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家是由生活在唐宋时代的两个文人士大夫群体构成,两个群体及其领军人物有很多共性的东西,群体内部成员也有诸多可比性,本书中对八大家中的六位从传统思想方面作了比照研究,虽然这几位历史人物性格、经遇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各异其趣,但都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综合系统性的研究这八大家的作品试图从其作品中把被历史掩盖和扭曲的部分梳理出来,为唐宋八大家与佛教关系深入、具体研究之一助耳。
佛教发展至唐宋,已基本上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八大家虽以弘扬儒教为己任,但也并未将佛教一概否定,在传世诗文中留有很多痕迹,说明佛教还是对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对唐宋八大家传世文集按文体分类与辨析,把涉佛文体归类观察,在共性的基础上,将特点显著的部分按人物划分章节,如韩愈以文为诗与佛教偈颂、柳宗元动物寓言与佛经故事、欧阳修之斋文及碑志、曾巩之寺庙祈文及寺院建筑记、王安石与苏辙之唱佛词、苏轼之故作迦语等。
本书还论述了抄写佛经与规范文字及练习书法的关系;八大家与方外友人的交往,以及佛门演绎的皈依故事;寺院游历中“寺壁诗”与“寺壁画”及“寺壁书”构成的所谓“三绝文化”,以及对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都是本文研讨的问题。此外,佛教带来的轮回观念,在唐与宋的士人中有两种不同的关注形式:唐人喜言来生,宋人好语前世。唐人喜言来生实际是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信心,而宋之关注前世,人生态度似更积极,价值取向也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