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是本简明扼要但又富有见地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一直在重印。该书部分章节中,还生动地描述了大萧条前的繁荣景象。本书内容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美国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929年大崩盘/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是本简明扼要但又富有见地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一直在重印。该书部分章节中,还生动地描述了大萧条前的繁荣景象。本书内容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美国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内容推荐 由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自其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是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经常大量引用的典范性著作。《大西洋月刊评论》认为:“经济文学很少以其娱乐价值而著称,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加尔布雷思的文章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这个国家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目录 序 20世纪90年代的观点 关于资料来源的说明 第一章 “幻想、漫无边际的企盼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 应该做些什么 第三章 我们信赖的高盛公司 第四章 幻想的破灭 第五章 崩盘 第六章 事态更加严峻 第七章 后果(一) 第八章 后果(二) 第九章 股市崩盘的因与果 试读章节 五 1928年6月,股市向后退却了一两个巴勒桑——事实上,6月的前三个星期,其跌幅几乎已经达到了3月份的全部涨幅。6月12日,这一天的损失尤为惨重,具有里程碑意义。在1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抱有幻想的人们总是在寻思,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天成交500万股的那一天兴许就会到来。从前,这只是人们广泛谈论的话题,但偶尔也会出现随后被事实所验证的征兆。1928年3月12日,股市成交量达到了387.591万股,创下了新高。但是,到了3月底,这样的成交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3月27日,成交量达到了479.027万股;而6月12日则有505.279万股股票换手。行情表也跟在股市后面几乎每2小时刷新一次。无线电股下跌了23点,纽约的一家报纸开始列数当天发生的事件,并且报道说“华尔街的牛市昨日崩溃,爆炸声响彻世界各国”。 自马克·吐温的死讯公布以来,牛市“死亡”的消息是最早提前公布的。7月,股市出现小幅上扬,8月强劲反弹。此后,股市再也没有反弹,即使选举提案也没有产生真正的影响。9月17日,罗杰·沃德·巴布森(Roger Ward Babson,1875~1967年,美国金融统计学家,准确地预测到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盘。——译者注)在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镇向听众发表讲话说:“如果史密斯[指阿尔弗列德·伊曼纽尔·史密斯,SmithA1fred Smith,1873~1944年,美国民主党人,纽约州长(1919~1920年,1923~1928年),1928年在总统竞选中被赫伯特·胡佛击败。——译者注]当选,并且民主党在国会占据多数席位,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1929年会因此而遭遇经济萧条。”他同时还说:“如果胡佛当选,并且共和党在国会占据多数席位,那么结果应该是1929年将继续繁荣。”也许,公众已经知道胡佛会当选总统。不过同月,重要的权威人士恢复了信心。安德鲁·威廉·梅隆(Andrew Mellon,1855~1937年,美国金融家、政府官员,1921~1932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译者注)发表讲话说:“没有担心的理由。繁荣的高潮仍将持续下去。” 梅隆先生并不擅长预测,此后说类似话的任何其他公众人物同样都不善于预测。他们的预测都不灵验。我们不能认为喜欢预测的人就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远。梅隆先生参加了一个在我们的社会里被认为对影响商业周期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据称,郑重声明繁荣将持续下去有助于保证繁荣实际持续下去。特别是实业家非常相信这种咒语的功效。 六 胡佛是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的。由于投机商们对胡佛的想法了如指掌,因此胡佛的当选应该会对股市造成沉重的下跌压力。胡佛在他的回忆录里陈述说,1925年他就开始为“日益高涨的投机热潮”忧心忡忡。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担心逐渐变成了警告,后来又变成了略微轻于巨灾前兆的东西。“这是犯罪,”胡佛先生在谈到投机时说道,“投机是比应该受到指控和惩罚的凶杀更严重许多的罪恶。”早在担任商务部长时,他怎么就没有想到把市场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呢? 可是,胡佛先生对市场的态度是一个保守得特别好的秘密。人们不可能知道,他为了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而做出的努力统统被柯立芝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给糟蹋了。他当选总统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并且引发了到那时为止最大的买盘。1928年11月7日,他当选总统后的第一天,股市出现了“胜利”的暴涨行情,一些领涨股攀升了5~15点,成交量达到了489.467万股,或者说仅略低于6月12日的最高记录,而且这个新的成交量水平是在市场看涨而不是看跌的情况下达到的。11月16日,一股更大的多头浪潮冲击了股市。换手率达到了惊人的664.125万股——远远高于此前的记录。《纽约时报》工业股平均指数在一个交易日里净涨了4.5点,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涨幅。除了总统大选的余热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因素能够激发这股热情。这一天各家报纸的头条新闻只报道了韦斯特里斯号轮沉没以及全体船员奋力抢救妇女、儿童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壮举。11月20日是另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当天股市成交650.323万股,略小于第16大日成交量,但一盲被认为股市表现其实要疯狂得多。第二天上午,《纽约时报》载文指出,“就飓风般的猛烈程度而言,昨天的股市是华尔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928年12月份的股市就没有那么好了。12月初,股市严重下挫。而12月8日,无线电股更是一天渗跌72点。不过,股市还是稳住了阵脚,并且有所回升。1928年全年,《纽约时报》工业股平均指数上涨了86点,也就是从245点上涨到了331点;同年,无线电股由85点上升到了420点(从未分过红利);杜邦公司的股票从310点上涨到了525点;蒙哥马利·沃德(Montgomery Ward)公司的股票从117点上涨到了440点;赖特航空公司的股票从69点上涨到了289点。192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年成交量高达920 550 032股,大大超过了1927年创记录的576 990 875股。不过,另外还有一个意义更重要的反映股市状况的指标,即保证金交易显著增长。 七 如前所述,等股市暴涨到一定程度以后,除了早些时候的股价上涨预期之外,财产所有权的各个方面变得互不相关。财产收益或财产使用权的享用,甚或财产的长期价值现在都成了理论问题。就如更加令人讨厌的佛罗里达州地块一样,这些用益权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甚至呈负值。重要的是第二天或者下星期市价能够上涨——就像前一天或者上星期一样,并且能够实现利润。 因此,繁荣时期所有权人惟一感兴趣的回报就是增值。虽然对增加值的权利可以以某种方式与其他现在已经不重要的所有权收益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所有权费用相分离,但这种现象深受投机商的欢迎。这样的权利、收益与费用安排能够使投机商集中精力从事投机交易。毕竟,投机才是他们的事业。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无论哪里,只要有真正的需求存在,都不可能长期没有供给去满足需求。在疯狂的投机年代,投机商总有办法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投机事业。在佛罗里达州繁荣时期,投机商采用的是“保证金”交易方式。不是购买土地本身,而是购买土地的权利,按照谈定的价格进行交易。这种购买权,只要支付相当于买价10%的定金就能够获得,并可以出售。因此,地价上涨的收益全部归投机商所有。等地价上涨以后,投机商再以自己支付的定金加上全部溢价的价格出售“保证金”。 无论是土地还是任何其他资产,最糟糕的所有权费用就是需要支付相当于购买价款的现金。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就能够使这笔费用减少90%,或者说可以把投机商能赚取溢价的土地面积增加9倍。买主幸运地放弃了其他所有权利益,包括决不会产生的当期收益和投机商丝毫不感兴趣的永久使用权。 证券市场同样也有使投机商精力集中的办法,并且像所期待的那样,充分完善房地产市场不成熟的做法。在证券市场上,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购买证券的买主能够在一项无条件交易中获得全部的财产所有权。不过,他得采用把所购买的证券作为抵押品托付给证券经纪人换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为自己免除最不堪忍受的所有权费用——支付购买证券的价款。证券买主同样获取全部的溢价收益——如果证券价格上涨,而购买证券的贷款其利率固定不变。在证券市场上,投机性买主同时获取他所购买的证券的收益。不过,在发生本书所讲的故事的日子里,证券买卖收益几乎始终低于贷款利率,通常要低很多。证券收益最高往往不超过1%~2%,而贷款利率常常高达8%~10%,甚至更高。那时,投机商一般都愿意承担贷款利息,以处置证券所有权中除获取资本利得以外的全部用益权。 P10-13 序言 《1929年大崩盘》于1955年初版,自那以后,屡屡重印,历时40余年。著作人(和出版商)往往倾向于把该书的经久不衰归功于它的卓越。显然,这本书有那么一点价值。不过,无论好坏,该书的经久不衰还另有原因。该书每次重印,在书店里上架销售,就说明又一投机事件——另一个泡沫或接踵而至的灾难——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现代最严重的股市暴涨暴跌事件的关注,因为那起事件导致了一次无情的萧条。 事实上,以后每发生一次投机事件,这本书便会重印一次。1955年春天,股票市场出现了上扬的小行情。我应召前往华盛顿,在参议院举行的一次关于过去经历的听证会上作证。那天上午,在我作证的时候,股市突然下挫。我因股市暴跌而受到了谴责,尤其是受到了市场做多人士的谴责。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写信威胁要对我进行人身伤害;而一些更加虔诚的公民则告诉我,他们在为我生病或早日死亡而祈祷。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作证后没过几天,我在佛蒙特外I滑雪不慎摔断了一条腿。报纸纷纷报道我摔伤的消息。信件纷至沓来,写信者告诉我说他们的祈祷得到了回应。我至少为宗教做了一点贡献。用当时一个名叫霍默·E 凯普哈特(Ho—mer E.Capehart)、来自印第安纳州的参议员的话来说,这是一名共产党地下党员所做的事。 这还只是个开头。20世纪70年代的离岸基金热、1987年的股市风暴,虽然只是一些戏剧性较小的事件或恐慌,但都把人们的注意力回溯到了1929年,并且导致本书的多次重印。 对于任何没有被盲目乐观所俘虏的人来说,目前人们就像本书所描绘的那样正沉溺于投机,而且乐此不疲。现在流人股市的资金远远多于操纵股市的智慧;如今的共同基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具有理财才华和历史意识的共同基金管理人。我生来就不善预言,一个人的远见卓识终究会被遗忘,而他所犯的错误却会被人们铭记在心。不过,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循环过程:它会随着物品价格的上涨周而复始,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艺术品或其他任何物品都会如此。价格上涨会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效应。因此,预期正因为哄抬价格行为而被证实是合理的。循环过程还会继续下去:乐观情绪及其市场效应已经成为常规。价格甚至会涨得更高,然后因为种种争论不休的原因而最终跌到谷底。价格的下跌总比上涨更加迅猛。一只充足气的气球一旦被戳破,就不会有条不紊地漏气。 我还要重复一遍,本人不善预言。我仅仅注意到,自1637年荷兰投机商把郁金香鳞茎视为通向财富的神奇之路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反复出现过多次。1720年,约翰·劳(John Law,1671~1729年,苏格兰财政金融家,在开发美国路易安那州时从事过高额利润的投机交易,但投机计划最终失败,破产后逃往法国。——译者注)因在路易安那州淘金不成而贫困潦倒,携带着假想的财产逃往了巴黎。那些年还发生了严重的“南海泡沫”(指英国南海公司在南美进行的股票投机。——译者注)事件,导致英国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金融灾难。 后来,类似的事件更是频频发生。19世纪的美国每相隔二三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投机热。早在独立以前,美国各州,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最终以不菲的代价经历了没有明显支撑的货币发行事件。纸币发行进行得很顺利,直到人们发现纸币已一文不值。独立战争因“大陆币”(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大陆会议发行的纸币,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分文不值。——译者注)而付出了代价,并且使"not Worth a Continental”(一钱不值)成为了一句永久性的习语。在1812~1814年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房地产业出现了一次大繁荣;19世纪30年代出现1,投资修建运河和收费公路并美其名日“国内改良”的疯狂投机热。随之,发生了钞票事件,即任何有能力租用比铁匠铺大一点的房子的人都町以发行没有任何有价物支撑的纸币,直到1837年这一事件才告结束。19世纪50年代又发生了另一次繁荣和萧条:新英格兰(全美以谨慎著称的地区之一)的一家银行倒闭,留下了50万美元的未清偿票据和86.48美元可用来偿付未清偿票据的资产。 南北战争结束以后,曾经出现铁路繁荣,但于1873年以惨败而告终。另一次繁荣也于1907年以同样的结局收场。不过,这次,纽约的大银行得以减轻一定的损失。早些时候,大量流入的英国资金给美国的投机热火上浇油,尤其是刚才提到的铁路投机。“南海泡沫”已被人们遗忘,英国人又重回南美。非常著名的巴林兄弟银行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才得以从由阿根廷贷款案导致的破产中死里逃生。有趣的是,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因为一名驻新加坡的小职员而卷入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交易。这次,英格兰银行没有采取任何营救行动,巴林银行由于种种公共目的终于消失了。 如今,如果我们确实遇到衰退趋势,即所谓的报应时刻,那么某些事情肯定能够预见。某些估计数据显示,有1/4的美国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股市。万一股市暴跌,他们就会减少支出,尤其是耐用品支出,并且增加他们的信用卡透支债务。其结果是对经济产生普遍的负面影响,但不至于产生像1929年那样严重的后果。那时,银行虚弱无力,而且还没有实行存款保险;农产品市场举足轻重,但又特别脆弱;也没有失业救济金、福利性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来发挥缓冲效应。所有这一切现在要好多了。不过,出现衰退,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还能照例听到来自华盛顿方面的安抚话。每当市场陷入混乱,总能听到一些相同的话:“经济状况基本健康。”或者干脆就是“基本情况是好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明白某些事情情况不妙。 再重复一遍,我不做预言,只讲述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的事情。关于这本书,我最后还要说上几句。这本书是在1955年春天为有鉴赏力的读者而写的,曾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出现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本书陈列在书店的橱窗里。然而,我经常去纽约旅行,总是忧伤地发现在老拉瓜迪亚机场登机口旁的小书店里看不到它的踪影。一天夜里,我走到书架前仔细寻找起来。照看书店的女士最终注意到了我,问我在找什么书。我略显局促不安,省略了作者的姓名,告诉她我在找一本名叫《大崩盘》的书。“这可不是能在机场卖的书,”她语气坚定地回答说。(《大崩盘》的英语是“Great Crash”。英语“crash”一词也有坠落的意思,因此机场是忌讳卖这本书的。——译者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