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荧屏内外皆故事,本书告诉你的,就是那些发生在屏幕之外却与节目、与你有着密切关联的东西,比如政论背后的争论、新闻背后的新闻、娱乐背后的娱乐……本书记录了许多是记者在采访求证过程中的波折境遇,还有在把你逗乐之前先把他们自己逗乐了的点点花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闻背后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梁建增//孙克文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谓荧屏内外皆故事,本书告诉你的,就是那些发生在屏幕之外却与节目、与你有着密切关联的东西,比如政论背后的争论、新闻背后的新闻、娱乐背后的娱乐……本书记录了许多是记者在采访求证过程中的波折境遇,还有在把你逗乐之前先把他们自己逗乐了的点点花絮。 目录 我们在成长(读后有感,权作前序) 梁建增 7
最大的政治就是拍好每一个画面 战斗在“1818”的日子 3 ——《执政兴国》拍摄侧记 追求其实是一种品质 关海鹰 3 在“1818"难忘的日子 徐榕 5 给长江结扎 8 ——三峡截流报道散记 结扎散记 张羽 8 节流的难度有多大? 康锐 11 朱锫基“钦定”《千秋伟业》 16 前所未有的空中之旅 陈虻 16 航拍难难于上青天 白河山 19 致《东方之子》的歉意 樊馨蔓 21 有关“神舟五号”的几个瞬间 26 “神五”的“三无”直播 赵微 26 有关“神五”的几个瞬间 鄢蔓 31 那片神奇的土地 康锐 34
学会举重若轻 令人撮火的罗布泊 41 面对罗布泊这个坑 谢子猛 41 撮火罗布泊 马挥 45 中国“军记”在巴格达 52 重返巴格达 董方永 52 被弃十日谈 康锐 56 海拔最高的直播 60 从疫区走向圣洁的藏地 李小萌 60 怀念和珠穆朗玛相伴的日子 乔艳琳 66 非典——看不见敌人的生死场 70 直击广州“ICU” 王扬 70 走进“淘大花园” 长江 73
黑洞不相信眼泪 阿文的噩梦 83 阳光下的罪恶 柴静 83 ——《阿文的噩梦》手记 ——碗红烧肉 项鼻中 88 高考黑幕 91 “北航事件”中的“老李一家” 萧津 91 广西追踪“北航”招生骗局 朱邦录 94 与助考公司老板零距离接触 萧津 97 矿难如麻 104 黄金罪恶 黄剑 104 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陈洁 106 生与死的距离只有一百三十米 张天贺 110 追踪矿难调查结果比追踪瞒报还要难 曲长缨 112 麻将城与黑作坊 117 “麻将城”拍摄始末 孟克 117 “毒”害生命的黑作坊 王文雁 120 公害事件 124 尊重每一个生命 陈新红 124 ——关于《地方性氟中毒调查》的调查 河流与村庄的忧思……白云升 126
横在道德与秩序之间 把目光对准农民兄弟 131 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 杨春 131 就是那盘包子 范俭 134 土地是谁的命根子 刘涛 138 防洪河道里的别墅 140 如果被高官、专家吓着了 法展 140 不该忘却的 刘 文 143 让总理睡不着觉的节目 147 国家是谁 王同业 147 假床垫黑心笋以及穿着白大褂的鬣狗 150 《名牌床垫哪里来》产生的背后 翟树杰 150 横在道德秩序与经济秩序之间 申宇红 152 《白笋·黑心》随笔 喻晓轩 158 穿着白大褂的鬣狗 陈远达 160 编导手记 163 生一个人来爱 范铭 163 ——《心灵的成长》编导手记 承担社会责任……敬一丹 166 让“民工荒”来得更猛烈吧……屠志娟 168
质疑是不是一种可行的态度 与神话较量的人 173 《与神话较量的人》播出前后的这些碎屑 王志 173 王志的脸没有我的白 黄洁龙 176 关于“线人” 180 关于“线人”的反思 梁建增 180 有时,我们不仅痛了仇者,还痛了亲者 姚宇军 182 消失的另一半 魏驱虎 185 中国媒体的第一份质量管理证书 187 世界传媒界第一张IS0900l:2000证书 孙克文 187 ISO琐事杂记 杨红 193 感动中国 200 我们为什么会感动 孙金岭边巍 200 ——《感动中国》评选热的冷思考 中国需要高质量的“精神品牌” 孙金岭 209 ——《感动中国》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迪 那些让我感动的人 边巍 274 “老牛”与“小虎队” 277 我的“老牛”哥们儿! 长江 277 “小虎队” 柴静 279 以牲口的名义 223 接客的态度 叶闪 223 与其生活逼着你变,不如自己主动变 刘爱民 227 用事实说话与从常识出发 237 用事实说话 申宇红 237 从常识出发 王志 235 “名嘴”不为人知的一面 白岩松 247 十六大代表白岩松 王志安 247 水均益 244 面对“水”世界 王志 244 我呲水均益……陈耀文 246 梁建增 249 与十大杰出青年面对面 梁建增孙金岭 249 王志 254 防火防盗防王志 吴征 254 面对官员的态度 贺建伟258 崔永元 260 《小崔说事》 崔永元 260 小吴说事 吴涛 26 7 和晶 265 口袋里装了什么? 和晶 265 女侠和晶 崔永元 267 董倩 269 “马仔”董倩 孙腾越 269 沈冰 272 工作是美丽的 沈冰 272 央视的男人女人 275 闻香识的女人 阿丘 275 华山论剑 阿丘 278
与被采访对象一起长大 被岁月燃烧的记者 283 激情燃烧的东方之子 刘洪波 283 多看对方的优点,这样身心才会健康 陈开 286 策划丛鹏 290 策划里成长 丛鹏 290 策划丛鹏 崔永元 294 为人民服务的魏安泰 297 东拉西扯话租房 魏安泰 297 北漂一族 302 一千个漂着的理由 刘波 302 精神生活 305 捡煤渣时代 包玉婕 305 尹韬在天上,我在人间 阿丘 308 光头阿飞 阿丘 370 骁者无惧 阿丘 377 边缘名人和大脸蛋 374 边缘名人 阿丘 374 大脸蛋有大智慧? 阿丘 376 试读章节 追求其实是一种品质 关海鹰 2002年10月25日晚,历时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献给十六大的十四集特别节目《执政兴国》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播出啦!
那天,当有人拿着那期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刊物《空谈》封面让我猜是谁的时候,一旁的孙杰插话说:“有点像关老师。”当时我还真没有认出来。平心而论,要说《执政兴国》,其实,挺多人都比我有资格上《封面新闻人物》。比如说杨继红,身为总策划,一心想整出个大气磅礴的东西,就像跟生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谓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不论是前期策划,还是中期拍摄,甚或是后期制作,整天魂牵梦绕,完全“痴迷”了,吃不好睡不着的,每天一双眼儿红乎乎的。说个细节。有一天熟睡中,我被短信惊醒,一看是继红发来的,上写“题目叫《决策》怎么样?”时间是凌晨三点。再比如,徐榕身为编导,为保证节目按进度正常运行尽管嗓子发炎得厉害,她毅然出差。人在他乡,病情加重,她打着点滴,死活不终止工作,坚决不回来。当时都不忍心跟她通话,惟恐加重病情,只能短信联系。她说:“我,人是十六大的人,死也是十六大的死,鬼。” “十六大专题新闻”和《辉煌年代》也毫不逊色。八集十六大会议的专题新闻,都是在当天制作播出的。《执政兴国》的原班人马基本上移师过来了,总策划由余伟利和魏驱虎承担,事先做了精确的策划和准备,当时的目标就是打造精品,虽然大会专题的某些设想暂时无法实现,但大家对精品的追求令人难忘。大会开幕当天的节目,开头设计用一组天安门升旗的画面,当时宋薇已准备了很理想的镜头,但在清晨,摄像孙国明和董方勇还是顶着寒风拍下了富有创意的精彩画面,大家看了说这预示着报道要出彩。 时间再紧,每个节目的格式不能乱,每个节目的“MTV”不能少,每个节目串场不能差,每个节目的节奏不能掉。由于大会专题的工作强度很大,编辑、摄像们常半真半假地问工作量怎么算。可是为了节目紧凑而有节奏,在玉胜已经签字画押之后,大家还在不断地放弃所谓的工作量,不断地删减长度,以至于我经常要叫停:“安全播出第一,别太追求完美。”在11月8日大会开幕当天的入场时分,四十分钟的《辉煌年代》醒目播放,这是一个急活儿,制作时间也就十天。删繁就简,把十三年来的大事要事浓缩在一个四十分钟的专题片里,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资料庞杂、线头颇多,但由于要出力作,要显得自己很有实力,孙金岭便不断地修改解说词,王卓、黄瑛带着两个实习生更是要充分地玩电视手段。虽然时间很紧,但片子要有节奏,声画要对位,画面要跟着音乐的点儿走,这每一个细节都要显出来他们是有专业有追求的。 回顾十六大报道,无论是策划还是统筹,无论是编辑还是摄像,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无论是主持人还是配音人,无论是光彩照人的出镜者还是兢兢业业的技术保障,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并长时间不会忘怀的是其中突显的专业和敬业。正是这种才能和精神,使我作为同事深感荣幸,也使得我们的工作重要而生动,独特而有意义。 追求其实是一种品质。 ……P3-5 序言 我们在成长 梁建增
既然此书冠名《新闻背后》,自然少不得有一些内幕故事讲给你听。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现在承担着林林总总十四个栏目。有的政论感很高,有的新闻性极强,还有的娱乐味特浓。在每天的大部分重要时段里,都有我们的节目在陪伴着你,告诉你我们所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几乎所有。而这本书告诉你的,则是那些发生在屏幕之外却与节目、与你和我有着密切关联的东西,比如政论背后的争论、新闻背后的新闻、娱乐背后的娱乐……所谓荧屏内外皆故事,这本书记录下来许多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求证过程中的波折境遇,我们的编导在制作过程中的苦苦思索和忍痛割爱,还有在把你逗乐之前先把我们自己逗乐了的点点花絮。 但只讲故事也并非本书之本意。所以,这里所挑选的文字,都颇有一些力度,关乎思想。人,当然是应该有一些思想的。当我们的编辑记者顺利或者波折地完成了采访,制作出节目,那些经历总会是让心中留下一些痕迹或是涟漪。 这本书便是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职业的观察、思考、感悟、体验、焦虑、困惑乃至调侃和耍宝。在这里,文字也许并不尽善尽美,立意有时也不如想象那般高深,但他们在文化思考和社会思考上的努力,绝对是真实的,更是真诚的。笔下纸端,流淌出的也许只是絮絮心语,力透纸背的,则绝对是新闻工作者坚毅的社会责任感。这或许也是把本书冠之以“背后”之名的另外一层意思吧。 其实,所有这些文字,都曾见诸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刊物——《空谈》。这本每周出版的内部刊物,被部里的同仁们当作了精神的百草园。当手中的这本书付梓之际,我们的《空谈》也刚刚完成了她的第五百期。但现在,读罢书中文字,我依然有着比旁人更多的感动。不仅是书里的这些人、这些事情,于我是多么熟悉,更在我确乎看到了一些自己的曾经。眼见着我的年轻同仁们的奋斗、思考、困惑,或者有时的无厘头,想想自己,路何尝也不是如此地走来。于是我想,这也该是一本有关成长的书吧。 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算起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论生肖属性,走了整整一个轮回。这期间,新闻评论部在成长着,在新闻评论部从事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竽轻人们在成长着,我们的社会更是发生着巨大而令人兴奋的变化。说这是一本有关成长的书,就是因为在她的里面,反映着这些变化,注释着、解读着我们事业、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的成长。在这本书里,有着许多朋友们熟知的名字,更多的可能还是陌生。当廉颇尚未老去,新人却正茁壮,成长中的我们风华正茂。 而五百期《空谈》,也如五百个记录着里程的路桩,从中我们知道了自己曾经走过了多远。 到这儿,又想起我们多年前曾经制作过的一个特别节目。节目做得不错,名字起得更好:《在路上》。我们都是路上的行者,那么,这本书也权且可被看作是对一段来路——尤其是心路的回望,但更应当被看作是对未来之路的前瞻。 在路上,我们一起前行,一路共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