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者言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道芳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徐道芳新闻作品与署名文章选集。全书的重点是探究为商之道与经营之窍。所选文章大都选自作者近200万字的新闻作品,分两大部分:智者言商(新闻作品)与署名文章。在智者言商中,又分“人物专访”和“其他报道”两部分。这里你将看到,如何从经济、商业和新闻跨专业的角度出发,反映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老板经理的独特经历与见解。

内容推荐

本书系徐道芳新闻作品与署名文章选集。全书的重点是探究为商之道与经营之窍。其中,老板经理、专家学者专访的特色是:多数情况下强调与被采访者一对一单独交流,在相互信任并且宽松自然的气氛中,由作者从经济、商业和新闻跨专业的角度出发对被采访者进行步步深入的发掘式提问,然后通过再创作,用尽可能活泼干练准确传神的笔调,将其独特之处和闪光点按特定逻辑顺序撰写成文。它虽然没有荧光灯的炫耀和观众的烘托,但却实在、详尽和专业。署名文章《寻根记》追溯了作者的家族渊源,其中,着重对作者祖籍地浙江兰溪樟林的历史人文特点作出初步考证与研究,从文化和商业的角度出发阐述樟林的旅游开发价值,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智者言商

一、人物专访

·老板经理专访·

坚决终结PC

——访网思公司总裁兼CE0约翰·基什

“抓住”长期客户的艺术

——访仕华露飞集团CEO托尼·沃道尔

百折不挠真好汉

——访商界奇人徐鹤伟

指尖商机信手拈来

——“悠庭”老板任佐治闯荡市场的秘笈

何止是个“雕花匠”  

——访江苏名佳企业老板张正基

靠实力说话

——访Sun公司大中国区市场总监李永起

当中式大餐做足外卖文章时

——访丰馔国贸上海公司总经理陈世伟

SAP如何推进人才本土化

——访SAP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芮恩文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访普华永道全球(2EO沈德培

始终追求市场领先地位

——SSA GLOBAL策略解决方案全球总裁Jim Handy一席谈

中国经济每天都在创新历史

——访台商金惟纯

“快乐蜂”不仅仅带来了金钱

——菲律宾快乐蜂集团总裁陈觉中一席谈

立足长三角 辐射全亚太

——访爱克发吉华集团主席兼cE0弗赫芬

数字电子蕴含最大商机

——访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CEO张明

优质产品是这样打造的

——访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小羽

出奇制胜

——上海三联书店商务科技公司总经理朱美娜的经营术

闯过去,前面是个天

——访“上海宝德”总经理杨淑慧

供应链变革提升竞争力

——IBM资深专家为中国企业“建言”

邵万生如何运作老字号

——访上海“邵万生”董事长冯丽华

从零开始打天下

——访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华赞

机遇·产业·品牌·经济

——著名民营企业家曹平一席谈

华人品牌如何走向海外

——宏暮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一席谈

·专家学者专访·

IBM专家谈打造世界级品牌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者

——访上海商学院院长方名山研究员

开拓上海专业咨询业发展空间

——访著名决策咨询专家朱荣林教授

上海城市功能定位靠它支撑

——著名经济学家周振华谈生产性服务业

网络经济生命力何在

——知名专家学者黄齐元、葛伟民访谈录

应取消企业行政隶属关系

——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余兴发

如何认识资产经营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费方域一席谈

应充分利用“资本扩张机制”

——访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

企业家必须具备三大能力

——访复旦大学教授张晖明

海外资产经营应上新台阶

——访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处长杨建荣副研究员

上海商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场营销专家朱成钢提出建议

“5999”是耶非耶

——专家学者谈“男士令现象”

企业规模大就能形成规模经济吗

——赵晓雷博士提出质疑

“工业企业商业化趋势”应予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仰书纲有新见解

“上海人能创造一切想要创造的东西”

——访著名美国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

应注重商业文化的多功能开发

——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花建研究员

现代企业制度不等于公司制

——访著名学者孙海鸣教授

·政府官员专访·

南汇:申城未来经济新亮点

——访上海市南汇区财政局局长储野元

重排江山:新世纪新杨浦

——访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马杰富

二、其他报道

效率催生竞争力

——“可的”何以成功嫁接IT

率先定位

——惠普软件领先“IT管理”市场的启示

将“协同”进行到底

走出去,把握鲜活的商机

——德国中小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商人抢占欧盟市场的滩头阵地

303秒“开掘”滚滚财源

——聚众媒体正在狂圈规模达400亿元的楼宇液晶电视网络广告市场

上海,正在编织一张网

——有独特技术优势与商业价值的数字集群将渗入现代社会方方面面

意大利葡萄酒力推“文化营销”

联想惠普斗法

新七浦商圈利害冲突大揭秘

“上海老街”印象记

申城“私车族”侃桑车

上海客车制造业重新崛起

蔡同德堂应在南京路有一席之地

民族品牌要敢于向洋品牌挑战

第二部分 署名文章

寻根记

——兼谈兰溪樟林的历史人文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

中国名牌服装与世界名牌的主要差距究竟何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爿厂盈利七八万

徐鹤伟“开始正式做生意”是在1981年。当时,有朋友介绍他到奉贤新寺与别人合作开了一爿名叫“汇丰”的模具厂,“那时没钱,自己投入的只有几千元”。

“文革”期间他曾经到工厂劳动过一段时间,“说难听点叫监督劳动,但我和领导、群众的关系很好,是受到特别照顾的,比如大家挖泥,我就从来没挖过,当然我有颈椎腰椎伤病的《残疾证》,也是照顾我的理由”。值得钦佩的是,他做什么事都那么投入,竟在那段时间里搞了不少抽水泵压力泵方面的技术革新,学会了车、铣、刨、电焊、五金钳工以及淬火等一系列技工手艺,不经意地为日后经营模具厂打下了基础。

新寺要开模具厂,但生产的并不是一般模具,而是难度较高的压制模。“我手里有什么呢?有一帮‘老头子’,全是手工技术好得不得了的,我开他们的工资是150元,这对这些老先生来说是很不错了,因为他们当时的工资最多是七八十元、八九十元。其中有一位老先生,当时年龄已经78岁,本事确实大,吃了20年官司,后来替他平反。他技术好到什么程度?抗美援朝时,中国内部要开100副苏联‘卡秋莎’火箭炮的模具,其中一副是他开的,第一名。那时有一台汽切割就不得了了,全靠手工啊,我买的车床、刨床等机器全是,500元、l 000元的,没有超过2 000元一台的,都是人家厂里淘汰的,废铜烂铁嘛,我买回来后再请这些老师傅整修。我比较重视人才,汇丰模具厂那时就小有名气了。”

有一天,有几位海军的同志跑来找他,原来,是“行业老大”——上海星火模具厂推荐他来的。“星火跟我并没啥关系,它报的价钱贵,更重要的是,它这副模具要开一年。当时海军要生产一种望远镜,模具开好后总共只压制200副,全套图纸都是德国的,只是镜片改用人工磨制,像照相机镜头一样,这意味着,中国这套望远镜比德国的还要高级。海军的总工程师、生产处处长和科长等介绍情况后,问我开这副模具的价钱和所需的时间。我回答说,你们已经和星火模具厂谈过了,他们开多少价钱,我们是他们的一半价钱;他们需要多少时间,我们是他们的一半时间。他们听呆了,问‘行吗?’我说我没有问题呀。他们说,星火是一年,我说我6个月;他们说星火要24万元,我说我们要12万元。他们还是问‘你行吗?’我说‘我说过这句话,就是赔本也要做的,你们对我不了解,我要么不说。’事后,我马上把几个老师傅请过来,他们说6个月是紧张一点,加加班。

我借了徐家汇一家生物研究所的闲置车间,它的设备比我好,老先生上班也近多了。按预先说好的,3个月一到,海军同志来了,一看这点模子是挺刮,马上发香烟请老师傅吃,并连声说:‘辛苦了!’一般压制模至少要三次试模作调整,他们问老师傅:‘你这个模具大概什么时候试模?’回答说‘抓紧点三个礼拜’;又问:‘大概试模几趟?“我模具嘛,都是一次性的。’老师傅答道。他们的处长听呆了。到那天他们来了,没话说,一次性成功。为了这桩事,海军还奖励我2万元。”

这个厂是1985年关掉的,一共开了3年,“做的生意总共不会超过70万元,利润估计七八万元。那时有一万元就是万元户了,已经改革开放了,我感到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徐鹤伟说道,又一次提到了他当时的人际关系:“镇里和我关系蛮好,没有几千元就做生意了。开模具人家是预付款的,分几次付完,比如先预付50%买材料和工具,即将成型时付20%、试模时付20%,试模成功时再把10%钱付完,这些都是带有朋友帮忙性质的。帮忙,是因为人家相信你,你做不到的话,人家帮你什么忙?这样做是很辛苦的,一年不过二三十万元营业额,赚个两、三万元。我就是这样起步的。”P15-16

序言

《智者言商》系徐道芳新闻作品与署名文章选集。全书的重点,是探究为商之道与经营之窍。

本书文章大都选自作者近200万字的新闻作品,入选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切题”,即聚焦为商之道和经营之窍,或与之相关;二是“有用”,即文章主要内容对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前后顺序基本按由近及远的原则排列。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开始从事商业专业教学之时,作者便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一些颇有见地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通常只是见诸报刊理论版或学术性很强的杂志,如大学学报等,且多为冗长乏味风格呆板的论文,除专业教学与研究人员外,其他读者一般不太会主动接触此类文字,因此,其传播范围十分有限,本身价值往往难以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和利用。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1994年9月加盟上海商报后,作者进而观察到另一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有眼光有魄力有成就有实力有个性的老板和经理人正在崛起,他们的经验教训其实是非常宝贵的商业财富,很有总结整理光大之必要,可是,这类人士中的绝大部分却又由于太忙等原因而疏于笔墨,其自身价值也难以产生更大更积极的社会效果。而人们日常接触较多的报纸等传媒,刊登的经济类、商业类文章基本上都是以“短、平、快”见长的消息,思考和发掘问题的深度明显不够。即使是那些有一定深度的通讯,也极少聚焦“为商之道”和“经营之窍”。因此,如何从经济、商业和新闻跨专业的角度出发,反映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老板经理的独特经历与见解,走出一条新颖的商业新闻采访之路,是作者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来不断思考的课题和努力的目标。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智者言商(新闻作品)与署名文章。在智者言商中,又分“人物专访”和“其他报道”两部分。

专访老板经理的主要特色最初形成于1998年、1999年。其时,在上海商报领导的支持下,作者已先后在该报创办“汽车市场”和“信息业商情”两个专版,并陆续发表了一些专访老板和经理的报道,在业内产生一定影响。2003年5月作者调入《上海商业》杂志后,此类专访的特色得以坚持和强化,并在业内和读者中赢得声誉。其特色是:多数情况下强调与被采访者一对一单独交流,在相互信任并且宽松自然的气氛中,由作者从跨专业的角度出发,对被采访者进行步步深入的发掘式提问,然后通过再创作,用尽可能活泼干练准确传神的笔调,将其独特之处和闪光点按特定逻辑J顿序撰写成文。它虽然没有荧光灯的炫耀和观众的烘托,但却更加实在、详尽和专业。本书收入的《百折不挠真好汉》、《指尖商机信手拈来》、《何止是个“雕花匠”》、《靠实力说话》、《当中式大餐做足“外卖”文章时……》、《SAP如何推进人才本土化》和《中国经济每天都在创新历史》等文章,皆属于此类。

专访专家学者的主要特色最初形成于1995年、1996年。当时,上海商报领导的编辑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求作者用商业专业的眼光,及时将沪上著名专家学者的最新成果以新闻的方式奉献给广大读者,并使此类专访逐渐成为本报头版的一大特色。在报社领导与编辑部同仁的支持与帮助下,作者陆续采写并发表了不少此类稿件。它们有的单独成文;有的以专题系列形式出现,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家试行年薪制》、《企业如何开展资产经营》、《香港回归后沪港经济与商业前景》,等等,其中不少报道还曾被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传媒转播转载。作者调入《上海商业》杂志后,此类专访亦得到坚持。此次选入本书的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作品。

“其他报道”中的绝大多数作品,同样具有深度思考与发掘的特点,与专访的主要差异只是被采访者人数更多而已,因而此类采访常常艰辛得多,其内容也愈显厚实。

“署名文章”仅收入作者两篇作品。其中,《寻根记》追溯了作者的家族渊源,着重对作者祖籍地浙江兰溪樟林的历史人文特点作出初步考证与研究,从文化和商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樟林的旅游开发价值,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中国名牌服装:与世界名牌的主要差距究竟何在?》尽管写于若干年以前,但作者以为它的主题依然重要,同时,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在时下中国服装业依然存在,因此,有再次呼吁之必要,故一并收入。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成书时间较为仓促,其间,还因患眼疾而耽搁了两个多月,若有不当与错误之处,还请读者予以斧正。

作者于上海绍裘斋

2005年10月

后记

在朋友们的支持下,本书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可以这么说:若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很可能至今仍处在酝酿和计划阶段。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对出版本书同样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同时,本书责任编辑张小忠严谨高效的业务素质、版式设计朱静怡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封面设计周卫民才思敏捷的创作激情,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本书封面摄影、我的女儿徐剑琴。她聪明睿智。目前尚就读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是她,在我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抓拍了一张“试试新相机”的照片,并因此而成就了我们父女之间这次珍贵而有意义的合作。

最后,请允许我向对本书的问世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以及我的女儿,表示由衷的谢意!

  附:作者联系方式:

1 电子邮件daofanggghsu@online!.sh.cn

daofanggghsu@yahoo.con.cn

2 通信地址:200041

上海市石门一路251弄4号102室

《上海商业》杂志社

徐道芳

徐道芳于上海绍裘斋

2006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