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献给命运的紫罗云》、《人生非梦总难醒》二部思索录,反映了作者真实的心灵世界。深度的人生领悟,理性的社会批判,自觉的忏悔意识,对他人的关爱与宽容,对推进社会进步的执著信念,对艺术的敏锐感受,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我的人生体悟(刘心武精品集) |
分类 |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献给命运的紫罗云》、《人生非梦总难醒》二部思索录,反映了作者真实的心灵世界。深度的人生领悟,理性的社会批判,自觉的忏悔意识,对他人的关爱与宽容,对推进社会进步的执著信念,对艺术的敏锐感受,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作。 内容推荐 大片盛开的野花,从墙根、阶沿缝隙和裸露地上蹿长出来,一片淡紫,随风摇曳,清香缕缕,招蜂引蝶;俯身细看,呀,是二月兰!又称紫罗兰!太监芟除掉……在这以雄伟魂丽的砖木玉石建筑群取胜的皇宫中,只允许刻意栽种的花草树木存在,本是没有它们开放的资格的,然而,它们却在这个早春,烂漫地开出了那么大的一片!这也是一种命运。 目录 人生非梦总难醒 自序 思念是根针 拉上窗帘 山水尚有相逢日 稻香阵阵 链中一环 香瓜子 大屿山礼佛 西天东地 烹茶更细论 蓝桥魂未断 永失我车 柳雾 晓歌入院 新式手术 长廊随想 要去上海 吾家三猫 上海光斑 “甜蜜的尴尬”之后 福哥 黑老曹 “杯赛”后的别样情怀 神秘的恭王府 天文思维 在”罗马广场”喝咖啡 不年轻的话 秦学 观故宫藏照 抱石头的孩子 儿子上班去 林大哥的三句格言 月光马儿 慈禧照相 重访北海 晚餐时的直播 读王《西厢》观孙《红娘 飞箭 灵魂的探究 与澳洲女士碰 撞出眼泪来 白夜的联想 垂花无语忆沧桑 心灵探索的“三齿耙” 边缘有光 跟自己约谈 大叶绿萝图腾柱 请读《死水微澜》 镜外 碎语 与“地下”的交往 父亲脊背上的痱子 把恶魔变成一个角色 我家有只招财猫 积极消费生命 宝绿色腰带 理解的边际 哥本哈根奇遇 喻 浓淡总随心意抹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自序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关于命运的随想 生活赐予的白丁香——关于生活的随想 紫檀木狮子——关于处世的随想 爱情红玫瑰——关于爱情的随想 春在溪头荠菜花——关于出名的随想 风中黄叶树——关于逆境的随想 却道天凉好个秋——关于幽默的随想 蓝郁金香——关于“海外奇谈”的随想 灯下拾豆——零星的随想 试读章节 今天在街上遇到G君。立谈数分钟。其间他问我:“……到处看见你的文章,你究竟开了多少个专栏啊?又说你短、中、长篇的小说都还在写……你干吗把自己弄得这么苦啊!” 苦吗?我笑了笑。当时随便同G君聊了几句,也就分手。 现在静下来一个人细细咀嚼G君的提问,心中有酽酽的滋味,不过,确实并不苦,当然,也非纯然的甜,是带酸涩的蜜味吧! 忽然忆及小的时候,大约上到小学五六年级吧,那时母亲对我的阅读爱好,真是不吝投资,我订阅了好几种刊物,如《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连环画报》等等,有一回就在《连环画报》上看到了一个题为(《抱石头的孩子》的故事,在该期刊物上,那是一个次要节目,16开的杂志,大概只占到一面,“连环”在一起的图画,顶多六幅,是单色的线画;其内容是说,刮起了很大的风,学校老师望着教室外面,发愁,因为这样大的风,孩子们都会被吹倒的,他很担心……风越来越大,他想今天不会有孩子来了,可是,忽然,他看见一个圆滚滚的黑影,艰难而奋力地移进了校门,并朝教室而来,他忙迎出去,定睛一看,才看清是一个孩子,双手抱着一块硕大的石头,迎风而进,不误时间地上课……事过40年,今天回想起来,那刊物上抱大石头的孩子形象,居然还栩栩跃动于眼前! 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谁?连环画又系何人所绘?在我,都无从考稽。但我深深地感谢他们,在我的少年时代,给了我有益的滋养。 迎风抱石,通过加重自身的负担,使自己不改应有的方向,不“随凤而去”,艰毅地前行,这不是痛苦,而是一种睿智,一种快乐,一种胜利,一种幸福。 这些年来,我便是那样一个“抱石头的孩子”。 “开那么多的专栏,有必要吗?”必要性是因人而异的。倘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那种处境中的人,他自然不必“抱石头”,甚至连“娃娃”也不抱,开什么专栏?写什么文章?凭借官位、头衔、资格、公费,名字便可时时见报于种种关于“活动”的报道中,天天可以车接车送,三天一小宴。十天一大宴,当然全是公家“买单”,还可以不断地“下去”“调研”,心安理得地接受“下面”的种种高规格“接待”,甚而可以自己“公派”自己出国,并且因为所联系的“对方”并无能力承担机票等费用,便动用公家外汇,“玉成”。对方”的。美意”……我非此种境域中人,在我,联系读者的方式,只能是“硬碰硬”——发表出新的文章,并且面对着某些人欲将我抹杀的恶意,我也必须既有质也有量地“用作品说话”,来凸现我这一社会存在,并获得公众认可的难以撼动的价值,而且,我也必须多挣一些稿费,以完全自费的方式保持一种有尊严的雅致生活,因之,我没有取“顺风”的姿态,而是抉择了“迎风抱石”的方式,一步步地在“重负”中迈向真、善、美的课堂,去与那等待着我的“教师”会合,心中不仅无悔,还充盈着莫名的喜悦! P57-58 序言 刘心武是近3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贯穿式人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和他的师生之谊也已经有十多年了。 1993年,我受一家杂志的委托去采访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此前,我已经读过了他发表的大量作品,深受其影响,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作为一个大学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记者去采访他的。他的家在安定门外护城河边的一幢塔楼里,进门之后,我看到客厅不大,但是屋子里盆栽植物生机盎然,三只大花猫在跳上跳下地警觉地观察我。我记得那次采访很成功,因为我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聊得很愉快。我第一次的印象里面,刘心武非常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观点犀利但又待人宽厚。 那个时候我二十多岁,在一家报社工作,精力旺盛,白天写新闻,晚上写小说,一年能够发表二十多篇小说。一年后的某一天,他出其不意地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问我,很多文学杂志上那个和我同名的写小说的,是不是我?我告诉他就是我。他很高兴,说,他正给华艺出版社主编一套“城市斑马丛书”,希望我把那些小说编辑整理好给他,可以出一本小说集,就放到丛书里。他还告诉我,这套丛书还有朱文一本,张小波一本,都是第一次出版小说集。并且,他主动说,你的小说集的序言,我来写! 我很高兴,确实有受宠若惊之感.也非常激动,于是赶紧整理好了一本小说集《城市中的马群》,交给了他和出版社。我18岁的时候出版过一本小说集.可是,毕竟那是少年写作,不值一提。而这本书,才是我迈上文坛的真正意义的第一本书。我想当时不仅对我,对朱文和张小波应该也是如此。而他给我写的序言的题目叫《和当下共时空的文字》,准确地捕捉到了我的小说的意义和特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等于说我迈上文坛,很大程度就是依靠刘心武的“第一推动”。 从此,我们就经常联系了。10年间,我们还作了多次的对话,对当下的文学和文化问题,对城市建筑和规划发表了看法。过去,我听一些作家说,他的脾气有些怪,可是,十多年的交往,我从来没有发现他的脾气古怪过。而且,他属于那种一旦接受了你,和你成了好朋友,关系就一直很好,很不容易改变的人,值得信赖与尊重。我发现他对年轻人都特别好,尤其对一些虽然很边缘、但却是真正优秀的青年作家很关注。比如,某一天,他读到王小波的一些作品,非常喜欢,就想尽办法找到了王小波,请他吃饭聊天,写评论文章。我记得王小波来的聚会一共有两次,每次吃饭,他不仅约了王小波,还约了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地点就在离他家不太远的一个餐馆里。每次都是刘老师做东.大家谈天说地,聊到很多文学文化问题,席间,大家喝了不少酒,我记得王小波很能喝酒,轻微地醉了,脸红红的,说了很多有趣、有意思的话。深夜,我们散场走出去,我还问王小波,你做自由撰稿人,稿费不够养活自己怎么办?王小波笑了,说,我还有个大货的车本,我当货运司机肯定没有问题!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在电话里,刘老师和我叙谈起他,叹息和惋惜了很长时间。 他经常给一些年轻的作家提供机会。某一天,他和法国大使馆文化专员吃饭,那个专员是一个汉学家,也是他的作品的翻译者和研究者,他就特意地带上我和祝勇参加,不遗余力地推荐我们。后来,我的几种法文本小说的翻译出版,也都是他牵线搭桥。有时候他又显得很仗义,2004年中法文化年的活动中,访问法国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名单第一稿中本来有我的名字,我的法国出版商邀请了我,因为当时我有三本书在法国翻译出版了。可是,名单的第二稿上.我的名字就不见了,一些根本就没有法文版翻译作品但是作家协会喜欢的“作家”上榜了。对此,连邀请我的法国出版商都摇头,只好在那些作家后面注明“无法文译本”。这个事情刘老师听了很不高兴,告诉法国出版商,宁愿他自己不去了,也要我去!我去不成,他也不去了。我劝他说无所谓的,你别赌气.要是你不去,让人家法国方面的译者和出版商很不好办。而且,我自己也有个日本外务省的邀请,时间上刚好冲突了,所以我自己还不一定能去呢。就是在中法文化年期间,他出版的作品法文翻译本就超过了6种,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都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评介。 他总是对处于边缘地位的作家非常地关注。我记得,在王朔的小说遭到各种批评的时候,他写文章支持王朔,对王朔大加赞赏。我还记得有一年,作家协会开大会,他听说王朔、余华这些人既不是会员也不参加那个大会,就对我说,“你说一个作家代表大会,连王朔和余华都不参加,还叫什么代表大会!”他是很硬气的,脾气很倔,据说,最后他自己就是没有去。 作家王刚也是一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物,前些时候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刘老师很喜欢,立即撰写了书评,还请王刚一起聊天吃饭。后来我见到王刚,他给我说起来这件事情,忽然就有些哽咽了。王刚也是一个新疆出生的刚强汉子,他一直很少和文坛人士来往,因此,当一个前辈作家十分真诚地、充满了激情和喜悦地欣赏他的作品,不遗余力地推荐他的作品时,从来都觉得自己是边缘化的王刚,当然会很感动,我也很理解他的哽咽。刘老师对新作家总是很好奇,现在,我在一家文学杂志当编辑,他就经常在电话里问我,最近,有什么样的新闻?有什么样的新作家?还特地让我给他介绍了现在很活跃的“八零后一代”作家们的情况。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月,我们一些年轻的作家借着给他过生日的由头,喝了好几次酒.每一次场面都非常热闹.也非常令人难忘。我们都知道,他经历丰富,过去当了很多年的中学老师,后来,又当了《人民文学》的主编。1987年,他因为杂志当年1、2期合刊刊发了马建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而遭到停职处理。于是有一天,在一个酒局上.诗人张小波问他,当时,被停职了,遭到了这样大的打击,是什么心情?他沉吟了片刻告诉我们,当时,他是从新闻联播看到这个新闻的,一开始心情自然有些沉郁,和妻子一起在公园里散了很长时间的步,然后就慢慢地接受并且释然了。他说,一个人总是要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你总要在这个时候挺住,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 我的印象里,他喜欢和很普通的市民来往,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引车卖浆者之流,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大爷等等,都是他的朋友。他掌握的知识谱系相当博杂,和他聊天说话,你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也非常有趣热闹。 他还是一个很有情义的人,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他一个电话,在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沉重:“我们家的××去世了。”我愣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家一只养了十多年的漂亮的波斯猫去世了。他说了这只猫的一些故事,最后,很难过地告诉我,他们全家到郊区书房外的樱桃树下,把那只猫给掩埋了。对猫如此,何况对待朋友亲人? 这套四卷本精选集里收录的.都是他30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三部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和《栖凤楼》,中篇小说《如意》、《木变石戒指》、《小墩子》,短篇小说《班主任》、《白牙》,纪实文学《5·19长镜头》,以及他的一本日记体随笔集《人生非梦总难醒》和谈人生、友谊与爱情的散文集((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加上时下热销的另外两个单行本《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一、二,基本上可以一览他重要作品的全貌了。 他在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一直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当代文学史的开端之作,尽管现在看来这篇小说显得有些简单化,可是,当代文学肇始的源头,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篇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学各个流派,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等的产生。短篇小说《白牙》是刘心武后期小说的代表作,白描中透露着荒诞,精致简洁到了极点。中篇小说《如意》、《小墩子》和《木变石戒指》大都创作于十多年前,是他的某种我称之为“民俗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分别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他小说的抗鼎之作,当然是“三楼”系列。长篇小说《钟鼓楼》发表于1984年,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和北京市政府奖。这部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用橘瓣式的结构,写了一天的事情,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写到了几十个人物,从一天延伸到了几十年,有着大量的民俗的、社会学的信息,今天读来也是当之无愧地可称之为近30年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获得上海市文学大奖的长篇小说《四牌楼》和另一部长篇小说《(栖凤楼》,延续着他对北京人民俗与文化心理积淀和生存范式的探索,创作时间跨度达十多年,它们和《钟鼓楼))一起构成了三座令人瞩目的小说山峰。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三楼系列”,我觉得,和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马哈福兹的代表作“三街系列”——《宫间街》、((思官街》、《甘露街》相比,毫不逊色。对这三部小说的解读与评价,细读与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纪实文学《5·19长镜头》是当代纪实文学的发轫之作,通过对1985年的一次北京足球骚乱事件的记录,透视了当时国人的普遍心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们争相传阅以为快事。 他的两册散文集《人生非梦总难醒》和《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是他200多万字散文随笔中的精华,表达了他历经岁月沧桑之后的对人生、婚姻、爱情和命运的思考,也是一个作家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发表出版的当年都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从1977年他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始,一直到眼下刚刚出版的《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畅销,他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作品的单行本,已经超过了140种。像他这样有着耐力和活力的长跑运动员般的作家,现在并不多见了。 一直到今天,无论在文坛的中心地带,还是边缘地带,无论在风口浪尖上,还是在波谷地带,他都泰然处之,神情自若,只是拿作品不断地说话,不断地参与着当下的文学进程。因此,要了解30年中国当代作家的心路历程,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师级人物,是一个巨大的不可抹杀的文化存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