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王力//朱光潜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力、朱光潜、吴小如、张岱年、张世英、周一良、王铁崖、李汝祺、李宪之……十二位著名学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学术写作、对青年学子侃侃而谈。书中内容涉及到的学科相当广泛,有文科也有理科,语言学、美学、哲学、法学、生物学、气象学……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确定论证角度,如何准备论文答辩等等,凡是学术写作中的疑难大可迎刃而解。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十二篇文章,分别由十二位著名学者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他们是:语言学家王力、美学家朱光潜、哲学家张岱年、历史学家周一良、法学家王铁崖、遗传学家李汝祺、气象学家李宪之……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比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如何确定论证角度?如何准备论文答辩?针对的都是学术写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学术写作的一般方法,对于学术研究应有的方法和态度,也会有清晰的了解。

这些文章都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的,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大师的娓娓道来、不急不徐。既有规律性总结,也有实际例证,都烙印上了他们鲜明的学术风格。

目录

谈谈写论文 王力

怎样写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 王世德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漫谈我的所谓“做学问”和写文章 吴小如

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张岱年

谈谈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张世英

怎样使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从写历史札记谈起 周一良

略谈国际法的研究及其论文写作 王铁崖

给国际法研究生的一封信

——漫谈论文写作 赵理海

关于写学术论文的几点体会 郭麟阁

同遗传科研小组谈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李汝祺

关于理科学生写学术论文问题 李宪之

编辑付梓说明

试读章节

三 要有写作论文的勇气和信心

很多同学初次撰写论文,常常有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和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有关:他们往往认为写论文必须要有广博的学问,他们认为自己还太年轻,读的书还太少。知识不足,没法写论文;在这时写论文,自己最多只能到书本上去抄录一些现成的论点和材料来,自己很难想出新的论点来。因此,他们往往想等自己再多读点书以后才来写论文。

首先,应该肯定,读的书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提出新的见解来的。认为自己无须读前人的书,随便谈点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产生扎实的好论文来,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另一方面的极端也是不对的,要把有关的书读完才写论文,也是不实际的想法。书是读不完的,应该读一点用一点。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已经读了一些基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现在是要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科研题目特定范围的需要,再加深加宽,再读一点有关的书,再搜集一些材料,来提出和解决一个专业问题,藉此锻炼科研能力。

年轻,就一定不能写出有新见解的好论文吗?当然不。年轻,思想敏锐而活跃,正是进行科研的有利条件。历史上有很多年轻人做出了成功的科研成绩,就是证明。从文艺创作说,曹禺二十三岁写出了《雷雨》,是他本人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作,并不比他后来思想学识更丰富了的中、老年时的作品差。从文艺评论说,著名的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只活了二十五岁,他写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等论文是不朽的文艺评论,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好好学习的必读书。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著《生活与美学》(1855年初版),是他在二十七岁时出版的学位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向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美学大胆挑战,有尖锐的战斗的论辩的特色,对唯物主义美学作出了科学的建树。这篇论文是全世界美学研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至今所有学习研究美学的学者的必读书。作者在这篇论文初版的33年后给论文写第三版序言时说,他只改了一些很小的问题,没有大大修改它;他在晚年看青年时代写的东西,并不采取否定的态度。这些事实,都证明青年时代只要以正确方法深入钻研一个问题,是完全有可能写出好论文来的,并不一定要等到了自己书读得更多的老年才开始执笔写论文。

在自然科学方面,青年时代就做出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十九岁就发现了单摆定律,二十六岁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抛物线运动,二十九岁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牛顿十岁能观察天象,十六岁用实验和理论的方法测量风速,二十三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大王”高斯,七岁可以解级数和,十七岁提出最小二乘法,二十二岁证明实函数代数定理,二十四岁开创近代数论。被誉为全能物理学家的费米,二十五岁就以“费米统计法”声震学坛。航空大师卡门,三十岁以“卡门涡街”理论名垂科学史。

年轻人读的书即使不很多,但只要肯钻研,方法对,完全可以写出好论文,比读书读得多的人有成就。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好论文。当然,我们并非说,青年可以自恃头脑灵活而不读书。前面说到的杜勃罗留波夫虽然只活了二十五岁,但读书的数量是很惊人的。只是十三岁那年,他就读了411种书。他把一切空闲时间都沉浸在读书里。而且,他不是死读书。他不但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每读一本,就苦苦地思索,养成了锐敏而正确的判断优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和思考问题,把所见到的前人论述一一用实践去检验它,把它一分为二,孰是孰非,把正确的错误的区分开来,分别排队研究,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前人的观点做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产生自己的学术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前人的现成的观点和材料。相反,如果不思考,只是死读书,即使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也还是不会有自己的新见解,也还是写不出自己的学术论文。

由此可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态度和方法,对于树立信心,使自己敢于去从事论文写作,是关系极大的。在写作之前,要有勇气,敢于去干。犹如要学游泳,必须敢于跳下水去实践:在干中学。否则,站在岸上,听一辈子的游泳知识,也还是学不会游泳。

           P019-P022

后记

    编辑付梓说明

当今,引起社会生活诸多深刻变化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关涉各种学科的研究工作普遍受到社会尊重。在越来越浓的学术风气中,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需要记下来,因此“怎样写论文”的问题往往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应急,便是我们编辑这本书的初衷。

最早关切沦文的事,当然是大家在各类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并接触科研工作的时候。1981年,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以及自学青年了解撰写沦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怎样写学术论文》的书。书中所收各篇文章各有侧重,但都紧紧结合了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提高青年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方面,当时来说,正值全国始行学位制度,该书不啻一场甘霖;现在来看,社会劳动的智能化正把人们带人与时俱进的再学习再创新境界,该书又有了经典意义——这是我们将其重修付梓的深层意思。

当把十二篇不失指南作用的好文章由我们呈现给新一代读者的时候,发现二十几年间,那些作者那些令中国人引为骄傲的大师竟大都仙逝了。作为纪念或出自推崇,我们除了给本书一个实事求是的副题,还在十二文后一一做了作者简传。同时,也期待读者的批评和建议,进而充实这本书的内容。

      编者

      二○○五年八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