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电影十导演(浪漫与忧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墨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时间,在这过去的百年里,几乎是中国最为动荡的年代里,中国的电影依然在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人文的进步。

当我们惊异于自己被好莱坞大片包围的时候,中国的电影也在走向世界。从《红高粱》开始,再到《英雄》、《2046》等等中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的时候,我们再次证实了一句真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研究文章的结集,研究对象有张艺谋、王家卫、吴子牛、黄建新、侯孝贤、黄健中、翟俊杰、吴天明、郑君里和费穆等。其中包括中国大陆第二、三、四、五代,及香港、台湾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导演。通过对十位导演创作的阅读,可以看到中国的艺术电影、政治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某些重要特征,若作整体观,从中亦可看到中国电影百年历程的某种轮廓或缩影。

书中文章各有特色,总体上说,是在对十位导演的电影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导演的创作历程、艺术风格、思想特征及其人文心理做出整体性研究,评价和总结。论述深入浅出,文风活泼清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于电脑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也适合电影爱好者阅读。

目录

自序

张艺谋:青春的呓语

一 反叛与呐喊

二 压抑与呻吟

三 追问与感叹

四 惶惑与失语

五 执著与唏嘘

六 怎么说与说什么

附记:关于《英雄》与《十面埋伏》

王家卫:生命的呢喃

一 恍惚时空

二 心灵独白

三 生命呢喃

四 浮游人生

五 青春孤独

六 逝水年华

附记:关于《2046》

黄建新:成人的慨叹

一 现实批判

二 新人吊唁

三 世说新语

四 文化寓言

五 人生困境

六 心灵气象

七 廿年小结

吴子牛:郝子的意绪

一 人道的呼喊

二 生命的叹息

三 入时的歌唱

侯孝贤:风尘的诗篇

一 艺途顿悟

二 初见风尘

三 童年往事

四 悲情城市

五 戏梦人生

六 求新求变

七 都市徜徉

八 风尘诗篇

黄健中:浪漫与忧患

引言

上篇:上下求索

下篇:左右应变

结语

翟俊杰:激情的宣言

一 强行起飞

二 慷慨诺言

三 低空飞越

四 长征故事

五 挺立潮头

六 西藏风云

七 政治言说

吴天明:赤诚与迷惘

一 艺术与政治

二 政治与道德

三 道德与历史

四 历史与人道

五 人道与文化

六 文化与商品

七 商品与政治

结语

郑君里:历史的画外音

一 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人

二 走上历史的分水岭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浪漫英雄传奇

四 时代歌手与历史宿命

结论或猜想:历史的画外音

费穆:人文的歌咏

小引

上篇:电影化的探索

下篇:人文主义的追求

小结

后记

试读章节

《春光乍泄》的同性恋题材引起了一些就事论事的争议,在这一层面上,作者故意如此,是要对自由做出自己的诠释。表达对自由的理解,当然包括对性自由,以及同性恋自由的理解和同情。在更深的层面上,仍是对人生自由及其情感幸福的双重质疑:《春光乍泄》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同志不同心”的故事。与前几部影片不同,《春光乍泄》集中笔墨,描写一对同性恋人的两人世界,黎耀辉与何宝荣一起从香港出走,一同寻访他乡的瀑布,并无其他不相干因素的干扰,但这两位主人公还是没有在这段行程中一直相伴到底。最后到达瀑布/目的地时,只有黎耀辉孤身一人。影片中的迷路与争辩,自然也就有了象征性的含义。

影片是从“不如重新开始”一说开始的,黎耀辉说这话对他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所谓“春光乍泄”,指的就是重新开始那一刻的性情喜悦。但每一次重新开始,结局似乎总是一样,春光乍泄之后就是夏日炎炎,然后是秋风落叶,最后是冬天严寒,然后又是“不如重新开始”。《春光乍泄》讲述了主人公之间失落、欲望、期待、拯救、挣扎、折磨、分手、重聚、再分手的过程,灵魂的孤独却在此过程中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黎耀辉偷偷扣下对方护照的细节,是影片中最真实最具象征性的一幕,这一做法只能使对方的身份变得非法和暖昧,但却不能留下对方的身体,更不能留下对方的灵魂。说到底,他们都是孤独的游魂,结伴同行,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心灵幻想,如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去了瀑布,小张去了天尽头,结果还是“去过了,就该回头了”。说穿了就是:这世界虽有他乡,这人生却没有“彼岸”。无论走到哪里,人总是无法摆脱孤独漂泊的宿命。看起来,这是对“出走主题”的否定之否定,应该具有积极的人生意义;然而“无处可逃”的处境,实际上把游魂的孤独写到了极致。

P46-47

序言

一,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这本书,是我作为一个专业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人员对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一份小小的献礼。

二,本书是一本中国电影导演研究论文集,收入了我从1997年以来写作并发表的有关中国十位电影导演的研究文章。其中大部分文章都保持了发表时的原貌,只对一小部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订正、删节或补充——对于修订部分我在后面都作了简要的解释说明。

三,这里收入的恰好是十篇文章,讲述十位导演,看起来是追随“十全”的传统习气,实际上不是的。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这些年来一共只写了这十篇导演研究的文章,而这十篇文章恰好能够编辑成一本不厚也不薄的集子。这里论述的十位导演,既非“十大”,更非“十全”,写作这些文章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导演值得研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导演当时或现在的名气多大,在电影历史上的座次如何。本书目录的编排,也只是大致上按照这些导演的创作时间先后排列,晚出的导演排在前面,早出的导演排在后面,如此而已。

四,如上所说,这个集子并非有意策划,其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是多少带有偶然性的选择。如果是有意策划,其中就应该有对中国电影第一代导演的代表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管海峰等人的研究,以及第六代和更年轻的导演代表者如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等人的研究。所以,本文集并非中国电影历史的可靠索引。不过,本文集的研究对象中,包括了第二代导演费穆,第三代导演郑君里,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黄健中、翟俊杰,和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黄建新、吴子牛,还包括了香港导演王家卫和台湾导演侯孝贤;进而,其中有艺术片导演,也有商业片导演,还有政治宣传片的导演,更多的导演是在艺术、商业、政治的交叉边缘地带进行创作。如此看来,似也有某种出人意料的历史、地域和风格上的代表性或深广度。虽然不可奢望此书中能够包含百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整体风貌,但至少,可以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观测点,能够看到中国电影的一些简要轮廓。我的本意,当然还是希望大家认识并熟悉这十位卓有成就的中国电影导演。

五,我很喜欢一句话:所谓真理,不过是一些意见;绝对的真理,应该是所有意见的综合或总和。电影人人会看,各人看法不同。大体上,个人的看法总是与自己的审美娱乐观念、人生经验阅历以及专业知识背景有关。这本书中讲述的,就是我对张艺谋、黄建新、吴子牛、王家卫、侯孝贤、黄健中、翟俊杰、吴天明、郑君里、费穆这十位导演的个人看法。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就是我对这些导演及其创作的看法的总结和提示。尽可能跟踪并且思索每个导演的创作历程,并且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见。我的看法的局限非常明显,那就是没有专门从导演艺术或技术的角度去看去谈,也没有用某一种相对固定的理论框架去框去套。另一方面,这种看法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大体上,我是从人文的角度去观看这些导演的创作风格及其心灵特点,辅以对这些导演创作历程的历史观察,能够得出一些有意思的观感。还有一点,就是这些文章的可读性或许不差。

六,应该说明的是,我在研究黄健中、翟俊杰和吴天明导演的时候,得到了这几位导演本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仅与我交谈,而且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让我的研究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三位导演还对我的独立的批评和研究立场给予充分理解。我认识他们、熟悉他们、敬重他们,但对他们作品中的一些我认为的问题、缺点或局限,仍然大胆而尖锐地提出来,没有受他们与我之间情感关系的影响。尽管有些意见他们不见得同意或接受,但他们都大度地表示让我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他们的电影创作的意见和看法。在已经发表的论文注释中,我都曾对此表示了感谢。这里,我还要说:谢谢他们!

七,对于那些对中国电影有兴趣也有看法,而且还愿意听听别人的看法的人,这本小小的集子,或许可以翻翻看。  谢谢!

后记

我相信,肯定有不少看书和写书的人也有与我类似的经验:只要去书店,看到新书满架,或去书市看到新书满滩,甚至去图书馆看到新书老书满屋满仓,看到自己的书淹没在一片书海之中,有时候找也找不到,不免有许多感慨,甚至惶惑。世间已经有那么多书,其中公认的经典杰作就不是任何人一生一世能够读完,我的书还有出版的价值吗?进而,若是没有出版价值,那又何必要去写它?

可我的一位老友却坚持说:大狗小狗都要叫,有话就应该说出来。这与前面提及的有关真理与意见的话相似。对一个森林而言,乔木有乔木的价值,灌木有灌木的价值,哪怕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其实也包含了宇宙生命的信息,传递了大自然的芬芳,能显示造化的奥妙。这样想,就觉得自己的思考、研究和写作或许不是全无价值。我想许多人都相信,世界上毕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每一片绿叶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不过,这几年我的写作量大为减少,而出书的热情也降到很低很低了。部分的原因是家里多事,例如老人生病。父亲、岳母、母亲三位老人,竟在近两年多的时间内相继去世。这几年,我常待在医院里陪伴生病的老人,算起时间来连自己都吓了一跳。再如女儿升学。这几年,恰好是她从初中升入高中、高中要升大学的关键时刻,中考和高考虽是考学生,其实家长也会被考得发昏。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心态与习惯的改变,逐渐喜欢安静,喜欢沉默,愿意多看,多想,而不大愿意多写。有时候,甚至无话可说。

当然,工作并未停止,研究和写作也在继续。

下面该说说这本论文集的由来。

一开始,我本人并没有想到,要把我这几年所写的有关电影导演研究文章编选出来,结成一本专门的集子出版。

这完全是我妻子的主意。而且,也是她说干就干,不仅想到,而且去做,即去帮我联系了出版社。要我做的,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技术性工作而已。

像许多家庭一样,妻子也是我家的领导。不仅是生活上的领导,有时候,我的工作她也要插嘴,甚至插手。这让我很恼火,当然,也有感动的时候,那就是,我的“敝帚”,她似乎比我更加珍惜。对我妻子,我就不多说感谢之类的话了。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

要感谢的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孙兴民先生,为本书的选题和编辑工作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辛劳。还要感谢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同意出版这本相对冷门的电影导演研究著作。

                 陈 墨

                 2005年8月20日

                 于北京小西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