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灵已经荒凉得如同沙漠,那么拿什么才能拯救你自己?如何才能找到那份心中的绿洲?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滋味,唯独不能缺少快乐。有了快乐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人生更好地体会生命的那份不易。学着快乐起来吧!
本书采用大量生动的事例,结合简明而实用的理论,从18个方面论述了放松心态、拥有快乐的方法。快乐存在于每个人身边,但也需要我们去学会寻找。本书适用于职场人士休闲阅读。
美中不足是常态
有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非常喜欢。但是,让樵夫觉得可惜的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樵夫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到时候就非常值钱了。于是,他把玉敲掉了一个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樵夫”,他们过分追求完美,而其代价往往就是连稍有瑕疵的“宝玉’,也得不到。人们往往因为坚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拥有完美的,尽管他们还在永远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处搜寻。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落空是必然的结局。“优点与缺点齐飞,长处共短处一色。”最完美的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却不等于就是最完美的。“白玉无瑕”是基本不可能的,“瑕不掩瑜’’才是正常的心态。
记得回老家时,家里总是做一桌丰盛的菜,而且总是很讲究。一定要有这么三样菜:韭菜,代表“永久”;面,代表“长寿”;鸡蛋,代表“圆满”……其实这是家里人的一种祝愿与心意,是人生的追求、美好的愿望、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体现。但我们必须明白,所谓‘‘完美”,仅仅存在于理想之中,现实生活中从未产生过,将来也不可能有。古人早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可求全责备,不必吹毛求疵,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等,这一条条的名言隽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我们可以发现,有时我们越要求“完美”失误越多,挫折感越强,常常因此而失去机遇,导致失败。比如我们要举办一次高中同学或者大学同学聚会,如果要求计划中的全班同学在某一时刻全到场,并且“不齐不聚”,这样就会拖延又拖延,最后致使聚会“泡汤”,但如果把“求全”降一格,改为“求多”,即超过半数就聚,则肯定能办成。
总之,“完美无瑕”是我们不可能做到的,在这个世界上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人物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缺失,“十全十美”不可能,“美中不足”才是常态。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