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十余篇文艺理论和文艺欣赏随笔组成。作者从艺术欣赏角度探讨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区别以及艺术的独创性,并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名作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关系与规律。以通俗而深入的议论引起读者的普遍重视,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最受欢迎和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著作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以当十/经典新读文学课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王朝闻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三十余篇文艺理论和文艺欣赏随笔组成。作者从艺术欣赏角度探讨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区别以及艺术的独创性,并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名作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关系与规律。以通俗而深入的议论引起读者的普遍重视,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最受欢迎和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著作之一.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先生具有广泛影响的文艺论著,由三十余篇文艺理论和文艺欣赏随笔组成。作者从艺术欣赏角度探讨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区别以及艺术的独创性,并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名作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关系与规律。 目录 前记/1 不只为了笑/1 只怕不合人情/6 最重要的是人/11 公开了的秘密/16 有景有情/22 不简单/28 为了明天/32 《如此人生》/38 敲得响的语言/42 在莫斯科看《大雷雨》/49 再读齐白石的画/57 “采花蜂苦蜜方甜”/68 齐白石《发财图》的题跋/74 川剧艺术/79 欣赏,“再创造”/86 “意味深长的沉默”/95 继承·创造/101 把握时机/108 虚中见实/115 宽与不宽/120 跟民歌比美/127 枝高叶大的未来/132 外行内行/138 完整不完整/144 生活不就是艺术/150 心中有数/199 也为了耐看/213 有继承才有发扬/235 一以当十/243 继续提高质量/251 不全之全/256 钟馗不丑/268 适应为了征服/283 附录 劝人自杀的瓦萨/301 试读章节 艺术创造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也可以说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唯心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抽象主义,以机械唯物论思想为指导的自然主义,都不可能做到既真实地描写了对象,又适当表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在抽象主义者的手下,哪怕是母性这样的题材,可是,抽象派的那些奇形怪状的造型,只能弓起恐怖和厌恶作品不仅不能引起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反而成为认识现实的障碍.不是向观众提供可取的精神的食粮,而是用不尊重观众的胡闹来P272作恶性的精神刺激。如果说把机械唯物论当成创作实践的指导的自然主义,是把人们的精力阻止在现象的偶然的细节之间,妨碍人们认识现实,不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培养,那么,把现实消融在主观随意性的臆想里的某些现代派艺术,这种唯心主义的产物,和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强调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是两回事,也不利于创造性的才能的培养。好像热情,实在也不能掩盖作者对生活的无知和冷淡。即令他们是在画人,其实是对于人的戏弄。这种所谓创造,和现实主义的花鸟画的自然的人化完全不能相比。 唯心主义的主观性必须反对,但是不能因此忽视艺术创造的主观能动作用。许多民间传说,例如山东崂山蝎子精的故事(《前哨》1959年第4期),完全不受素材的拘束,描写了一个对于坏事完全不妥协,但又那么优美、善良和坚定的女性。虽然她是蝎子精,听传说的人不会计较这一点。不管记录传说的文学工作者江源和董均仑是不是在语言上作了加工,传说本身的特点非常明白。也许正因为人物是蝎子精,更加使人感到她那许仙或李甲一样软弱的情人,远远不及她的高尚吧?当她明明知道男的听了和尚的怂恿,要用宝蛋里的雄鸡来杀死她,她不只不报复,而且,在鄙视情况下把他赶走之后,也在他有危难时搭救了他。显然,传说作者不是在为昆虫作文艺性的解说,而是人民理想的借题发挥。人民的理想也是现实的反映;如果死揪住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的“出身”,不只不能体会这种传说的美和社会意义,也不能了解反映现实的艺术创造的能动性。 艺术怎样影响人们的精神,情况很复杂。要看是什么人在欣赏什么作品,才能估计作品的作用。就这样的意义来说,欣赏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都很重要,好作品有时不被人所重视。至于艺术创作的形成,它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宜作武断的简单化的估计。花鸟画里,有一些复杂的现象,用唯题材论的观点来考察问题,就很难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齐白石不只是也画牡丹、菊P273 序言 这本集子里的三十八篇文章,有三十七篇是从1957年1月到1959年7月写成的。大多是应报刊之约,临时赶出来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欣赏艺术,不算是经过系统研究的论文或批评,不过是个人欣赏各种艺术时的印象和感受的记录;所以发表时多以“文艺欣赏随笔”为副标题。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可是怎样反映生活,需要结合创作实际继续探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多是从欣赏的需要(包括宣传鼓动)来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着重谈生活与艺术的区别。所以当我想不出适当的书名,就决定把其中的一篇谈艺术的概括性的文章《一以当十》的标题当成书名。为了读者查阅方便,文章按问题的性质或谈论的对象分类编排当然较好。可惜,这些文章都不专门;谈雕刻却扯到戏剧和舞蹈,谈农民画又先谈中国画,很难分类编排。因此,都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 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之后都作过文字的修改,也有例证的补充,但基本论点和主要例证照旧。写作时没有预订的计划;有些相互问有联系的意见,例如谈欣赏者的想象活动与艺术控制其想象活动的意见,就分散地出现在《欣赏,“再创造”》和《适应为了征服》等篇里。关于意境的意见在《宽与不宽》中谈到,在《生活不就是艺术》中谈到,在《全与不全》中又谈到。就说有关川剧的点滴知识的记述吧,《川剧艺术》一篇之外还有好几篇,只从标题上找就有麻烦。这,对于关心某一问题的读者说来是不便的,可是现在要按问题改写,使它系统化,来不及,只得请读者原谅了。 1959年8月9日 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