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惟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也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最有名的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精灵施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能懂鸟语的小人。在智慧大雁阿卡和她的雁群的带领和帮助下,骑在鹅背上冒险旅行。途中遇到狐狸的追踪、遇到滔天大浪的冲击、遇到凶猛的大鹫、遇到狡猾的乌鸦、遇到生活上的种种艰难,还遇到了神奇的海底城市、遇到魔笛和黑压压的老鼠群、遇到操纵魔法的猫头鹰,尼尔斯由此从一个懒惰、不爱读书、老是欺辱小动物的男孩变得懂事、通达……
在世界少年文学发展长河中,那些大师的经典作品不断地影响一代一代的少年朋友。本书是《世界少年文学经典丛书》中的一册,《世界少年文学经典丛书》主要精选长期以来最有影响的世界少年文学名著进行重新编辑出版。主要目的是为少年朋友们提供更好的文学读本,让少年朋友在阅读欣赏这些少年文学名著的时候,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人生色彩斑斓,富有情趣。
可是大雁们沿着狭窄的沿海地带继续往南飞去,男孩却忍不住坐直起身体,把脑袋从鹅颈上探出来,双眼眨都不眨地紧盯着大地。他看到山丘渐渐稀少起来,平原豁然开阔。就在这同时,他还看到海岸也不像方才那样支离破碎,海岸外面的岩石岛群愈来愈少,碧波万顷的大海同陆地直接相连在一起。
广袤无际的大森林也消失殆尽了。那个省的北部高地上有不少水土肥美的平川,但是大多是由树林团团围困起来的。在北部一带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好像树木才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而所有的平川不过是森林当中平整出来的大块大块的荒地而已。即使在每块平川地上也散布着不少小树林,仿佛是为了表明,森林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
然而在南边这一带,风光却大为殊异了。在这里,平原田畴占了主宰地位,那真是一马平川,无垠无际。这里也有大片森林,不过却不是野生的,而是人工培育的。正是由于这里平畴无际,阡陌纵横,垄埂相接,男孩才联想翩跹,一下子就想到了斯康耐。那沙砾遍地、海藻狼藉的光秃秃的海岸,他都觉得眼熟得很。他触景生情,悲喜交集,心绪剧烈地起伏。“哎呀,现在我大概离家不太远啦。”他心里在默默念叨。
这里的景色也是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许多条河流从西耶特兰和斯莫兰倾泻而下,汹涌奔腾,打破了平畴无垠的单调。平原上,湖泊成群,有些地方还有沼泽和荒漠,也还有些流沙地带,这些都是开垦耕地的障碍,然而耕地仍然伸展到斯康耐省的交界处,直到被那座峡谷幽深、山涧深深的哈兰德山脉阻挡为止。
在飞行途中,一些年轻的小雁再三地询问那些老雁:“外国是什么样子?外国是什么样子?”
“莫性急,莫性急,等一会儿就会见分晓的。”那些南来北往,多次跋涉过全国各地的老雁总是这么回答。
年轻的小雁看见丰姆兰省佳木葱茏、森林茂密的山脉连绵不断,崇山峻岭之间湖泊的一泓泓碧水波光潋滟,他们又看到布胡斯省的巍巍大山、重峦叠嶂,还有西耶特兰省的秀峦奇峰、丘壑隆起。于是,他们就心旷神怡起来,连声问道:“全世界都有这样的景色吗?全世界都有这样的景色吗?”
“莫性急,莫性急!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很大部分是什么样子啦!”老雁们回答说。
大雁们飞越过哈兰德山后,又在斯康耐境内飞了一段时间,阿卡忽然叫喊起来:“快朝下看!快看看四周!外国就是这副模样!”
那时候大雁们正在飞越瑟德尔山脉,那座大山蜿蜒迤逦,山上覆盖着浓密的山毛榉树。绿阴深处,尖塔高耸的深宅大院点缀其间。麇鹿在树林边上啃嚼着青草,山羊在森林边的草地上嬉戏跳跃。狩猎的号角声响彻云霄,猎狗的唁唁狂吠连飞在空中的大雁们都听得清清楚楚。宽阔的道路蜿蜒通过森林。一群群服饰鲜美的绅士淑女,或是坐着锃亮的马车,或是骑着高大的骏马正在路上驰骋进发。在山脚底下是灵恩湖的盈盈绿水,古老的布舍修道院坐落在湖边小岬上,恰好同湖里的倒影相映成趣。那座山脉中部,赛拉里德峡谷劈山裂崖,幽深邃远,谷底里山岚迷茫,溪流潺潺,两旁的峭壁上藤蔓攀结,古树参天。
“外国就是这样子的吗?外国就是这样子的吗?”年轻的小雁问道。
“是呀,外国有森林覆盖的山脉就是这副模样的,”阿卡回答道,“不过这样的地方不太常见就是啦!不要性急,再过一会儿你们就可以看到像外国的普通景色的地方啦。”P266-267
《骑鹅历险记》是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的代表作。也是欧洲学生的首选读物,还是惟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黄金童话”。拉格洛芙的好友、师范学院院长达林想请人写一部以孩子为读者对象的通俗读物,作为9至13岁孩子的历史和地理教科书。要求此书写得亲切、平易、生动,将瑞典历史和地貌自然地溶汇在一起,使作品成为趣味性和知识性高度统一的儿童教育读物。拉格洛芙欣然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她开始长期地对瑞典进行全面的考察旅行,收集各种所需的资料,先后花去将近5年时间,最后成功地完成了好友达林的委托。该书从第一次出版到1940年作者去世,它总共已经发行了350万册,此后,每隔几年又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学作品中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不仅使拉格洛芙饮誉瑞典国内文坛,而且凭借这部长篇童话使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这部童话的主人公是瑞典南部乡村的一个14岁男孩尼尔斯‘豪格尔森。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劳而又十分贫困的农民。但尼尔森性格孤僻,对读书毫无兴趣,专爱恶作剧,欺负家中的鸡猫狗鹅。一个初春,他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能懂乌语的小人。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公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公鹅飞走,紧紧抱住公鹅的脖子,不料却被公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历时8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和历史,听了许多传说故事,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重新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忠诚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责任感且又勤劳的好孩子。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来启发少年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学习知识的渴求,向别人学习,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因而这部作品是很富有教育意义的,它使少年读者的心灵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同时,少年读者从尼尔斯的漫游中也饱览了瑞典的锦绣河山,学习了它的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也熟悉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从而增进了对祖国的热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她“从教育学观点出发,认为只有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作者的用心良苦,而效果也是极佳的。瑞典近几代人,上自国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自幼阅读过这本书,在这个故事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成长。
由于《骑鹅历险记》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作者大量采取拟人的写法,并且把幻想同真实交织在一起,把人类世界发生的事情搬到动物、植物世界中去,这样使整个作品有了动感,有了情节。人和拟人化的动植物活跃于其间并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满情趣,使作品极为生动浪漫。以本书主人公尼尔斯为例,他不爱学习,贪吃贪睡,且又十分淘气,爱捉弄小动物,这种调皮的小男孩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人,但是作者让他因此受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这显然是作者丰富的幻想所创作出来的一个生动的形象,为作品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正是凭借了这种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作者把这部作品写活了,赋予了原本没有生气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以生命,使得世上万物都有了思想和感情。
作品以尼尔斯骑鹅旅行为线索,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极为新颖、气象万千的瑞典风景图。大自然和动物生活占主导地位,也有历史古迹和种种传说的记述。历史、地理比较枯燥乏味,不大容易取得孩子们的好感。而这本书恰恰是要让孩子们熟悉瑞典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作者从教育学观点出发,认为要使孩子了解、熟悉瑞典,从而热爱它,首先要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用讲故事的办法来传授实际知识,这样能使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不知不觉地灌入孩子们的头脑。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但使少年儿童们易于接受,而且可以使他们记得很牢。因此,她在《骑鹅历险记》中穿插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的是为了向读者叙述历史事实,有的是为了讲述地形地貌,有的是为了介绍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规律,有的则是为了赞扬扶助弱者的优良品德,歌颂善良战胜邪恶,纯真的爱战胜自私、冷酷和残暴。总之,在拉格洛芙的笔下,瑞典的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无不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是《骑鹅历险记》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作者根据儿童的心理,把瑞典的平原山川、城市岛屿和江河湖泊都比喻成孩子们熟悉的东西,一方面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使他们读后能牢记心头。当男孩子尼尔斯变成拇指儿大的小人儿坐在鹅背上第一次从高空向下俯视时,他看到底下有一块五彩缤纷的大方格子布,不知道是一块什么样的大方格子布。大雁们告诉他那是耕地和牧场,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下面的那块大方格子布是家乡的大平原,那绿色的方格子是去年播种的黑麦田,褐色的方格子是老苜蓿地,那灰黄色的方格子则是庄稼收割后残留着茬根的田地等等。拉格洛芙把瑞典南部种着不同庄稼又有房屋和花园的斯康耐大平原比喻成一块色彩斑斓的大方格子布是十分形象而又逼真的,这样的大平原从高空往下看的确像一块大方格子布,而方格子布又是孩子们所常见的布料。全书像这类生动逼真的比喻还有很多,使作品呈现出绚烂夺目的浪漫色彩。
作者还十分注意使前呼后应的情节同独立成章的故事相结合。全书以尼尔斯从人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又从小人儿变成人为主线,中间穿插了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童话和传说,使得各章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
这部作品在1907年以历史和地理教科书的身份出版,并立即获得巨大成功,迄今已被译成50余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卡通片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