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胡情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寒阳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自传小说。主要介绍了一个音乐家为音乐事业刻苦奋斗的一生。全书故事生动,情感真挚,文笔流畅。不仅是本好的文笔教材,更是一本不错的德育教材。

内容推荐

这是本自传小说。主要介绍了一个音乐家为音乐事业刻苦奋斗的一生。全书故事生动,情感真挚,文笔流畅。不仅是本好的文笔教材,更是一本不错的德育教材。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父亲

第二章 母亲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小学

第五章 学琴

第六章 中学

第七章 学徒

第八章 出师

第九章 大学

第十章 留校

第十一章 情与家

试读章节

有一天早晨,父亲清早起来一开门,发现门口地上放着一个竹筐,大概是有人特意放在家门口的。走近一看,天哪!是个婴儿啊。父亲一溜烟跑回屋里,叫着:“妈!妈!门口有个小孩。”祖母赶紧穿上衣服跑出来一看,可不是吗,一个还未满月的婴儿,胖乎乎的小脸挺可爱的。一向信佛的祖母一边念着“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边将婴儿抱回屋内。解开蜡烛包,里面有孩子的出生日期,还有两块大洋,是个女婴,身上还长着疥疮。祖母想想,自己收了一个儿子,还没有女儿,就再收一个女儿吧。一儿一女,以后老了也可有个依靠。就对父亲说:“这就算是老天送给你的一个妹妹,养着吧。”父亲挺高兴,本来家里也没有人玩,有个妹妹做伴,那多好啊。祖母请来医生给小婴儿治病,又请了一个奶妈,给她喂奶。这个婴儿从小体弱多病,祖母和父亲费尽了心血,才使她闯过了难关,得以存活下来。祖母原先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赵涟漪。直到长大后踏上社会才改了一个与父亲排名的名字:赵君萍。她就是我的姑妈,1931年出生。

1938年,日寇打到常州,飞机常来扔炸弹,一家人整天胆战心惊,夜里将被子铺在桌子上面,人只敢睡在桌子底下。后来城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全家人就逃难到了距城大约十公里的王下村,投靠在一个远亲家中。一家三口住在亲戚家里,要吃要用,一二天还可以,时间长了,人家心中难免有些不快,何况是远亲,平时又从没有什么来往的。再说逃难就是逃命,哪还顾得上带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小小包袱,包点日常换洗衣服,带来仅有的几吊钱能维持几天啊。最要命的是这个灾难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哪一天能回家谁也说不准。远亲家中的人心里不痛快,嘴上免不了要说些指桑骂槐的话。父亲是个硬汉子,别看那时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可长得敦敦实实的,也是个棒小伙子了。那些刺耳的话哪能听得进去?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回到了常州,差点没把祖母给急死。

进了常州城,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许多房屋仍在冒着黑烟。回到家中,虽然房子还在,但室内已是狼籍一片,稍好的东西都被抢劫一空了。剩下的不过是些桌椅板凳,粗重家什而已。好在房子没被烧掉,就算还有个栖身之处,不至于流落街头。当时房东家的老先生也回来了,整条巷子里就这一老一少两个人。房东老先生从乡下带了些米来,父亲看到满街都是因火烧而倒塌的房屋,粗大的木梁还在冒着烟,就一条胳膊夹一根,拖回家中,找了一把斧子,劈开了当柴烧。两个人熬了点粥喝下,先睡一觉再说。

第二天,房东老先生又下乡设法弄来些鸡蛋、旱烟之类的东西,叫父亲上街去叫卖,以此挣几个小钱度日。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买了父亲一包烟,说:“小孩,想挣钱吗?”父亲问:“怎么个挣法?”那人说:“你跟我来。”他将父亲引到一个没人之处,说:“给我们运点盐进山,我多给你钱。但是要过日本鬼子的封锁线,你敢不敢?”父亲是初生的牛犊,浑身是胆,连老虎都不怕,还怕封锁线吗?一拍胸脯,说:“行!”那人领着父亲进了一家店铺,将父亲身上穿的棉袄脱下,把里面的棉花掏出来,装上盐,又缝好了,让父亲重新穿上,外面用草绳一系,仔细看看,没有破绽。那人说:“小孩,你拎着你的小货筐,大大方方地过一号桥(那就是一个日本鬼子的封锁线),到了湖圹桥,我们的人会在那儿接应你。”就这样,父亲经常给那些人运盐,挣点钱,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由于父亲是个小孩子,本不惹人注目,加上他人又机灵,因此从没有出过意外。后来,游击队的人都喜欢上了这个虎头虎脑、敦敦实实的孩子,说:“你跟我们走吧,保证你有饭吃。”父亲一摇头,说:“不行,我家里还有妈妈和妹妹要我养活呢。”父亲当时真要是跟党闹了革命,怎么着也是个老革命了。加上他念过书,有文化,后来当上个省委书记也没准啊!但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挣钱养家,生生地将这个“省委书记”让给了别人。

P4-P6

序言

寒阳是我的老同学。回想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那令人难忘的年代,我和寒阳都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成为同窗好友。当年的大学生如饥似渴、奋发学习的精神,已经成为这一代人的独特标志,重重地写入了历史的画卷之中。因为我和寒阳身在不同的系,平时见面并不多,但他刻苦努力的传闻,却常常传人我的耳中。我的老家也在南方,因此,对于同是南方人的寒阳,当年对北方生活所经受的苦涩感同身受。正如他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把白菜就馒头当作是维持生命的药物吞下去,才得以坚持下来的。”毕业后我俩都留院任教,交流的机会多了一些,但总是见他整天忙忙碌碌的。在我的印象中,寒阳并不是一个靠小聪明处事的人,他十分勤奋、做事执着。当他认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会默默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这可能就是他取得众多成绩的原因所在。我常在同事当中夸奖说这是“寒阳精神”。在2003年“非典”刚过的8月份,寒阳拿着他才“出炉”的《二胡情缘》给我看,并请我为之写一个序。开始我并没有十分看重他的这本洋洋十几万字的自传小说,但当我阅读了一部分以后,就被他那生动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和那流畅的文笔所深深地吸引了。读着读着,我好像又回到了过去那令人回味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和书中的人物共呼吸、同命运。为此,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他一定要为这本书写一个序,也作为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一种回忆和纪念。

一个音乐家的成长是艰难的,他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劳,才能取得成绩。在学习音乐的人数大幅度增长的今天,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盲目的和不自信的状态。我想,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杰出音乐家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他们为音乐事业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样能使学生们增强自信心和奋进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于他们而言将可能是受益终生的。因此,我建议有成就、有建树的教授和演奏家们,都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年轻的一代,这对学生来说将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也是我为本书写序的缘由。

我们从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怎样成长为一位知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的过程。我衷心祝愿寒阳能再接再励,在二胡教学、演奏和音乐艺术的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深切希望年轻一代的音乐学子能从这本书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真正能从“寒阳精神”中汲取养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