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教学案例2)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张承耀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点评”与“时评”两大部分。“点评”是针对某一案例所写的,后面附有背景资料;“时评”则是独立的文章。把评论作为导读,给读者一个大致地介绍;如果读过案例再回过头来看评论也可以有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既有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有不同产业的情况,也有不同地区的情况;既有中国企业的实际,也有外国企业的经验;既有对个别企业的描述,也有对政策环境的评论。适合企业管理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以及企业管理类的研究生和大学生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部分“点评”包括22篇文章,第二部分“时评”包括13篇文章。在内容上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可能有交叉的地方。具体结构安排是这样的:从第1篇到第9篇是企业的个案;从第10篇到第17篇是对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政府管理问题的评论;从第18篇到第22篇是对中国经济环境的评论;从第23篇到第25篇是对经济管理专题的评论;从第26篇到第29篇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论;从第30篇到第35篇是对地区发展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问题的评论。点评的评论部分以及时评都是作者编写的,在评论的首页有该文的出处,案例编写者标明在案例的当页。

目录

第一部分 点评

第1篇 重利岂可轻天下

案例:访重庆瀛丹物业公司董事长

第2篇 企业何以“平和离婚”

案例:华远、福耀玻璃案例

第3篇 资本与人本的对决

案例:IT业“员工炒老板”案例分析

第4篇 是珍珠还是泡沫? 

案例:值得注意的“顺驰现象” 

第5篇 在“资金吃紧”的背后

案例:流动资金忧思录

第6篇 “肥肉加螃蟹”的大餐

案例:民办教育扩张能否“蛇吞象” 

第7篇 冲破条块分割的“体制牢笼”

案例:地方铁路助力城市大交通

第8篇 体制搭台 管理唱戏

案例:秦皇岛地方铁路改制探析

第9篇 “搞死”国有企业的典型

案例:湘缆集团破产全记录

第10篇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案例:吴敬琏建议向职工划转国有股权

第11篇 2005年的开场戏

案例:“高官落马”备忘录

第12篇 治国先治官

案例:引咎辞职制度引入公务员法草案

第13篇 永远的“越俎代庖”

案例:近期国企的人事变动

第14篇 原则的价值

案例:上海一正职区长“下海”

第15篇 产权交易所能否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案例:国资委在沪津京建立产权交易所试点

第16篇 另外一种政企关系

案例:希拉克总统即将访华

第17篇 告别现代版“皇帝的新衣”

案例:段永基抨击国家资源部门化

第18篇 走出投资高速增长的怪圈

案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第19篇 挤出多余的泡沫

案例:钢铁价格近期回落

第20篇 “狼”真的来了! 

案例:中央电视台诞生新标王

第21篇 年薪6万元还差一半

案例:6万元标准是否成为中产的门槛

第22篇 豪宅的折射

案例:《中国超级豪宅排行榜》公布

第二部分 时评

第23篇 策略联盟发展的若干趋势

第24篇 免费港澳游的秘密(外一篇:“水煮”紫荆花)

第25篇 足球欧洲杯的启示

第26篇 在“郎顾斗法”的背后

第27篇 对国资委近期改革措施的评论

第28篇 国企改革年的思考

第29篇 企业家沉浮与国有资产管理

第30篇 振兴东北与发展战略

第31篇 关于机动车停车问题的思考

第32篇 关于限制小排量汽车的讨论

第33篇 金融街的“人气”在哪里

第34篇 隆福大厦的命运

第35篇 政府诚信缺失案例分析

试读章节

一、任志强的婚姻算盘

婚姻之美

1994年,规模急剧扩大的北京华远,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局面。按北京华远当时的“成长规划”,华远每年需要近10亿元的资金投入(还不包括公司每年土地储备占款)。

尽管此前他们已经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发行新股,将注册资本从1500万元增至3.75亿元。但是,对于“野心勃勃”的北京华远来讲,这简直是杯水车薪。

1994年初,北京华远股东大会一致决定:寻找境外的合作伙伴作为外资股东,以达到进一步扩大资本的目的。当时,参与融资的核心人物就是任志强。

1994年底,华远接受了香港华润的子公司坚实发展的6亿多元的巨额聘礼,出让52%的股权给华润集团,从此华远开始了它的幸福生活。

北京华远借助华润集团一举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1994年的合资筹得资金7707万美元;1996年11月,各投资方又在坚实之上成立了一家控股的壳公司——“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并将其在香港上市,进而筹资8亿港元;1997年5月,华润北京置地发行1.7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1998年3月扩股,又筹资1.4亿美元。

几年下来,北京华远共得到筹资33亿元人民币,这都是此次婚姻的婚内收入,此外在婚姻的账本上还有高达80多亿元的总资产。

而华远与华润婚姻的主角任志强,也受益颇丰。任志强所率领的管理团队还获得了一份在当时国内企业中从未有过的奖励。合资后的北京华远有一条章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的4%用于对管理者与员工的奖励,其中的1.5%奖励给董事长、总经理,1%奖励给中层干部,1.5%奖励给员工。这项奖励不影响公司对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正常工资。

从1994年开始,任志强因为这项政策和其出色的业绩而每年拿到700万元左右的年薪,被称为中国“打工皇帝”。

婚姻之痛

至迟到1998年,任志强与香港华润的“蜜月”开始蒙上了阴影。原因是这一年北京华远的业绩开始下滑,首次未能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计划。1999年,北京华远出现第一次账面亏损后,双方的关系就更进一步恶化了,而任志强也因此辞去了总经理之职。

更致命的是,国内另一家著名的地产品牌万科也瞅上了华润,当万科一心想要傍上华润这个大款的时候,华润、华远和万科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微妙。华润之所以要与华远和万科合作,是为了打造中国房地产的第一品牌,这个未来的房地产品牌既不会叫华远,也不会叫万科,也就是说,一旦三方达成交易,进入华润的华远和万科就会慢慢地被华润取而代之,这对视华远和万科为亲生儿子的任志强和王石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事实。

而且在万科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B股的公告中,华润集团公司迫于证券监管的要求做了两项针对华远房地产公司的承诺:一是华远房地产公司不得在北京之外发展房地产业务;二是华远或万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项目双方都有合作的优先权。这个公告无疑已经把华远未来的命运告之于天下,华润在全国地产市场中,华远只不过是北京市场中的一个棋子。

而这是任志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点评: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

王石关于要卖掉“万科”的说法已经喧嚣了很久,其实,王石只是在替大股东找个买主,卖掉的不是王石的股权,而是深特发的股权,股价的高低都是深特发的事,与王石无关,王石作为经营者只求达到更换大股东的目的。

其实,给自己找一份大股东,多年来一直是万科努力谋求的事;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夫家嫁了,对于王石而言,其实这本来就是他最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

就像当年,嫁给华润是华远的大幸一样,今天的万科想嫁给华润本来就是一种经营策略。

P10-11

序言

企业管理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经济学将企业看成是一个“质点”,主要采取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企业管理研究则深入到企业内部或者说对企业实行“解剖”,主要采取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换句话说,案例研究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际上,许多划时代的研究成果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研究中得出的。

案例研究又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者说是分成两个基本的层次:一个是描述,这要求客观真实,不因人而异;另一个是评论,这要求深入挖掘,其价值判定将各不相同。当然,在个案描述的基础上也可以有综述性质的研究。

笔者已经发表过几本企业管理案例的书籍,也曾将若干评论汇集成《企业经营管理评论》出版过。摆在您面前的这本评论文集主要包括作者2004年到2005年为《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企业管理》、《中国经营报》、《英才》等报纸杂志所写的评论文稿,也有专题调研报告或讲话等。

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从形式上考虑和划分的,即本文集分“点评”与“时评”两大部分。“点评”是针对某一案例所写的,后面附有背景资料;“时评”则是独立的文章。本来,按照文字产生的逻辑顺序是案例在先评论在后,但是,现在则是评论在先了。这是想把评论作为导读,给读者一个大致地介绍;如果读过案例再回过头来看评论也可以有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既有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有不同产业的情况,也有不同地区的情况;既有中国企业的实际,也有外国企业的经验;既有对个别企业的描述,也有对政策环境的评论。

第一部分“点评”包括22篇文章,第二部分“时评”包括13篇文章。在内容上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可能有交叉的地方。具体结构安排是这样的:从第1篇到第9篇是企业的个案;从第10篇到第17篇是对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政府管理问题的评论;从第18篇到第22篇是对中国经济环境的评论;从第23篇到第25篇是对经济管理专题的评论;从第26篇到第29篇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论;从第30篇到第35篇是对地区发展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问题的评论。

点评的评论部分以及时评都是作者编写的,在评论的首页有该文的出处,案例编写者标明在案例的当页。

本书的读者主要是企业管理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以及企业管理类的研究生和大学生。

本书的前一集已于2005年7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其自然延伸。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对所有提供帮助的报社、杂志社的记者、案例编写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还特别要感谢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勇生同志,靠其真诚和热情才使得这本书得以顺利面世。

作者

2005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