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贵州山区一个小寨子里发生的故事,作品采用复调结构,描述了年轻小伙子安阳的发家经历以及他与两位山寨女子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一代青年农民在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时的内心激荡,探讨的是不再为温饱所苦的农村人的情感困惑以及外来生活对他们内心的冲击。
孤寂强壮的青年安阳,被多情的山寨女子像清澈澄碧的缠溪水那样,牢牢而又温存地缠住了。纯情少女李昌惠悄悄地爱上了他,却遭到母亲任玉巧的百般阻拦。只因守寡十几年的任玉巧迫切需要他,煞费苦心地把他变成男人。婚后多年不孕陷于情困的少妇任红锦也对他觊觎良久,一旦他把她变成真正的女人,他俩就难舍难分。任玉巧妒火中烧,蛮横地阻拦他与任红锦相好。于是安阳和任玉巧野火般燃烧的恋情越烧越旺,不料他们的隐情被李昌惠发现。李昌惠极力反对母亲与自己的心上人苟合,安阳不得不黯然背井离乡。不久,他与美貌的茶叶商聂艳秋结婚,谁知出人意料的事情又接踵而来……
小说通过安阳和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多情女人的畸恋,展示了近年来轰轰烈烈的民工潮出现后,当代农村青年女性强烈的情感要求和内心的困惑、焦虑。作品描绘了一对农家母女蹊跷的意外之死,以及安阳神奇的发家经历,揭示了一代青年农民脱贫致富阶段的当代世相和人性的觉醒。
小说采用跌宕有致的复调结构,却又线条明晰,扣人心弦,让人一开卷就会随着各个人物间充沛复杂的情感经历,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强烈欲望;而在掩卷之时,又能令人深长思之,回味无穷。
A
缠溪的源头在凉水井。
那不是一口井,而是从隐蔽的山洞里悠悠然淌出来的一股泉水,漫溢在岭腰的一片低洼处,形成了一个幽深的水塘,形成了顺着弯弯拐拐的山势淌下去的那条缠溪。
缠溪源头的这一片水清澈得诱人,水面映出团转的巍然群山,映着山巅草坡上的树木花朵,映着耀眼的蓝天和白云。人站在水边,眉宇五官如同照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现出来。人走过,会情不自禁探头探脑地俯首瞅瞅。
山乡里的祖先们,就给这片水起名凉水井,世世代代地这么叫下来。
这地方虽说偏远荒僻,可在高高的山崖上,却镌刻着两句文绉绉的、流传千古的回文诗:
青山碧岭逼山青
缠溪长水常溪缠
偶有文人雅士路经缠溪,看到这两句诗文,总要驻足猜测、咀嚼一番,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意蕴。说的时候十分热烈,最后往往又是各说各的,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这两句回文诗,也同缠溪和凉水井一样,成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在省城商界的成功人士安阳的心目中,凉水井并不是这一片水,也不是这两句颇有意味的回文诗,而是坐落在山坡脚下的寨子,那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只因岭腰间有了这一片水,这股水又淌出了一条缠溪,山脚下缠溪边的大寨子,也就跟着叫凉水井。
缠溪的源头在凉水井,对于安阳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情韵和意味。那是埋藏在他心灵深处情感的源头,时常萌动着的爱的源头,搅动着他心绪的温馨的源头,难以忘怀的初恋的源头,青春年华中可以称作畸恋的源头,都发生在他的故乡凉水井寨子。
近年来,经营着他引以为自豪的茶叶,忙忙碌碌地在商海中浮沉的他总以为,久久地栖居在喧嚣繁华的省城,在离开偏僻蛮荒的凉水井寨子六七年之后,那一切都已然远去。
谁知,就像故乡的那条缠溪水一样,凉水井寨子上曾经的人和事,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又会那么鲜明、那么清晰地缠上他的心头,浮上他的脑际。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