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现代国学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秦榆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本书主要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目录

第一章 伟大的平民圣入——墨子其入其事

 兼爱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家的兴起与衰落

 《墨经》中的科学

 墨子与老子

 孔子与墨子主要思想比较

 墨子精神哪去了

第二章 兼爱——人生最大的艺术

 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

 爱人利人,人亦爱利之

 “爱”别人,不责求别人

 兼爱的层次

 朋友与陌生人

 大爱无声

 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爱人者,人方爱之

 爱人与爱己

 以爱人之心能感化人

 不苛求别人的感恩

 君子以人为镜

 为人解难,利于他人

 万事莫贵于义

 塑造博爱的个性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爱心不能带有丝毫的功利性

第三章 “战”还是“不战”——墨子做人的启示

 “非攻”的智慧

 用人格魅力感染对方

 平等待人,活出做人滋味

 战争与和平

 墨子的防御思想

 不进行邪恶的攻伐,也不放弃正义的诛讨

 不可无不让

 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以礼服人

 学会宽容别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学会爱你的敌人

 除恶就是扬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第四章 机智与愚钝——人际交往的智慧

 “聪明人”的“聪明”

 智者与愚者

 谄媚奉承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虚怀若谷,方能海纳百川

 不必强争,万事以“理”为先

 聪明与愚笨之间

 避免与人争论不休

 言行傲慢易惹祸,言行谦逊易获福

 莫因小利而失大益

 口不择言,后患无穷

 谨慎处世

 韬光养晦,示弱于人巧避祸

第五章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清谈墨子的生活智慧

 强本节用,去除铺张浪费恶俗

 知足就是富有

 死者与生者

 害人不浅的历史厚葬陋俗

 丧葬与人道

 墨子与现代人的修身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在

 高石子背禄向义给现代人的启示

 钓者之恭非为鱼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身外物,不奢恶

 懂得放弃,洒脱生活

 名利会使人相互残害

 勤俭节约则昌

 分出生活的轻重缓急

第六章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墨子的非命观

 自信才能成功

 为所难者必得所欲

 言信行果,立身处世之道

 胜败的关键在于条件是否适宜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命运永远掌握自己手中,做人就要做自己

 除了努力工作,没有任何捷径

 坚持就是胜利

 相信自己,不被他人左右

 居“安”思危,要能巩固成功果实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信念改变命运

 要慎言敏行,将聪明用在行动上

 福祸由己定

 志不强者智不达

 不放弃,小甲虫也能撼大树

 辛勤实干,切忌空谈

 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言而有信,是为大丈夫

第七章 尚贤——墨子的现代人才观

 归国宝不若进贤士

 实力胜于资历

 人尽其能,赶驴的不让他遛马

 要会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事设事

 正确评价人才

 用好比自己强的人

有能举之,无能则下之

  用人不疑,故利若此

 赏罚必出于王公

 用人当知人善任

第八章 学思并重——墨子的学习与教育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墨子的教育思想

 知识就是资本

 学习要劳逸结合

 学习永远都是有益的

 行者必先近而后远

 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谦虚是学习的重要法门

 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思考的威力

 条条大道通罗马

 创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经常反省自己

试读章节

       智者与愚者

【原文】愚之知有以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哉?(《墨子·公孟》)

【大意】愚者的所知,有胜过他人的地方,然而难道能说愚者是聪明的人吗?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反过来说,在一两件事情上的闪失,并不失去其智慧本色;偶然一两件事上表现出的聪明,未必就意味着才智出众。

马谡失守街亭,则是诸葛亮用人不当之过,但诸葛孔明仍然是诸葛孔明,瑕不掩瑜,美名千古传。

守株待兔的宋人尽管碰巧抓住了一只兔子,但却只能作为愚笨的典型为后人传笑。

智者的过失是上帝对人的警告,智者也是人,不是神,人无完人,错误总是难免的。

所以说,智者不必为一两次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是大家气魄,英雄本色。愚者更不必为一两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尾巴翘到天上去,若如此,更显出其荒唐可笑。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昏庸无能之辈飞扬跋扈,才识卓越之人倍受欺凌,此等事情,历朝历代还少见吗?

愚者在两个方面有着天生的特长,令智者望尘莫及恐怕这是其生存的理由。一是嫉贤妒能,二是自以为是。在自然社会面前,智者优势明显,但智者与愚者对决时,愚者却时常能战而胜之。

智者的心思全在人生的大问题上,想的是天下兴亡,成功立业,探索的是宇宙的变化、自然的道理;而愚者的心思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自己做不了大事,见到别人做大事却心里痒痒,抓住智者的一点小辫子就大做文章,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高明。

智者懂得太多道理,他们常常是一个或几个方面技术上的专家,是出色的工艺师、农艺师、艺术家、发明家等等,任何粗糙的东西,经过他们的掇弄,就会焕然一新,成为了不起的珍品。这令愚者非常不快。愚者于是想方设法、鸡蛋里头挑骨头,对智者的杰作横挑鼻子竖挑眼。譬如说陶瓷制品虽然好看,可惜没有铁制的坚硬,等等,仿佛自己一下子击败了智者,由此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心理平衡。

愚者最大的毛病在于不愿承认自己的愚笨,打肿脸充胖子,除了贬低智者以抬高自己外,便是自吹自擂,自己做的稍微拈得上筷子的一点事情,逢人就讲遇人就说,一可以说成十,十可以说成百。譬如守株待兔者拣到了一只兔子,可以向别人说拣到了一百只;十岁抓住一个蜻蜓可以说成是一岁抓到的。愚者之愚在这种自作聪明之中就更加暴露无遗了。

智者不与愚者计较,更显其智慧超众。

愚者与智者纠缠不休,更显其愚笨之极。

所以说,大智者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才干,并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追求的境地中,淡?白自乐。

为人处世中过于精明并不是什么大智慧,说到底,那不过是一种小聪明,小智术,这种人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只有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足以伤害自身。

盆成括做了官,孟子断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杀了。孟子的学生问孟子如何知道盆成括必死无疑。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足以伤害他自身了。”

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一些小道小技。小道小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只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呻吟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提起《红楼梦》,说到王熙凤,人们一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的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但人们更为熟悉的是她的结局。她算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了。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招来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王熙凤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中年时儿子功成名就。的确,王熙凤只知耍小聪明,不知道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苦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聪明和爱耍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

P112-114

序言

俗语有云日:最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厉害的武功招式是无招。这些话听起来比较玄乎。但用在“爱”上就好理解了。最伟大的爱是无言的爱。从古至今,“爱”也许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它被人们永远的追寻,被人们虔诚的崇拜……爱是至言,爱是真理。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寻找到了爱,就寻到了幸福。现在我们以最近的距离,超越时空的障碍,靠近墨子,与墨子面对面的交谈,走向他的内心深处,了解他的思想,倾听他那闪着哲学光辉的语言,我们必将获得生命中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

他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墨子出身贫寒,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气,也没有因为人们看重他而让自己的生活改观,为自己捞些好处。他始终都和学生们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只不过,用现在人的一些视角看来,似乎他活得有点不太“潇洒”,而正是这种“不太潇洒”却让他保持了生命永恒的辉煌,也正是这种不潇洒却倡导出了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兼爱。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平等、互相理解,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聪明的不欺侮愚笨的,富裕的不欺侮贫困的。在诸侯征伐,战乱纷飞的年代,贫苦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他们来说。生的希望是渺茫的,只有死才是经常光顾的,而弱小的诸侯国家则是强大的诸侯国家的口中之物,朝不保夕。墨子倡导的“兼爱”的根本出发点,正是为了阻止“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的暴虐行径,使弱小的诸侯国能摆脱灭亡的命运,使受欺压凌辱的人民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出于这样为贫弱者代言的动机,墨子的“兼爱”学说总是着眼于实际的利益,让每个人能够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目的(《非命下》)。他说:“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间。”(《非攻下》)这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道理。很显然,他的这些道理,都是真正从贫困的民众和弱小的诸侯国家利益出发的。不论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罢,让他们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相亲相爱。这和孔子等级森严的以血亲为宗法本位为核心的“仁爱”学说相比,是更加人性化的。 墨子一生做过许多事,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最经典的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这也是墨子实践“兼爱”思想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打宋国,从鲁国出发,只身赴险,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才赶到楚国,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模拟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的各种器械,公输盘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的器械还有赢余。公输盘何许人也?是被后人奉为制造鼻祖的鲁班先生。楚王见此,只好放弃攻宋。墨子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了。 墨子就是这样一个以自己实际行动来传播着墨学的精神,始终向世人呐喊。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推行“兼爱”的学说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人问墨子:“现在天下没有谁在行义,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义,何苦呢?”墨子抬头看了看天,回答道:“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九个闲着,那么从事耕种的那一个儿子不能不加紧干活。什么缘故呢?就是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的人没有谁不在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行义呀,为什么阻止我呢?”如果把他的话拿到现在来看,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人人有希望,个个都无望”的氛围里,很多人把钱看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把其他扔到脑后,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妨学学墨子,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

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

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