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在众多的城市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都又是最为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
法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细分起来,巴黎市共有20个大区,大小街道、马路、林荫大道5000余条。市内东、西、南、北建筑分明,便于路人正确地判断出自己在城中所处的位置。人们从书中既可以领略到历史遗迹的全貌,又可以了解遗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力量。通过走访这些遗迹,读者仿佛看到一个个逝去的生活场景在自己的眼前复活,沉睡的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熙熙攘攘。时间让后人的叙述平静下来。当普通人和伟人的归宿都是坟墓的时候,历史才显示了自己的真相。原来所有的历史就是一幅幅由普通人构成的生活画卷。
巴黎的历史有2000多年,最早是从西岱岛发祥的。据说,当时居民仅几百人,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旧城岛上。公元四世纪,罗马人的一个部落强占岛上高卢人村庄,并建立了“巴黎吉”人的首府,巴黎从此得名。公元六世纪起,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的首都,以后历代法兰西的封建王朝均以巴黎为国都。十三世纪时,巴黎的人口已达7万。菲利普·奥古斯特国王下令修建城墙和防御工事,西岱岛人口不断增加,成为王国的权力中心。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市场开始形成。教育、学术和宗教界人士大多住在塞纳河的左岸。1337年开始的英法百年战争使巴黎遭到严重毁坏。战后,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并进行重修。1546年,卢浮宫开始兴建。以后的历代帝王,尤其是路易十四,不惜花费巨资修宫殿、造花园、建广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法国的统治者曾迁都凡尔赛,但巴黎仍是法国宗教、文化、艺术中心。
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北纬48°51′,东经2°20′),巴黎盆地的中心地带。狭义的巴黎市是指原巴黎城墙内的20个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157857。大巴黎地区(Agglomeration de Paris)还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与巴黎连成一片的上塞纳、瓦尔德马恩省和塞纳一圣德尼省,面积2575平方公里,人口9 480 707。我们常说的“法兰西岛”(IledeFrance)是指大巴黎地区再加上伊夫林省、瓦尔德瓦兹省、塞纳一马恩省和埃松省,面积12 012平方公里,人口10 952 011。“法兰西岛”是法国22个行政大区之一,集中了全国约1/6的人口。
由于受西面海洋性气候和东面大陆I生气候的影响,巴黎气候温和,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冬季平均温度3.4℃一3.8℃.夏季18.5℃—19.5℃),全年降雨量丰富,且分布均衡。巴黎城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四周地势较高,如梅尼尔蒙当、蒙玛特和圣热纳维埃芙高地易守难攻,是历次革命和战斗的首要占领之地。巴黎地区河渠纵横,除了塞纳河之外,还有马恩河(La Mallle),瓦兹河(I’Oise),约纳河(I’Yonne)等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这些河流水流平缓,水位稳定,适于发展航运。内河航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巴黎城市徽章的图案——西里塞船,是巴黎人对母亲河充满感激的见证,也是巴黎人勇气与乐观精神的体现。
巴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作为都城也有1000多年,它像一座城市博物馆,见证了整部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巴黎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革命群众攻克象征封建专制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由此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节。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惊世界的武装起义,一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作为法国的政治中心,巴黎集中了议会两院、总统府、总理府、各行政机关、大军区司令部和上诉法院,另外总主教府也设在这里。巴黎是全国文化、教育的中心。这里有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综合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院等一流学府,来自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学习、工作。巴黎城遍布着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是人们学习、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巴黎是无可争议的全国最大的金融、贸易和工业中心。巴黎的发展得益于这里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重要的消费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以及充足的集中资本。巴黎的工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市郊,老城区逐渐成为服务业和商业中心。但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巴黎大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交通和住房紧张等棘手问题。巴黎的城市交通四通八达,现代化的高速路、地下铁路,以及快速列车把巴黎20个区及其近郊连成一个整体。同时,随着与法国和欧洲各地高速路的贯通,以及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开辟,巴黎成为连通全国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国际中转站。巴黎还是法国最大的河港,欧洲第三大河港,年货运量达198万吨。
巴黎不仅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活动的重要舞台。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赛、表演在这里举行;各行各业的专业展览会也在这里举办。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总部也把家安在了巴黎,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等。
巴黎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几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耸立在塞纳河畔,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卢浮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塑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之一;位于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还因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而成为爱好法国文化的人的朝拜之地,此外,雄伟的凯旋门、美丽的协和广场、风光迤逦的塞纳河、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都是人们争相游览的胜地。P1-3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在众多的城市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都又是最为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
古都即各国历史上曾经作过首都的古城。在这些城市中,有一些现在依然是所在国家的首都,它们大多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例如巴黎、伦敦、柏林、罗马、维也纳、莫斯科、雅典、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德黑兰、北京、首尔、新德里、金边、塔什干等;也有一些今天已经不再是首都,其人口规模有限,经济水平稍逊,但文化风采依旧,例如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伊斯法罕、西安、洛阳、京都、奈良、顺化、坎大哈、卢克索(古埃及的底比斯)等。
古都的起源多种多样。希腊的雅典在古时仅仅是一个城邦,是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直到1830年它才成为新生的希腊王国首都。埃及开罗的前身福斯塔特最早则是一座军营,是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军队驻扎日勺要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市。俄国的圣彼得堡,则是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在原有首都莫斯科之外另建的新郡,它邻近北方边陲,是俄国拓展疆土、夺取出海口的要地。
古都的地理位置也各有千秋。古都大多位于物产丰富的平原,也有的依山傍水,或地处大海之滨、沙漠边缘、绿洲之地、崇山之上。像开罗即地处北方的尼罗河三角洲与南方的尼罗河谷的汇合处,在郁郁葱葱的河谷之外,满目是茫茫的黄色大漠,极具特色。因此,一些古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地扼军事、商业干线,控制着人口众多的富庶平原,成为车马辐凑、商旅往来的渖衢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条条大路通罗马”便是古代地中海世界脍炙人口的名言。在水陆干线之中,河流宛如飘逸的腰带,穿越许多古都的城区,赋予它们独特的美丽和灵气,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南京的秦淮河、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使每一位游客都不禁浮想联翩。
古都在历史上往往是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中心。作为政治中心,古都时常保留了昔日的皇宫,它们是古都历史最生动的写照,如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凡尔赛宫、新德里的红堡、圣彼得堡的冬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等。至于仍保留君主制的国家,富丽堂皇的皇宫依然是君王们日常起居生活的场所,如英国的白金汉宫、温莎宫和日本东京的皇宫。而古老的集市、历史悠久的大学和博物馆则凸显了古都的经济和文化地位,开罗的汗·哈利利市场、爱兹哈尔大学和开罗博物馆是最好的明证。
作为宗教中心,古都反映出不同宗教的独有风采,印证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如东正教的莫斯科、新教的伦敦、天主教的罗马、伊斯兰教的开罗和巴格达等。在许多古都,高大雄伟的宗教寺院成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城市地标。但客观地说,古都也是文明交往的重镇,是不同宗教、文化碰撞交汇的场所。例如,唐代的长安城,就是汉文化与阿拉伯、波斯、突厥、印度、西域等各种文化交融的中心,由此孕育了煌煌的盛唐气象。同时,一些古都在历史上经历了文明的重大变迁而为世人瞩目,尤其突出的是耶路撒冷,它先后经历了信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政权的统治,是上述三大宗教活动的中心,由此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圣城。今天,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是人类文明交往曲折历程的有力证据。
古都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也目睹过往昔的悲剧。13世纪蒙古人对巴格达的攻掠、二次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和南京的血腥屠城,无不揭示出历史的悲哀。更有无数曾经车马如流、富甲一方的古都,早已沦为人烟绝迹的断壁残垣,静静地掩埋在漫漫黄沙之中,诉说着环境变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走进21世纪的今天,古都能够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文化盛宴,而且还有对人类前景的严肃思考。
黄民兴
2005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