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著作的完成表明“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它主要全面、系统地进行阐述,内容由总论、分论和测量与评论三部分组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学科教学论新体系 |
分类 | |
作者 | 杨心德//蔡维静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著作的完成表明“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它主要全面、系统地进行阐述,内容由总论、分论和测量与评论三部分组成。 目录 1 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社会学科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3 第一节 社会学科的性质 20 第二节 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 34 第二章 社会学科教学的任务分析 34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42 第二节 社会学科教学的任务分析及其理论指导 53 第三节 社会学科教学任务分析实例研究 57 第三章 学习者及其环境分析 57 第一节 社会学科学习者分析 68 第二节 社会学科学习环境分析 75 第二部分 社会学科知识与智慧技能的学习与教学 77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77 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概述 84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94 第三节 教学案例分析 114 第五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教学 114 第一节 概念与原理概述 121 第二节 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133 第三节 原理的学习与教学 143 第六章 基本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教学 143 第一节 基本技能与学习策略的性质 150 第二节 社会学科基本技能的学习 163 第三节 社会学科学习策略的学习 176 第七章 问题解决和研究性学习及其教学 176 第一节 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概述 185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教学 190 第三节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9 第三部分 情感与道德领域的学习与教学 211 第八章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与教学 211 第一节 情感学习概述 218 第二节 社会学科的情感学习与教学 233 第三节 教学案例分析 237 第九章 社会技能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学习与 237 第一节 社会技能与道德行为习惯概述 243 第二节 社会技能的学习与教学 255 第三节 道德行为习惯的教学 267 第四部分 学习的测量评价与诊断补救 269 第十章 学习结果的测量、评价与诊断补救 270 第一节 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278 第二节 社会学科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91 第三节 社会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和补救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0 后记 试读章节 学生通过感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就能将新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当需要时,他们能回忆并陈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获得的过程。只要具有相关知识并进行必要的重复学习,人们很容易掌握陈述性知识,这种学习能力在儿童早期就具备了。但在学习符号、事实、整体性知识和图式知识时,学生的具体加工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不同类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一、符号的学习与教学 符号学习就是在配对联想的心理机制上建立名称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双向联系。符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可以用联想学习理论或条件反应理论解释。持联想主义观的心理学家如艾宾浩斯、巴甫P84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都主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在社会学科中,人名、地名、年表等的符号都是这样获得的。 符号学习过程是:外界提供刺激,如给予地名“长江”(统称刺激),学生感知后跟读或默写(统称反应),教师或其他外部环境对反应正确与否给予反馈,告知学习者反应是否正确。告知正确,其学习行为受到强化;告知反应不正确并予以纠正,其学习行为也会受到强化。因此其学习过程和条件可以用机械联想理论或刺激——反应和强化理论来解释。中小学生只要能辨别刺激,并得到必要的强化,学会事物名称是轻而易举的事。刺激呈现方式,反应后的强化,以及重复练习的数量等是影响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系的主要因素。 学习符号是使学生将符号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能在需要时轻易回忆出来。因此,学习名称符号的关键是记忆,没有记忆,也就无所谓学习。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有两个信息存储系统,短时记忆系统所存储的信息能保持1分钟以内,而长时记忆系统所存储的信息能保持几分钟到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个体通过重复和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中。艾宾浩斯的研究也发现,符号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重复学习能减少遗忘。同时,有意义的学习比机械学习不容易遗忘。因此,要保证所学的名称不被遗忘,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促进知识的保持。 社会学科中的名称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不是一次一个,而是必须同时学习大量的名称。而要学习的名称的数目越大,学习难度也越大。如果我们累计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学习的单个名称的学习时间数,以它作为预期的学习难度,我们会发现社会学科课程中名称学习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如“文艺复兴”一段内容中,学生至少要记住3、4个地名,6、7个人名,8、9件艺术和文学作品,这种学习并不比解一道复杂数学题容易。P85 序言 今年五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及心理专业1964届老同学聚会。期间,皮连生教授向我介绍了他和国内一些长期合作的心理学教授及博士有关教育心理学《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课题的研究情况,还送给我由他主编的两本新书:《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另外,还给我一本由王小明博士主笔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样稿,这是将要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方面的一套丛书中的一卷。 两个月来,我几次浏览了这三本书并仔细阅读了由皮连生教授代表课题组为这套丛书所写的代序,读后很有感慨。 首先,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这个课题组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开始,到“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提出,并且运用这一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推广、验证、总结;再到探索创建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新体系。二十多年中,不事张扬,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做学问。这种科学的态度和工作精神,我相信读者们可以在他们著作的字里行间体会得到。 其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既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又分别是不同学科方面的专家。课题组成员做到了心理学专家、学科教学法专家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三结合。这种组织构成及工作方式,令人赞赏,值得推广。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师范院校心理学教学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影响逐渐扩大。这套丛书是当代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继续受到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的欢迎,为培养未来的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心理学科的教材,也为中小学在职教师的进修和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书。 教育改革、中小学课程改革,呼唤创建新的学科教学论。用现代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改革我国学科教学论并创建学科教学论新体系,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任重道远。我衷心地希望课题组把这项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后记 金秋十月,我们终于完成了《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在两年前接受此书撰写任务时,我们的心里是很不踏实的。我们深知此任务沉重而艰巨,首先是因为社会学科在我国还是一门新的课程,在我国中学里开设此课程的时间不长,无论是教材体系,还是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无法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次是其综合性,它综合了中学里的历史、人文地理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在我国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何准确把握此学科的综合性,难度相当大。再次是此课程以往的教学理论研究,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明显偏弱。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曾分头在浙江省宁波市和上海市宝山区组织中学社会学科的教师合作研究,也观摩了不少课堂教学。 在前期准备和实际写作的近两年时间里,我们十分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拜读了不少有关课程标准的解读材料,仔细地研究了按照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并深入中学听课。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两个课题组,开展社会学科的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是编写教案和撰写论文,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为贯彻和落实社会学科课程标准作出应有努力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有可能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本书正式与读者见面。 本课程研究于2003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并得到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资金支助。 本书的撰写是在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皮连生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无论在本书写作提纲的拟订,还是在完成初稿之后的修改过程中,都得到了他的悉心帮助和指导。在全书的十章中,杨心德撰写了第一、二、三、六和九章,蔡维静撰写了第四、五、七、八和十章。 对中学社会学科这样一门新的课程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尽管我们已经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缺陷和不足是很难避免的。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和中学社会学科的教师们不吝赐教,以便在再版时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