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一个独立而又个性化的女性,这样一个女性生活在一个男权思想仍然严重的社会中,这就注定了她与男性们奇特而复杂的关系。本书以出现在丁玲一生中的男性为座标,描绘出丁玲的人生曲线,并在更普泛的意义上考察这些男性给丁玲带来的命运的变故。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信念、甚至日常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影响了丁玲,而作为女性的丁玲在一个男性的世界中或困惑或清醒,或抗拒或顺应,或表白或沉默着,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朝向一个目标:尽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方向,甚至有时不惜以悖反的方式——比如顺应恰恰是为了抗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爱丁玲(惊世女子骇俗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桂欣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丁玲是一个独立而又个性化的女性,这样一个女性生活在一个男权思想仍然严重的社会中,这就注定了她与男性们奇特而复杂的关系。本书以出现在丁玲一生中的男性为座标,描绘出丁玲的人生曲线,并在更普泛的意义上考察这些男性给丁玲带来的命运的变故。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信念、甚至日常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影响了丁玲,而作为女性的丁玲在一个男性的世界中或困惑或清醒,或抗拒或顺应,或表白或沉默着,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朝向一个目标:尽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方向,甚至有时不惜以悖反的方式——比如顺应恰恰是为了抗拒。 内容推荐 这本书所讲的基本上是刚刚逝去的那个世纪的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超过了一个花甲。由于丁玲的老伴陈明健在,而且他还在恋着丁玲——把主要精力用在丁玲未竟的事业上,并且为研究丁玲的人们尽可能地提供他所掌握的资料(其中很多是属于第一手资料),所以本书所讲的丁玲婚恋的故事,也是跨世纪的。 目录 第一章 十七岁抗婚 1.呱呱坠地,外祖母包办她的婚姻/3 2.四岁丧父/4 3.寄人篱下的童年/6 4.瞎姨妈说:“要是冰之死了还好些!”/9 5.伟大的五四运动唤醒了少女丁玲/10 6.邂逅王剑虹,废除婚约得胜利/13 7.丁玲在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有无恋爱故事/16 第二章 丁玲Vs胡也频:“过家家”似的小夫妻 1.萍水相逢于北京/25 2.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爱了起来/26 3.同居了,更像“过家家”/29 4.1927年冬天,丁玲才较为详细地知道胡也频的身世/33 5.初逢冯雪峰/38 6.胡也频要干的事业,丁玲都全力支持/43 7.夫妻同时加入“左联”/58 8.胡也频被捕,丁玲超负荷地营救/64 9.踏着烈士的血迹,丁玲英勇奋斗/69 10.纪念也频,维护也频,得罪了沈从文/81 第三章 丁玲Vs冯雪峰: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1.暮年丁玲的坦诚/95 2.丁玲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97 3.苦苦寻找自己的党/105 4.不速之客——方令孺女士来访/109 5.1935年——受煎熬的岁月/111 6.再找党,单身进北平/114 7.冯雪峰帮助丁玲逃离南京/118 8.丁玲筹划着去上海公开工作/123 9.冯雪峰妥善安排丁玲起飞/124 10.生死两茫茫,思念绵又长/129 11.丁玲创作雪峰论心有灵犀最中肯/133 12.丁玲委婉制止冯雪峰等人对萧也牧作品的过火批评/135 13.丁玲对冯雪峰的怀念至死方休/137 第四章 丁玲VS冯达:半路夫妻难长久 1.史沫特莱的采访,带来了一个冯达/143 2.丁玲以为是冯达使她落到了敌人的魔窟里/145 3.叛徒汪盛荻威逼丁玲自首,冯达没有助纣为虐/148 4.神经恐怖战之后,冯达告诉特务丁玲不会自首/153 5.徐恩曾竟说丁玲不是共产党员,搞的什么鬼名堂?/155 6.冯达帮助丁玲越墙逃跑/159 7.冯达解救了自缢的丁玲/161 8.冯达给丁玲出点子,却被别人利用了几十年/166 9.莫干山上,再为夫妻/169 10.冯达拿着一张登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的报纸回家/173 11.冯达的打算,丁玲不同意/176 12.丁玲得了伤寒病,冯达肺病到了第三期/178 13.丁玲准备逃离魔窟时对冯达的安排和希望/182 14. 冯达寻女/183 第五章 丁玲VS陈明:情共自首生死恋 1.初识/191 2.在抗日战争前线/192 3.好事多磨/194 4.陈明坚信丁玲历史无问题/196 5.陈明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提供文采形象的模特儿/201 6.为了丁玲,陈明放弃了给周恩来总理当文化秘书的机会/205 7.冤案初起的日子/206 8.夫妻都被错划为右派/208 9.断魂人远在天涯/212 10.丁玲也去北大荒/215 11.丁玲和陈明在密山会面/217 12.陈明深夜从鹤岗工地赶回家/220 13.天未亮,丁玲被揪到汤原/224 14.为找丁玲,陈明三上汤原/228 15.“牛棚”短简/233 16.“老虎队”里面对“群众专政”/238 17.被捕时刻/240 18.长治郊区四年/244 19.丁玲逝世以后/247 附录 1.丁玲与毛泽东关系始末/251 2.在胡风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陈明/291 3.澄清几件事/陈明/295 ——关于刘祖春同志《忧伤的遐思》涉及丁玲的几段文字 4.丁玲简历/304 5.丁玲大事记/307 试读章节 丁玲是1924年夏天到达北京的,胡也频比她早一点,此时,他已经在为((京报》编副刊(《民众文艺周刊》。他和湖南人左恭租住同一处房子。一天,左恭为见女朋友曹孟君,要到西城的辟才胡同去,胡也频与他同行。在辟才胡同的补习学校宿舍里,胡也频见到了丁玲,素未谋面,他对丁玲却一见钟情。其时,他根本不了解丁玲。 胡也频听说丁玲有一个弟弟夭殇了,丁玲常常为此哭泣,还独自跑到陶然亭去。于是,他买了鲜花送到辟才胡同,不见丁玲,看门的老头告诉他丁玲外出了,他便说这花是丁玲的弟弟送来的。《民众文艺周刊》的投稿人沈从文,很快和胡也频成了好朋友,说是情同手足,也不算过分。他从沈从文这里,了解到丁玲的家在湖南临澧(那时候叫安福)县,是一个世代为官的败落了的大家庭,姓蒋。胡也频根本没有考虑所谓“门当户对”之类的问题,很坦诚地向沈从文吐露了自己爱上了丁玲的秘密。 1925年4月,丁玲第一次对外用这个名字给鲁迅先生写信,诉说自己的苦闷,渴望得到先生的指引,哪怕是帮她找一个当校对这样的差事,也比没有工作完全靠母亲供养要好一些! 而母亲只是一个小学教员,薪水是不多的。鲁迅收到丁玲这封信的时候,有一个叫荆有麟的人在身旁,他对鲁迅先生说:从字迹看来,这丁玲的来信,很可能是“孥孥阿文”即沈从文写的。沈从文当时属于“现代评论派”,这个“派”是鲁迅先生的论敌,他们的文学主张乃至于政治主张,和鲁迅先生不同,他们攻击过鲁迅先生。 因为这层关系,鲁迅没有给丁玲回信。 不知怎么搞的,此后不几日,胡也频也去拜访鲁迅先生,叫门房通报他是“丁玲的弟弟”。鲁迅先生一听这个,便在屋内大声对传话的门房说:“就说我不在家!”胡也频只好离去。 得不到鲁迅先生的回信,丁玲特别苦恼,思念着寡母,很想回湖南去。正在这时,王剑虹的父亲王勃山老先生,在北京参加完纪念孙中山的活动准备南归,他特地找到丁玲,叫她马上跟他回湖南去,要是迟了,就走不成了! 因为北方的军队正往南开拔,火车都被他们占用了,运官兵运军火,忙得不亦乐乎。丁玲只好跟随王勃山老先生南归,她连话别朋友都来不及,哪里还会通知胡也频——她根本不知道胡也频对她一见倾心,而她也没有谈恋爱的思想准备,尽管大约半年之前,她已经满了20周岁。 丁玲第一次见到胡也频之后,不久便发现自己在出身、所受教育和生活经历等方面,同胡也频的思想、性格和感情都不一样。但是,胡也频的勇猛、热烈、执拗、乐观和穷困,却使她惊异不已。她觉得胡也频有些简单,有些蒙昧,有些稚嫩,但却是少有的“人”,有着最完美品质的人。他是一块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他是一个高贵的人。但在丁玲回湖南看望母亲之前,她和也频谁也没有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爱恋之心。 P25-26 序言 这本书所讲的基本上是刚刚逝去的那个世纪的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超过了一个花甲。由于丁玲的老伴陈明健在,而且他还在恋着丁玲——把主要精力用在丁玲未竟的事业上,并且为研究丁玲的人们尽可能地提供他所掌握的资料(其中很多是属于第一手资料),所以本书所讲的丁玲婚恋的故事,也是跨世纪的。 对于丁玲的婚恋情缘,我只能根据事实来写。有的传说,是敌人造的谣言,早已不攻自破。有的是我们内部的传闻,不少属于捕风捉影,没必要为它们花费笔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正常的男男女女都面临着一个必不可少的婚姻问题,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也。幸运的男女只要能够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可以在婚姻大事上实现“同一而终”,且与时俱进,感情日笃。不幸的婚姻千差万别,很难找到两对生活情况完全相同的夫妻;甚至根本找不到,而不是难于找到的事情。 丁玲和胡也频,从小孩子玩儿“过家家”似的生活在一起,五六年间,虽然有过感情世界的风波,但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终归是一对恩爱夫妻。如果胡也频不被敌人秘密杀害,他和丁玲也有可能“白头偕老”。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由于胡也频的牺牲,因此讨论这个问题便是毫无必要、毫无意义的事。 胡也频为革命牺牲以后,丁玲曾对友人说过,她也要“找一个太太”。冯达和丁玲同居前和被捕前,他的表现,他对丁玲生活上的照顾,像不像一个“太太”?我以为像。至少,他在丁玲面前一点儿也没有表现什么“大男子主义”,也未曾流露过夫权思想。这是他的秉性使然,还是因为丁玲是大名人而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呢?总之,他是心甘情愿地侍候丁玲,成了一个好“太太”。被捕以后,丁玲曾骂他“朝秦暮楚”,用刻毒的语言羞辱他,企图激怒他,更企图让国民党特务们把他们夫妻分开住。这时候,他除了申辩,就是暗下决心帮助丁玲逃离敌人的魔掌,而且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他说过他从来就没有过自首的念头。他还说过他和丁玲是命定的要分开,就是说不能再维持夫妻关系。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政治问题?这倒是很值得认真对待的。冯达和丁玲被软禁在南京期间,曾主动告诉过丁玲:他要去国民党的一个机构去工作,翻译英文资料,以挣钱养活自己,他不能在生活费用上再拖累丁玲。 冯达生前没有为自己申辩过,特别是在丁玲挨整和中央为丁玲恢复名誉的时候,没有申辩。这是为什么?是一无所知吗?不可能。丁玲挨整和恢复名誉是举世皆知的,冯达既然活在人间,怎么会一无所知呢?当丁玲在南京自缢将死之际,冯达把她救下来,并对丁玲说应该死的是他而不是丁玲。他的不申辩是否仍是这种心态的延续呢?从冯达生前最后几年对丁玲的感情看,倘若不是被政治命运所决定,不见得他会主动离开丁玲。尤其是他读了丁玲的《魍魉世界》之后,竟对朋友说:“冰之的记性真好!”似乎很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但这也只是推断,没有成为事实,因此这种推断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丁玲说过,她和冯达“本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单从性格而言,她和冯达确实“不是伴”,但是,既然“相随”了,而且长达五六年,那么,就应该尽人妻之道。丁玲离开南京时,特地到谭惕吾那里借钱作旅费,把家里仅有的十几元钱留给冯达作回家的盘缠,这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冯雪峰虽然未能同丁玲结为夫妻,但他所给予丁玲的,既有爱情,更有远远超越了爱情的崇高而伟大的思想和感情。这是最难得的人间的至真至善之情。不过,他们两个若是成了夫妻,未必就能和谐到老,因为他们彼此都有突出的个性,能否磨合得天衣无缝,那就只有天晓得了。真要是成了夫妻,雪峰对丁玲创作的评论就难有后来呈现的风景:毕竟夫妻公开互唱赞歌,是应当避讳的。所以,我有时甚至庆幸他们没有成为夫妻,何况他们后来都在各自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归宿。 丁玲和陈明结婚的时候,陈明刚满25周岁,而丁玲再过半年多,就是38周岁了。年龄差距如此之大的爱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何况,陈明为了丁玲,不得不和已经怀了他的孩子的苏州姑娘席平分手。人们不能责备陈明,因为是席平看到丁玲爱陈明爱得太深,她发现自己在无意之间成了“第三者”,才主动提出和陈明分手的。 更大的奇迹还在于:丁玲和陈明从1942年结婚到1986年丁玲去世,相濡以沫44周年;如果从他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相识算起,则有50个年头。这50年当中,至少有两次大的政治风暴,严峻地考验着陈明对丁玲的爱情是否忠贞不渝。一是延安整风审干及其后。自从康生1939年在中央党校公开诬指丁玲曾在南京自首叛变开始,陈明根本没有怀疑过丁玲自己所讲述的被幽禁在南京的情况,坚信丁玲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二是从1955年开始,长达20多年的政治劫难,陈明自己也因为丁玲而陷于其中。在这种极为特殊的情况下,陈明对丁玲的忠诚和爱护无以复加,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我一直以为,如果没有陈明,丁玲是活不到82岁的,说不定就会死在“文革”的“群众专政”之中。这,只要看看丁玲在宝泉岭挨批斗,在“老虎队”接受“群众专政”的惨状,就可以明白我所说的,大概不能算是危言耸听。 纵观丁玲的婚姻全过程,不难发现是政治斗争的急风暴雨,使得她即使有“从一而终”的思想,也根本做不到“从一而终”。咱们的中国同胞,一般地说来,都希望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太平盛世;除了思虑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外,单就自己实现婚姻的美满和“同一而终”,也是一个根本的原因。 往者往矣,但并不是一切往事都如过眼云烟;来者可追,让我们为创建一个和谐社会而做长期的奋斗吧。 2005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