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记叙了抗战的大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解放所作的一切努力,内容包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全面抗战路线,紧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抗日民主阵地和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1931-1945)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记叙了抗战的大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解放所作的一切努力,内容包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全面抗战路线,紧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抗日民主阵地和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目录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局 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 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8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6 第二章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9 华北事变 /29 《八一宣言》 /32 一二九运动 /37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42 瓦窑堡会议 /42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联合的实现 /48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51 刘少奇关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策略思想 /51 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的恢复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56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60 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7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67 西安事变 /73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84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努力 /84 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87 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94 第三章 争取实现全面抗战路线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1 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 /l0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l06 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潮 /111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际形势的变化 /ll3 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18 洛川会议的召开 /118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 /121 三、实现全面抗战的努力和国共军队配合作战 /126 华北战场的对日作战和山西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126 沪宁地区的对日作战和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 /133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137 抗战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 /142 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14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48 晋西北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152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54 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156 山东抗日根据地 /157 华中抗日根据地 /159 陕甘宁边区的巩固 /161 党的队伍的迅速发展 /164 五、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 /167 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73 王明的右倾错误 /173 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180 第四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189 日本对华策略的调整 /189 美、英等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192 国民党的反共妥协倾向和 共产党的抗战团结进步方针 /195 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199 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 /199 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201 百团大战 /206 发展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 /208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斗争 /215 三、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220 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 /2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224 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29 国共两党在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229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23 1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234 政权建设 /235 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37 党的民族政策与实践 /244 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246 六、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250 皖南事变 /250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254 第五章 巩固抗日民主阵地 一、1941年以后的战略格局 /263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 /26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65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267 敌后抗战出现严重困难 /267 加强军事建设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273 对日、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 /281 三、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284 加强政权建设和增进党政军民团结 /284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88 深入贯彻减租减息政策 /290 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 /292 四、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299 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工作 /299 党在西北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309 五、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312 沦陷区工作的方针与部署 /312 领导沦陷区人民进行反日斗争 /316 六、整风运动 /320 整风运动的准备 /320 整风运动的展开 /326 整风过程中的审干工作 /334 第六章 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一、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341 抗战局势的新变化 /341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345 开辟新的解放区 /349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353 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353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356 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358 三、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 /361 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36l 国共协定草案的拟定 /365 反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371 四、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74 七大的筹备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74 七大的召开 /377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85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391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 /39l 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395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02 试读章节 青年学生更是勇敢地走在爱国运动的前头。许多城市的大、中学生举行集会游行,发表通电,开展抗日宣传,建立抗日团体,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民众,出兵抗日。随着东北事态的日趋严重,学生运动的浪潮也愈益高涨。从9月末开始,许多地方的学生由分别向当地政府请愿,发展到派代表或自行结队汇集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愤怒的学生殴打了南京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迫使蒋介石几次出面接见学生,答复质问。11月,蒋介石表示“个人决心北上”以欺骗舆论,学生乘机发起“送蒋北上抗日”运动,一时间到南京敦促政府出兵的学生达2万多人。11月末,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提议将锦州划为“中立区”交由国际共管,企图以承认日本占领东北来谋求对日妥协。学生闻讯后更加愤怒,立即改请愿团为示威团,又一次掀起前往南京示威的高潮。12月17日,汇集南京的各地学生3万多人举行联合大示威,但遭到大批国民党军警的压制和阻拦。 从1931年10月开始,在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其中较著名的领导人有黑龙江省的马占山、苏炳文,吉林省的李杜、丁超(后于1933年1月投降日军)、王德林、冯占海,辽宁省的黄显声、唐聚五、邓铁梅等。他们多数是属于东北三省的军、警界人士。他们领导的斗争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11月,马占山统率黑龙江驻军所进行的嫩江桥抗战,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抵抗,对东北抗日斗争一度发生重要的影响。义勇军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但这些义勇军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领导人物成分复杂,意见分歧,只奋战了一年有余。P10-11 序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一洗旧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屈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铭刻着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卓著功勋。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战争并取得完全的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主张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党在敌后的艰苦条件下,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曰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编辑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丰功伟绩,献给广大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