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中华四百后》汇集了历代后妃近四百位的小传,上起秦始皇之母子楚夫人,下迄清朝德宗载湉皇后叶赫那拉氏,大体反映了历代后妃的全貌。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正史所承认且建元的历代皇帝之后妃大多囊括其中,有些伪帝、隐帝的后妃则舍弃不录。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唐中宗皇后武则天、明太祖皇后马秀英以及清太祖叶赫的喇氏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虽不是皇后,但却较皇后更著名的妃嫔,如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清太宗庄妃布木布泰、清文宗贵妃叶赫那拉氏记叙也较详尽;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的后妃,则以简笔勾勒。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在新世纪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际,我们需要继往开来。因此,了解、把握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就成为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有了这套介绍中国文史知识的《中华文史大观》。这套丛书的首批继承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传统,以人物为切入点介绍古代历史。共四种:《中华四百帝》、《中华四百后》、《中华四百将》、《中华四百相》,举凡古代军政人物,大体囊括其中。由此,可以对中国古代历史脉络有一个基本把握,对相关政事、典制及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粗略了解。本丛书以“正说”为编写基调,尊重史实,征引有据,是一套值得信赖的文史读物。本丛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是相关专业学习的良好读物,更是各类图书馆的馆藏必备。
子楚夫人(?~前227),秦始皇生母。姓赵(一说姓薛,故称薛姬),邯郸人。谥号“帝太后”。子楚夫人在秦朝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说她不过是政治交易中的一枚棋子,但她扑朔迷离的身世、经历,却在政治上起到了连此及彼、烘云托月的关键作用。
一、吕氏谋国 子楚登场
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5),14岁的异人作为秦昭王之孙、太子安国君之子,被送到赵国做人质。赵国都城邯郸当时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酒楼、妓馆在夜晚红灯闪烁,富商大贾和达官贵人、风流公子以及市井无赖在其问穿梭往来。在这些风流豪客中,有一位来自卫国濮阳的大商人吕不韦,他不愿像父亲那样铢积锱累地获得财富,他要做一本万利的大买卖。有一次,他问父亲,干农活耕田能获利几倍?父亲说大约十倍;他又问贩卖珠玉珍宝能获利几倍?父亲说大约百倍;他又问先用金钱收买和操纵一个国君,再从中牟利,能获利几倍?父亲惊得目瞪口呆。吕不韦就是怀着这样的政治野心来到邯郸。灯红酒绿并没有磨掉他的壮志,他终于发现身处异乡、穷困潦倒的异人正是他实现野心的理想人选,于是,他就想方设法与异人结成莫逆之交。
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异人居中,本不易被立为安国君的继承人,但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生子,因此,在安国君众多的儿子中,谁能成为安国君的继承人,华阳夫人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吕不韦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就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面见华阳夫人。吕不韦首先奉上贵重的礼物,然后大谈异人对华阳夫人的孝心,并明确指出,行将色衰的华阳夫人如果没有子嗣作为依靠,将来的结果会有多么司怕。吕不韦的话显然触到了华阳夫人的痛处,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华阳夫人与异人的利益共同点。于是华阳夫人很快就认异人为自己的儿子,并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自己的继承人。华阳夫人原是楚人,这时就将异人的名字改为子楚,这样,子楚取得秦国继承人的地位就成为可能。
然而这只是吕不韦窃国计划的第一步,政治思维异常敏捷的吕不韦又设计了一个更为离奇的计策。原来,吕不韦有一个绝色歌姬,叫做赵姬,被他视为至宝,当时已经怀孕。吕不韦把这位赵姬打扮得风姿绰约,让她陪前来宴饮的异人饮酒。身处逆境、落魄不堪的子楚如何经得起这样的美人撩逗,居然借酒壮胆,请求吕不韦将赵姬相赠。这正中吕不韦的下怀,但为了把假戏做得更真,吕不韦一听此言,当时就沉下了脸,然后才装作无奈的样子说:“我已经为你倾家荡产了,难道还吝惜一个女子吗?”于是,赵姬就成了子楚夫人,而她在此之前已经怀孕的事实却被隐瞒过去。
谁知天遂人愿,传说赵姬“大期”生子,也就是说,赵姬并没有像常人那样怀胎十月,而是12个月后才生下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秦始皇赢政。于是,关于谁是秦始皇的生父,就有了众多的说法,史家多以吕不韦为赢政生父,只是无迹可考。
二、秽乱宫闱 先逐后赦
昭王五十年(前257),在吕不韦的鼎力帮助下,子楚终于回到了秦国都城咸阳。六年以后,昭王病逝,太子安国君即位。谁知仅三天后,安国君就猝然而死。于是飘泊半生的子楚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当上了秦国之君。
在子楚离开邯郸的六年期间,赢政母子依然留在那里,过着流离颠沛的生活,期间秦、赵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他们的生命安全也时时受到威胁。但此时的子楚夫人正值华年,风情难抑,在子楚与吕不韦离去不久,就与颇有男人魅力的青年缪毒在暗中同裘合被了。异人即位后,立即派人迎回了赢政母子。子楚夫人回到秦国后,虽然还带着缪毒,却与吕不韦旧情复发,又开始暗渡陈仓。
子楚即位三年后就去世了,年仅13岁的赢政即位。他尊吕不韦为“仲父”。事实上,从公元前246年至前237年间,吕不韦掌握着秦国的国家大权。而在此期间,子楚夫人已成为事实上的皇太后(当时尚无皇太后的称谓),风韵犹存的她不耐深宫寂寞,常与吕不韦肆意淫乐。但随着赢政的长大,吕不韦也不能无所顾忌,他深怕引火烧身,为了摆脱太后对他的无休无止的纠缠,他想到了缪毐。于是,他给此人施以假腐刑,并让他以宦官的身份侍奉太后,谁知缪毒纵淫有术,竟让偌大年纪的太后连生二子,此事当然是在暗中进行的。
缪毒自从到了太后身边,在太后的纵容下,势力开始膨胀,朝臣中的不少趋炎附势之徒纷纷从吕不韦的周围脱离,转而投靠了缪毒。然而太后与缪毐的丑闻,以及缪毐的嚣张引起了赢政的强烈不满。此时的赢政已22岁,早已到了独立施政的年龄。缪毒自知深遭赢政的嫉恨,并不甘心坐以待毙,决意武力叛乱。
秦王政九年(前238)四月,赢政到雍城蕲年宫举行加冠仪式。缪毐趁机拿着伪造好的秦王和太后的玉玺和调兵令符,征发了一部分武装力量,向雍城出发,却被早有准备的赢政击败,缪毐被俘后遭枭首示众。赢政怒气未消,派人搜查了太后所居的寝宫,摔死了太后与缪毒所生的两个孩子,并把太后幽禁起来。吕不韦也因荐人不当被免职。
太后被逐,有违孝道,臣下们当然要议论纷纷。有一天,有一个大臣请求赢政赦免太后,被赢政严厉责罚。但不久以后,一个来自齐国沧州的茅焦又来进谏,这才感化了赢政,从而赦免了太后。但赢政仍担心生母与吕不韦鸳梦重温,又让自己丢脸,便将吕不韦赶出了咸阳,流人蜀地。吕不韦知道赢政是不会放过他的,于是就在蜀地服毒自杀了。
秦王政十九年(前227),太后去世,被谥为“帝太后”,并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P1-3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接受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用来借鉴过去、指导现在和思考将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起三代,下迄明清,政权更迭,史料浩繁。而要理清历朝历代的脉络,并对其有较为清晰准确的把握,了解它们的代表人物不失为一条直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历代纪传体所谓“正史”,也基本上正是这样做的。不过,洋洋二十六部正史以及其他浩如烟海的实录、野史、笔记,其文字皆为文言文,作为今天的读者,消化、吸收起来颇为不易。至于那些涉及帝王将相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虽然生动、有趣,却存在大量的虚构、想像的成分,有失历史真实性。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史实,以史为鉴,我们组织了一些谙熟史学的作者,群策群力,编辑了这套“中华文史大观”丛书,包括《中华四百帝》、《中华四百后》、《中华四百相》、《中华四百将》四种。
这本《中华四百后》汇集了历代后妃近四百位的小传,上起秦始皇之母子楚夫人,下迄清朝德宗载滞皇后叶赫那拉氏,大体反映了历代后妃的全貌。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正史所承认且建元的历代皇帝之后妃大多囊括其中,有些伪帝、隐帝的后妃则舍弃不录。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后,如汉高祖皇后吕雉、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唐中宗皇后武则天、明太祖皇后马秀英以及清太祖皇后叶赫纳喇氏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虽不是皇后,但却较皇后更著名的妃嫔,如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清太宗庄妃布木布泰、清文宗贵妃叶赫那拉氏记叙也较详尽;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的后妃,则以简笔勾勒。这样一来,全书既重点突出,又兼顾了全面。此外,本书还尽可能地为历代后妃配置了肖像图,可谓图文并茂。
历代后妃有的贤淑,有的平庸,有的贪婪,有的淫暴。她们作为女性,或者辅佐夫君安邦治国,或者诱惑帝王耽于声色、不理政务,或者仅充位后宫、默默无闻,可谓千姿百态,性格各异。本书以辩证的目光看待她们,并没有把她们绝对化。纵观历史,贤淑有才、佐夫治国的后妃,尽管勤俭、贤德,但也有遗讥后人的失误之处,如隋文帝皇后独狐氏曾一意改立杨广为太子;兴风作浪、贪于权力乃至荒淫无耻的后妃,尽管过大于功、遗臭千年,但也有些过人之处,如武则天也曾励精图治,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今天的读者要辩证地看待历代后妃,不能以偏概全。
本书每篇小传的内容包括历代后妃的生卒、籍贯、父母、后宫生活、性格嗜好、趣闻轶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实,以政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生活,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对于今人从政、经商、求知等,都不无启迪和教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历代正史和其他史著,也参考了一些今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忱。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免有值得商榷及错讹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