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绝不是一部关于一个家族的苦难史,也不仅仅是怀旧情绪的表达,作者试图诠释的是苦难中的精神力量,爱的力量。
这部家族史式的长篇小说展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悲凉,与其说是作者对家族往事的缅怀,还不如说是她骨子里透着对那远去的质朴生活的向往,那种来自信仰和信念感受到的苦难中的盼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外婆的古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哲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书绝不是一部关于一个家族的苦难史,也不仅仅是怀旧情绪的表达,作者试图诠释的是苦难中的精神力量,爱的力量。 这部家族史式的长篇小说展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悲凉,与其说是作者对家族往事的缅怀,还不如说是她骨子里透着对那远去的质朴生活的向往,那种来自信仰和信念感受到的苦难中的盼望。 内容推荐 这是一封长长的家书,一封未曾开启的隔世家书,书写者就是那个让你最怀念的家族长者,那个让你我和所有后代都不能忘却的智者。他将你带进一个青铜世界,整部小说就像一尊巨大的青铜器,其间烟雾缭绕,周身雕满了走过各个时代的人物,或喜或悲,或福或祸,在岁月的磨砺中散发出忧郁凄美的光泽。 我们看到这个家族几代人从烟雾中来,走过时代更迭,走过战争、饥饿和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他们的灵魂在苦难中煎熬、涅粱、升华…… 试读章节 下雨了,淅淅沥沥,古城永远的雨天。我坐在厅堂那张年代久远的八仙桌旁,双手托着下巴发呆,大门敞开着,举目望去是西门湿漉漉的街头,滴水的屋檐,滴水的树梢。我在想南方古城外面的世界,那是我向往的世界;我在想我为什么会生活在古城?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个家?这是我永远想不明白的。我渴望离开古城,这样的渴望如同想家的感觉,我经常在古城西门的家里心中无比惆怅,像一个被放逐的游子。我不知道哪儿才能给我家的感觉? 湿漉漉的街景忽然闯进一个熟悉的身影——超凡!他驻足朝门里望来,分明看到我了,目光却是那么的陌生,他不认识我,从来不认识我,只是无意中撞见一个托着下巴发呆的痴女孩儿,丢下半秒钟的好奇与关注,随即抬脚走了。 这情景似乎不太合逻辑,像是剪辑错误的电影片断。 超凡,你怎么会不认识我了呢? 我想喊住他,我的嘴出不了声,睁开眼睛发觉自己在行进的列车里,车轮滚滚,节奏铿锵,车厢在晃动,绿色的窗帘搭在我的肩上。可我依然懵懂,想着古城湿漉漉的街景中的超凡,分不清梦里梦外。 坐在我旁边的年轻男人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回到座位来,他跟坐在对面的两个同样年轻的男人是一伙的,他们放肆地用古城方言聊天,好像是往北方倒卖沿海走私的太阳眼镜和假名牌手表。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走私”是新名词,最初给我的印象是褒义的,走私的东西货真价实,走私的人神通广大。对了,他们还问过我想不想买一块“劳力士”,我不知道劳力士是何物,他们说是瑞士的顶级手表,从台湾走私来的。我只知道瑞士有梅花手表,我母亲就戴着那款手表,据说是我的外公送的嫁妆,表芯里镶有十七颗钻石,我曾经希望母亲的手表坏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十七颗钻石,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钻石。三个“走私分子”跟我说的是普通话,他们把我当成“北佬”。在古城人眼里我长得像“北佬”,我有一张白里透红的圆脸,我的个子比大多数古城姑娘高,外婆曾经发愁地看着我说:你不要再长个了,再长怕是将来嫁不出去。我的血管里的确流淌着“北佬”的血液,我出生在遥远的新疆边境小城喀什,我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是个“北佬”,从照片上看,我像他,像极了。 列车突然减速,端茶水的年轻男人还来不及坐下来,一个踉跄,滚烫的茶水泼到我的大腿上,痛得我一声尖叫。三个男人异口同声操着古城口音的普通话说“对不起”。 我在疼痛中彻底清醒了,我的手没有去安抚被烫的大腿,而是下意识地摸了摸揣在怀里的信封,信封里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一百五十块钱,在我的内衣口袋里,很安全。我终于相信这不是梦,我正在远离古城的旅途中。 撩开窗帘看到摇曳的青山绿水,我如释重负地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旋即,我又陷入踌躇,我在想超凡,去年他考取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因此而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上路前我给他发了电报。一年的分别,使我对他的爱更加的无可救药。 …… 我就这样离开了古城,二十多年里我只回去有数的几次,我的外公外婆不在了,我从小生活的西门老房子已经被夷成平地,古城和所有中国的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正在接受现代化的整容手术,到处是开膛剖腹的工地。尽管我从小就渴望离开古城,可每当意识到自己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房子、找不到我的外公外婆,却有一种被连根拔起被遗弃的伤感。也许是为了守住一份怀旧情绪,我害怕回去。 我越走越远,走到大洋彼岸一个叫Lompoc的小城。生存的压力使我没有时间去想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甚至没有时间多看一眼近在咫尺的美国西海岸的阳光和沙滩,我几乎忘了古城,我来自北京,人们都把我当成北京人。 短短几个月里,我打遍了Lompoc所有中餐馆的工,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谎称自己“有经验”,当晚老板就炒了我鱿鱼,我在不断地炒鱿鱼中有了名符其实的经验。 那天,餐厅还没有开门,我和另一个女服务生在摆放餐具,把餐巾布折叠出花样插在玻璃杯里,我从手推车里拎出几只玻璃杯,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大喝: “记者!” 在这儿打工的还有博士、医生、教授、演员,老板在用工之前打听了各人原先在国内的职业,于是职业就成了我们的名字,我猜想他在使唤我们的时候心里有着特殊的快感,他没读过几年书,读书又怎样?还不是靠我养着你们。他就是这么说的。 我哪儿出错了?老板会不会炒我鱿鱼?我的内心卑微极了。 老板胖胖的大头从柜台后面伸出来,一双眼珠仿佛就要爆裂了,“你偷懒!” 我怎么偷懒了? 自从打餐馆工之后我强制改了喝茶水的习惯,因为那样要多跑几趟厕所,为了提神我在嘴里咀嚼干茶叶。 我双手拎着七八只杯子发愣,站在身旁的小提琴手,老板叫她“演员”,悄声说:“你不能把手指伸进杯子。” 老板接着吼道: “你想砸我的生意啊?” “演员”接过我手中的玻璃杯,用餐巾布一只一只擦干净,其实餐巾布比我的手脏得多。 我不安地偷看老板的脸色,揣度他会不会炒我鱿鱼? 我真可怜,不由得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远渡重洋来到这儿呢?小时候想离开古城,觉得在离西门老家很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真正的家,后来我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却仍然觉得那不是家,我丢下工作,丢下女儿,追随超凡来到美国,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迁移?我真正的家应该在哪里?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为数不多,女作家林哲的新作《外婆的古城》就是其中的一本。这部家族史式的长篇小说展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悲凉,与其说是作者对家族往事的缅怀,还不如说是她骨子里透着对那远去的质朴生活的向往,那种来自信仰和信念感受到的苦难中的盼望。 这是一封长长的家书,一封未曾开启的隔世家书,书写者就是那个让你最怀念的家族长者,那个让你我和所有后代都不能忘却的智者。他将你带进一个青铜世界,整部小说就像一尊巨大的青铜器,其间烟雾缭绕,周身雕满了走过各个时代的人物,或喜或悲,或福或祸,在岁月的磨砺中散发出忧郁凄美的光泽。 我们看到这个家族几代人从烟雾中来,走过时代更迭,走过战争、饥饿和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他们的灵魂在苦难中煎熬、涅粱、升华…… 虽然阅读中我几次动容,甚至不得不掩卷去化解心中的郁结,但是,这本书绝不是一部关于一个家族的苦难史,也不仅仅是怀旧情绪的表达,作者试图诠释的是苦难中的精神力量,爱的力量。 ——袁晓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