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曾如海浪也白头/80正规军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欢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忘却或者牢记,都不如在秋风里枯去,到春天复生……”这是一部包裹在通俗文体中的诗性心理小说。一个渴望超越世俗生活的优秀女孩儿,带着开拓人生的无限希冀,从很小的地方走出来,进入陌生混乱的大都市,也进入了男人欲望的视野。由最初的被引诱,到生存压力下的妥协,在困境中沦落,一直到酒醉之后被两个男人玩弄,为了复仇而密谋凶杀……整个故事充满了背弃、欺骗、引诱、暴力与阴谋,值得您细细品味!

内容推荐

孤傲、美丽的大二女生麦晴无视同学杨朗的暗恋,对幽默潇洒的客座摄影教授钟克一见倾心,短暂的激情后,她决定毕业到北京寻找钟克,然而“热衷性爱”的教授粉碎了麦晴美好的梦想。孤苦无依时,稳健豁达的徐漫出现了,麦晴渐渐被他征服,正当她试探着享受着幸福的时候,美梦又一次破灭……钟克再一次更为残酷的伤害,使她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已坠入谷底……痴情的杨朗再次出现,给她提供了参加摄影大赛的机会,痛定之后,麦晴想报复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人,拍摄了作品《死亡瞬间》。知悉内情的杨朗想用自己无私的爱使麦晴重燃生命的希望,然而他的努力却让麦晴又一次导演了“死亡瞬间”……

目录

1  面向死亡的心灵坚守——读王欢的长篇小说《爱曾如海 浪也白头》季红真

1  第一部

2  第二部

173 第三部

247 后记

试读章节

从童年开始她就感受到了比别人多的爱怜,很多人对她的气质感到好奇,都幻想过想亲吻她微微翘起的嘴唇,因为那时的她长的很可爱,如水晶般透亮,然而她却始终保持沉默和现实始终保持着距离。

在经历了那次伤害的事件后,她更加将自己隔离在生活之外了,她喜欢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仿佛是在世界之外,又仿佛时刻提醒自己:你叫麦晴,麦晴就是你的名字,不必要让他们了解你的生活,你的家人,你的过去。

麦晴从小在缺少亲情的家庭中成长。母亲是地区领导的孩子,父亲是个平凡而软弱满足于现状的普通男人,他们的结合迫于上一代的压力,后来母亲追求自己的生活离开父亲。因为他软弱,空谈,而且没有上进心,但又不放弃做不劳而获的发财梦。当生活粉碎不现实的梦境之后,他又变得易怒,喜欢醉酒,唯一的希望寄托于用女儿作为后半生生活的赌注,让她嫁给邻居家有权势的独居女人的儿子。父女之间一直在一种冷战和不理解中。

“伤害事件”以后,这个叫麦晴的女孩儿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坚守她自己的信念,即使到了最后的日子里,面对唯一真正唤醒她内心的爱人,都没有忘记这个初衷。麦晴保持了自己的神秘和永远不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麦晴身上的魅力是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当站在她的面前,甚至是很近的地方的时候,会感觉到她离你很远,就如同隔着一个美丽的梦境,可以闻到她身体的芳香但是始终无法触摸到她。在安静的时候,麦晴向自己索取情感的轨迹,她相信这是形成今天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然而她的努力却失败了。麦晴的初恋无点可寻,它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没有明显爱过的痕迹,但最终还是产生了爱情。

回顾往日的生活,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自己也不愿意想起的那段经历,也就是形成她孤独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由女孩儿蜕变成女人的过程中,麦晴的心里和生理并不是同步完成的,大约十四岁的时候她痴痴的迷恋一个画画的男孩儿,那是她的邻居,她爸爸好朋友的孩子,有着显赫的家史。他告诉麦晴自己只有十六岁,而实际上他已经十八岁了。

起初麦晴迷恋他时常眯起的眼睛,当黄昏在每天傍晚滚滚下坠的时候,麦晴都要到他家学习画画,同是单亲的两个家庭在生活的暗流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后来看这个与麦晴父亲不无关系。他们即使不见面就可以感觉到对方,似乎在空气中有一种媒介联系着两个人的心灵。正是这种想象中的依恋是麦晴产生更强烈的感情,实际上她并没有自己意识中那样的爱他。

他和麦晴的感情全通过绘画。麦晴将从男孩儿那里所学到的绘画的技艺全都还给了他,然而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她在树丛间寻找在她眼中结构完美的落叶,然后将它们夹在书里,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当时光流逝到她满意的那一刻,再取出它们,她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心灵的深处将他的眼神接生到落叶上,于是她在干枯的树叶上画下男孩儿充满爱的眼睛。男孩儿有次问她为什么这样做,麦晴的回答是,她把自己看作了那些轻飘飘的树叶。以至于在此后的日子里她都不自觉的去模仿这种眼神。

在十多年后她的最后一张照片中,仍然能够寻觅到这最初的痕迹,然而那时已经没有人能在她更加深邃的目光中分辨出这些,包括这个永远比她大四岁的少年。

此时正值夏天,麦晴沉迷在对往事的思考中,不知道她将在几天后遇见钟克,一个在未知世界改变她整个命运的男人。P3-5

序言

面向死亡的心灵坚守——读王欢的长篇小说《爱曾如海 浪也白头》

季红真

这是一部包裹在通俗文体中的诗性心理小说。

一个渴望超越世俗生活的优秀女孩儿,带着开拓人生的无限希冀,从很小的地方走出来,进入陌生混乱的大都市,也进入了男人欲望的视野。由最初的被引诱,到生存压力下的妥协,在困境中沦落,一直到酒醉之后被两个男人玩弄,为了复仇而密谋凶杀,并且将现场伪装成偶然的艺术记录。在事业的峰巅时刻,放弃了生命。严格地说是放弃了赤裸裸的肉身,灵魂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升华,完成了超越世俗的原初理想。

在这个成长的故事里,充满了背弃、欺骗、引诱、暴力与阴谋,是商业化的浪潮中,一代人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的艺术概括。这就使小说的文体意义,具有了世界观的价值。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爱默森曾经断言,每一次社会变革之后,都会有一个淫荡的时代。小说中的主人公无疑是这样一个时代的牺牲品,她所面对的世界一开始就是被金钱腐蚀得锈迹斑斑。她所目睹的人生,都是被利益裹挟着的欲望之流。而她的反抗与毁灭,一开始就是这欲望之流的一线细水。成人礼的形式是残酷的,而反抗也是徒劳的,连逃离都难以救赎无处安放的灵魂。这就比这个时代所有反成人礼的成长故事,都更有震撼力。推向极端的故事叙述,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直面死亡的终点。而心灵的固守,便因此进入了人类精神的永恒信仰,走出了物质欲望的沼泽。

作为一部通俗的罗曼史,也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让人惊叹的是王欢组织情节的老到,捕捉细节的敏锐,叙事的简约,以及悬念迭起的想象。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故事叙述的重要功能,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具有相应的隐喻,严丝合缝的结构无懈可击,几乎没有一处闲笔。由此带来的紧张,既有可读性的艺术效果,也传达出一代人的心理氛围。比如,从《搬运雕像》到《死亡瞬间》,摄影的拟真实性,对人物处境的转喻,没有生命的乳房与密谋的凶杀,真真假假,都丰富着故事的意味,表达了对于世界无从把握的感受,也表达了对于生命价值的质询。情节的发展,像一个一个涡漩,由各种各样的契机推向高潮,嘎然而止在死亡中。这是欲望的彻底消解,也是叙事动机的最终完成,是作者和世俗世界契约关系的终结。

在这样一个欲望结构的叙事中,有一条明显的心理线索,就是主人公麦晴的内心感受。她的成长伴随着细致的心理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准确的表述,这使这部以通俗面目出现的小说,一开始就具有了纯文学的品格。或者说,它要讲述的故事不是外在的情节,而是精神逐渐沉沦的内心过程。和中国古典小说中以动作传达心理的传统不同,和西方小说完全表现心理的手法也不一样,王欢是以一种近似于诗性的纯粹,直接切人人物的内心。所有的景物、环境描写,都简洁到不可省略的程度,也就是说在故事与心灵之间找到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对人物心理感觉的剖析近似于庖丁解牛式的游刃有余。这既适应了繁忙的现代人的阅读节奏,也体现了心理小说独特的表现方式。人物不是以性格取胜,而是以独特的精神世界显示差异。每一个主人公都有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都有自己应对世界的一套办法。而且他们的差异不是类似于陀思妥耶夫式的极端对立,更接近张爱玲所谓参差的对照,渗透在对于人与事的看法中。从中可以看到一代人的迷惘与无奈,洞察人性的深度、自我身份文化认同的艰难与主体态度的宽容。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背景中,结局的意义便超越了一般的伦理价值,善恶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在以性与谋杀为内容的通俗文学套路中,容纳了精神毁灭的深层意义。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作者的叙事策略,麦晴无疑是一个男性视域的焦点,临终时自述“我生命的足迹在别人的身体上远离家园”。作者通过她与每个男人不同的联系方式,完成对于男性心灵的拷问。所有的人对于她的欲望,都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症候。父亲是怯懦、冷漠而自私的,第一个男孩儿完全是动物性的冲动,钟克是引诱与欺骗者,徐漫是务实的但是没有勇气走出社会的规范,李杰则更等而下之。就连杨朗这样一个爱情的守灵者,也不能排除对于她身体的欲望冲动,由此探询了人性的阈度。与麦晴的身体一起被颠覆的是她的心灵,本事也因此而具有了男性心理的文化寓言性质,彻底超越了通俗文学的套路。作者的叙事立场是鲜明的,表现在他对于杨朗的偏爱。这是他的同龄人,二十岁出头,充满精神价值的渴望与传统价值观念养育的操守,善良而多情。徐漫三十多岁,相当于兄一辈,平实、奋斗而又不乏虚伪。钟克四十多岁,近于父辈,以艺术装潢的外表之下,是追逐肉欲享受与精神征服的虚无主义者。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拥有金钱、权力、地位与女人。作者假麦晴之手,利用徐漫,杀死钟克。将男权社会两性的欲望关系反弹回男性自身,也由此释放出一代人弑夫的心理纠葛。在死亡中确立的爱情,犹如精神的绝境,在一个无所认同的时代完成自我的确立。也使弱势的群体之间达成了精神的结盟,女人和纯情的年轻人,共同对抗成人世界的污秽。

“生于爱,终于爱”的誓言,表达了新一代的人生理想,也表达了无数心灵对于世界的美好期待。在这里,爱情的乌托邦,超越了狭义的两性关系,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而子一代的愤怒,也转换在生命之本的诗性意念中。正是由于这一点,同样是反文化的叙事立场,王欢却没有走进愤青的行列。面对死亡的心灵坚守,使他理解的生命价值焕发着永生的光彩,穿透了淫荡时代世俗社会的污浊,模糊了生与死的边界,使这部通俗的小说具有了心灵史的丰富内涵。

后记

2000年春节那天,高洪波伯伯以“主编兼邮递员”的身份,寄来十八岁特别的生日礼物——我新出版的小说集《蓝色迷情》,在憧憬与激动中一条光辉的文学之路从此蔓延。随后我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四年中,在戏剧文学系老师的带领和关怀下融会贯通了文学、情感、生活。毕业前我创作了长篇小说《爱曾如海浪也白头》,试图站在女性视角浅浅探讨爱情和死亡。小说中麦晴为艺术为爱情制造了两次“死亡瞬间”,她凭借直觉和天性,以及那种不计后果的青春热情,在孤独而自我的生活中寻找纯粹,辗转动荡的生活迫使麦晴把摄影当作爱情之后惟一能够终生相伴的朋友。麦晴的爱曾经如海般激荡出第一个“死亡瞬间”,但在她心中那一直是个伪造的作品,所以第二次以自缢为主的“死亡瞬间”才成为可能,她追求艺术爱情的永恒,因为她的心原本完美,但由于命运的误解,她梦想浪也白了头发。当时自恋的我被营造出的麦晴之死打动,以为那种感情无比纯粹和神圣。可是就在当年冬天,我的姥爷度过他平凡的一生安然谢世了。当我站在那间充满回忆的房子里,看着他平静地躺在那里不再回来,我知道昔日他给我买的鞭炮已经不会在这个世界第二次响起,那曾经载着我的老式自行车车轮也注定在另一个世界独自转动……一层层记忆的碎片在我心灵上划出伤口,我才发现文字的无力和现实生命的厚重。回顾过往几年,最为留恋的还是东棉花胡同的生活。曾经有过激情、疯狂、放纵、执著但从未有遗憾。而人生终究聚少离多,只能借此小说后记祝愿天各一方的师兄弟姐妹们,以表达我的怀念之情。在中戏我的艺术见解得到升华,情感和生活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如果有天我如愿取得成就,那么荣耀归于我在中戏,归于教诲过我的诸多老师:朱绮、黄维若、张先、孙玉华、卢敏、王婉平以及曾因年少轻狂“误解”过的顾岩。借此感谢从小到大都关怀我成长的高洪波伯伯,感谢我的恩师季红真在百忙中为我作序,以及我心目中最亲近的诗人刘小放和张洪波。

王欢

2005年夏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爱与生死照理说都是永恒的,瞬间构成的意义在于生命独特的体验。王欢从少年起便执著于文学创作,我目睹了他步步成长的过程。《爱曾如海浪也白头》这部小说的出版是王欢走向成熟的又一个例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

《爱曾如海浪也白头》,对于青春女孩的心理洞察是细致的,对于成熟男性的情感特征也多有探索,这是一个独特的成长故事,具有反成人礼的意义,也表达了一代人精神的反抗。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季红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