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边读边悟论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东蓠子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自诩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确实,《论语》作为一部自汉代以来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儒家经典著作,蕴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但是在今天,剥开人为套在《论语》上的神秘光环,我们发现其实《论语》本就是来源于生活,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实践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晶,从中我们可以吸吮到如此鲜活,又如此丰富的人生营养。

目录

一、伦理纲常篇

以“仁”做人孝悌为本/(2)

恪操守道不渝其志/(4)

君子笃亲以礼兴仁/(6)

既养且敬方为真孝/(8)

父母在不远游/(10)

尊老敬老不违礼数/(12)

生死患难责无旁贷/(15)

二、为人处世篇

莫忧己不显先把他人知/(18)

全面观察才能知人/(20)

诚信立世前途顺坦/(22)

君子无争争亦有礼/(24)

择邻择友从善从仁/(26)

方法要活原则须强/(28)

重在修为莫患得失/(30)

建功引退看准时机/(33)

该智则智当愚则愚/(35)

忘记旧仇不惹新怨/(37)

不伪不矫做直爽人/(40)

放平心态不怒无过/(42)

君子有财施于急困/(44)

享受人生不为物累/(46)

口有遮拦妄言得祸/(48)

忠善待友不可则止/(49)

谨慎交友亲益远损/(51)

中庸处世和谐人生/(53)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55)

察人须深谨防误识/(57)

言语行为环境为准/(59)

口不妄言远离麻烦/(62)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64)

私欲太盛必遭祸怨/(6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8)

不信流言不传蜚语/(7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2)

不毁不誉直道而行/(74)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77)

细察人事切忌盲从/(79)

为人着想仁心无价/(81)

谨慎行事回避风险/(83)

认清小人谨防上当/(85)

积极生活把握此生/(87)

君子之间和而不同/(89)

此路不通另辟蹊径/(91)

做人做事莫失偏颇/(93)

君子成人之美/(95)

讳疾忌医君子不为/(98)

三、道德修养篇

温良谦恭能得厚报/(102)

贫莫自哀富不忘礼/(104)

真“礼”朴素发自内心/(107)

待人处世心诚则灵/(109)

恶贯满盈必遭报应/(111)

心有仁念必远恶行/(113)

君子有节贵贱不移/(115)

士志于道不以物移/(117)

见贤思齐不贤为戒/(120)

克服私欲方能刚毅/(123)

心怀他人惠及自己/(126)

有错即改勇于自讼/(128)

灵活有方不认死理/(130)

坦荡为怀人生宽广/(133)

安贫乐道远离不义/(135)

健康生活宁俭不奢/(137)

勤奋上进乐在其中/(139)

欣赏艺术陶冶情操/(142)

饮食得法养生有道/(144)

穷见节义松柏后凋/(146)

忠诚守信有过则改/(150)

做人做事持之以恒/(152)

托孤忠臣寄命义士/(155)

君子显德不逞其力/(157)

谋事手段惟德可取/(160)

君子所为谋道行道/(163)

治学做人不可分离/(166)

辨巧言远令色/(168)

忠信笃敬天下通行/(170)

自查自省善始善终/(172)

君子之志,不可更夺/(174)

言行适宜必得“人气"/(176)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179)

虽为良医愿人无病/(181)

君子有义不忘旧情/(183)

士行有耻君命不辱/(186)

四、功业政事篇

为学常温为人宽心/(190)

守信节用惠己及人/(193)

勤勉好学不贪安逸/(195)

以德为政 四方皆敬/(197)

以德以礼天下自治/(200)

进德修业终生不辍/(203)

专业要精百事要通/(205)

边学边思不罔不殆/(207)

举直抑枉民心顺服/(209)

不懂就问精益求精/(211)

使人以礼换得忠效/(213)

认识自我切忌虚夸/(216)

英雄不问出处/(218)

信而不迷知难而上/(220)

右学有识方成大器/(223)

行藏有度顺事随缘/(226)

传授知识重在启发/(229)

勤学好问扬长弃短/(231)

为政治国人才第一/(234)

各司其职不出其位/(236)

以道为政不可则止/(238)

参政议政言必有中/(241)

知其心性因材施教/(243)

顺应规律通识时务/(246)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248)

顾全大局怀德身退/(251)

欲速则不达小利败大事/(254)

君子使人量器而用/(256)

名正言顺百事通达/(259)

品行端正自有威仪/(261)

身先士卒全心敬业/(263)

志存高远不恋“小家”/(266)

学而不厌默而识之/(269)

博闻多识择善取之/(271)

欲先正人必先正己/(273)

才艺能力全面发展/(276)

先做贡献后谈收获/(277)

小事忍耐以成大业/(280)

成败进退皆在自己/(282)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284)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286)

胸宽志坚以成大业/(289)

多师前人完善自己/(291)

以天下为己任/(293)

水勿至清人勿过苛/(295)

试读章节

择邻择友从善从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有好处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之风的地方居住,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感悟一点】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年和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性的朋友,这不仅是使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人生不偏离正确的轨道,防止向危险的深渊滑落。

孟母三迁

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几乎能够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走向。

“久居鲤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就会使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污七八糟的东西腐蚀、同化;只有处在良好环境下的人们,才有可能拥有相对光明的前途。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孟轲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抚育。孟母靠给人家纺纱织布维持生计,母子俩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孟母从来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为了使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搬了三次家。

孟轲幼年时,他家住在凫村(今属曲阜)的一片墓地附近。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看出殡埋葬死人。

回村后,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堆土坟,学打幡、抱罐,还学死者亲属的各种哭法。有的悲切凄楚,感天动地;有的明哭暗笑,掩人耳目;有的幸灾乐祸,假情假意。孟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在此居住下去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于是搬到邹国都城中心去住。没想到新居靠近集市,孟轲经常到集市上去玩,他听到的是各种叫卖声,看到的是行商坐贾竞相牟利的各种行径,慢慢地也羡慕起做买卖、挣大钱的人来。他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做生意耍花招的游戏,看谁骗了谁。

孟母目睹儿子的作为,担心儿子学坏,终日吃不好,睡不安。她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下去,儿子必然变成一个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人。孟母感叹地说:“这也不是我儿应住的地方啊!”于是孟母决定再搬一次家。

孟母经过选择,把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里环境幽静,经常听到琅琅的读书声,看到师生们彬彬有礼的文明之举。这里的环境使孟轲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些,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我们居住的好地方。”从此,孟家便在那里安居下来。

孟轲到了新的学习环境,进步很快。从此,他专心读书,持之以恒,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反映出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搬了三次家。

孟母不愧为一代教子的典范。孟母三迁其家,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现今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原因与家庭、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因此,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不仅对于孩子,对作为社会个体的所有人,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择不处仁”,将是一切问题的源头。P.26-27

序言

阅读经典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潮流。这既是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预言和指示。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这也许正是当前个体的人和整体时代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其实这种状况,与其说是因为现代人的精神资源枯竭了,不如说症结在于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纽带,被各种原因阻塞和隔断了。事实上,我们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矿藏”,只不过它被“开发”和利用的,仅仅是占极少量的或表层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重新打开“经典”,静心细致地去阅读品味,让自己的心胸和头脑变得清新而丰盈起来。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此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成果硕大丰富,而其核心就是绵延旺盛的儒学;儒学的经典,《论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曾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自己的精神资源,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和为人处世的价值依据,就绝对不能忽视《论语》这部经典中的经典。

诚然,自《论语》成书之后,解读研究它的著作已汗牛充栋,但大部分都局限于学术的范围内。其实《论语》作为一部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著作,所蕴含的现实功效也极为丰富,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这方面对它的开发却又地较有限。虽然,进入经典的角度多种多样,然而从我们当前生活现实出发,应该有一种更为平易同时又不失深刻的阅读方法。

本书的编写目的,即在于为人们寻找一种文化经典和现实生活的“交点”,在碰撞和融合中生发出直接而又深邃的道理和智慧。我们以最大努力,迂回穿越覆盖在《论语》上已嫌太多的附加物,而直抵经典的本真。其实《论语》自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生活实践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我们此番努力的意义,即在于向《论语》朴素意义的回归。相信读者能够通过这种途径,重新感受到至圣先哲们清晰而生动的面目、亲切而感人的态度风貌;并且从他们积极人世的精神和挥洒自如的处世方法中,为自己确立一种聪慧而理智的做人做事之道。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权威的译解,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这样,读者就能够从多方面去理解、把握这些先哲们充满睿智的言行。

在体例上,本书依照所选章节的内容,分为“伦理纲常”、“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功业政事”四篇,把《论语》所涉及的纷繁复杂的方方面面,予以拆析、归纳、整理,使之名目清晰,易于从整体上对《论语》进行把握和理解。

阅读经典,追慕先贤,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从宏观上,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有益于当今世道人心,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微功;具体到每一位读者,我们希望你能够与这种元气淋淳、自然酣畅的古典文化精神贴近交融,让自己从此生活在另一种更高的层次上。

编 者

2005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论语给读者的三个惊奇:

惊奇一;这部2500年前的著作我们今天读来竟发现,所讲的每一个道理,所给予的每一个忠告,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与事,离我们那么近,讲得那么深刻,而那些林林总总的人生智慧的书籍,大多是对《论语》当中一些论点的翻版而已。

惊奇二:《论语》是一部哲学著作,一本思想智慧书,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其洗练的文笔让每一句话都成为警句名言,令人回味无穷。

惊奇三:在很多人的认识里,孔子是一幅既博学又古板的严师形象,读罢《论语》,你会深切地体悟到,他是那么睿智,那么幽默,又那么亲切,是一位解疑答惑的明师,一位熟谙人情世故的长者,一位敦厚善良的朋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