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红与黑》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德·瑞那先生很注意模仿宫廷人士的习惯。每当春回大地,就举家前往维尔吉小憩。这个村子由于布里埃尔的凄婉故事而名闻遐迩。村里曾有一座哥特式教堂,如今虽已荒废,却依然不失为一大景观。距此约百步开外,德·瑞那先生拥有一座有四个塔楼的古堡和一个花园。花园的布局跟杜伊勒里宫的花园颇为相似。园中广植黄杨,小径蜿蜒其中。小径的两侧栽着浓荫蔽日的栗树。这些栗树,每年总得修剪两次。附近还有一片果园,是散步休闲的理想去处。果园的尽头有十来棵健壮的胡桃树。这些大树枝繁叶茂,每棵高达八九十尺。
每当妻子赞美这些胡桃树的时候,德·瑞那先生就会说:“这些该死的胡桃树,每一棵都毁了我半英亩的收成,麦子在树荫下是长不好的。”
乡间的景致,在德·瑞那夫人的眼中,完全是新鲜的,她的惊叹、赞赏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她胸中涌动着的那种感情,使她变得聪明而果断。来到维尔吉的第三天,德·瑞那先生返城处理市府的公务了,德·瑞那夫人就自己出钱雇了些工人。原来,于连曾向她提议,在果园里和那些大胡桃树下修一条小路,铺上沙子。这样,孩子们大清早出去散步,鞋子就不会被露水打湿了。这个主意提出还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付诸实施了。德·瑞那夫人一整天就和于连一起兴致勃勃地指挥那些工人。
维利埃尔市长从城里回来,看到这条已经修好的小路,大大地吃了一惊。看到他回来,德·瑞那夫人也吃了一惊,因为她已忘记了他的存在。一连两个月,他一谈到她居然不和他商量就擅自实施如此重大的改造工程就怒不可遏。不过,好在德·瑞那夫人花的是她自己的钱,这多少使他得到了点安慰。
德·瑞那夫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在果园里追逐嬉戏,捕捉蝴蝶。
P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