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沿着长江看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汤涛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顾名思义,本书叙说了长江沿岸城市的风景名胜和民情风俗。全书共17篇,语言优美,风景迷人,人文内涵深邃,值得广大读者,尤其是旅游爱好者和人文知识学者们的阅读。

内容推荐

水元素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都要查看那里有没有河流或湖泊。一座城市、一个乡村,如果只有街道而缺少河流,就像一座山只有光秃秃的山石而没有潺潺的流水一样缺乏生动和灵性。我的旅行坐标着先确定在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江,定落在长江流域,探寻长江流域城乡山水的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背影。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支流,每一畴平原,每一座城市,都隐藏着千寻不厌的中华文明,奔腾着世人仰视的大江历史和古代先民的传奇故事。

长江大地,在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留给我们一幅幅锦绣般的壮美图画。长江流域有185座城市,本书的17篇什,所涉猎的内容虽不及长江沿途景观的十分之一,但却也能从中充分领略长江沿岸城市的美丽风景。

目录

崇明:好把沧桑问夕阳

南通:晚清文化浸润的城市

烟花扬州

龙颈镇江

乡愁南京

安庆的背影

寻找徽商

秋水长天滕王阁

庐山:大地诗景

水火武汉

故国荆州

经典长沙

泛读湘西

水墨重庆

天府成都

原乡丽江

圣境拉萨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龙的话,上海就是龙之首,而崇明就是上海流连顾盼的眼睛。打开上海的地图,崇明就像飘荡在上海天空上的一朵流云。围坐在崇明农家乐的院子里,品尝着崇明的老白酒,真的好似端坐在高高的流云上,惬意无比。这时我最乐此不疲的是崇明的八景。

一说八景,读者肯定会朝我点指窃笑,什么“八景”“十景”,鲁迅早就有过批评:中国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什么“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等等,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人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不在亡国的病菌之下。

我更愿意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据我所知,远在鲁迅先生之前,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人对八景十景有过非议。当时有位叫沈起风的作家,写了一首《冥中八景诗》,对那种僵死仿造的“八景”进行辛辣的讽刺。

鲁迅先生批评八景,做的是大文章,锋芒指向是“旧社会旧思想”。而沈起风完全是用一个作家的想象力来构筑属于他自己的奇异梦幻的文学世界。

关于“八景”的好处,我更愿意以“相似类比”的方式来论证。崇明水乡的景观和我父辈的故乡极其相似。在我父辈的故里——鄱阳湖平原的余干县,这个县史有2000多年。在秦朝称为余汗,后改称干越,今为余干。这个县境阡陌纵横,历史上既得益于水,被称为水乡泽国,又常遭水患,被说成“水淹七军”。你想想,每年虽然春华秋实,夏荷冬梅,但对于一个没有高山峻岭,只有湖泊河流的子民来说,几千年日落日出,春耕秋收,再好的景色也有看厌的时候。

这个时候,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渴望懦要一种人文的景致来增添梦中的憧憬,都需要一种浓缩的典故来添加茶余饭后的谈资,都需要一种景观来培养教育后代热爱故土的素材。你看,当在一望无际的水乡稻菽平原,你可以了望到一一冠冕山横、琵琶春涨、陆羽茶灶、龙池夜月、昌谷僧钟……这些景观的时候,是多么赏心悦目,多么曼妙的一件事情啊!

越是本土性的景观,越能掩映出当地百姓的朴素情怀,映射出乡民的心灵点聚和风土民俗;越是本土性的景观,越能反映出这些区域的特色,挖掘出本土深层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再回到具有东瀛之誉的崇明吧。

崇明八景图不仅在不同朝代的县志上,还真实地生长在崇明的大地上。譬如在乾隆时期的县志上记载着这样八景七浦归帆、层城表海、金鳌镜影、玉宇机声、渔艇迎潮、鹾场积雪、吉贝连云、沧江大阅。如果读者不嫌,我就随手借引“渔艇迎潮”这个景观,体验一下崇明乡民的智慧和浪漫情怀。

石首梅头滋味香,渔舟三月下东洋。

风波经惯浑间事,好把沧桑问夕阳。

徐霞客云:“山之有景,即山之峦洞所标也,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故天下有四大景,图志有八景十景”。古人也日:文而无采,行之不远。“风波经惯浑问事,好把沧桑问夕阳”,不仅标示沧桑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更教人记住了这个景点名胜,记住了崇明。崇明的景观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灵魂,崇明的地方政府花巨资、出智慧,修茸、美化和建设旅游环境,构筑人文八景,估计也就是这个道理。八景是一种中国的旅游文化现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崇明的风景多,而且名头不小。

崇明有座寺,叫寒山寺。和苏州的寒山寺同名。

苏州的寒山寺黛瓦黄墙,高门长槛,每天香火飘渺,暮鼓晨钟,善男信女,连绵不断。寺里大雄宝殿,巍峨肃穆。姑苏寒山寺的钟声很是名贵,一般的游客撞一声钟掏五块钱,让你的虔诚来源世俗,又超越世俗。我曾读到过一篇新闻,每当新年来临,有阡多日本客人千里迢迢到寒山寺进香朝拜,并高价包下临近新年的所有时间段,他们为的就是那一声穿透时空的悠长连绵的钟声。

崇明的寒山寺是不是也这么有派头?

崇明的寒山寺坐落在一派高楼之中,像姑苏的寒山寺一样,也是黄色的围墙,青色的盖瓦,但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置来看,都显得比较简陋,香火也不甚旺盛。我游达寒山寺的时候,正值下午,进寺的善男信女,虽不像姑苏那样首尾不可相望,但令我肃然起敬的是,从他们的形体动作、手势眼光来看,从他们合掌求缘的身影来看,都是满身满脸的虔诚,不像姑苏寒山寺的信客,很多人聊作玩游,拍几张照片,抚摸一下佛墙,闻几次禅香,感叹几句,便寻找新的景点去了。

寒山寺很像崇明人的性格,朴实中带点倨傲,有一种不惧盛名的意味。我虽然寒碜些,但天地长悠悠,日月耀光华;天地在我心,日月在我胸。你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也有“瀛洲东门寒山寺,夜半钟声迎客船”。

苏州的寒山寺像大和尚神秀那样悟到“佛是善提树,心是明镜台,常常勤拂拭,切勿惹尘埃。”的境界;崇明的寒山寺也能像慧能和尚一样领悟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高度。其实,这个红尘世界的寺庙,本来就没有繁华与简略之分,只要心诚,自然成佛。

崇明有座山,叫金鳌山。何谓“鳌”,鳌就是传说中大海里的大鳖。“独占鳌头”这个成语不知道是否从这里发源而来的。鳌山不能叫山,只是一个土堆,世无山峰,堆便成峰。崇明人能把土堆叫成山,并冠之于“金鳌山”,可见崇明人并不像评价的那样没有幽默感和想象力。叫人叹服的是,“金鳌山”还为崇明一大胜景“碧海青铜磨未休,烟波万里望中收。吞云浴日何由见,胜绝金鳌背上游。”

崇明的风景,是海陆变迁更替的一个奇迹。在近几百年,出现了人类对地球各个生态存在控制和滥用的趋势。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0%的经济带,承载着中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工业园区和垃圾填埋场等,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有数据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作为当今上海乃至中国可以目睹、感觉、记录沧海桑田的绝佳去处的崇明岛,天生有幸,~直受到良好的保护和细微的呵护。人类生命的光荣与梦想是以生命的广大和美丽为基础,曾经是沧海桑田的崇明岛啊,现在依然是沧海桑田的崇明岛。

P10-14

序言

十年前,一个人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读书观。

更确切地说,是一句话改变了我的行旅观。

刚读大学的那年,我十分沉迷于丽娃河岸边的图书馆,十分沉迷于丽娃河岸边图书馆里的无数鸿篇巨制,十分沉迷于丽娃河岸边图书馆里无数鸿篇巨制中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我无法遏制自己的创作本欲,像沈氏一样,描摹个人心中幻想的水乡泽国,描摹湘西山水土林的古远传说。当我激情冲天地把自己的文作寄给曾在湘西执政多年且学识渊博的一位至亲时,他在长篇的回函中给了我许多褒扬,但有一句话也许他只是一笔带过,却沉沉击痛了我的心灵。

他说:你不了解湘西。

十年漫长,我始终记住了这句话。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读书,读万卷书成为我生活的一种理由。青灯黄卷,春润秋萧,感性理性,大喜大悲,全在个人筑起的思绪围堰中波纹荡漾,自耕自种,自娱自乐。这位长者的话就像一把大手,把我从知识文明的自我天地,一下子拉到了山水文明的阔大世界。用脑读书,用脚实证,我彷佛听到起伏的山水间传来动听的脚步声,催醒了我在读万卷书的门扉之外,还有行万里路的真言大道。

于是,我毅然推开自己的大门,悄悄地出发,朝着等候我万年迁变的山川树草,朝着等候我千年桑田的城村庙楼。  

水元素是世界文明的源泉。

世界上的古文明多发生在水岸两栖,埃及文明发生在尼罗河流域,印度文明发生在恒河流域,巴比伦文明发生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长江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都要查看这个城市有没有河流或湖泊,如果有,我就有一种本能亢奋。我一直认为一座城市、一个乡村如果只有街道而缺少河流,就像一座山只有光秃秃的山石没有潺潺流水一样缺乏灵动和灵性。当然这完全与个人的文化滋养有关,我从小就生活在水系纵横的平原,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与河流湖泊相生相息,休戚与共。所以见到河湖,见到水流,就有一种自我的任性肆意之感。

这种从小得益于水系文化的修行和对长江文明探究的急迫,我的旅行坐标首先确定在长江,探寻长江流域城乡山水的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背影。

水网、运河、海洋和广袤的润泽平原,是人类文明和国家版图实现统一的发祥源泉,可以说长江恰恰拥有这样的一切。六干三百佘公里的长江,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从高峻到平凹,从西垂到东方,长江流域留存着山地文明、渡口文明、河口文明和海洋文明。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支流,每一畴平原,每一座城市,都隐藏着千寻不厌的中华文明,奔腾着世人仰视的大江历史,传播着古代先民的传奇故事。

长江最早谓为“江”。

2500多年前,《诗经》载日:“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其时,江汉平原的先民赞叹汉水既宽又广,就是搏泳,也难于横渡;长江源远流长,就是竹筏,也难达彼岸。不是亲身站在汉口的码头,身处其境,遥望着汉水和长江交汇的滔天景象,就不会深刻领悟古人的奕奕文采和超然的意趣。

汉代以后,长江名之“大江”。“文人赋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涛,竞以隘狭也”,东汉王充曾这样描述长江。长江正式拥有了延续至今的名字,是在1700年前的汉魏六朝,《魏志》载,魏文帝南征临江见波涛汹涌,于是浩叹曰:“长江天堑,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唐宋以后,长江一词,日渐流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和杜甫描写长江的诗句,大凡习过唐诗的孩童都脱口朗诵得来。  长江用自己的体温孕育了巴蜀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百越文化和吴越文化等诸多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自拥特点,并且争相辉映。随着明成祖迂都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渐远长江,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历史性地驻留在长江流域。凭借经济重心的地位,以及政治地缘优势,长江崛起为不仅在中国,而且还拥有屹立世界之地位的长江文明和第六大城市群。

思维聚接古今,双脚行走天下。庐山和南昌,作为我故乡的名城名山,从小就是业余活动场所。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活动仅仅是一次局部的观光罢了,针对它们文化生态的考察,并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思考,还是在成年之后的事情。扬州和镇江是因为唐诗的召唤,对于南通,确是一种偶然的生活刺激和发现。丽江和重庆是在世间热闹中,亦趋亦步;崇明是上海之肾。我在上海生活十数年,对之近水楼台。四年前暑假,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决定独旅西藏,梦一样买了一张火车票,先达武汉。在汉口的街道,竟然奇迹般地偶遇了十多年没有谋面的朋友,此君作为驻扎当地部队的一位飞行员,爽朗地引介我搭乘部队的运输机,先成都,再拉萨。这样我的西藏之旅,比其他旅人有着意外的顺当……长江文明的超长强韧使我们这些旅行人永志不忘,伫立在南京的古城墙,那些废墟的光辉,断壁的光荣,会越过废墟本身而永世长存,正像古城墙上绽开的花朵一样,当它在四方吹来的风中散落之后,仍然会用自己的芬芳,丰富历史的天空。

如果有人问我旅行的意义何在。首先借用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话作答: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吊诡。不管多么的不明晰,旅行能表现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的流淌自如被当成是智者的标志,山的宁静自守被看成仁者的象征。其实游历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升腾的生活方式。倘若说身未动心已远,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旅途文化的叩访中,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有在奔波远涉,寻踪问祖,把自己全部身心浸泡在苍苍茫茫,重山复水之后,心灵在万籁寂静中,才能提升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妙境界。

是为序。

汤涛

后记

长江大地,在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留给我们一幅幅锦绣般的壮美图画。长江流域有185座城市,很坦白地说,我没有走遍,虽然我一直想实现这个夙愿。本书的17篇什,所涉猎的内容不及长江沿途景观的十分之一,离真正的目标还很远。允许我用一首小诗,向曾经温暖过我日日夜夜的长江表达敬意:

对身边不知来自何处的芬芳

旅人怀着感谢之情

停止脚步脱下帽子

去接受那来自河流的祝福

我想,只要在行走,就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作为终结,就像没有一扇大门可以关闭千万扇大门,没有一条旅途可以代替千万条旅途一样,任何真正的旅游都是一种愿景,都是一种没有结论的追寻。

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两难境地:譬如你没有选择,是很令人沮丧的事;但如果多了选择,费思费量,同样令人沮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很幸运:当我缺少选择的时候,读图时代的王国慧女士给了我选择的机会,帮助我拟定了“历史地理·人文关怀·中国视角”的写作坐标;在定位本书篇什时,由于长江太长,内容庞杂,选择成了抉择,这时脚本总监陈雪梅女士施于援手,帮我确定地理范围,减少了因为选择而带来的混乱和困境。

最后的出版,是在读图时代的董事长蒋一谈先生的精密策划下,才得于丰姿俊朗地出现在热爱旅游、热爱行走、热爱生活的读者面前。

所有帮助过本书出版的诸君,请接受我不分细末的感谢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