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校友论坛文集(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
分类
作者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武汉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百余位在世界范围内及各行各业取得杰出贡献的校友以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学术讲座、校友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学友们传授人生经历和经验,介绍学科前言知识,纵论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学校和在校学子带来了喜悦、经验、精神、希望和动力。

序言

汉大学11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2003年11月29日)

(代

序)

  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10周年。这是2000年8月2日新的武汉大学组建后,学校举行的第一次重大的庆典活动,也是面向21世纪,以“聚焦校友,弘扬学术’’为宗旨,广结海内外朋友, 谋求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要庆祝活动,因此,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张思卿副主席、教育部、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武汉市委和市政 府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领导、海内外同仁、嘉宾和校友专程来到珞珈 山,参加我们的校庆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 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感谢他们!今天是 武汉大学的盛大节日,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 大校友表示节日的问候!向所有为武汉大学的繁荣昌盛贡献了智慧 和精力的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武汉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各级领导,向一直关注、理解、支持 和帮助武汉大学发展的海内外同仁、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广大校友表示 衷心的感谢!

武汉大学的发展跨越3个世纪,她走过的110年,正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努力向繁荣富强的现代文明社会演进的110年。在这110年里,武汉大学随同时代步伐一起进步,她的发展始终与民 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张之洞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 的最早前身,是在清朝末年救亡图存的历史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她 以兴学图强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为首要目的,打破了以 传经论道为宗旨的教育传统。后续的湖北方言学堂、国立武昌高师、 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与之一脉相承,适应了当时的社会 需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改变着办学模式和理念。1928年 组建的国立武汉大学,适应国民政府建立后图谋大发展的历史需要,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从一所普通高校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 一,被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的办学规模空前发展,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得到迅速提高。在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武汉大学顺应国家急 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由一所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调整为一 所以文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一些学科和学院从武汉大学调整出 去,充实组建了国内多所高校,促进了一批新学校的诞生和发展。世 纪之交,武汉大学顺应学科向综合、交叉发展的趋势,贯彻全国高等学 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 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

参与合并的四所高校都是重点大学,都各有特色和优势。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成立于 1943年,是湖北省惟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并得到延续发展的医学 重点大学。四校合并后,武汉大学的办学理念得到融会升华,学科门 类更加齐全,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文理交叉,理工 结合,增强了学科的活力和生命力,增强了学校策划和承担重大科研 项目的能力和实力,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 研成果转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促进, 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

新的武汉大学组建成立后,发展顺利,学校在融合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在合并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机构和学科的整合,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总体规划,实现 了实质性融合,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和 标志性成果。目前,学校已实现由整合资源、聚集实力到加快发展的 转变,进入到全面、快速提高综合实力的跨越发展时期。

总结历史,我们认为,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开拓创新,构筑了武大历史发展的灵魂,是武汉大学能够从一所举步维艰的学堂发展成一所能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 方式,使之与时代同步是武汉大学的优良传统。自强学堂开创了中国 实行分科教育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武汉大学在率先推行 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教学制度的改革;进入新世 纪以后,学校又开始倡导并推行“创新、创造、创业”的教育理念,通才 和专才教育协调结合的教育模式。所有这些探索,都是武大人顺应历 史潮流,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创新的表现。

高水平学者的卓越贡献和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构筑了武大精彩纷呈、光辉夺目的发展的晶核。李四光先生等一批先贤以学者的严谨、教育家的谋略、艺术家的浪漫为我们选定了珞珈山这块宝地,正是他 们筑巢引凤,珞珈山下才会大师云集,成为各种学派、各种思想的聚集 地。新中国成立后,以李达校长为代表的一大批领导和学者的谋划和 奋斗,构建了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今日繁荣的平台和自然科学持续发展 的基础。同样,以张瑞瑾、夏坚白、朱裕壁等为代表的一代宗师,奠定 了今日水电、测绘、医学科学蓬勃发展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改革的思 路,开放的理念,跨越式发展的蓝图,优良的学术环境,培育和引来了 一大批优秀的学者,而高度重视发挥高水平学者的作用是武汉大学办 学的优良传统。一批大师级学者对武汉大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 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大师和优秀学者的努力,才铸就了武 大昔日的辉煌和今天的风流。

兴国安邦的理想和自强弘毅的精神构筑了武大胸怀远大、气贯长虹的创业精神。适应时代需要,追求卓越贡献是历代武大人的心愿。在新的世纪,为适应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学校适时提出:抓 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争取到2010年左右,成为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基本特征,拥有 雄厚综合办学实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贡献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使武汉大 学成为国家及湖北(武汉)地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解决国民经济建 设及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 具影响力的学术、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争取到21世纪中叶,跻身 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行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武汉大学虽然历经仓桑,但她始终激情昂扬,与时俱进,科教兴国的信念不变,人才强校 的理想不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宿愿不变。不平凡的办学经历和丰 富的办学实践为历代武大人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就是武大精神的凝结。这种精神曾经激励一代又一 代的武大人,以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为己任,培育人才,弘扬学术,报效 国家,舍己奉献。今天,我们武大的师生员工将继续弘扬这种精神,以 提高学校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能力为目的,不断增强以人文和科学 精神高度统一为背景的凝聚力,以多源财政为后盾的经济实力,以人 才、团队、基地为依托的学科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国际化为特征的 学术竞争力,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武大人将一步步地踏踏实实改善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将一环一环地兢兢业业改革学校的运行管理机制。我们不仅要拥有世界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还将建设一群又一群世界一 流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培育一批又一批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优秀团 队,添置一件又一件的高精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创造一拨又一拨世 界一流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产生一轮又一轮有国内外影 响的办学经验。我们深信,这些都不只是我们的愿望,而是我们的承 诺,也是不久的现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发挥我们的优势,贡献我 们的聪明才智,为早目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推动教育 科技事业的繁荣,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