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坦白书(黄宗江自述)/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宗江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之一,它以自传的形式,纪实文学的笔法,对传主的演艺生涯、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进行往事的梳理和不脱离事实范围的文学描写。因此,全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既有个人传记的纵向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注意展示所述重要作品、重大事件横切面的宽阔历史背景;既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又大胆进行具有一定想像力的文字发挥。

目录

出版前言

小女代序

老汉自白

卷一 寻根记略

 沉船上的父亲

 与弟弟妹妹同演戏

 祭二弟文

 七十还乡

卷二 学子生涯

 致孙道临

 怀青岛念“荒岛”

 我的初恋在南开

 未名湖顾盼

卷三 上海下海

 我是在上海下海的

 海上别石挥,山城晤蓝马

卷四 山城卖艺

 山城水巷

 戴花人

 铅华收拾

 江湖的小行脚

 君子

 今之优

 广和楼

 白发艺人

 天鹅之歌

 《卖艺人家》后记

卷五 远航去来

 “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

 大团圆

卷六 带笔从戎

 “八一”述怀

 《单枪并马集》题记

 柳堡二妹子的亲娘——多情的“指导员”胡石言

 朋旺堆——《农奴》中的“农奴”

 姐妹们会师在朝鲜

 南方啊南方——三十年前后访越南

 我的“坦白书”

 什刹海遛弯

 莲花池畔观日出

卷七 爱情家庭

 求婚书——我给她的第一封信

 家庭是爱情的延续

 我俩同年未同日月——《老伴集》小序

 我“难得糊涂”的她——《老伴集》后记

 附我的良人(阮若珊)

悼亡

卷八 人学为上

 带“人”字的

 人学为上

 《剧人集》题记

 《舞台集》题记

 《嫁接集》题记

 《长歌集》短序

 《悲欣集》旧序新跋

 《八十梦寻》自序

 天问——再祭林昭、张志新

 跨世纪说

卷九 情系剧影

 《今生是亲人》絮语一

 附奥尼尔故乡的“中国夜”——黄宗江重返舞台于美国(邹霆)

 附黄氏四兄妹相聚《大栅栏》(唐斯复)

卷十 戏痴说戏

 京剧是我的乡音

 也曾闯宴伴梅边

 清风亭下哭信芳

 百花丛中芙馨草

 马嵬坡前唁慧珠

 肃霜当笑

 话说尚长荣

卷十一 海内海外

 中国“映画祭”在日本

 “陌生的朋友”相会在柏林

 狄娜高——醇芳在巴黎 

 访美剧话

 奥尼尔戏剧节有感

 海外说戏——在圣地雅谷开课

 原乡行——不奇之遇在台湾一

卷十二 师承师恩

 寄冰心大姐

 随想巴金

 我的奶师们——我中学的语文课与教师

 我的“奶师”万家宝

 贺佐临恩师八十寿一

 我的导师张骏祥

 我师夏衍

 “家兄”阳翰笙

 敦煌的“供养人”常书鸿

 东方流水流经绮色佳——寄怀谢迪克老师

卷十三 相知相交

 诗魂君里

 赵丹的地狱三部曲

 《金山传》序

 推小车的大汉崔嵬

 春晖秋映咏谢郎

 一代演员于是之——《于是之论表演艺术》代序

 我的芳邻侯宝林

 阿卜杜拉李德伦交响曲 

 十八岁的王晓棠

 序翟俊杰《影坛风景线》

 赞苗子歌郁风怀夏公

 人活一世精彩万分——新凤霞七十年

 好男唐纳

 湖畔凤子

 “我也里通外国”的马海德

 英吉利嫂子戴乃迭

 苏格兰姑奶奶白霞

 贺黄裳书展

 宋词其人其诗

 火种萧军

 海默难默

 冯牧牧歌

 我爱女演员

 陋室珍壁录

 返老还童症

 我敬爱的老友

卷十四 恋艺祈寿

 初恋

 弃妇吟

 附范用说书

附录 黄宗江简历

祈寿(代跋)

……

试读章节

           山 城 水 巷

黄昏时候,车过山洞,离重庆不远了,司机加足了马力。眼前都是些不相识的山,迎风而行,气流拂过飘起的头发与衣襟,每增人一种豪情。想起昨日方吻别小姐,戏语道:“儿女情长,英雄气也不短。”又想到将来——“少年黄宗江来到山城,他是个剧人,他将走一程上坡路?还是一程下坡路?还是不上不下默默地来了,又去了。”因为有人称过“少年果戈理”“少年歌德”之类,所以“少年”之称也显得不胜狂妄,其实少年的确是少年,黄宗江的确是黄宗江就是。

我将投奔一处叫“水巷子”。我在幻想“巷子”是什么模样,想起几年前初到上海的光景,听说住亭子间十分兴奋,因为已经憧憬了若干年。只在文章小说里看到过亭子问,知道是穷文人、艺人们常住的地方,想像必有问小房子有若亭子,临窗放一张堆满了书籍稿纸的桌子,推开窗去——是诗。后来果然住在亭子问里了,并且命定的离不开它,就是搬家也是从一问亭子间,搬到另一问亭子间。没想到只是楼梯拐角处的一问小屋,怎么看也不像亭子,夏天一屋子蒸热,冬日一屋子冰凉。不过偶或也会有亭子的感觉,当你推开窗去,果真遇见了诗的时候。

水巷子无水,却极湿,虽然地上撒了石灰,仍是潮湿湿的。墙是新砌的,敲一下门,屋子里就像闹地震。三张上下铺一面墙围了一个圈,圈子里放了一张桌子,桌子旁边大概是一点空气吧。

屋子里住了六个大人、一个小孩,正值时令不佳,有三位正式有病,还有两位也不大舒服。

早晨起来,脸盆找不着了,漱口杯滚在地上。看一眼铺上的睡脸,像是有做不完的噩梦。

拿了笔和墨水,到附近的茶馆里写信,墨水瓶上全是昨夜剩下来的蜡油。写未三行,太阳已在中天,桌旁的伙伴越聚越多,让手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公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躺在那儿晒晒太阳吧!虽然喊了一晚上,睡了一宵,嘴已歇过来了。谈不完的穷,说不完的不得劲儿,夹杂着一些笑话,常常很动人。

一位名演员,方失恋不久,弯着腰,手持茶壶,未开言先叹气,我管他叫“叹派”。不过不久之后,我也有点儿宗他那派的倾向了。

下午有人排戏,有人去看揩油电影。我仍想写信,写不出,走出去看风景。看那房子歪在斜坡下,好像把天都带歪了。

水巷子所以得名,并非因为它靠山临水,乃是因为坏女人多。既有坏女人自有坏男人,所以小姐们晚上从剧场回家都需要保镖。同住的一个老婆子,暗自带了一男一女进来,被我们发觉,把嫖客妓女拉纤一齐提溜出来。那“叹派”小生改唱武生,将他们痛训一顿,十分精彩。

我又想写信,可是小秃子睡到桌上。小秃子不满十岁,神态可掬,只有一床军毯,兼做了被褥。我说我有多余的毛巾被借你一条吧,小秃子摸摸头说:“这位新同志,不必如此客气。”话尤未了,旁边一小姑娘插嘴说:“别!这孩子晚上尿炕。” 

躺在床上,床头点了一支土蜡,草草给容写了一封信,信封上署了“水巷黄”。  

夜半闹贼,有一武生赤足追下坡去,未追到。武生足亦全然无恙。

早上在街上遇见贻,贻说:

“你现在真像艺人了。”

“怎么?”我敏感地看看民送我的紫红围巾,可是她说的是:

“你的脸惨绿。”

容有回信来,说我信封上署了“水巷黄”甚具雅趣。真叫人可气,他以为我在威尼斯吧。

仍找不到桌子,找不着角落……什么都找不到。我真想骂,但是只轻轻叹了一口气——“唉!狗窝!”

喝酒。我真想醉一下,可是没资格醉,因为太生疏。有人醉了哭,我坐在他身旁,有一位大姐模样的人走过来,温和地问我:

“是谁呀?”

“我——我忘了他叫什么。”

夜。雨。——天亮,雨依旧。

我喜欢下雨,真喜欢。我喜欢在雨里走,只要我有雨衣、雨伞。

山在薄雾里,细雨在江上。江边的岩石上嵌了小菩萨,有过路人揖拜……我啃了只珍珠米,热腾腾……  

我想,有时也可爱的,虽然大家都不喜欢这都市。

坐在茶馆里,买了三支烟,泡了一杯毛尖,居然写了不少行。我已能适应一种乱哄哄的嘈杂,怕的却是熟人们的谈笑。川话在我耳边流过,如若无闻,写累了我就抬起头来看看四川人。我想起福斯德(Foster)曾在咖啡馆里作曲。

走到家门口,正赶上社医宦公世安上轿子。先生是一个真给穷人看病真不要钱的人,有一张胖胖的佛的脸——佛的笑——佛的心。

火上有几个药罐子,就是有几个“多愁多病身”。

小秃子是被后妈气出来的,现在他的爸爸老秃子来看他。

那叹派小生又改唱滑稽,正在做场,比唱武生还精彩,“单口相声”里有多少乡情。此一生活里也文武昆乱不挡的演员蓝马也。

我告诉人今天早晨对山城的那点“偶然”之恋。

一个好看的女孩子,站在晒衣竿下笑了,倩脸旁是两条丝袜。

我低声说:“我们并不苦。”写信给小姐,在信封上得意地署了“山城水巷黄”。

                   1943年夏于重庆小什子P40-42

序言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辉煌灿烂的路程,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他们与历史相伴,无论是在清末民初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还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年代里,他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克服各种困难,拍摄了众多的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毫无疑问,追寻他们的艺术足迹,描绘他们的多彩人生,展现他们的宽阔胸怀,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电影的研究工作,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编纂了《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并授权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的首批图书。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首批图书,选择约20位电影家为对象,包括从事编剧、导演、表演、摄影、事业管理等工作的电影家。通过对于他们流金岁月的回顾、生活历程的展示,描述他们的人生阅历,记录他们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可以对一些重要的电影历史进行过滤和补正,增加电影研究史料的积累,达到以史鉴今之功效。

首批图书以每人一部著作的形式,总计出版约20本。作者将在对传主深入采访以及搜集补充相关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对传主的演艺生涯、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进行往事的梳理和不脱离事实范围的文学描写。因此,全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既有个人传记的纵向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注意展示所述重要作品、重大事件横切面的宽阔历史背景;既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又大胆进行具有一定想像力的文字发挥。

首批图书中的各本著作,本着形式多样的原则,根据传主的情况和意愿,在口述实录、自传和普通传记等多种传记形式中,确定不同的体例。

在酝酿首批图书的传主人选时,优先考虑从未出过传记者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突出反映电影艺术创作中主要部门的著名电影家的成就,更是整套丛书的出发点、着眼点。由于传主各自的情况不同,相对应著作的文字与图片数量也将有所不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是一项长期选题,也是一项民族电影学术工程,今后在适当的时机,还将陆续出版丛书的其他电影家传记图书。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编委会

                   2005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