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评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曹聚仁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和评传,国内不下十数种版本,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可以说是最具个性的一本。传主和作者,是同时代人,且是当时文坛交往甚密的文友。因此,曹著《鲁迅评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文艺观、社会观、政治观乃至个人脾性等方面的了解、认识、评介,具有直接鲜活的印象及一般作者无法企及的深入了解,他既“不需要仰视也不必俯瞰”,诚如作者1933年秋亲口对鲁迅说:“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把你写成为一个‘人’的好。”此书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当时特定的时空里,作者的思想,也少“羁绊”,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可以自由地写鲁迅评传,包括自己的传记”。这些独特的主客观因素,无疑为我们研究鲁迅提供了一份值得重视的范本。

内容推荐

193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鲁迅先生在我的家中吃晚饭,一直谈到深夜。他是善于谈话的,忽然在一串的故事中,问了我一句:“曹先生,你是不是准备替我写传记? ”他正看到我书架上有一堆关于他的著作和史料。我说:“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适当的人,但是,我也有我的想法。我想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

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的彗星,他的眼光远大,头脑清晰,那是我们不可企及的,但他决不是[十全十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

目录

“毋求备于一夫”——读曹著《鲁迅评传》

 一 引言

 二 绍兴——鲁迅的家乡

 三 他的童年

 四 少年时代的文艺修养

 五 在日本

 六 辛亥革命前后

 七 民初的潜修生涯

 八 托尼学说

 九 《新青年》时代

 十 在北京

 十一 《阿Q正传》

 十二 《北晨》副刊与《语丝》

 十三 南行——在厦门

 十四 广州九月

 十五 上海十年间

 十六 晚年

 十七 《死》

 十八 印象记

 十九 性格

 二十日 常生活

 二十一 社会观

 二十二 青年与青年问题

 二十三 政治观

 二十四 “鲁迅风”——他的创作艺术

 二十五 文艺观

 二十六 人生观

 二十七 他的家族

 二十八 他的师友

 二十九 闲话

试读章节

鲁迅的自叙传中,开头有那么几句简单的话:“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几句话,以往替他作传的,都不曾说得很切实,直到周作人的《鲁迅的故家》出来,才把影响鲁迅幼年生活的几件大事交待清楚了。

他们的祖父,介孚公,光绪辛未,由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来改放外官,选了江西金黔县,又同抚台闹了别扭,又往北京考取内阁中书,一直做京官,到了癸巳年丁忧,才告假回家。这一年,他却出了大乱子。那年乡试,浙江的主考是殷如璋和周锡恩,大概是六七月中,介孚公跑往苏州去拜访他们,因为都是什么同年,却为几个亲戚朋友去通关节,随即将出钱人所开一万两银子的期票封在信里,交跟班送到主考的船上去。那跟班是一个乡下人名叫徐福,因为学会打千请安,口说大人小的,以当P15“二爷”为职业,被雇带到苏州去办事。据说那时副主考正在主考船上谈天,主人收到了信,不即拆看,先搁下了,打发送信的回去;那二爷嚷了起来,说里边有钱,怎么不给收条,这事便发觉了,送到江苏巡抚那里,交苏州府办理。介孚公知道不能躲藏,不久就去自首,移到杭州,住在司狱司里,一直监候了七年,到了辛丑一月,依照庚子年刑部在狱人犯,悉予宽免的例,准许释放,才得出狱回家。这便是鲁迅所说的那场大变故。科举时代,“通关节”是件大事,虽说贿赂公行,但若“通关节”被发觉,那是要兴大狱的。他们的介孚公,囚系在杭州,年年有处死的可能;到了秋决时期,他们家中就得花一大笔钱到京中去向刑部设法,这样一年一年拖下来,监候了七年,就把他们那一点财产完全花光了。P16

序言

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和评传,国内不下十数种版本,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可以说是最具个性的一本。传主和作者,是同时代人,且是当时文坛交往甚密的文友。因此,曹著《鲁迅评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文艺观、社会观、政治观乃至个人脾性等方面的了解、认识、评介,具有直接鲜活的印象及一般作者无法企及的深入了解,他既“不需要仰视也不必俯瞰”,诚如作者1933年秋亲口对鲁迅说:“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把你写成为一个‘人’的好。”此书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当时特定的时空里,作者的思想,也少“羁绊”,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可以自由地写鲁迅评传,包括自己的传记”。这些独特的主客观因素,无疑为我们研究鲁迅提供了一份值得重视的范本。此书问世至今已40余年,而大陆读悉这本评传的读者,怕也为数寥寥。今征得作者长女曹雷同意,授权东方出版中心,首次在大陆出版。这就是我们重新出版《鲁迅评传》的缘由。

作者宣称:

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的彗星,他的眼光远大,头脑清晰,那是我们不可企及的,但他决不是圣人。要把他想象为“十全十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那是错误的。

所以,在整理这部旧作时,我们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除个别论述,征得曹雷女士意见,作了必要的处理,其余全部只字未动。但为了有利于读者客观地研读,我们特地请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漱渝教授写了序:《毋求备于一夫》。历史上的误解,可以澄清;学术上的歧见,可以由专家学者探讨求得共识。

《鲁迅评传》五十年代在香港初版发行后,不久即被盗版,且被删去若干章节,搞得面目全非。此次重版,编者和曹雷翻寻了几个版本,重新补齐,恢复了原貌。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曹聚仁先生在香港写书,书中引鲁迅著作、书信的文字,均没有出处,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原文,了解引文真切意蕴,此次重版,一一查明出处,加了脚注,共295处之多。这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这件工作,蒙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鸣树教授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副研究员王锡荣先生帮忙指点,在此一并感谢。兹此说明。

编 者

1998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