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结庐人境(中国民居)/行走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其钧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代表,与其他类型的古建相比,它承载了更多与平常百姓相关的信息。湘西吊脚楼、赣南围子、福建土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而这些,也传达着不同的风俗,诉说着不同的百姓故事。品味民居,也是在品味中国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百姓繁衍生息的历史。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王其钧教授精心编著。全书精选了全国比较有特色的民居实例,它们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民居代表,其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将带您领略华夏大地多样的建筑文化与古朴民风。

内容推荐

一部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轻松阅读的人文地理百科全书。它生动活泼的文本与知识专栏的理性概括相结合,全面展示了祖国大地的起伏沧桑与人文风情;汇集众多摄影名家的珍贵摄影作品,带给您强烈的视觉冲击; 并用图书、杂志、网络等各种全新的编辑手法融汇贯通。

目录

总序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

皇城根下的四合院

北方合院民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绿化”出的清雅空间

北京四合院等级分明的宅门

北京四合院的小门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装饰

北京四合院的隔扇门窗

北京四合院的廊子与廊子装饰

传承久远的抱鼓石

北京四合院的砖雕

豪宅兴衰的全记录

窑洞与一般房屋结合的平遥民居

平遥民居的趣味装饰

建筑空间变化多样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极具特色的屋顶

乔家大院豪华的装饰

北方民居的明珠——王家大院

迷宫般的王家大院高家崖

“红门王城”——王家大院红门堡

“寿”字形的曹家大院

马背上的屋宇

草原上的白云——蒙古包

蒙古包的构架与内部陈设

与水错落的村镇

楠溪江村落灵秀的山水景观

崇文尚仕的苍坡村

规划完备的岩头村

据险而守的谢公族群——蓬溪村

坐拥“七星八斗”的芙蓉村

雕塑民居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的徽雕装饰

皖南民居精彩的内部设置

土楼,大海的伙伴

青山绿水掩映下的福建土楼

伦常有序的客家民居——五凤楼

圆润坚固的圆形土楼

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土楼——承启楼

形状独特的变异形土楼

福建土楼的建材与装饰

热烈俏丽的泉州民居

泉州民居的地方风格装饰

赣南风情

炮楼拱卫的赣南围子

赣南围子的设置与建材

赣南围子“内秀”的装饰

悠悠吊脚楼

多种风格荟萃的湘西风土建筑

客家的拢屋

中西合璧的开平碉楼

广东梅县的客家围拢屋

围拢屋丰富的装饰

黔南石板筑石房

以石为瓦的贵州石板房

简居丽妆两相宜

淡雅明丽的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绰约多姿的装饰

汉风浓郁的云南纳西族民居

多姿多彩的纳西族民居装饰

傣族的干栏式民居

傣族干栏民居的屋架结构

藏地碉房

坚固的藏族碉房

藏族碉房的装饰与陈设

阿凡提大叔的帐篷

哈萨克族的毡帐

以户外活动为中心的新疆和田民居

最经典的和田民居——阿以旺

“火洲”中的生土房屋——新疆吐鲁番民居

吐鲁番民居的伊斯兰装饰

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民居

喀什民居东西交融的装饰

风狮爷守望的岛屿

齐整而多变的金门民居

金门规模最大的自然村——琼林村

简净的金门欧厝村民居

金门岛上最精美的村落——水头村

富有韵律的金门山后村

金门的风狮爷、五方和石坊

喧嚣中的“草屋”

草、瓦屋顶并存的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独具特色的内部陈设与布局

朝鲜族民居的附属设置

地下风景

独具创意的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多样的入口

下沉式窑洞的内部设置

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的民居

水乡民居别致的借水、倚桥方式

水乡民居精巧的装饰与陈设

水乡民居惜地如金的巧妙设置

沧桑风雨楼

高干栏式的侗族民居

侗族民居的鼓楼与戏台

侗族民居别致的风雨桥

后记

索引

助读书目

试读章节

北京四合院“绿化”出的清雅空间

北京四合院及其中的房子都非常有特色,规矩而内敛,稳重又大方。

四合院中居住的人们,不但注重房屋本身的建筑形式与装饰,而且还特别重视庭院空间的处理。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庭院泛指由房屋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较大的庭院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以在院落内莳花植草,美化、绿化环境。

庭院是四合院中的人们活动最多的空间,热爱生活的人们当然会将自己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而“绿化”,是改善环境的最好办法,对于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来说,这样的绿化就更有意义了。

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首先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空间更清新、幽雅,让人们每天都能呼吸到特别新鲜的空气,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与观瞻需要,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所以,在居住的庭院中实施众多的绿化,可以说是非常美妙的主意,宜生活又宜性情。

翠竹绿树掩映的大门

北京四合院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以阻止外人对院内一览无遗,保持居室的私密性。门内一般有内、外两进院落,外院横向长而进深短,内院为主院,进深较长。由大门进入外院,向西行可见到客房、男仆房、厨房和厕所等建筑。这是一处翠竹、绿树环绕的大门,环境优美。

卷棚悬山顶的院门

这是北京前鼓楼苑7号院前部俯瞰,门前、院内植树、莳花,院落地面平整开阔,空间疏朗而幽静。前部院墙上凸出一个卷棚硬山顶的门楼,屋顶线条柔美,而整体造型大方简洁。只有屋檐处的博风板为艳丽的红色,而博风板下额枋上雅致的彩画装饰,也是淡雅色调。为了取得和谐统一的建筑景观,门两侧的砖墙也加了卷棚的顶部,显得十分自然。

别有洞天的主院

通过中门,就进入了内院,即主院。主院近正方形,较外院宽阔得多。北面是正房,为四合院中最大的房间,是举行家庭礼仪与接待贵宾的地方。其左右各接有耳房,为家中的长辈居住,耳房前还辟有小巧的角院。角院地面不铺砖石,常用来栽植花木,是个非常安静、清幽的所在。主院的两侧是厢房,为儿子的住所。

小姑独处的后院

在比较典型完整的四合院中,正房的后面还有一个稍窄的院落,院北为后罩房,是四合院最后部具有私密性的房屋。正中部分为房主女儿居住的房间。房檐前横出三两枝树枝,使小院更清幽。

清幽的庭院小景

宽敞露天的院子,使人在家中即可观看天上的日月星辰、欣赏地面的花草树木,这源于中国人对土地与自然的无限热爱。挺拔的大树、俏立的小树、地面的绿草,参差错落地生长在院落中,几乎将建筑完全掩盖起来,恍惚间好像到了清幽的山林。

连情通意的游廊

主院内各房均有前廊,再以抄手游廊连接垂花门,则四廊皆通,在房与院之间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空间,既不若房的封闭,又不似院的敞露。雨天时去其他房间也不会被雨水打湿。同时也喻意家人之间要经常相聚谈天,提醒家庭成员要互助互爱、互相扶持。

P14-15

序言

江山多娇 魂脉永系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罔》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

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问、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问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

《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

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

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伺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后记

对民居进行研究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典型村镇,其间也写了6本关于民居的专著,更发表了几十篇关于民居的专题报道。这些似乎都比我今天坐在这里写这篇后记更容易。原因很简单,看过许多和写过许多以后,对它的认识就更多更深,感悟也更多。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写这篇后记。

我以全身心的投入著写着中西方建筑、文化、人文的书籍;也以充满活力的激情绘制、编写着绘画、雕塑等美术书籍;但唯有对民居书籍的著写,成为了我著书生涯中恒久不变的题材。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瘾”。一种常常被我太太讥笑为“自恋”的“瘾”。因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总在变换着著写方式,将民居潜藏的文化、民俗等意蕴用最简单、直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就是希望将我所看到的那些还存在着的和快要消失的,以及已经消失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民居不同于官式建筑,它是极易被人们改变或拆毁的建筑物。所以,我似乎从未间断地思考着如何能在每一次的民居著述中,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发现方式去写民居。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能用区别于其他民居书籍的著写方式,以如此详尽的手绘图及深入浅出的文字,未创作我的新书的原因。

王其钧

2005年11月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4:55