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学,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无不闪烁着西方法治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正是这种文明的生动体现。《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在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西方各法学思潮与流派的主张、源流与发展,为人们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读本。本书是其中的一册,重要向您阐述新黑格尔主义法学这门学科的构成体系、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卓英子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学,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无不闪烁着西方法治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正是这种文明的生动体现。《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在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西方各法学思潮与流派的主张、源流与发展,为人们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读本。本书是其中的一册,重要向您阐述新黑格尔主义法学这门学科的构成体系、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 内容推荐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流行的以新黑格尔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哲学、法学思想为基本特征的法学派别。其法学理论多蕴涵于哲学、伦理学、国家学说中,具有浓厚的抽象性。新黑格尔主义法学将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发挥到极致,宣扬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国家主义,认为国家和法是自由和理性的体现;把法律理念看成是支配一切法律现象的基本准则。新黑格尔主义法学虽然在法学理念、法律与文明、法学方法论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其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国家至上主义倾向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专政所利用,在战后很快没落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什么是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第一节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概念 第二节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特征 第三节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 一、国家和法是自由和理性的形式 二、国家至上论 三、法律与文明 四、法律作用说 五、法律理念与法律原则 六、关于法律学的探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轨迹 第一节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第二节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在各国产生与发展的概况 一、英国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产生历程 二、美国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产生历程 三、德国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四、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思想源头——黑格尔 第一节 黑格尔其人及理论体系简介 一、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及理论 二、众学者对黑格尔的评价 三、《法哲学原理》(《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四、法哲学的概念 五、什么是法 第二节 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一、环环相扣的抽象法 二、道德 三、伦理定位于“活的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格林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第一节 格林的生平与理论 一、格林的生平与著作 二、格林理论的产生背景 三、主要理论 第二节 格林理论的特征及成因 一、对政治法律进行道德论述 二、实现新黑格尔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相容共生 三、格林国家理论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区别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布拉德雷的新黑格尔丰义法学 第一节 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生平 二、记录思想轨迹的著作 第二节 主要学说 一、神秘主义的非理性认识论 二、对形而上学情有独钟 三、把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变为 主观唯心主义 四、提倡社会本位观 五、国家至上主义 六、法律与制度的地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鲍桑葵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主要学说 一、国家理论的绝对唯心主义哲学基础 二、从不同角度剖析国家的概念 三、国家的表现形态是“总意志” 四、国家强制力的特征 五、国家主义在法律观中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克罗齐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主要学说 一、打造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反对人民主权的政治强权论 三、法规是自由的体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一览表 主要名词术语与代表人物索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黑格尔是卢梭契约论的反对者,否认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他认为契约的最大特征及其实质是从任性出发,既可以订立,也可以解除。国家则不同,国家是根据理性力量产生的,不可能是任性的,“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这就是国家。国家的根据是作为意志而实现自己的理性的力量”。 黑格尔对国家本质的歪曲还表现在他关于国家目的的论证上,他认为国家的目的就是“普遍的利益”。黑格尔所说的“普遍的利益”,当然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的全社会利益,而只为封建地主阶级、为资产阶级谋福利。对劳动人民来说,剥削者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镇压。关于这一点,黑格尔是直言不讳的。他公开宣扬由贵族和资产阶级来制止所谓“平民的愤慨”。他认为这种“愤慨”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劳动人民贫困,因此必然会产生对富人的不满情绪和反抗行动。黑格尔称人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他们的行为是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黑格尔的国家论,联系到实际,就成了当时对普鲁士封建制度的颂歌,论证了普鲁士封建统治的合理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利用黑格尔的这些国家论点,宣扬国家至上论、元首至上论。他们认为国家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个人依靠国家而存在,无国家即无个人。个人必须牺牲自由、幸福,效忠于国家。国家为一个整体,是由共同的血统、种族和精神形成的。国家元首代表这一整体,即此元首和国家也是一样的。与此同时,他们还极力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本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优等民族”有统治“劣等民族”的权利。这些论点有关内容就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治所利用的国家理论。 许多新黑格尔主义法学者对法律与文明、法律与文化的问题都论述过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要属柯勒和宾德了。 柯勒学说的法哲学观点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进化论思想,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理论基础,探究法律与文明的关系,提出法律是文化现象的论断。他认为“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却是经过人为地、不断地修正努力,使其适合于现在文化的产物。他还说,法律既是文化的一种现象,它便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是前进的,不是停滞的,所以修正的努力便不能缺少。但是人类修正法律的努力,也有其一定限度,不能超越时代文化的要求,也不能违反文化的要求。总之,在柯勒心目中,人类历史是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法律是文化现象,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实现全体人类道义为其职能。同时,他还认为法律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更其内容。所谓文化,其意义在于把人对外部自然界和自己本性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地提到最高水平。人类以本身和对外界的控制能力经常不断地在扩展,而法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这种发展,并使妨碍的因素得以减少或成为无效。P12-13 序言 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学,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它迄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而愈盛,成为西方社会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充满理性思辨的领域,贤杰辈出,学派纵横,卷帙浩繁,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亦如大江之涛,前赴后继,滚滚推进,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当然,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光明就有黑暗,有进取就有曲折。西方法学发展的历程,也间或泛起些许糟屑和污秽,但总体上顺应了社会发展与人类思想演进之规律。西方法学的积淀与变迁,提供了诸多有益于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知识成果,是人类应当汲取的财富;而那些喧嚣一时、昙花偶现的沉渣,亦不失其反思和警戒之意义。正是鉴于这些反复的考虑与权衡,我们才决定编辑这样一套《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力求使其尽可能较广泛和全面地体现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多样性特征。 该丛书定位为普及性知识读物,其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法学本科学生或具备相当知识水平的人士,同时亦包括那些对西方法学感兴趣或需从中查找有关资料的研究人员。因此,该丛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语言通俗、明了,文字简练,脉络清晰。第二,侧重于客观性资料的概括与介绍,不含过多的分析与评论。必须指出的是,西方法学中的一些学派或思潮的代表性著作包含着许多极富哲理思辨的、艰深难懂的论说。要将这些表述刻意加以“通俗化”,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可能拧曲原意、伤其精髓。逢此情形,我们只能力求做到恰如其分,相信读者能予以谅解。 本丛书的主题是“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依学界通说,“法学思潮”和“法学流派”二者,完全可视为同义语。但仔细揣摩,它们之间还是能够区分,并且在某种特定情形下应当予以区分。“法学思潮”亦称“法律思潮”,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如欧洲、北美)或国家里,带有普遍性,且常常起伏不定的,对法现象进行理解和论说的趋向。而“法学流派”则是指,在法学思潮中逐渐凝结而成、相对稳定的派别或支派。其中,不仅存在着核心人物及其论著,更重要的是还有为法学界公认的、相对确定的主导精神和主义。不过,无论“法学思潮”或者“法学流派”,它们均有大小和强弱不等的时空影响力。 《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是法律出版社的张波先生和赵浩女士首先动意,继而与我们共同策划的。之后,我们又陆续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法学学术出版分社、张波先生及各位责任编辑的鼎立襄助。今日,在此拙作得以付梓之际,我谨代表二十多位作者,向颇具声望的法律出版社的朋友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期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吕世伦 2005年6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无论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无不闪烁着西方法治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正是这种文明的生动体现。《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在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西方各法学思潮与流派的主张、源流与发展,为人们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读本。 —— 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法制现代化进程具有历史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对把握其间的理论要义和精髓十分有益。《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对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学思潮与流派做了很好的梳理,勾画出上千年来西方法律的智慧与思辨的清晰轮廓。这套丛书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汲取精华,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 公丕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人类法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无数法学家的睿智和诸多法学思潮与流派的精神。各种思潮、各个流派都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法学家们的睿智体现在哪里,引人深思的哲理又在何方?《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以其系统、扼要和清晰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卷面,为人们提供了初步的答案。 —— 何勤华(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