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研究,是一本较完善的参考读物。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研究,既简要剖析了大革命时期公民、公民身份、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分歧,也回顾了法国旧制度“臣民教育”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重点分析了大革命时期公民教育理论产生的特殊社会背景、公民教育的内涵、实践历程和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
引言/(1)
绪论大革命时期公民教育的有关问题/(1)
一 公民和公民意识/(1)
二 大革命的两种公民教育概念/(10)
三 古典民主情怀对大革命公民教育的影响/(16)
上编大革命公民教育的先声
第一章旧制度法国的“臣民”教育/(34)
一 旧制度下的法国学校教育制度/(34)
二 旧制度下法国教育的社会后果/(49)
第二章启蒙教育思想的兴起/(59)
一 启蒙运动与教育新思想的产生/(59)
二 启蒙教育思想的理论分歧/(71)
第三章启蒙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传播和成就/(87)
一 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与推进/(88)
二 旧制度下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就/(96)
第四章教育民主化的阻力和教育改革的要求/(106)
一 法国社会对于民众教育的态度及其原因/(106)
二 1789年陈情书的教育改革要求/(120)
下编大革命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民族再生”和创造“新人”/(133)
一 “民族再生”和两种再生观/(134)
二 两种再生观的功能和作用 /(148)
第六章“民族再生”使命指导下的公民教育理论/(160)
一 百科全书派教育理论的继承/(162)
二 道德教化的教育理论/(173)
第七章世俗领域内的公民教育:从道德教化到暴力教化/(189)
一 公民道德教化社会环境的营造/(190)
二 公民道德的暴力教化/(220)
第八章宗教领域内的公民教育:从教会改组到造神运动/(235)
一 大革命的教会改革/(236)
二 非基督教化运动/(242)
三 大革命的造神运动/(258)
第九章大革命初期学校教育的困境(1789—1794)/(271)
一 教育的破旧与改革计划的搁浅 /(271)
二 “共和国不需要学者” /(278)
三 道德教化冲击下的学校教育/(286)
第十章现代学校教育的起步(1794—1799)/(298)
一 公民的初等教育/(301)
二 公民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311)
三 公民的职业技术教育/(321)
结论/(331)
参考书目/(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