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洛杉矶已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燕妮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现任《美洲文汇周刊》总裁,多年侨居海外,系著名作家。她的叙述写人,所思所感,多有出人意料处,其笔下的美国生活经历,确令人广视野,长见识,更多的了解西方现代生活的风格和人文观念,更多地了解她所经历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该书文笔流畅,功力老到,读后必会多有感悟。

本书为作者陈燕妮以一九九五年迄今的旅美生活为主题的杂文结集,内容涵盖海外政治、生活、艺术、生存现状等各方面内容。书中包括《讨厌欧洲》、《我与美国之音》、《美国海关》、《三回纽约》等文。

内容推荐

本集是著名旅美作家陈燕妮又一部精彩焕然的文艺随笔。作者再一次将诗意的追求与现实的叙写交融在一起,旨在逼近内心的隐秘与波澜。文风承袭陈燕妮一贯的犀利、酣畅、老到、俏皮,自有一派独特的芬香、醇和与女性的敏税。她旅居海外多年,所述所思所感,浑然不觉之间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予了全新的阐释。

目录

(一)才刚感慨

 讨厌欧洲(十则)

遥想欧洲(之一)

我的行程(之二)

德国金属(之三)

意大利罗马古建筑(之四)

罗马出租车经验(之五)

欧洲大陆(之六)

穷困与高傲的尴尬(之七)

欧洲的文化(之八)

法国感觉(之九)

建筑家高迪(之十)

最后的话

 湖北老家(十则)

老家(之一)

回老家(之二)

敬酒(之三)

进山(之四)

山路(之五)

草坑(之六)

老屋(之七)

九年(之八)

草坑饭菜(之九)

后话(之十)

 我亲历的美国之音

开头要说的

第一次现场播音

美国之音的“作家手记”

更新的陈姓女责编

温妮陈

后续的步骤

最高主管

这一顿午饭

这事的事后

美国之音我以为的可惜

 我的儿子

(二)居美起居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这一天

 残疾天堂

 锦绣中华

 急诊经验

 亲子互动

 明天你会破产吗?

 排泄、住房和学习(三则)

如厕困扰(之一)

买美国房(之二)

小留学生(之三)

 飞行表演(四则)

飞行表演(之一)

蓝天使(之二)

B2(之三)

B2的生死(之四)

 中国质量

 美国海关

 法律面前

 你当不当陪审员?

 “国家公园”这个词

 火葬

 三回纽约(十二则)

三回纽约(之一)

四十二街(之二)

迪斯尼公司(之三)

狮子王(之四)

流浪人物(之五)

乌兹达克(之六)

喇嘛庙(之七)

Cape Cod(之八)

东村附近(之九)

苏荷街头(之十)

现代艺术(之十一)

旧日好友(之十二)

(三)旧说回看

 德育教育

 地下室谈

 总统之女

 鲍勃的旧箱子

 韩国移民

 飞禽它们

 事关计量的种种迷惑

 恼人电话

 玫瑰花车

 劳工姿态

 中国邻居与美国邻居

(四)身边人事

 欧洲女友

 美国医生

 软卧车厢

 我的眼睛

 电影演员邹倚天(六则)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死去的朋友

 一行诗社

 朋友张菊

试读章节

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十五年,无论在东岸还是在西岸举凡撞见一幅尤其是都市美景,我都不下一百次地听到身旁有人做如此说:真像欧洲。

后来我暗自归结下来,觉得这一些被归类为“真像欧洲”的都市美景多半情调清丽、细砖铺路、绿阴点点,景色两侧百分之八十会有适于悠闲低语的咖啡小店品质上乘的祥和环境。平心而论,这种景色在美国多采行大手笔市政规划的风格中的确谈不上多得此起彼伏,凡有,又必被纳入“真像欧洲”云云,“欧洲”两字一来二去就把我所能得见的典雅不动声色地截获了。这里面渐渐出现的质变当然会是这样的:如此“欧洲”撞见多了,让我对“欧洲”动用了未知所以的向往情怀。

其实从小对欧洲我就好感多多,这和很多中国人天然地对白人有一种特殊的爱戴情愫异曲同工,很多人都一直觉得欧洲那里断定是美人遍地、财物丰硕的场所。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中国连绵白糖都可以用来供做零食,我想欧洲一定不如此低级,欧洲断然不会如我小时候那般看待绵白糖,而非洲又似乎穷得没有绵白糖,那么,当然对完全不用绵白糖做零食的欧洲我必须立正景仰。

欧洲白人毫无疑问也是我喜欢的重点,我已经说过,中国人中和我想法同一的也大有人在,因为无数眼见到的白人们看上去修养加身、身材高挑兼轮廓清楚,人人一副热衷清洁的样子。

基于如此等等对欧洲的崇拜,生命历程中的谈话里对“欧洲”二字我一向用词小心,总觉得如果脱口而出“洪都拉斯”这样的蛮夷之地或许允许口气粗鲁而慌忙,而对欧洲,则大不然。

有些戏剧的是我此生的首次欧洲之行拖延得相当晚。说是“拖延”实在并不为过,在我因为居美生存忙碌缘故错过了好几次免费前往的机会之后,我把这事彻底放下了,直到二○○二年三月中旬。

说实话,挑选这样的日子完成我的欧洲行,原因还不在于我内心深处对“拖延”二字有了警醒,最为真实的原因是这时候我需要为我已经开始营建的洛杉矶新居寻找久仰了的纯粹欧洲家具。当然这一目的最后在欧洲也终于未竟,但重大的副产品是在终于前往欧洲之后,我对欧洲的失望难于言表。

这种情结直到时过境迁以后的今天一直缠绕在我内心深处,觉得似乎在这世界上我忽然失去了一个可供景仰的高素质坚固。人有时候是会景仰未知的,当然也可能人多半是因为未知才选择景仰。

我对欧洲,恰恰如此。

我的欧洲行程涵盖相当广阔,说实话,这种岁月,年近中年的我已经无甚差旅费方面的财务制衡,基本上能做到手拿地图眼到脚到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才造成我此行的地区多为欧洲赖以闻名于世的地方,最终不幸落入了旅游的俗套。在我回美很久之后,确切地说在我回到美国对周围人谈起对欧洲的重大失望之时,我听到过N个人N次对我连续再问:你这次去了法国南部没有?那里才是欧洲的精华所在。

其实旅途中我的确曾经在法国的尼斯和马塞等城市地名前有所犹豫,但后来我还是选择了其他更“旅游”的城市。再后来在我追问究竟我错过的是法国南部的哪些动人之处时,对方的答案却有所区别,稍加归类则是男人多夸耀那里的美女、美景和美酒;女人则难忘那里大片古堡与别墅的奢侈建筑群落。在这个基础上,我曾经思索分析如此“三美”和“群落”究竟对我比较美欧两地的社会经济现状有何影响和遗漏,比来比去之后我觉得还是放心。“三美”环节如果因为情节过小而可以暂且不论,那么倘若遗漏了哪片城堡之类也能促成此文的论据不足,那为文者流自此往后个个都得冒充哥伦布或头扎羊肚子白手巾站在船首之弄潮儿的坚定模样,足迹必履及世界各处阴凉,我这身板,真也算了。

在动笔要写这一系列之前,我曾多次把我所想写的系列立意加以施放,这种场合的听众和前述有所区别,他们多是我的亲密朋友,自然,其中不乏欧洲的纯粹崇拜者,我所谓“纯粹崇拜”,意指从表皮到骨髓都不假他人置喙的热爱,如此心态的形成我不非常知道由来,但它们就这样存在如是了。

就是这样的几个人后来在听完我对欧洲的失望,尤其在听说我甚至还要落诸笔下时神情无比焦急,说是“听着都让人为你害怕”。

这话让我倒真的害怕起来,怕不知道深浅开脚猛走,无论如何规避不了片面乃至幼稚的圈套。

《讨厌欧洲》这系列就犹豫着,至今才动笔。

促成我最终动笔的原因是我后来对自己也怀疑起来,我当然毫不否认在我短暂的十八天欧洲行当中必有片面之见导致的片面之感,但难道亲眼所见都不能解释一种表层现状或者说是桌面局面,那还有什么才能够呢?

而且我后来越来越觉得只要追问下去,我的这些为我“害怕”的亲朋对于欧洲也非真正“欧洲熟手”,在很多事件中他们“皮毛理解”得比我还大胆。因此,我对欧洲失望之余对他们之于欧洲的理解也失望起来。

我觉得我必须豁上一写。

我连欧洲都不怕,还怕他们?P3-6

序言

我的这一本《陈燕妮:洛杉矶已久》在年份上与上一本《美国之后》的二○○○年竟然相差了四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几年为各种各样原先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的人生难题忙碌,写作有些倦怠。而且,算到二○○四年,我到美国已经长居十七年了,如此长时间的人生体验,使我对身边的美国多少滋生了“选题疲劳”。我已缺乏当初的那种路见奇怪思绪即刻出发的冲动。人生也正在这样的转换当中滑向老化。四年时光,活似白驹过隙。

有时候在洛杉矶冬夏不明的暗夜里静坐,忽然会想起过去那些我是谁、我该作为谁、我该怎样作为谁等等年轻而做作的思索要点,心弦忽然干笑一下。

四年过去,提笔为字,我开始出现类似老年人的种种慎重,好的是多少提高了下笔分寸,无所谓好不好的是手边可选择的题目有了拘谨。其实在写《美国之后》以前我手里就已经累积下一些杂文稿子,它们当中有一些甚至早早完成于上个世纪的一九九六年。在整理这本书最后一篇稿件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这些已将近过时十年的“上世纪稿件”我是否还有必要向公众展示?

结果是删节了少数,收录了多数。总体来说,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脉络能够不作浪费,而且回看了一下,觉得这些脉络程度还好。本书各文在编排上有些时序混乱,望读者明察并见谅。

四年和十年,一个人在大历史当中的衔接我才知道竟然如此短暂。

就很着急。

陈燕妮

二○○四年二月于洛杉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