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了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学科史专题研究和资料整理方面的成果,涉及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基本史实和脉络、重要的历史资料。本书为丛书之一,以一个具体学科为案例,通过查阅大量原始档案和对亲历者的访谈,以实证方法,回顾了高分子科学自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的建制化及早期发展过程。
本书以一个具体学科为案例,通过查阅大量原始档案和对亲历者的访谈,以实证方法,回溯高分子科学自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的建制化及早期发展过程;并将这一时期科学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考察它与社会、政府及学术界自身的互动关系,进而探讨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与机制,并分析其积极的历史作用及其固有的一些阻碍科学进步的缺陷。针对一门具体学科进行建制化的个案研究,是本书新意所在,是以作者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积累为基础,辅以科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某些概念和方法的一个尝试,表达了作者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中寻找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的愿望。
导言 新中国时期的科学与社会:以高分子科学为个案
第一章 高分子科学在中国发生、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节 国际学术背景
第二节 国内社会背景
第三节 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 高等院校高分子化工教育的开展
小 结 “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第二章 建立新型科研体制的尝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学科
第一节 背景: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的化学研究机构
第二节 上海有机所的高分子研究:寻求新制度下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北京)化学所的筹建:各种力量的冲突与互动
第四节 (北京)化学所的高分子研究:任务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徘徊
小 结 建立新型科研体制的尝试
第三章 科学、生产活动的组织与协调: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化合物委员会
第一节 1954年:第一次全国高分子化学会议
第二节 1955年: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化合物委员会
第三节 1957年:《高分子通讯》
小 结 科学活动中的“官方”组织
第四章 “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专门化
第一节 高分子教学在中国的发轫
第二节 平稳起步的北大高分子
第三节 “大跃进”中的北大高分子
第四节 对北大高分子人力资源的分析
小 结 “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
第五章 科学家在建制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国高分子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
第一节 中国高分子科学家的群体分析
第二节 对中国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
小 结 中国高分子科学家在建制化过程中的作用
结束语 试论中国现代科学活动的运行机制
附 录
一 1950年中国化学专家名录
二 高聚化合物组研究工作计划报告(1952)
三 关于高分子化学会议的工作报告(1954)
四 “高分子化学及重有机合成研究计划协调座谈会”资料(1955)
五 对高分子科学研究工作长远计划的意见(草案)(1955)
六 高分子科学委员会简则(草案)(1955)
七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关于高分子科学的内容
八 《高分子通讯》发刊词(1957)
九 《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序(1958)
十 十年来的中国高分子化学(1949-1959)
十一 王葆仁先生对如何发展高分子的意见(1961)
十二 高分子教研室不同职务教师的业务要求(1963)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索引
一 人名索引
二 关键词索引
后记
一 心之旅
二 怀念钱人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