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才华卓著,诗词文赋,各擅胜场。流传至今的诗有十多首,收入《全宋词》中的词共四十八首,数量虽然不多,但几乎每首都是精品。其中最能代表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并确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是词。清照之词,多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清照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怨艾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暂且不论其他诗人词人如何,李清照的确是不愧为婉约词宗的。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无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待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八位诗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解
“如梦令”作为词调,原名《忆仙姿》。苏轼《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一词注云:“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这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记述了词人的一个生活片断。此词风趣横生,富有少女情韵,推测为词人的早年之作。那时,她家境优越,生活优裕,无忧无虑。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尝记”,就是曾经记得,表明这是事情发生很久后的追忆。“溪亭”,有人认为是地名,有人说就是溪边的亭阁。词人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某一天,在溪亭那个地方,时近黄昏,远山近水、树木亭台、游人归鸟,一切的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斜阳余晖中;就在这融融暖意中,自己有些醉了,到了不知回家的路的程度。
一个女孩子,可以荡舟出游,而且还能饮酒赏景,性情确实与众不同。而那个让她尽情忘我的地方,景致也应该不错。词人虽没有具体写出,但“日暮”一词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夕阳无限好。“沉醉”则更是浓缩了很多内容,美好的景色、美妙的感受、愉悦的心情不言自明。它包含着两方面意思:一是说词人率真活泼,无拘无束,兴之所至,饮酒酣乐,陶醉于自我的纵情张扬中;一是说她迷恋于自然美景,为之陶醉。
从词人的许多作品可看出,她有点任性,喜欢喝酒,而且往往喝醉。在生活舒适如意的时候,她视饮酒为一种乐趣;在离愁别苦之际,她借酒消愁。这里,她是兴致勃勃、游兴盎然的,她要在这愉快的游玩中尽情享受。“不知归路”同样有着两层意思:一是词人对迷人的景色流连忘返,没有想到要回去;二是真的有些醉了,以致连回去的路都记不清了。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度过了一天欢乐时光,天色已经很晚,该回家了。词人一行却迷了路。船儿越划越远,路越来越不对,竟然驶入了荷花深处。“兴尽”,言其溪亭之游,是那样的快意,感觉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深处”一词,有很多的内容,既显示水面之大,又可见荷花之多,更说明迷路之远,归舟之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眼看夜色越来越重,自己还在荷花丛中打转,不免有些着急,于是奋力挥桨,紧赶着划出去。结果,一番折腾惊动了沙滩上栖息的水鸟,它们扑楞着翅膀,惊飞四散。“鸥鹭”,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水鸟。这一句极富情趣。本来万籁俱寂而又空阔的水面,因一叶慌张的小舟而打破了宁静。此时,人是慌乱的,鸟也是慌乱的;人惊飞了鸟,反过来,鸟又让人一惊。这一情景颇有些喜剧效果,当时未必觉得欣喜有趣,事后回想起来,总是让人不禁会心一笑,终生难忘。
这一句连用两个短促的“争渡”,当然有词牌的要求,但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焦急的情态。关于“争”字,有的注家释作“怎”,虽可通,但和上下文的联系不够紧凑,也不大形象生动。而“争渡”,有抢渡的意思,既显示了心理的急切,又见出奋力的动作。只有这种举动才易引起后文的“惊起”,要是犹豫不决地在那里思考“怎渡”,是不容易“惊起一滩鸥鹭”的。
评解
这首词描述了词人年轻时的一个生活片断,其情真,其兴逸,带着真趣和野味。以游兴开始,中经溪亭沉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富于节奏感,最后一切又都统一在美妙的自然境界中。词人善于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便将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构成一幅极有情趣的生活画面。
全词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叙事写景交织成文,语言明白如话,让人百读不厌,回味不尽。从总体风格上来说,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派,但这首词景象开阔,情辞酣畅,颇有豪放气,在古人的一些版本中,竟被说成是苏轼、吕洞宾等人的手笔。故有评家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轼)、辛(弃疾),非秦(观)、柳(永)也。”(沈曾植《菌阁琐谈》)
P15-18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由此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问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此年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书系首先介绍的八位诗人,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克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八位诗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限于编辑水平,书中会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