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描写玩弄权术、心术和官场黑幕一直是政治小说或官场小说难以回避的弊病,从而也影响着小说的整体格调。在《步步高》这部长篇中,李春平牢牢把握执政智慧与领导艺术这一全新视角,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去塑造人,描写人,站在政治学的高度上,去分析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各种复杂事物所包围的领导角色,将领导工作策略化,艺术化,科学化,人性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步步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春平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多年来,描写玩弄权术、心术和官场黑幕一直是政治小说或官场小说难以回避的弊病,从而也影响着小说的整体格调。在《步步高》这部长篇中,李春平牢牢把握执政智慧与领导艺术这一全新视角,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去塑造人,描写人,站在政治学的高度上,去分析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各种复杂事物所包围的领导角色,将领导工作策略化,艺术化,科学化,人性化。 内容推荐 做人怎么做?你看那花,人人喜爱。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让反对你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这些,都要用你的个人智慧和人格力量去支撑。 中国第一部关注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长篇小说。又名《把人做成一朵花》 目录 文学大家点评《步步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古长书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套新版县志。上面记载着大明县从明朝永乐八年置县以来,在近六百年的历史中,历任县官达七百多个,真正留名的不到十个。其中一个终生执政清廉,视百姓为父母,在一次治匪平乱中亲自出征,死于土匪刀下,百姓十里送别,留下慷慨悲歌。还有个县令,其职位是通过异途捐纳所得(清代把花钱买官叫异途或捐纳)。他的文化是只认识五个字:他的姓名加字号。一次在金安州行窃时被当众擒获,原来这个花钱买来的县令竟是小偷加文盲。古长书面色忧郁,心情沉重,双手在志书上摩挲着,仿佛触摸着历史的疼痛。他暗自感叹,数百年兴衰瞬间即逝,真正的好官能有几人? 古长书无意去追寻历史的苍茫与久远,历史早已杂草丛生,他只不过是闲来乱翻书而已。心里感叹一番,还得回到当下的现实中来。理论上关于政治概念的阐述太多了。在他的理解中,政治之谓,政者正也,就是要以正理政,以正施治,以正显威。所以从政者一定要正。只有心正身正,方能治理一片江山,稳固一方国土。否则,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能经邦济世。古长书最崇尚的一句话就是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什么气?就是一种正气,一种做人和做事的大气。百姓有了它就能做个好人,领导有了它就能做个好官。P1 序言 李春平新作“中国第一部关注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长篇小说” 《步步高》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9月22日,我国文学界著名人士陆文虎、肖云儒、雷达、毛时安会聚沪上,举行了小型座谈会。《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的有关领导和记者参加了会议。以下是座谈会纪要(以发言先后排序)。 一个让人掩卷长思的文学形象 陆文虎(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少将,著名文化学者):近年来的官场小说很多,出了一大批书,《步步高》是别开生面的一部,写了古长书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学形象。做官的不都是坏人,这中间有不少好干部,有不少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光明的一面。古长书这种人,我见过不少,他们首先明白自己的责任,组织把他放到这个岗位上,不是让他们钩心斗角,投机钻营,而是要好好干事。做出了成绩,然后一步步往上提拔。这是符合规则的。古长书可贵的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没有与那些肮脏的东西沆瀣一气,而是坚守着自己做人和做官的一贯操守。古人讲“慎独”,讲“独善其身”,古长书不光是讲一个人的“慎独”,讲一个人的“独善其身”,他要用自己的行为使周围的小环境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改变人们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看法。这就是领导的影响力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古长书的执政行为,是讲技巧的,是光明磊落的,是充满智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古长书这样的领导;文学上,我们也需要古长书这样的艺术形象。 《步步高》的出现,值得让人欢欣鼓舞。这是一部足以让人掩卷长思的好书。我觉得,做行政领导工作的同志应当好好看看,好好想一想。 《步步高》提升了我国官场文学的审美品位 肖云儒(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官场文学流行,是近年来重要的文化现象。此类作品不但以大印数和大销量覆盖文化市场,而且通过报刊的连载和影视改编播出广泛渗透进社会生活,转化为街谈巷议。在一些有见地的作家的努力下,官场文学的审美品位提高很快,主要表现在:1,由热衷于展示官场权术到冷静地展示执政智慧;2,由单纯地谴责官场腐败到多维地呈示公务生态;3,由仅从社会层面去展开政治斗争,到深入历史文化层面去开掘政治心态、文化心态;4,由侧重写执政斗争情节到着重在情节中表现性格、命运,塑造人物;5,由写政治人物的人到把政治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全方位展现,突现出人性的人、感情的人、意义世界中的人,等等。作家李春平在他的长篇新作《步步高》中,在上述几个方面都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 可以看出,李春平不是带着对官场先验的看法,以采集来的素材为写作资源。作者身在其中十几年,对官场的酸甜苦辣有深切、痛切的感受。对他而言,官场已不只是生活,而是生涯;已不只是生活素材,早成了人生经历和感情烙印。身处其中而后又跳出三界之外,从民众、精英和社会的大视角上对这一段人生认真反刍、思考,丰沛的阅历被注进理性的光芒。作者对官场弊病有着鞭辟入里的透析,对官场人物又有着热切、善意的理解,更有理想主义的期冀,因而能在官场的杂色中发掘出美善的亮色来,从而提升了官场文学的审美品位。如果要说不足的话,只是笔墨还可以更展开,写得更细腻充分。 那天,雷达先生用李春平小说中的语言跟我开玩笑,他就说,李春平真是会写小说。 别开生面,眼光独到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步步高》是当下官场文学中的别开生面之作,给人推开了一扇窗户,有清风徐来,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个书名由于套用现代乐曲名而遮蔽了书的个性,但小说描绘主人公古长书的进步史、上升史,他的智慧和能力,他的不断开拓新境的努力,却以非常新鲜的生活和思路,给官场文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以前一个时期,人们对官场小说是抱有成见的,似乎因为写了官场而影响了它的文学价值。其实,官场文学之盛行不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乃是庞大深固的官场文化的必然反映。官场是政治,经济,欲望,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官场的精神生态,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状态。在中国,官本位文化极为深厚,官场比起职场、商场、文场、情场来,是首脑,是中枢一般的“场”,它是进入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门径,是有可能形成宏大叙事的主要通道。我们有什么理由简单化地排斥官场文学呢?作家创作,问题不在于是否写了官场,而在于怎样写。这是一个常识。 《步步高》的价值在于,一般小说写官场,无非是反腐倡廉和展示官场的生存相,以其权力角逐的惊心动魄、贪污腐化的人性沦丧来吸引读者,很少有人像《步步高》的作者这样,正面地、主动地,以独到的眼光去研究从政经验、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古长书是个充满智慧的人物,他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鼓动能力,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从政者的良知、责任和济世情怀。 李春平善于讲故事,叙述干净利落,语言有趣,可读性强。对西部县城文化颇为熟稔,因而叙事状物有声有色。作为小长篇,情节单纯、紧凑,结构完整。 《步步高》:追求崇高的美学目标 毛时安(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著名文艺理论家):在这个时代希望我们的文学既不要躲避崇高,也不要回避真实。没有真实的崇高是廉价虚伪的浪漫主义,没有崇高的真实是消极的写实主义。相反,崇高因真实而变得亲切可信,真实因崇高而有了力量方向。李春平小说《步步高》所追求的就是这个艰巨的美学目标。在主人公古长书身上,他没有刻意地去拔高崇高,而是让主人公的崇高始终面对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我,穿越真实,完成了人格的升华,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理想。这一切,使李春平的作品跨越了昨日的自我,也跨越了官场小说、黑幕小说的藩篱。 塑造了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新型领导形象 刘玉琴(《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小说《步步高》对新时期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关注、探索引人注目,别开生面。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写不好会流于空泛,创作难度是很大的。小说从独特的视觉,以极强的故事性,勾勒出古长书仕途的步步高升图,显示出作者对现实生活和社会政治的敏锐思考和政治期待。 古长书做人做官都想做成一朵花,趋于尽善尽美。其实这并不是古长书一个人的向往,而是许多干部的追求。难得的是古长书除了会想,还能俯下身子拼命去做,懂得借势和造势,能把事情做得不同凡响,颇具艺术性,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智慧和能量。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新型领导形象,这一形象虽带有作者的理想主义色彩,倒也真实可信,而且是非常可贵的。当下是需要和注重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年代,为官者不能为官而做官。必须为做事而做官,必须具有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机敏而富有新意。 后记 这是我继《奈何天》之后的第二部政治小说。《奈何天》出版后,一时间京城就出现了五六种盗版。出版方告诉我,在武汉和南京的盗版中,我的小说竟改成了王跃文著。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一谬误竟然出现在一些地方图书馆和官方网站中。在新近的这部小说定稿的时候,我特别打电话向跃文诉苦,跃文呵呵一笑,说,你要维权才行,抓一个盗版的典型,刹一刹这股歪风。我说我没工夫来打官司,只是希望手头的这部小说不再被盗版,也不再署上你的名字。好不容易写本书,却署上你的名字,这就冤了。 在这部长篇中,描写了古长书从团县委书记到金安市市长的成长历程。小说关注的只有一个焦点:领导的执政智慧问题。很有意思的是,这部小说于2004年8月底写完初稿,9月19日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天我真是特别高兴,认真地看了电视,后来又反复学习了这份历史性文献。我不敢说我有什么先见之明,但作为小说题材的关注点,这个问题我确实思考好久了,因为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故事构架,直到2002年底才动笔。2003年写了一部分发表出来,中途又停过一段时间,写别的东西去了。2004年是集中精力写了大半年。 我自己有十一年的党政机关工作经历,见闻不少,感受良多。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什么要关注执政智慧这个问题?原因是,我们的领导实在是太需要智慧了,太需要提高执政水平了。可能很少有人研究这样一个现象:当下的少数干部,与以往相比,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少,道德水平却降低了许多。视野开阔了不少,心胸却狭窄了许多。生活节奏加快了不少,自身惰性却增加了许多。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是要娇惯干部,不是要把干部变懒,而是要把干部变得更加智慧,并用他们的智慧来指导工作,以此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是,有的领导并非如此,他们既贪又色,滥用职权,胆大妄为,把敢于犯错误当成自己向道德和法律挑战的一种能耐和气魄。一旦弱智起来,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在见诸报端的报道中,如某卫生厅制定的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其中一条居然是“女公务员的乳房应当对称”;某市委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花二百万元大搞了一场阅兵式;还有个别地方为了形象工程,而大搞违背民意的强行拆迁;有的是一心要干一番造福子孙后代的宏大业绩,结果却办成了贻害百姓后患无穷的坏事;有的则将英明决策使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实施,有的将正确方针采用非法的手段去落实。凡此种种,无不让人感到切肤之痛。 不难发现,提高领导的执政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了。我们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贫穷落后,也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而是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矛盾,严峻地考验着领导们。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要看他们的执政水平了。而真正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便是那些具有相当执政智慧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执政水平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民风,也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说领导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这可不是空话。无论党派国籍,大凡有成就的政治家,无不把领导工作当成一门艺术来对待的。然而,真正能够把领导工作上升到科学和艺术这个高度的人,确实不多。遗憾的是,现实中,有人总是把领导科学当成玩弄权术,同施展伎俩、世故圆滑等不良习气混同起来,这是对领导科学的曲解和贬低,是庸俗政治学在权力场中的直观反映。这样一来,本来是崇高而美好的权力,就变成了龌龊不堪的东西。而当权力肆无忌惮时,权力就变成了灾难和罪恶。 现在有种现象很不正常。如果我说有的领导很优秀,人们就觉得可笑,似乎说只有说他们不好,甚至只有说他们坏,才更符合当官者的形象。这很可怕。党内的腐败毕竟还没到是官必贪的地步,总体上还是好的。我们实事求是地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在一些地方,民间夸大了腐败程度,官方又夸大了廉洁程度。这都有失偏颇。礼尚往来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在中国老百姓身上已深入骨髓。这个美德渗入官场,就不那么美了。凡是普通官员,几乎都会遇到请客送礼的事,不少卖官鬻爵者都是在这种往来中下马的。其实,我们的不少官员本质上是好的,他们并不想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可慢慢地,少数人就被这种最传统最温柔的方式搞垮了。在送礼者当中,有的纯粹就是为了达成某种交易,而有的并没有这种动机。可是,恰恰就在友好往来中,送礼者用他们的淳朴和善良培育和催生着腐败的机体,这种后果与他们的最初动机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基于这些思考,我把古长书写成了一个复杂的智慧型人物,他收受过礼金,但他能够如数退还;面对种种复杂矛盾,他能够沉着应对;特别是在他当市长后,在干部管理和人事制度上,他鼓足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施政方略。在他身上,总是奔腾着一个智慧型领导的政治激情和改革勇气。 做一个好官,是建设政治文明的首要条件。古长书就希望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人,像花一样可爱。他的工作信念就是开拓创新,他的政治理想就是执政为民,他的做人准则就是襟怀坦白。他为官清正廉洁,造福于民,他希望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他。可是,一个级别并不高的官,光让老百姓喜欢还不行,你想当更大的官,还得让管你的官喜欢你。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官场现实,谁都回避不了的。可光想做好人也不行,“老虎不发威,以为是病猫”,所以有时还得手下无情,拿出一个领导者的魅力和威风来。光想办好事也不行,更重要的要会办事。古长书就有很深的功夫,他能把小事做得可圈可点,把大事做得轰轰烈烈,把难事做得举重若轻,即使在清除腐败分子这类难办的事情上,他也能做得珠圆玉润。他懂得,要想获得群众的广泛爱戴和尊重,就必须保持一个领导者的操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人心。在古长书的施政过程中,处处闪耀着别出心裁的智慧光芒。这便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我笔下的古长书,不是那种“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圣人,我认为这种人是很少的,而且我很质疑这种人的真实性,心里连自己都没有了,还能有别人吗?古长书只是凡人中的一个,他心里有他自己,有私欲,有毛病,但作为领导,他心里更多的是装着老百姓。他能在实现个人价值与民众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这部小说花了两年多时间,并且分成两个部分发表出来,全国有近二十家报刊杂志作了转载和连载,甚至还出现了一家报业集团的两家报纸同时决定连载的现象,另一家不得不放弃连载。通过这些转载,在读者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从多家报社和杂志社传来消息称,有不少读者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能见到这本书。读者的喜爱,增强了我的信心,也促使我加快了写作进度。经过反复修改,就定型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期盼着有更多的读者喜欢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