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制度(主要是行政制度)分析为视角,结合行政体系对自身目标定位的追求、即行政发展,以行政学说史为主线,对近代以来行政学领域(以美国行政学文献为考察重点)涉及制度及其变迁议题方面较为重要的学派作了系统回顾、整理和比较,并将之概括为旧制度主义(以威尔逊、韦伯等为代表)与新制度主义(其中又以D?诺斯、埃莉诺、M.奥尔森等理性选择学派为分析重点)两大流派。当然,两大流派之间存在着过渡形态的制度理论(尤以巴纳德最为典型)。同时,比照社会科学相关领域之制度研究的科学成果,通过系统整理和对比行政学领域有关制度研究各理论流派之优、缺点,得出结论认为:一方面,制度是行政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推进行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就行政发展的指导思想而言,制度平衡论是确保“以制度创新促进行政发展”之逻辑理路在实践层面成功落实的科学理论。
导 言/l
第一章 行政发展与行政制度的理论基础/14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中的发展理论/14
一、 行政发展研究的传统时期/15
二、 行政发展研究的专门化时期/20
三、 行政发展研究的扩大化与多元化时期/25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中的制度思想/30
一、 传统行政学时期的行政制度研究/30
二、 人际关系与行为主义变革时期的行政制度研究
三、 现代多元化行政理论时期的行政制度研究/38
第三节公共行政中的制度与发展/43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的分析范畴/56
第一节经济发展与行政发展/56
一、 经济发展的内涵反思/57
二、 行政发展的内涵辨析/60
第二节行政制度与制度变迁/71
一、 经济制度与行政制度/71
二、 行政领域的制度变迁/83
第三节行政组织与行政发展/98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个体/98
二、 行政组织、行政制度与行政发展/108
第四节行政行为与行政发展/114
一、 行政行为的内涵/114
二、 行政行为、行政发展与行政制度/121
第三章 行政行为的制度意义/137
第一节行政行为与制度功能/137
一、制度功能与行政行为/138
二、 实践反思中的制度功能/149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制度效应/155
一、 行政行为的经济意义与制度效应/156
二、 行政行为的政治意义与制度效应/160
三、 行政行为的道德意义与制度效应/164
第四章 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对行为的分析/172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决策行为分析/174
一、 制度及其变迁与目标定位/175
二、 制度及其变迁与方案分析/178
三、 制度及其变迁与方案抉择/18l
四、 制度及其变迁与信息管理/183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执行行为分析/189
一、 制度规约与执行力度/189
二、 制度权威与执行成本/193
三、 制度缺位与执行走样/197
第三节制度变迁的监督行为分析/203
一、行政绩效与行政监督/203
二、“委托一代理”问题与监督制度:
“寡头铁律”及其反论/206
三、制度及其变迁与监督模式的构建/209
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对过程的分析/220
第一节制度变迁过程理论概述/221
一、 经济学视角中的发展与制度变迁/22l
二、 行政学视角中的发展与制度变迁/225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起始阶段:制度衰竭/230
一、 行政制度衰竭的现状与特征/230
二、行政制度变迁或创新的需求/233
三、 行政制度衰竭的原因/237
第三节制度变迁的推进阶段:制度创新/239
一、 行政领域制度变迁的推进主体/240
二、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意义/243
第四节制度变迁的完成阶段:制度均衡/246
一、 何谓制度均衡/246
二、 制度均衡的行政意义与非行政意义/249
三、 制度实施与制度均衡/251
第五节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的反思/254
一、 经验总结: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254
二、 教训回顾:变迁失败的病理基因/263
三、 关于“以制度创新促进行政发展”之逻辑的反思/268
结论 制度创新:制度预期下的行政发展新范式/280
管理型行政制度架构下的制度创新与行政发展/28l
控权型行政制度架构下的制度创新与行政发展/282
平衡型行政制度架构下的制度创新与行政发展/284
参考文献/289
后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