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顾随诗词讲记
分类
作者 顾随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

内容推荐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叶嘉莹)。

目录

纪念我的老师清河顾随羡季先生   叶嘉莹

——谈羡季先生对古典诗歌之教学

驼庵诗话

 总论之部

 分论之部

 补编

驼庵说诗

 《诗经》谈片

 太白古体诗散论

 论杜甫七绝

 说长吉诗之怪

 论小李杜

 宋诗略说

 说竹山词

 论王静安

 知·觉·情

 欣赏·纪录·理想

 漫议S氏论中国诗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后记

试读章节

曹公在历史上、诗史上皆为了不起之人物。第一先不必说别的,只其坚苦精神,便为人所不及。陶诗中亦有坚苦。一个人若不能坚苦便是脆弱,如此无论学问、事业、思想,皆无成就。但只说曹公坚苦,盖因陶、杜虽亦有坚苦精神,然不纯:杜有幽默,陶有自然与酒,而曹公只有坚苦。

曹公有铁的精神、身体、神经,但究竟他有血有肉,是个人。他若真是铁人,我们就不喜欢他了。我们所喜欢的还是有感觉、思想的活人。

中国诗人一大毛病便是不能跳人生活里去。曹、陶、杜其相同点便是都从生活里磨炼出来,如一块铁,经过锤炼始成金钢。别的诗人都有点逃脱,纵使是好铁,不经锤炼也不是金钢,所以总有点“幽灵似的”。曹、陶、杜三人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确实磨炼了一番才写诗。

但一块好铁才经得起炉火锤炼,若是木头或坏铁,纵不成灰,也不能成钢。中国诗人不肯跳进去固然是胆小,也正是他的聪明。这样的诗人我常怀疑他若跳进生活之火炉,若他还能吟风弄月,还算好汉,大概怕他不能了吧。

曹公在诗史上作风与他人不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他人都是醉眼朦胧,曹公永睁着醒眼。诗人要欣赏,醉眼固可欣赏,但究竟不成。如中国诗人写《田家乐》、《渔家乐》,无真正体认,才真是醉眼。

P75

后记

从最初整理嘉莹教授青年时听我父亲讲课所作的课堂笔记,至今已是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当这一册全是依据嘉莹教授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顾随诗词讲记》即将付梓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嘉莹教授近年所写的一段动情的话:

  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

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惟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生

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

价之宝。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

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顾随全集·序言》)

父亲终生执教。暑往寒来四十度秋冬春夏,他登堂说法,一班又一班,一代又一代,无以数计的青年学子在他的讲堂上倾听着他“所传述的精华妙义”,当年的课堂盛况,身后众多卓有成就的弟子,早已传为教坛佳话;而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学校里供教学用的录音设备见都没见过,遑论录相?后人只能想象他在讲坛上的风神情采。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久居海外的、父亲的传法弟子叶嘉莹归国讲学的时候,她带回了四十年前听课时所记的详细笔记,父亲讲课这一段已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远去并模糊的影迹,才得已再现它鲜活而明晰的景象。

那是1982年初,嘉莹教授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订《顾随文集》的时候,她痛惜老师的遗稿在十年浩劫中大多被毁弃,多方搜求之后又想出一个绝佳的方案——将自己近四十年随身携带时时研读的听老师讲课所记的笔记加以摘录整理,编订成一部类如古代“诗话”式的著作,以弥补文稿遗失之憾。她邀我到她在北京的旧居,郑重地将整整八册听课笔记交给我,嘱咐我来完成这项整理工作。八册笔记,每页每行,密密地写满了流利清秀的钢笔小字,系统地记录着我父亲当年讲课的内容。手捧这些笔记,我的兴奋、激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但同时心里也产生了很大的惶悚:我虽一直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但种种原因造成我眼界逼仄,学识谫陋,我能不能胜任嘉莹教授的委托?再加那时的学术空气尚未十分宽松,面对四十年代大学课堂上传来的声讯,真有些茫无头绪,不知如何撷取。这一期间,嘉莹教授像教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对我加以指点,最初,是她先把笔记中的重要段落、观点标示出来,渐渐地我才能愈来愈熟练地进行阅读与摘录。那一个学期,她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唐宋诗”一课,我在每周去听课的时候把作出的摘录呈交给她,由她审阅;她则把上周已审阅、改订过的部分交还给我,由我誊录清楚;待全部笔记摘录誊清完了之后,嘉莹教授拟定了若干小标题,由我据以对全部摘录加以归类、排序,待我归类排序之后,她又进行了最后调整与编订,如此方有了七万字的《驼庵诗话》一稿,1984年收入到《顾随文集》之中。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我直接受教于嘉莹教授的过程,也是我借助笔记间接受教于早已西归的父亲的过程,这对我学识上的助益,和此后整理先父文稿的工作,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待到数年之后,嘉莹教授又带回另外两册听课笔记和一寸厚的一大叠活页笔记交给我时,我已能独自进行工作,而整理出15篇完整的文稿,辑为十万字的《驼庵说诗》,1995年收入《顾随诗文丛论》之中。“诗话”与“说诗”的面世,十余年问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读者领略到一位前辈学人在讲坛上独有的风采,惊异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卓异特立的学术见解、引人入胜的学术阐释,他的学术形象本已随着岁月的年轮渐渐远去,如今,又在后辈学人的心目中日见明晰生动起来。人们也惊异于嘉莹教授的笔记本,真如一台特制的无声无相的录影机,不仅录下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连老师的音容语气都一并录下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誊录整理研读父亲的著作,我感到自己对父亲的学术思想、治学道路、讲课风格由原来的漫无所知而渐渐有了一些切身感受。对于父亲除了浓浓的亲情而外,精神与心灵上和他更贴近了。而且此时社会上的学术氛围早已不再凝固、封闭,学界的反响也给我以激励。因此“说诗”竣事之后,我就产生了将嘉莹教授前八册笔记重新进行详细地完全地整理的想法。时日飞驰,不觉到了2005年。10月末的一天,我接到嘉莹教授从天津打来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她兴奋的语声:“之京,我听老师课的全部笔记已经由友人从我在加拿大的寓所带回来的,你还想不想继续整理?”我高兴极了,两天之后我来到她在南开大学内的寓所,她第三次亲手郑重地将这些笔记交付于我,我又一次感到这笔记在我手中沉甸甸的份量。

在返程列车舒适的软席车厢里,我急切地打开这一册册的笔记。我担心从上世80年代至今又是廿余年过去了,笔记中的字迹是不是会更难辩认?但当我的目光接触到笔记本的册页时,我惊奇地发现,经过岁月年轮的磨洗,这些笔记不是变得更旧,反而是更“新”了——笔记上页页处处留下了嘉莹教授这廿余年间重读笔记的印迹:许多过于潦草的或已谈化了的字被她用黑色水笔一个个重新描清,有些页被描过的字竞有一半以上;笔记行间的空白处加上了简要按语,写着重读时所想到的问题,或补充、或解析、也有质疑。在第五册笔记空白的首页上,嘉莹教授题写了他重读笔记时的感受:

顾先生讲书有时只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傀垒,隔此数十年之后重读笔记,体会更深。字字处处的印迹恰是本文开头所引述的那一段动情话语最具感人力量的注脚。其时嘉莹教授已步人老年,早已是享誊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却依旧为青年时代一样倾注全身心地从老师留下来的“无价之宝”中,汲取“心灵的启迪”,获得“人格的提升”。我受到的不仅是感动,而是心灵的震憾。我决计依据这些笔记整理一部《驼庵讲堂实录》,尽可能完整地把父亲讲课的原貌再展示给后人,使这份“无价之宝”能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这项工作我已着手进行。2005年岁末,已经整理出一小节《古诗中的夏天》与一篇《说竹山词》,前者插入本书《驼庵诗话》的“分论之部”,后者辑入本书《驼庵说诗》为独立的一篇。

父亲论诗衡文乃至作人,都坚守一个诚字,他凭着一颗赤诚的心,面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面对求知的青年学子,教书,对他来说就是实实在在地完成着自己的人生课题。他甚至在信中坦诚地对朋友说,教书是谋生的手段,“文章千古事’’文章是流传知古的事业。父亲不会想到,也绝不可能想过,他在课堂上用话语所传的道、说的法,也能在几十年后传播开来,显示着活泼泼的生命力。这生命力,我想或可借用《诗经·小雅》中的一章进行描述: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而这生命力的延续,全是依凭了他的传法弟子叶嘉莹自青年直至老年数十年不懈的倾心与用力。

顾之京 丙戌新正于河北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苦水,先师顾随先生的早期别署。那时北京(一度称北平)的文人学子,无人不知“苦水词人”的名气。他以词曲最为擅场,但诗也毫不逊色。……我这样写成“文学”,就没趣了,在他当时“上堂说法”,那真是音容笑貌,精彩百出。名师上堂,正如名角登场,你没见过那种精气神,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    

——周汝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