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蒋建平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在其行进的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失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神秘和美丽,但是由于岁月风尘的涤荡和其他种种原因,这些神秘和美丽被蒙上了重重的雾纱。历史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探寻的工作,探寻这一幕幕或威武雄壮或缠绵悱恻或悲凉感人的故事的真相...本书作者选取唐代政坛、文坛多位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以此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依据史料,评判得失,在展现盛世风云、努力探寻历史脉络的同时,亦期待现代人以史为鉴,并将前人的谋略转化为现世的智慧……

内容推荐

有唐一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军事强大、经济活跃、文化开放,期问名君贤臣、才子豪侠,勇将烈士、红粉佳人,风云际会,演绎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目录

大智若愚的开国皇帝李渊

刘文静该不该被杀?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红拂夜奔

李靖的为官处世之道

李世民为什么改立太子? 

玄奘西天取经

唐太宗为何英年早逝? 

武氏当上皇后的真实原因

武则天的恐怖统治

章怀太子被杀之谜

狄仁杰的巧妙周旋

永泰公主的死因

骆宾王当了和尚?

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

一代奇女上官婉儿

张九龄的宰相风度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中日交流与“遣唐使”

唐玄宗与“梨园弟子”

“马嵬坡事变”的来龙去脉

杨贵妃的后代在日本?

茶圣陆羽

睢阳血战与人道主义

帝王之师与“归隐山林”的完美结合

“哈伊那”式保护自己的郭子仪

侠胆义肠的昆仑奴

“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

“元和宫变”的元凶

两个小人引发的“甘露之变”

“东市”、“西市”和长安商业区的兴衰

寒门之士的晋身之阶一一科举制

李商隐诗歌中的“斯芬克思之谜”

风波迭起的“牛李党争”

走进大漠的公主

唐武宗发起的灭佛浩劫

胡姬酒肆与崔莺莺

唐宣宗不是傻子

闻道长安似弈棋——唐朝围棋的兴盛

女道士鱼玄机的悲剧命运

青楼丽人与新科进士

红叶题诗的结局

帝国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代奇女上官婉儿

唐朝有一段时间,从高宗时开始,历武周和中宗、睿宗几代,短短数十年间,女强人或者说女政治家(野心家)集中出现,武则天、中宗后韦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个个轮番表演。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是一个非常特殊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值得研究。

在这些女性政治家(野心家)中,上官婉儿的经历尤为特殊,其一生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评价。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年),当时高宗对武则天的专横跋扈甚为不满,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命令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听到亲信密报后,急忙赶到高宗身边,一把抢过诏书,对高宗撒泼。怯弱的高宗竟然毫无办法,支支吾吾地说:这不是我的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的。武则天不肯罢休,指使许敬宗上疏诬陷上官仪勾结前太子李忠图谋反逆。结果上官仪一家被满门抄斩,上官仪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等人被处死,上官庭芝的妻子郑氏和女儿上官婉儿,按着当时的规矩,被籍没官府为奴。

上官婉儿生得美丽聪慧,被选入宫中为宫女。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有文学素养,母亲从小教她读书识字,她“天性韶警,善文章”,稍长后,在后宫作文写诗,宫中人人都夸她是才女。十四岁时她被武则天召见,当场命题作文,上官婉儿文如泉涌,须臾而成,且文章华丽,词藻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旨免其奴婢身分,封为宫中女官,让其掌管诏命。

从此上官婉儿成为武则天的政治秘书,参决政务,权势日盛。聪明异常的上官婉儿当然不会不知道武则天是自己的杀祖杀父的仇人,武则天当然更清楚上官婉儿是上官仪之后,这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人,为什么会消弭仇恨、紧密合作?尤其是上官婉儿能忘掉血海深仇,长期安心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一面精心侍奉武则天,一面在宫中执掌制定命令,为武则天代笔草拟敕诏,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武则天的宽大胸怀感动了上官婉儿。武则天是女中豪杰,在从政处事上每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令上官婉儿叹眼不已,尤其是在对待骆宾王这个人物上。骆宾王起草讨武璺(武则天)檄文,武则天看后竟然沉静地说道:“宰相之过,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上官婉儿心中十分惊服。武则天能够抛开自己的立场来审视人物,深为政敌的才学惋惜,的确是一个不计前嫌、求贤若渴的杰出政治家,从此她彻底打消了复仇的念头,死心塌地跟随武则天,很快成为独挡一面的干才,从而更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

认真看来,这种观点有一厢情愿的味道,姑且不论武则天是否心口如一,以后是不是会真的善待骆宾王,以上官婉儿的聪明才智,会看不出当时的武则天是在做秀,一种政治人物的故作姿态?上官婉儿其时年龄虽然不大,但由于经历坎坷,加上天天目睹武则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表演,在政治上成熟的程度,非常人所能估计。有人形容上官婉儿“玉洁冰清、美丽多情、才华横溢”,“才华横溢”是事实,“美丽多情”仅为表象,而“玉洁冰清”则根本无从谈起。

上官婉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则天身边,武则天是她杀祖杀父的“仇人”,是在她额头上留下毕生羞辱的人,她注定要恨她;但武则天又是她一生荣华富贵和权柄的赐予者,是真正懂得她的聪明、理解她的智慧的伯乐和知音,也是她值得效仿的女政治家,她又从心底里崇敬她佩服她。

上官婉儿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她一直是个罪臣孤儿,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个武则天所定的铁案,什么人也翻不了。上官婉儿清醒地认识到,凭一己之力,向武则天复仇,无异于自取灭亡。

 综观她一生的所作所为,她处事中庸狡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血腥气概,关键时刻她手腕强硬、果断干脆。她的智慧、她的韬略、她的手腕中揉杂了一些女性的特质,但正由于此,比一般的野心勃勃的男子还要厉害。

 从传统的道德角度上来看,上官婉儿肯定不是一个好女人。史书中把她说成作恶多端、私生活糜烂,“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但是上官婉儿有她自己的立场、角度和道德评判标准,她的头上永远是高悬的利剑,罪臣孤儿的身份使她长时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运用她所有的资本,包括灵魂、智慧和肉体全方位地保护自己,与宫中和朝上的各色人等周旋交换,同时她又清楚这些交换的卑鄙与道德沦丧。上官婉儿饱读诗书,她不会不懂儒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她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什么都可以隐忍,她在隐忍中养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概。

作为一个女人,她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但是为了生存,她可以毫不犹豫地将美好的爱情视若敝履,将它无情地抛弃。……

P120-122

后记

历史,在其行进的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失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神秘和美丽,但是由于岁月风尘的涤荡和其他种种原因,这些神秘和美丽被蒙上了重重的雾纱。历史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探寻的工作,探寻这一幕幕或威武雄壮或缠绵悱恻或悲凉感人的故事的真相。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一种穷根究底、弄清历史真相的癖好,但是中国的古代社会由于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留下的谜团实在是太多太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汇报资深高级编辑、《学林》主编施宣圆先生在报纸上发起《中国文化之谜》征文活动,应者云集。笔者当时也不揣冒昧,积极参与。尽管素昧平生,《学林》版上仍然相继登载了拙文,我也由此有幸与施宣圆老师相识,并受教于他,在他的指点下,又陆续写出了一些“谜文”,与《中国文化之谜》的其他征文一起归人了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化之谜》丛书,《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及其续编,以后又参与施宣圆、李春元、赵长华老师等主编出版的《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及其续编和《中外文化之谜》丛书的撰稿。《千古之谜》等图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一版再版,畅销不衰,也使图书市场上很快出现了各种名目的“谜书”。

进入本世纪后,经施宣圆老师的策划推荐,笔者又相继撰写了《大明王朝之谜》和《大宋王朝之谜》两本册子,这本拙撰是第三本,原拟名为《大唐王朝之谜》,为避免和同样书名的图书撞车,改为《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其国力强大,经济繁荣,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而且文化灿烂。唐帝国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合理和高效能的行政机构,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使经济迅速得以发展,又改进和完善了府兵制,国家有了雄厚的武力。全国出现了自汉朝全盛时期以来所没有的兴旺景象,一个充满自信的、安定的和繁荣的局面。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散文、小说、书法、绘画、雕塑、舞乐和戏曲等各领风骚,开创了一代雄风。

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世界正处于剧变的时代,当时地中海、西亚等古代文明发源地正处于一片混局之中,而欧洲还在黑暗中沉睡,人民尚处于宗教桎梏之境,东方的大唐帝国却以其如日中天的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

开放型的大唐帝国,人们胸襟开阔,延揽八面来风,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加热烈多彩,更富生命力。大唐帝国诞生了创建和完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太宗、唐玄宗,还涌现出许多贤臣名相、才子豪侠、勇将烈士、红粉佳人,他们风云际会,演绎出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但是历史是有生命力的,它兴起衰落,循环往复,唐帝国在行进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唐人挽救国运的努力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动人的精彩和壮观,也给人强烈的震撼和悲怆。大唐帝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许多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它们同样动人,同样精彩和壮观,因此本书在写作时尽量选择了后一种的人物和事件。

不过要展现这些人物和事件,按照目前现存的古代历史记录,难度很大。古代的文献看似很成体系,有正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史评,还有野史、笔记、漫志、杂录等等,但是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记载往往非常零碎,因此要逼真地还原历史真貌,谈何容易。阅读陈寅恪、岑仲勉、范文澜和吕思勉等一些史学大师的著作,我们尚且会发现大师们对一些历史事件所作的猜测、推想,由此可见要揭开历史的真相确乎很难,笔者学识有限,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因为对一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把握产生困惑而无奈停顿。

本书在改书名时,原拟改名为《揭秘大唐帝国》,但仔细想来,“揭”字分量很重,揭开历史的秘密,绝非简单之事,还是用“探”稍微确切一点,在历史的迷途中,我们仍然还在摸索、还在探寻。

现在拙撰终于完稿,我要感谢长期以来付出大量心血给我帮助、指教的施宣圆老师,感谢帮我推敲书名、篇名和文章内容的本书责任编辑何璟小姐,感谢鼓励和支持我写作的同事、朋友和家人。另外我在写作时除参阅了正史、野史外,还参阅了一些历史学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相关文章,有的引文已在文中注出了出处,但也有一些观点因体例关系没有一一注明,在此谨表示由衷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