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俗之旅(共10册)(精)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林言椒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套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多方位向海内外读者生动展示中国各地各民族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民俗事象与社会风情,包括节庆活动、生婚寿葬、餐饮习俗、日常起居、风味名吃、民族和地方歌舞、民间艺术、信仰习俗、地方特产等等,以求使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现实生活,立体感受中华民族的生活美,细致体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人生哲理,从不同侧面欣赏中国文化的丰博绚烂,进而准确反映中国民俗的本质与概貌。

目录

第1卷 林海雪原 黑土郁金香

前言

第一章 能耕善猎 劳作不息/1

第二章 生活淳郁 风彩迷人/23

第三章 礼典纯厚 真挚风彩/59

第四章 庆岁贺时 热烈大方/87

第五章 奉神敬祖 信仰笃诚/107

第六章 艺风别具 朴素自然/119

第七章 灵秀宝地 物丰人能/137

第2卷 大河上下 摇篮温馨(上)

前言

第一章 勤事渔漕 计效研桑/1

第二章 黄土故里 多彩人生/19

第三章 礼式庄繁 风仪泱泱/81

第四章 四时八节 华风浓郁/109

第3卷 大河上下 摇篮温馨(下)

第五章 祈福瘅恶 敬忌双多/1

第六章 稚巧传形 艺风鱼雅/39

第七章 物华天宝 声贯遐迩/107

第八章 俚习异俗 传袭不衰/125

第4卷 江南江北 人间天堂(上)

前言

第一章 农桑为本 匠艺称上/1

第二章 冲融淡雅 悠享人生/25

第三章 人生如竹 仪礼环连/75

第四章 四序轮回 节庆致神/121

第5卷 江南江北 人间天堂(下)

第五章 祀神祭祖 诚表敬仰/1

第六章 因难见巧 艺技非凡/49

第七章 优孟衣冠 长袖善舞/83

第八章 物美类聚 目难暇接/119

第6卷 海疆宝岛 南风醉人

前言

第一章 渔养耕猎 勤实怡然/1

第二章 缤纷五色 浓绘生活/19

第三章 仪制谨冗 承传久远/45

第四章 岁月如轮 年节常新/63

第五章 奉祀诚敬 心仪齐庄/93

第六章 民艺雅美 造诣深湛/109

第七章 寻看特产 如入宝山/135

第7卷 西南边陲 花团锦簇(上)

前言

第一章 因地制宜 辛劳乐业/1

第二章 原风古俗 乡土情浓/17

第三章 仪礼因因 萦绎人生/67

第四章 敬神拜灵 意味深远/129

第8卷 西南边陲 花团锦簇(下)

第五章 节庆连番 缭乱人眼/1

第六章 艺苑百花 争奇吐秀/65

第七章 珍产难数 蜚声中外/107

第八章 良风美俗 古朴回映/129

第9卷 雪域高原 圣洁净土

前言

第一章 耕牧兼备 相得益彰/1

第二章 生活自然 浑厚纯朴/17

第三章 礼制奇异 仪规多样/49

第四章 节娱人神 欢乐吉祥/77

第五章 敬佛祭神 至诚至信/95

第六章 才艺拙稚 反朴归真/111

第七章 灵地宝库 物产称奇/131

第10卷 大漠戈壁 丝路悠长

前言

第一章 草原游牧 绿洲稼樯/1

第二章 诗画生活 风貌迷人/15

第三章 荣哀吉福 礼隆意赅/47

第四章 节风似火 欢腾活跃/71

第五章 仰拜庄重 克遵教门/89

第六章 艺流源远 精美秀逸/111

第七章 神奇大地 珍稀荟萃/135

试读章节

婚俗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中最为醒目,也最为生动的风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地区满族人的结婚礼俗既融入了许多汉族的婚俗成分,又保留了大量本民族特有的传统,令人回味。

当满族的青年男女到了成婚年龄,家里人就会为他们的婚事操劳起来。前前后后经过一系列礼仪,这才迎来正式结婚的日子。在结婚的前一天,新娘要在伴娘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附近事先借好的住处住下,这叫做“打下处”或“打下墅”。第二天开始举行婚礼的日子叫做“正日子”,男女双方都是早早起来一阵忙碌。到了五更天,新娘坐上送亲的篷车,由新娘的兄弟或族兄“押车”,缓缓走向男方家,途中遇到井、坟、庙、石等时,要用红毡遮住篷车,俗称“避煞神”。新郎家的迎亲彩车也是五更天出发,去新娘“打下处”的方向迎接。当两车在途中相遇时,要外辕相错而停。接着新娘在送亲篷车上换好结婚的盛装,由自己的父亲或兄长抱到迎亲的彩车上,这叫做“抱车”或“插车”。迎亲彩车到了新郎家门外,新娘先要耐心在车上静坐等候,接受“劝性”,此外还要“过火避邪”,即新娘乘坐的彩车或喜轿要从火盆上经过。接着由新郎向彩车开弓放箭三次,一般是射向彩车底部,有的干脆虚射三箭。然后新娘要身背女童献上的铜镜,怀揣男童献上的宝瓶,踏着红地毯来到院内的神桌前与新郎一起拜天地——“拜北斗”,随之再由萨满或宗族长者主持“撇盏”祭神仪式。同汉族婚礼不同的是,满族人拜完天地之后并不是马上“入洞房”,而是先进入事先在院中搭建的帐篷。新娘在进入帐篷之前,新郎先要用马鞭、秤杆或拜杆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挑下放在帐篷顶上,接着新娘跨过门口的马鞍走进帐篷,面向南坐在下面放着一把斧头的坐垫上,开始“坐福”,也叫“坐帐”或“闷性儿”,要一直坐到晚上才能下地。在这当儿,伴娘要用红色丝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并改梳戴钿子、插扁方的“旗头”。在此期间,新郎一直站在帐篷外守卫,不可离开,直到天黑为止。夜幕降临了,新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帐篷,而是要背着行李围着帐篷走圈,边走边试探着问新娘“留不留宿?”直到新娘回答“留宿”时才可走进帐篷。可是新娘往往由于害羞而不吱声,这时参加婚礼的姑娘们会趁机隔着帐篷冒充新娘高喊“不—留—!”新郎只好接着走圈,直被闹得满头大汗,焦急不安,逗得旁人发出笑声。最后,新郎的兄嫂或族兄嫂出面干涉,新郎才得以解脱,进入帐篷。新郎进入帐篷后,便要与新娘一起喝交杯酒,吃喜饽饽,这叫做行合卺礼。随后新婚夫妇还要来一场争抢竞赛,看谁能获胜先坐在被子上,据说这预示着今后谁在家中占据上风。这种“争坐被上”的场面也是充满风趣,新娘不再害羞扭捏,新郎也一改白天的拘谨,二人在炕上你推我挤,争得不可开交,直到一方获胜或者二人同时坐在被子上为止。在婚礼的整个进行过程中,处处可以见到满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痕迹。打下处、押车、抱车、坐福、新娘在帐篷内开脸等等,可以折射出当年满族八旗兵征战守边,新娘奔波千里到军营完婚的情景。拜北斗、入帐篷洞房,体现着满族人传统的流动性游牧、渔猎生活对其婚礼习俗的影响。争坐被上,又反映了满族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特点。时至今日,满族婚礼中的某些传统成分多少有些减弱,如冬季举行婚礼时新娘只在帐篷内象征性坐一会儿,有的干脆不再搭建帐篷,新娘直接进入洞房坐福、开脸。但满族人的传统婚礼依然是那么民族风情浓郁,依然会给远方来的游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P60-P61

序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活着的56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既已统一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之中,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甚至同一民族的风俗也会因生活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乍看起来,民风民俗无非是民间大众的俗事俗务,但细细品味一下,却可以感悟到这些民间俗事俗务不但反映着各个民族的生活美,而且还包容了独特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这种民俗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中的朵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俗风情,不但同属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怀有兴趣去了解和感受,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的成员更会感到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据国外有人调查,欧美一些国家的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动机,有30%~40%是出于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感受中国不同民族的独特民俗风情。目前,“做一天北京人”、“胡同游”、“做一天上海人”、“泼水节”、“三月三”等一些民俗旅游项目,已经成为许多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便充分说明这一点。然而,目前能以形象生动方式向读者全面介绍中国民俗的图书还比较难得,仅仅以随机方式走马观花地了解中国民俗又难免令人产生挂一漏万、支离破碎之虞。为了方便对中国民俗、中国文化和中国民间艺术怀有兴趣的读者,以及欲以中国为旅游目的地的海内外旅游者,这套《中国民俗之旅》丛书便应运而生了。她以图文并茂的套书形式,从多方位向海内外读者生动展示中国各地各民族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民俗事象与社会风情,包括节庆活动、生婚寿葬、餐饮习俗、日常起居、风味名吃、民族和地方歌舞、民间艺术、信仰习俗、地方特产等等,以求使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现实生活,立体感受中华民族的生活美,细致体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人生哲理,从不同侧面欣赏中国文化的丰博绚烂,进而准确反映中国民俗的本质与概貌。即将到中国进行民俗旅游的人,借助这套丛书可以事先对中国民俗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地制订自己的旅游计划;已经实地感受过中国民俗风情的人,通过这套丛书也可以对自己当时所留下的印象加以印证和补充;即使是无暇踏上体验中国民俗旅途的人,闲来无事躺在沙发上浏览这套丛书,来一次遐想万千的“卧游”,也会是一种别有韵味的美好享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国民俗都称得上包罗万象、头绪纷繁。为了能够理出头绪,本丛书尝试依据有关民俗理论,以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风俗文化特色为基础,将中国(包括港澳台)划为七大风俗文化圈,即东北民俗文化圈、西北游牧民俗文化圈、青藏高原民俗文化圈、岭南(闽粤)民俗文化圈、西南民俗文化圈、长江中下游民俗文化圈、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

其中后三个区域分为上下二册,其余每区域一册,全套丛书总共为10册。除了详略有致、生动引人的文字介绍外,每册还配以240张左右的图片,以使读者产生更加鲜活具体的感性认识。这些图片以彩色为主,间有少量手绘示意图,与文字相辅相成,使全书更加耐人寻味。

在按照七大民俗文化圈划分的基础上,本丛书每册再按各种民俗事象专题分为若干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各地的主要民族民俗风情、风味食品、民间艺术、民族工艺以及地方土特产品。在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顺便述及有关的民族概况、民俗风情的起源、传说、流传范围、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过程、古迹、传说轶事、相关地理环境等,以此来揭示出各种民俗事象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具体内容主要为:

1、生产或经济风俗:主要包括独特的生产内容和方法、民间生产仪规与禁忌、地域特色明显的行业或工匠;

2、生活风俗:主要包括餐饮习俗与风味食品、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传统交通工具;

3、仪礼习俗:主要包括人生各个重要阶段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举行的各种独特仪式和遵循的各种独特礼制仪规,如生礼习俗、寿礼习俗、婚礼习俗、丧礼习俗和交际习俗等;  4、节庆习俗:主要包括各种重要节日、节庆期间开展的庆贺与游艺活动以及有关的竞技和娱乐活动;

5、信仰习俗:主要包括各地各民族的主要信仰与崇拜、敬奉与祭祀活动和主要民间禁忌,以及与信仰有关的艺术和集体活动;

6、民间艺术:主要包括民间歌舞、地方戏剧、民间说唱艺术和民间工艺等;

7、地方特产:主要包括地域特色较强的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各种手工加工产品;

8、其他风俗:主要包括不属于上述各专题的地方或民族独有的社会生活习俗。

上述这些内容作为正文的叙述一般以有关民俗事象为切入点,顺势带出相关民族、人物、事件、史实、文化背景以及有关神话传说。由于中国民俗的内涵极为广博,加上这套丛书的规模所限,势必要进行必要的取舍。本丛书在撰写过程中重点选择具有传统性和代表性而且目前依然存在或流行的民俗,适当选择出现时间还不太长的新兴民俗。除非常重要或著名以及至今影响依然较大的之外,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当今已经停止流行的民俗,一般不再收入。对于生产或经济、生活、礼仪、信仰等方面的民俗事象,一般只有重点地加以介绍和描述,非重点的内容一般不再涉及。为了增加可读性,文中也适当引用了一些诗辞、楹联、名人语录、古文等,从而增强了这套丛书的文化内涵,也保证了本丛书内容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在写作风格上,本丛书力争达到文字深入浅出,俗中蕴雅,同时体现出一定艺术风格。在保证具有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还注意适当侧重于通俗性和贴近普通大众,以使读者在轻松亲切的气氛中了解本丛书的内容,感受中国种种传统民俗带来的新奇感,让读书活动兼具获取知识和休闲娱乐两种功能。

除了上述8个方面的内容以外,每册还根据情况另设知识小专栏若干,就正文中论及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介绍讲解,内容一般为有关民族、民俗、人物、事件、地点的常识,既不与正文内容相重叠,又与正文内容浑然一体,以起到补充和深化正文的目的。对于节庆、民间艺术、地方特产等方面的内容,在重点介绍的同时,还以附录形式全面概括介绍,以使读者眼界更加开阔。对于各种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景点、民俗博物馆和地方风味与特色餐饮店和店铺,也以附录形式介绍,从而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必要的线索。

想更多了解中华大地的民俗民风吗?就请打开这套丛书吧!相信你会进一步感到“开卷有益”之说不无道理。

         张伯山

        2001年1月21日于南开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