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世界各国文学比较研究和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论述了蒲伯的诗歌创作和批评理念,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东方神秘主义,路得亲情观的诗意表达,宋金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格局,从中西诗学比较看宋诗的理趣等有关中外文学的理论实践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张思齐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世界各国文学比较研究和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论述了蒲伯的诗歌创作和批评理念,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东方神秘主义,路得亲情观的诗意表达,宋金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格局,从中西诗学比较看宋诗的理趣等有关中外文学的理论实践研究。 目录 世界各国文学比较研究 论蒲伯的诗歌创作和批评理念…………………………………3 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东方神秘主义……………………………25 论路得亲情观的诗意表达………………………………………46 圣经诗篇第19篇比较研究………………………………………6l 论《约伯记》的文学性与系统神学思想之交融………………89 泰戈尔的散文诗及相关理论比较研究…………………………120 泰戈尔与西方泛神论思想之间的类同和歧异…………………155 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楚辞声教因素比较探源…………………………………………177 《离骚》文体风格比较探源……………………………………20l “妙悟说”比较探源……………………………………………228 宋代——东方的文艺复兴………………………………………253 历时比较视野中的宋金元诗学与域外诗学……………………272 宋金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格局…………………………………293 宋诗中的白话倾向比较探源……………………………………324 从中西诗学比较看宋诗的理趣…………………………………344 后 记……………………………………………………………363 试读章节 五 余论 让我们在这人类的天地漫步徜徉, 大迷宫一座并非全无设计的图样。 荒原一片杂草丛生也有鲜花怒放, 看园中那禁果在你眼前悬悬晃晃。 让我们齐捶打齐建设巨型打谷场, 开阔地我们试一试林莽也闯一闯!(拙译) 以上以西方诗学为经以中国诗学为纬,研究了英国大诗人蒲伯的诗歌创作和批评理念。我们看到,蒲伯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来源于三个方面: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对本民族民族性格的体认,以及对当代和当前文艺思想界现实状况的关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使得蒲伯学养有根基,可以立足于世界大师之林;创作有法则可以据依,从而得臻佳境。对本民族民族性格的体认,使得蒲伯敢于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并且充满自豪感地去努力奋斗努力征战。对当代和当前文艺思想界的现实状况的关切,使得蒲伯的创作具有针对性,而且其学术著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世界文明史告诉我们,惟有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产品才可能具有历史意义。本文通过结合中国诗歌史和诗学史而作出的比较研究,使我们得以收到一石二鸟之功。一方面,我们得以比较真切深入地认识蒲伯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实际。另一方面,我们得以了解中国诗歌和诗学在世界坐标中的分布和位置。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应当永远作为指导我们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方针,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P23-24 后记 论文集《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排印出来了。 将教授们的一部分论文结集出版,这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于2003年恢复学院的建制后进行的一项事业。莎士比亚说过:“存在与不存在,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哈姆雷特》第3幕第l场第56行)我相信,这项事业的意义,将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这是因为学院的决策者们,既具有文学素养,又谙熟历史哲学。 我上大学较晚。1982年3月,当我跨进重庆师范大学的校门时,已经快28岁了。文革后恢复高考,我算赶上了首班车。在那里我学习英语语言文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在重庆师范大学,我遇到的良师是欧治樑教授。欧老师曾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取得过英语语言文学的硕士学位,对英语十分熟悉。 1984年7月,当我跨进四川大学的校门时,已经超过了34周岁。按照当时的规定,攻读硕士学位者,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我算赶上了末班车。在那里,我攻读近现代英美文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四川大学,我的导师中有谢文炳教授和朱文振教授。谢先生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但依然允许我每个月去他家中交谈一次,每次大约两小时。他教导我说,要把英文小说读懂,还要学习一些文学理论。他还教导我说,要把英文文章写通顺。他说,光读不写不行,光写不读也不行,要边读边写,边写边读。 1989年3月,我乘船由涪陵去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轮船驶过枝江县的时候,已是夜晚,天浑浑,夜黑黑。岸上的光,船上的灯,交互闪烁。船上的喇叭,播放着湖北渔鼓书。我觉得,那音调好生浑厚啊。忽然,耳边传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消息,四川大学顾问、外国文学教授谢文炳先生逝世。我的心好生悲痛!谢先生是湖北汉川人。船人湖北境内,得闻如此消息,天公竟作巧合。朱文振教授具体指导了我的硕士论文《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是用英文写的,长达两百余页。其主要内容后来出了书,书名《中国古代接受美学导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为撰写硕士论文查资料的时候,我曾顺道去过先生的家乡浙江省嘉兴市,看望先生的嫂子亦即翻译家朱生豪的遗孀宋清如老人。我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之后,又去过嘉兴多次,还曾作有诗词怀念先生。其中,有《南乡子·过嘉兴》: 水盛竞千帆,化育朱家两巨杉。译著天工神韵出。馋馋,后辈开怀嗜海咸。 细雨浸巉岩。执教辛勤仅著衫。“永继文豪生继业!”喃喃,到海翻江卷巨澜。 (1989年11月19日夜于复旦南区)我将此词抄录后寄给朱先生,他有回信。朱先生说:“所作小令已读,其中一二处,略有惊人之色。”我知道,这是先生勉励我的话。 1989年,我跨进复旦大学的校门时,已经超过了39周岁.按照当时的规定,攻读博士学位者,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我算赶上了末班车。在那里我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复旦大学,我的导师是顾易生教授。先生字慈护,不过先生很少以字行。我以为,他告诉我此事,必定是开玩笑。不过我后来学习了梵文,知道其字即Maitreya。后来,我还知道,先生并没有开玩笑。毕业后,我回涪陵师范学院英语系短暂地工作过一段时间。1993年夏,我办好了一切调动手续,调往武汉大学。1994年元月19日,我到武汉大学中文系报到,任副教授,主要讲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课程。此后,我和我的一家就在这里生活下来了。转瞬,十余年的时间匆匆忙忙就过去了。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受到了较多的历练,有进步,也有成长。其间,我去过英国剑桥大学(1996.4—1997.5),在东方学部研修唐代文史。又去过美国哈佛大学(2003.8—2005.3),在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研修宋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写一些学术文章,而且在重要刊物上有所发表,主要还是由于在复旦大学攻博期间得到了顾先生的培养和教导。念念于兹,请允许我抄录旧作一篇《借观易生师文章赋 以意畅文足吉祥双光为韵》: 噫吁幟,巍乎高哉!先生委托复印,学子借观文章。易者宇宙社会人生之变化,生者蜘蛛蚂蚁莲花之经营。易者诸行无常,是生是灭。无常而有恒在,生灭不乏根基;生者万物有本,可大可小。渺渺溟溟,郁郁昌昌。物事之理,人事之道,逆理必亡,顺天终昌。师存因道,道隐文彰。仰观易生师之学问,文章宏富,成叠成垒,若菩提一本而千根,蔚然成林;俯察易生师之思想,义理精深,为珠为贝,如海滩一片而万颗,灿然光芒。不知者讥我用功为痴学,笑学子愚模样。知我者谓我为学为浩养,嘉思齐效睿光。历三载浩气塞肺肠,誓一生虛心学榜样。 当今世上,知我者惟双。家父远东公,来书常叮咛:实至而名归,勿躁勿速。先生慈护师,不语默督促:心至则业存,渊诸静诸。虽幸九十年代世运昌,亦惜商业气息杂狷狂。精明者腰缠万贯,治学者难发文章。学子临毕业,辗转思去向。 室友魏德胜,女友名吴双。昨日为余占一卦,卦名为“升”多吉祥。吴双处女子,亮丽而且都,身份符女巫,占卜依《易》书。升第四十六,卦辞曰:“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寻思寻检,事事应符。爻者文之基,横心 一点突。决心若不下,爻无根基,文无头颅。爻者二人之展开,展开成宏图。双双层义,才干交出。卦者,双土之叠加,重叠再占卜。——叠成圭,圭璋不愁屈。文章不难而自至,发端自道之胜也;门生不难而自立,信心在师之存乎!赋者心田受润,门生文章立足。”(1992年6月8日,于复旦南区) 魏德胜君是个君子人。我们同寝室居住三年,他待我很好,为了我得以保持了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他主动调节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后来才知道,他的父亲只比我年长一两岁。他十分敬重他的硕士阶段之导师吴福熙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和博士阶段之导师张世禄教授,在尊师方面为我树立了榜样。魏德胜君早已是北京语言大学著名教授,取得过许多成绩。吴双与他结成伉俪,也在那里任教。他们育有一个女儿,名叫魏吴好。我愿他们生活幸福。回忆这些,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来到武汉大学工作并延续到今天。 初稿交到出版社后,责任编辑张琦坦率地提出了意见。这次看样稿,我感觉到张琦编辑诚恳而有责任心。我采纳了她的意见,替换了集子中的一篇文章。提高书籍的质量,毕竟是作者与编辑的共同愿望。我祝愿张琦同志,在事业上有圆满和谐的进展,在人生的各方面得臻善境,并获得需要的一切。 张思齐 2005年3月21日于武汉大学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