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古文明之一,几千年来绵延不绝,从未中断,是世界文明史的奇迹之一。从黄帝到尧舜的五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开端。尧与舜,都列在五帝之列,被认为是“道统之祖、治法之祖,而亦即文章之祖也”(崔述《唐虞考信录》)。尧舜时代,被描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这本小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讲述的就是尧与舜这两位帝王的故事。
历史上真的有尧与舜吗?尧舜盛世真的存在过吗?尧舜传说对诸子百家有怎样的影响?开卷有益,答案就在其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尧舜传说/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张婷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古文明之一,几千年来绵延不绝,从未中断,是世界文明史的奇迹之一。从黄帝到尧舜的五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开端。尧与舜,都列在五帝之列,被认为是“道统之祖、治法之祖,而亦即文章之祖也”(崔述《唐虞考信录》)。尧舜时代,被描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这本小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讲述的就是尧与舜这两位帝王的故事。 历史上真的有尧与舜吗?尧舜盛世真的存在过吗?尧舜传说对诸子百家有怎样的影响?开卷有益,答案就在其中。 内容推荐 尧舜传说除了在历史典籍中浩瀚存焉之外,其实还存在着一个活跃的民间系统。这个系统的代表性作品是《敦煌变文集》中的《舜子变》,这一系统历史也相当悠久。与传统文献相比,《舜子变》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帝王政治领域,而是重点讲述了舜的家庭故事,增添了很多细节,大大加强了情节的曲折性,使得它所讲述的舜孝故事非常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尧舜传说在民间口头也有非常广泛的传播。这些故事的情节原型大多可以在以上这些文本形态的尧舜传说中找到,但是民间口头传说的特点是更为灵动活泼,更加具有生命力。同时它也不断吸容进其他民间故事类型的情节,使得尧舜传说的面貌更加丰富。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会让读者对尧舜传说的基本面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它仍然以《五帝本纪》确立的尧舜传说框架为主线,同时尽可能地综合各类典籍文献,并结合一部分民间传说,补充更多的细节,对主线作进一步的丰富。在对尧舜传说的讲述中,本书尽可能地追求传说情节的完整和叙述的流畅,尽量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尧舜传说的全貌。另一方面,本书在资料方面又力求准确,每一部分情节都有严格的典籍出处,读者也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到一些文史知识。本书对典籍文献和民间传说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收录,某些过于荒诞和不为人所知的情节没有收入。另外,在某些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上,这本书对主流观点以外的几种不同观点都分别进行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思考。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会沿着尧舜传说的足迹,寻觅一些传说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并介绍一些当地的风俗,以及和遗迹、风俗有关的民间传说,使读者对尧舜传说更多一些感性的认识。 最后还是要提醒读者,尧舜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本书讲述的尧舜传说,其实也只是综合大量典籍文献和民间传说的一篇融合之作。相信本书能为读者了解尧舜传说提供一点参考。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传说概貌/1 唐虞之疑/1 帝尧大治/7 访贤得舜/32 至德至孝/44 尧舜禅让/59 舜治天下/71 舜禹禅让/96 南巡驾崩/109 第二章 名胜与风俗/123 尧篇/124 舜篇/138 后记/151 试读章节 民间广泛流传着尧到历山寻访舜的一个传说:据说尧听了四岳的推荐之后,便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看了很奇怪,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作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且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对舜非常满意,决定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尧做主结下了这门亲事,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舜的德行。但是这门婚事却又惹出了一场风波。前面说到,舜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下文还会详细介绍到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总之在这样的家庭中,对舜向来不好的父母一定不会答应这门婚姻。于是舜决定不告而娶。但是这不就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吗? 《孟子·万章上》特意讨论了这个问题。万章问孟子:“《诗》有云,娶妻子一定要告诉父母。没有人比舜更清楚这个道理了,但是为什么他还不告而娶呢?”孟子是这样为舜辩解的:“舜告诉父母就娶不成了。男女结婚,是人之大伦。如果告诉了父母,就等于人之大伦就不能实现了,这样便会使父母做错事情,所以不能告诉父母。”也就是说,告诉了父母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不告而娶,正是为了让父母能够成全“人之大伦”。在《离娄上》中,孟子更进一步说 :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不告而娶,是为了避免无后这样的大大不孝,因此不告诉父母也就是顺理成章了。这样说来,舜的不告而娶,理由就十分充分了。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应该是出于政治联姻的考虑。关于尧帝的这两个女儿,典籍记载极少,只有在《列女传》中可寻得些微痕迹。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虽然名字少见于典籍,但是关于她们俩,有非常多的民间传说。这里讲一个在晋南洪洞县广泛流传的故事。 据说娥皇不是帝尧之后散宜氏的亲生女儿,女英才是,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帝后想让女英作正夫人。尧帝觉得长幼有序,这样不公,但是架不住帝后的纠缠,便规定以三件事决定胜负,谁赢了谁便是正夫人。 第一道考题是煮豆子。尧王给两个女儿各十粒豆子,五斤柴火,先煮熟者胜。姐姐娥皇长年做饭,经验丰富,锅内只倒了少量水,一会儿就煮熟了豆子,柴还有剩余。而妹妹女英却盛了一满锅水,水多柴少,柴火烧尽,水还未热,豆子当然不熟。第一局,娥皇胜,女英输。 第二道考题是纳鞋底。尧王给她们每人一只鞋底和一把绳子,先纳成者胜。姐姐娥皇常纳鞋底,熟练而有窍门,她把长绳子剪成短节,纳完一根再纳一根,不到半天工夫,一只结实耐用的鞋底就纳成了。而妹妹女英则用长长的绳子纳,既费时,又不结实,花了一整天都纳不好一只鞋底。第二回,女英又输了。 临出嫁动身之前,帝尧出了第三道考题,就是谁先到历山舜家谁就胜。这时帝后说话了:“娥皇是姐姐,理应坐马车,三马一车更排场。女英是妹妹,理应骑走骡,单人骑骡更一般。”尧明知历山山路不平,妻子摆明偏心女英,但由于出嫁的时辰已到,无暇争辩。妹妹女英骑骡子抄小路飞快跑,姐姐娥皇却坐马车走大路缓步行。无巧不成书,女英走到半路,骡子突然下驹,气得女英面红耳赤,大骂骡子:“该死的骡子,不早不晚,你偏在这个时候产驹,误了我的大事。你以后就别再下驹了!”。据说骡子本来是能够生养的,但是因为女英这一段斥责,从此骡子就再不能生养了。这时,娥皇的马车也赶到了,娥皇见状,连忙下车把女英拉上马车,共同驶向舜家。 娥皇、女英的传说流传甚广,异文很多,但情节大同小异。在晋南洪洞一带,许多地名相传都是二女出嫁那天赶路留下的痕迹,如“车辐村”、“马驹村”、“马刨泉”等。 对于舜与娥皇、女英婚后的生活,《五帝本纪》是这样说的:“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借此来观察他内在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外在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也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慢待舜的亲属,两个人都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可见舜治理能力非常强,把家庭管理得非常好,和娥皇、女英过着很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两个妻子更是帮了舜很多大忙,成为舜的贤内助。 P38-P43 序言 序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老师的大力支持。陈泳超老师的《尧舜传说研究》是近年来以尧舜传说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中公认的佳作,对这本小书有十分重要的启发。 同时,本书在第一章参考了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李生顺著《有虞舜帝》部分内容,在第二章参考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柴继光著《尧舜禹故都纪行》部分资料。几位先生的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使我深受裨益。特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