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以近40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在广阔的时空舞台上演绎了历史的绝响,给时代留下了自己鲜明的印记。一个世纪后,我们通过本书,沿着中山先生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划过四海寰宇,追忆先生的伟大品格和光辉事迹……
军校的学生在孙中山办校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和训练,具备了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1924年10月,军校师生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之乱,首树军威。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南征,先后击溃了陈炯明、申葆藩、邓本殷等反动军阀,从而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26年,又参加北伐战争,连战连胜,战果辉煌。
孙中山非常关心军校的发展。1924年8月31日军校开学,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到军校视察。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特地制定“亲爱精诚”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1 1)24年11月13日,孙中山为商讨国是北上之前,特来军校检阅学生的演习,赞勉学生“忍苦耐劳,努力奋斗”,还叮嘱师生“不论是国民党员或是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当他获悉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骨干的东征军胜利的消息时,马上电告广州黄埔学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爱惜黄埔学生,并对随军东征的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当军校领导向学生宣读孙中山发来的电报,宣布军校学生克日开拔返校时,全体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P52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
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以近40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在广阔的时空舞台上演绎了历史的绝响,给时代留下了自己鲜明的印记。中山先生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活动划过四海寰宇,海内海外都留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为了缅怀中山先生的光辉业绩,追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我们在海内外组稿,出版《孙中山的足迹》一书。这部书稿以中山先生的诞生之地广东翠亨为起点,以奉安之地南京紫金山为终点,通过深情、亲切的笔触,追寻中山先生的一生。从图文并茂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讨袁护法、联俄联共的光辉业绩;可以看到中山先生屡遭险阻、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顽强精神以及考察实业、殚精竭虑、闭门著述、构画蓝图的宏大气魄;还可以看到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孙中山先生坚持不懈的追求……
百年既往,万象更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仍然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让我们沿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更加富强、美丽的中国!
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值此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我馆特组稿编撰出版了《孙中山的足迹》。
为了能够准确、详实地追述中山先生在各地的革命史绩,我们诚邀海内外20余家孙中山纪念地撰写与之相关的文章。十分欣慰的是,本书的组稿得到了北京中山堂刘国平、孙书文,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庞梓浩、张宇、曾舒慧、陈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梁华平,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卓娜,台湾“国父纪念馆”林国章,福州中山纪念堂谢雄,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蒋海波等海内外多家纪念地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慷慨赐稿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还参考了《世纪之交话中山》、《孙中山传奇》、《孙中山》、《中山伟人》、《孙中山传记》、《孙中山逸事》、《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中国近代史话》、《中山陵园史话》、《南京的建筑》、《南京的文物》等众多著作和相关史料,在此对相关作者及研究人员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加之掌握资料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南京孙中山纪念馆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