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异样亲情的园子,一个个诗画般的生活梦境……本书收集中国建筑的奇葩——中国古典园林的大成,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穿插大量珍贵精美的照片,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认识中国名园,这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本书选择了中国各地著名园林数十处,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穿插大量十分珍贵、精美的照片,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中国丰富的古典园林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地理、建筑和艺术知识。
悠久的造园历史
一、从利用自然山川林木到人工造园/001
二、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的秦汉时期/002
三、寺观园林兴起的两晋南北朝时期/003
四、宫苑、私园、诗画、山庄园林兴盛的隋、唐时期/004
五、宫苑南北争丽的宋、辽、金、元时期/006
六、晚期造园高峰——明清时期/010
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
一、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对造园艺术的影响/014
二、园林景观的布局营构/016
三、园林建筑/018
四、园林堆山叠石(假山)/023
五、园林理水/026
六、园林动植物生态环境艺术/029
丰富的古典园林遗产
一、帝王宫苑——皇家王府、衙署园林/032
二、宅第园林/069
三、坛、庙、祠、馆园/112
四、书院、书楼、书屋园/129
五、寺观园林/141
六、陵墓园林/163
七、山水盛景园林/176
1、北京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的最北端,原名宫后苑。园内的树木、山石仅为陪衬建筑和庭院的景物,它以宫殿的主次相辅、布局上的紧凑、左右格局的对称、建筑的富丽而取胜,更富有浓厚宫廷的气氛,是一座建筑完整的“宫廷式花园”。
花园的正中有坤宁门和院内相通,东南、西南两隅设门,分称“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有顺贞门,是宫墙北并列的三座琉璃门,门外为神武门。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约一万一千七百平方米,为宫城总面积的1.7%左右。
园景大体分为三路,坐落全园中心的是钦安殿,内供有道家之称的镇火玄武神。殿的周围圈以矮墙,反衬出殿堂的巍峨高大。左右两侧还有几座亭台楼阁,前后映衬。在钦安殿的左后方巍然矗立的是堆秀山,利用了多种形状的太湖石堆叠而成,原为观花殿旧址,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才改堆成山,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皇帝率领后妃们来此登高赏秋,眺望紫禁城的宫城和御花园景色。左右蹬道,供上下山之用。山下有岩洞,可穿游。殿后方为延晖阁,与御景亭遥相对峙。园内另一处重要建筑是绛雪轩,门窗装修一概楠木本色,显得朴素雅致。轩前砌一方形五色琉璃花池,上堆玲珑湖石,其间种植花卉,俨如一座灿烂绚丽的大型盆景,自成一优美境地。其余的搞藻堂、凝香亭、万春亭、千秋亭等,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分布有致,增添了庭园景色。
园内还有一条石子甬道约一公里长,常常被游人忽略掉。如果低头细看,就不难看出,它是由720幅生动的图画好似三百多步长的连续图案所组成的。全部画面,都是用各色大大小小的石子和精磨的砖、细雕的瓦拼凑出来的。题材主要是采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如“火烧赤壁”、“夜战马超”、“长坂坡”、“三战吕布”、“甘露寺”等,尤其是“凤仪亭”一幅,把吕布、董卓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此外还有表现民俗、花卉等题材的画,也是十分逼真。
“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负冰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绕鱼堂。彩燕缤纷先社日,青幡摇曳引韶阳。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当年乾隆皇帝于初春早晨游后写出的此七律诗,将御花园的充满生机的初春景象,描写得多彩多姿,让人爱不释手。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