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师推荐的100篇美文
分类
作者 欧权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古今中外雅俗共赏的散文集,作者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中,遴选了100篇结成集子。每篇散文都设有“作者简介”、“且悟且吟”、“赏析”三个板块,力图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散文的主旨、意境。通过阅读本书,你的综合素质、文学修养、审美水平和人生品位将会有所提高。

内容推荐

世界文学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很难面面俱到。更何况学生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又怎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但是,在人生成长的旅途中,且又处在最能吸收知识和最需要养料的青少年时代,又怎能不去阅读这些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呢?基于此,本书才请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十几位优秀教师,花数年之功,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中,遴选了100篇结成集子。这样,青少年读者就能花最少的时间品味到最多的精品。同时,每篇散文都设有“作者简介”、“且悟且吟”、“赏析”三个板块,力图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散文的主旨、意境。通过此,得以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文学修养、审美水平和人生品位,为读者迈向亮丽的人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目录

名家读书谋略 

今日青年之弱点 章太炎(1869—1936)

厚黑学 李宗吾(1879—1943)

风筝 鲁迅(1881—1936)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周作人(1885—1967)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1894—1988)

脸与法治 林语堂(1895—1976)

冬天 茅盾(1896—1981)

雨 郁达夫(1896—1945)

秋林晚步 王统照(1897—1957)

渐 丰子恺(1898—1975)

迂缓与麻木 郑振铎(1898—1958)

沉默 朱自清(1898—1948)

甲子谈鼠 夏衍(1900—-199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1900—1990)

墓畔哀歌 石评梅(1902—1928)

春夜的幽灵 台静农(1902—1990)

寂寞 梁实秋(1903—1987)

蛛丝和梅花 林徽因(1904—1955)

“重进罗马”的精神;巴金(1904—)

书 朱湘(1904—1933)

黄梅时节 吴组缃(1908—1994)

黄昏 季羡林(1911—) 

黄昏 何其芳(1912—1977)

织席记 孙犁(1913—2003) 

四月,在古战场 余光中(1928一) 

紫藤萝瀑布 宗璞(1928一)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1941一)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1941一)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1942一) 

不死鸟 三毛(1943—1991)

小红门 席慕蓉(1943—)

等的滋味 周国平(1945一) 

八月的故乡——你好 郭保林(1946一) 

阳关雪;余秋雨(1946一) 

小鸟,你飞向何方 赵丽宏(1951一) 

丑石 贾平凹(1952—) 

走进思想的竹林 鲍河杨(1952一) 

我很重要 毕淑敏(1952一) 

板桥上的乡愁:刘鸿伏(1953一) 

此岸,彼岸 张燕玲(1963一) 

雪 祝勇(1968一)

盛满月光的陶罐 毛云尔(1969一) 

一堆茶渣 邢晔(1972—)

想起那一年的湖 席云舒{1973一) 

中国太监 余杰(1973—)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当代

鼓浪屿的空气 张瑞当代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当代

柳 杨子敏当代

宋朝的雨 陈富强当代

叔向贺贫 左丘明《国语》春秋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宋玉战国楚

苏秦始将连横 刘向《战国策》 西汉

后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

洛神赋并序 曹植(192—232)三国魏

别赋 江淹(444—505)南朝梁

北山移文 孔稚硅(447—501)南朝梁

醉乡记 王绩(约585—644)唐

送穷文 韩愈(768—824)唐

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773—819)唐

秋声赋 欧阳修(1007—1072)宋

沧浪亭记 苏舜钦(1008—1048)宋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1021—1086)宋

黠鼠赋 苏轼(1037—1101)宋

后赤壁赋 苏轼(1037—1101)宋

书幽芳亭 黄庭坚(1045—1105)宋

先妣事略 归有光{1506—1571)明

与袁石浦 陶望龄(1562—1609)明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1568—1610)明

明圣二湖 张岱(1597—1679)明

四季的美 清少纳言(约965—?)日

论猜疑 培根(1561—1626)英

密西西比河风光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

笔友 巴尔扎克(1799—1850)法

石头下面的一颗心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

孤独 梭罗(1817—1862)美

小丑 屠格涅夫(1818—1883)俄

一撮泥土 亨利范戴尔(1852—1933)美

生活是美好的 契诃夫(1860—1904)俄

蟋蟀 于列那尔(1864—1901)法

富士的黎明 德富芦花(1868—1927)日

毒蛇的自白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1871—1919)俄

母亲颂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

笑与泪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

田园诗情 恰佩克(1890—1938)前捷克斯洛伐克

赤脚的孩子 斯米尔宁斯基(1898—1923)保加利亚

蜗牛 蓬热(1899—?)法

两条路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

生活 乌尔法特(1909—1978)阿富汗

童年时代的一颗星 尤里邦达列夫(1924一)前苏联

人生的真谛 亚历山大辛德勒美

大海 亚历山大基兰

冬之颂 埃尔斯佩斯赫克

父亲的手 加尔文渥星顿美

花香满径 维廉巴克莱(1907—1978)爱尔兰

可爱的地球 鲁斯坎贝尔美

男子汉,如何塑造你自己 铃木健二日

女口幻的月光 伊万克拉克森

施舍的树 谢尔西弗斯汀

青年参考 韦恩卡林

后记 

写下自己的话

试读章节

             脸与法治

                 林语堂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极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哩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十六十哩,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巡警走上来,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优游而去,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巡警不识好歹,硬不放走,贵人开口一骂,“不识你的老子”,喝叫车夫开行,于是脸更涨大。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巡警即刻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的不可形容了。

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艇,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丘八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又如某年上海市长坐飞机,也是脸面太大,硬要载运磅量过重之行李。机师“碍”于市长之“脸面”也赏给他。由是飞机开行,不大肯平稳而上。市长又要给送行的人看看他的大脸,叫飞机在空中旋转几周,再行进京。不幸飞机一歪一斜,一颠一颠,碰着船桅而跌下。听说市长结果保全一副脸,却失了一条腿。我想凡我国以为脸面足为乘飞机行李过重的抵保的同胞,都应该断腿失足而认为上天特别赏脸的侥幸。

其实与有脸的贵人同国,也一样如与他们同车同舟的危险,时觉有倾覆或沉没之虞。我国人得脸的方法很多。在不许吐痰之车上吐痰,在“勿走草地”之草地走走,用海军军舰运鸦片。被禁烟局长请大烟,都有相当的荣耀。但是这种到底不是有益社会的东西,简直可以不要。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丢罢,以促法治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P18-19

序言

             散文?对,散文!

散文算什么?诗人会傲慢地吐出一句:散文——她有诗歌那样精致的身姿?小说家会不屑地微微一笑:散文——她有小说那样宏大的肚量?戏剧家会轻蔑地挥挥手:散文——她有戏剧那样尖锐的冲撞?

是的,与被誉为“文学桂冠上的宝石”的诗歌相比,她可能只是一撮撒上些许人间五味的泥土而已;与长于叙述或虚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小说相比,她只不过算是对生活本身或者个人情感的固执咂摸而已;而与善于制造尖锐的冲突刻画典型形象的戏剧相比,她只习惯于把一己之思想碎片和情感火花本色的袒露出来而已。

这就是散文,她从来就是一个长久的立在一切光环之外,浪迹于山边水头街角屋巷的野丫头,或隐或现,粗服素面,表情天真,还散发着泥土的味道。“乐则大笑”,兴许还会随手捋一把路边野花插上发髻;“悲则大叫”,全不在意围观看客的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愤则大骂”,竟也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自由之子。几千年来,散文就一直是自由之子。

随物赋形,变化万端;长歌短简,随意而成。恢宏者可大到数十卷之史册,灵巧者可小至三两行之书简;庄重者或是面呈圣君之奏折,谐谑者或是梦中之呓语;哀悼者当如临窆之祭文,欢悦者应属酒醉之放歌;大气者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细微者可以煮泉品茗焚兰听蝉。风物莫不挫于笔端,情思无不入乎文章。其生命力是无穷的,其丰富性是无穷的,其创造力也是无穷的。

难怪有人说,这是一个散文的时代。

但是,散文的地位却不无尴尬。醉心者认为她是最高级的文体,挥洒自如,最可展示作者的才情修养;批判者认为她不过是雕虫小技,方家不屑为之;还有那些别有图谋者——不管是已经或曾经“声名卓著”文体明星,还是渴望“声名卓著”新新人类,也都在忙着散文的“创作”、“发表”、“结集”、“出版”。

散文成什么了呢?借用张岱的一个比喻:散文好像成了“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媒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更有人说:“散文的普及性消解了文化感,充塞着无耻者的暴露、无聊者的贫嘴。”用语虽然愤激,但也一针见血啊。

所以,这虽是一个散文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喧哗而芜杂的散文时代。每年发表的散文可谓恒河沙数,但真正的精品却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毕数人之力,花数年之功,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散文中,遴选了这百篇散文结成集子。初衷是让喜欢散文的朋友能花最少的时间品味到最多的精品。当然,我们还在“作者简介”里为每一位作者立了一个小传,在“且悟且吟”里为每一篇散文营造了一个品味的情景,并在“赏析”里为读者拓展了一个思维的新空间。如此劳顿,不屑者或许会认为是叠床架屋、标新立异,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更是我们严谨负责态度的表现:我们为读者想得更多。

言多无益,反有自夸之嫌。但我们仍然要说:在这个人声喧哗、人心芜杂的年代,这些散文中的经典就是一杯杯淳厚的精神佳酿,就是一盏盏清醇的精神香茗,就是一个个或遥远或亲近的生命,就是一个个或实在或空灵的世界,一切都在等着您的品味!

                         编者

                         2005年10月

后记

散文是中国文学形式中的精粹。

诚如恩格斯所言:“世界上除了变化的东西以外,没有不变化的;除了不固定的东西以外,没有固定的。”如果把中国的文学史比喻成一条河流,从上游的涓涓细流到下游的波澜壮阔,那么散文就是顺水漂游的船,也从最初的一叶扁舟演变成如今的庞然舰队。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人在变,散文也在变,旧的适者生存,新的应运而生。自从殷商时代有了文字,就有了朴素、简洁的记史散文,到了周代末期,语言精炼、富于形象的历史文学产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大的变化吧!六朝文章绮丽华靡,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又是一次大变。

然而散文从未因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而停滞:欧阳修的丰赡,袁宏道、张岱的自然,归有光的情真意切,直至鲁迅的犀利,林语堂的谐趣等等,并且无论哪个时代都出现了自己的散文大师,仿佛连绵起伏的波涛,在一个个浪峰上仍继续前进。

于是,散文与时代有了一条割不断的脐带。散文在时代的轨迹上流变,也就反映着时代的气息。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作品见证和映照了一个时代。我们也不难想像,如果《战国策》不能够反映那个充满战乱与杀伐、自由与智慧的时代特征,那么它与街头巷尾供人喷饭醒酒的弹词说唱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仅如此,散文还应该讲求一个真字,它是自我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内心世界的自然呈现,不蹈前人路径,不做矫情之语。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散文要顺乎作者本来面目,贵在作者的个性,作者的个人风格、个人魅力、个人才气和个人感触。或以学识积累,厚积薄发为文;或以人生历练,洞明世事为文;或以情绪激荡胸怀,触一发而动全身;或以理趣观照世界,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因此,真正优秀的散文,延伸了人类捕获各种感受和思考的触角,为世人建立和寻求精神家园提供了一种方式。

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空前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高度的舒适与方便。与此同时,这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在狂热的垄断和聚敛钱财的恶浊氛围中,更加严重地增添了伦理道德的倾圮,加深了人们悲观绝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迷失。然而散文中思想容量的厚度与深度,在跟广大读者进行诚挚的对话中间,就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营养,更有益于升华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

当今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整个世界的散文创作在情感体验、思想境界等方面的刻苦追求,肯定会给后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和学习的凭借。而且,真正迷人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国界的,它决不会把读者阻挡在民族性的栅栏和围墙外面,而是不露痕迹地吸引着读者如痴如醉地沉迷于其中。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观念,本书收集了上至先秦、下迄当代、横跨中外的一百位具影响力的作家的散文篇目,分为中国古代散文(20篇)、中国现当代散文(50篇)和外国散文(30篇)三个部分。

《春秋繁露》说“诗无达诂”,一语道出了文学艺术鉴赏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尽管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审美眼光,从而决定了任何一部文学选本,几乎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获得所有读者与专家的完全首肯,但是散文的时代性及其真实自然的艺术特征,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着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历来艺术交流的永恒的规律。想到这儿,我们才稍稍松一口气。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一点,由于所选散文很多年代久远,文中一些汉字的用法与今有出入,但为了保持原文风格并尊重原作者,我们没有对原文进行修改。希望读者能够体谅!                       欧权

                   2005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