄,悲夫,哭声亦足以震地矣! 李俊堡西山崩隳,沟壅成湖。三营至海原杨郎镇间,地裂而复合,黑泉涌而旋凝。有盐骆驼七八链,驼五只为一链,中途陨没。十合堡南山走失,夷为平地。沿城东门外河水矗立如群蜂。各地坠崖断岫,填壑停流,不一而足。初入夜,此户搭棚,并肩席地,寒气凛冽,砭人肌骨。时震势犹甚,人心彷徨,讵料棚火失慎,风力助威,远近棚户尽数焚如。由是均在冰天雪地之中,露宿过冬,而冻死者,时有所闻。P190-192 序言 2002年夏天,宁夏电视台的田海波、高武及宁夏社科院的刘伟同志到我办公室,提出要将海原大地震拍摄成电视片,我当时感觉到难度比较大,因为过去了80多年,大量的地理和建筑遗迹已不复存在,当年活下来的人健在的也很少了,而且经费从何处来。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过了几天,我们写了一个简单的策划书。当时我在宁夏广电局总编室工作,征得局长张怀武同意后,我起草了一个文件,盖上局里的公章,我们先到宁夏地震局找到张进国处长,他将我们带到地震局张思源局长处。张听了我们的想法后,同意给一些启动资金。我们没有想到这么顺利,但这时候我们也再没有退路了,不管如何,得想办法拍出来。然后,我们一边向宁夏党委宣传部打报告申请经费,与海原县取得联系,一边开始了前期的采访调查。 到海原跑了一周时间,脑子里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从何下手。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但还是不理想。突然有一天,海原地震局的刘刚同志拿来一篇文章,字迹很模糊,仔细辨认后,才看出是克劳斯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上面对海原大地震的描写非常生动。第二天早上,我们开了一个简单的讨论会,讨论会上确定的思路就是现在从电视片和本书中看到的这个框架,当然具体的有些地方作了调整,但大的框架没有变。 整体定位为准纪录片,全部内容分为7集。以克劳斯的精彩片段描写为一条线索,每集中间都有一段他的话,配音的时候,我们也用英语配了克劳斯的描写片段,字幕用汉语,给观众造成一种跟着克劳斯现场看地震的感觉,是感性的,有取巧之嫌,但效果还比较好;另一条以后来专家们的研究情况和我们的采访调查写成的解说词为线索,是理性的。中间插入幸存者的回忆和专家的介绍。片名直接借用了克劳斯文章的名字,就叫《在山走动的地方》。现在看来,每集15分钟有点长了,如果当时每集能再压缩二、三分钟,就更紧凑、更好看一些。 地震和灾难的情况、科学研究情况、当时的灾难救助、被地震劈开的一棵大树和大树附近的一个村庄、幸存的两个表兄弟、地震后的家庭和婚姻、地震后的孤儿等内容在我们设计好的两条线上相互推进,交替展现,同时顺便解释了丝绸之路的地理背景,也涉及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等情况。 拍摄之初,我们计划要同时完成四项工作,这就是,完成一部片子、出一套DVD、编辑出版一本书、举办一次展览。片子完成后,在宁夏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出版发行了DVD光盘。最近听说,自治区将在海原建立地震博物馆。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请宁夏大学的邬志斌同志随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又托人在北京图书馆找到1922年第5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克劳斯《在山走动的地方》一文中的照片扫描后寄来,现在将这部片子的文字稿配上照片,同时在附录中收入了宁夏地震局张思源等人1993年编写的未公开发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历史资料汇编>补遗》一书的部分文章,包括克劳斯《在山走动的地方》一文,结集出版发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讹在所难免,诚愿抛砖引玉。 在这部片子拍摄过程和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张怀武、朱昌平、马汉文、张思源、高伟、田治富等领导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这部片子和这本书,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牛中奇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 于2006年2月16日,宁夏银川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